「薛同學」
薛冰是個遙遠的傳說。
她是八卦來回間那個「翹課去創業的英俄學姐」,她是傳說中「劉強東親自帶的創培營學員」,她是給實習生開出豪闊工資的西安酷騎運營負責人。
光環下的薛老闆未免面目模糊,熟悉她的人偶爾說起來,也常常是,薛冰啊,她人真的是很好,可惜現在她不常在學校了。
再仔細想想——我是理應見過她很多次的,在她只是「薛冰同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在思辯學社的見面會上有過一面之緣,也應該在外文樓B棟摩肩接踵的電梯裡短暫地共處過,我甚至知道她丟失的錢包是什麼樣子:「深紅色,裡面有身份證件和一點現金」,她發出的尋物啟事在我的朋友圈刷過一夜屏。
這些都是薛冰作為他人生活中配角的時刻,而作為主角的薛冰,功夫在校外。從大二下學期拿到第一份實習起,薛冰就開始把自己當作職業人看待。那時她飛去北京工作,在一家創意設計公司挑選有潛力的產品。而後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職業人薛冰嘗試了快消公司,網際網路公司和自己創業。
她變得越來越忙,在北京上海歐洲美國之間飛來飛去,開會,做營銷,被培訓和培訓別人。她也變得越來越難約,在拍畢業照的下午擠出一小時拍了推送中的照片,當晚出差去了上海,翌日開完會回到酒店,撥通了微信語音。
畢業照花絮裡的薛冰和她的同學沒什麼不同,學士帽下彎彎的眉眼屬於每一個大四女生,而她的聲音比想像中更甜一點,笑起來的時候在語音裡會有輕微的氣聲。聽起來非常不「老闆」,也很難讓人想像這個聲音在工作裡指摘別人的樣子。
我們就這樣開始了採訪。
「薛小姐」
交大一百二十歲的時候,薛冰還沒滿二十歲。
校慶一個月前,她向京東創培營遞交了簡歷。然後薛冰開始了被甄別挑選,在各種傳統和先鋒的測試手段下證明自己足夠優秀的過程。第六輪面試在北京,是劉強東親自來挑選這些「未來國民企業家」,最後他留下來七個人,為他們提供了一份足夠優厚又挑戰重重的培養計劃。
「聽HR說有效簡歷有超過兩千份,整個項目的錄取率是低於百分之一的。」薛冰在提及數據的時候聲音總是很冷靜,可這個錄取比例大約相當於一場韓國SM娛樂公司的選秀,絕不是足夠幸運就能夠潦草解讀。
薛冰在唇槍舌戰與刀光劍影中殺出重圍,成為百分之一的幸運兒,可是當她回到西安,人間又是另一番模樣。她把自己的人生哲學、辯論技巧和所有的驕傲勇敢壓在人生選擇的泵上,期待命運能給她一杯說服別人的水。
她再次成功了:「我那個時候就明白,沒有什麼事情能讓我20歲就屈服的,即使這是一條錯的選擇我也要堅持下去。有些事情的選擇必須要自己來做,並且你要學會為自己買單。」
二十歲的薛冰拉著箱子義無反顧地走在她自己選擇人生裡,四月底,她再次去往北京。在之後的半年裡,她曾經成為某一個代號後的電話客服薛小姐,也曾經是京東某個快遞點的快遞員薛小姐,是京東戰略部輪崗的薛小姐,也是被劉強東帶著全世界跑的薛小姐。薛小姐在京東倉庫裡做過中小包裹分揀,薛小姐在京東辦公室看財報,薛小姐在劉總的家裡同王力宏合影。
九月,創培營要求學員們展示自己的項目,薛冰交出了自己的作業,一家註冊在西安的紅酒公司。她從薛小姐變成了薛老闆,然後離開北京,把自己在過去半年環遊過的世界,坐過的公務艙和摘過的米其林星星丟在了記憶的小角落,回到了西安。
「薛老闆」
她在新年接受了酷騎CEO的邀請,加入了共享單車的行業大戰,赤手空拳在西安為酷騎開荒。情人節的前一天,酷騎在西安正式投放。
共享單車是薛冰發現正在飛速發展的一艘火箭,她沒在意座位就毫不猶豫地先登上了它。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看到了。宿舍和教學樓底下的一排綠色單車,那是薛老闆無聲的證詞和驕傲的勳章。
「你有想過你會搭乘這艘火箭多久嗎?」
「我希望能到共享單車這場大戰結束的那一天。」
她不再像一年前那樣叩問自己:「為什麼你們都不聽我說完就要否定我呢?」她也不再在真正做到某一件事之前就要求別人的支持和諒解。只有某個船隊真正繞地球航行一圈,才能讓人真正相信地球是圓的。薛冰是創業者,也是開荒者,她要做的,從來不是找到一條成功率最高的路,而是讓自己印證她正在做的事情,有現實上的可能性。
薛冰的人生信條,是「開荒者也守護家庭和愛」。她在創業這條路上胼手胝足,全速奔跑,其雄心萬丈,好像要徵服世界。
然而她把這一句家庭和愛貼在自己的微信籤名上,告訴自己要守住本心,守住對生活的熱情,守住對家庭的熱愛。
而薛冰的本心,卻是這樣:「我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做志願的活動,組織大家去養老院和孤兒院,然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我的力量太小,我是沒有辦法幫助和影響別人的,所以我就想,有什麼能讓我變得很強大,能讓我去做這些事,所以我就想變成一個資本家。」
她在自己的公眾號裡寫下這樣一段話:「我相信人類這個物種對一切渴望的初衷和終極,就是愛自己,也愛這世界。」
薛老闆關掉了語音,她要去改變世界了。
策劃 | 舍瑟
作者 | 林葉子
編輯 | 周璐明
攝影 |工程坊影音工作室:孫崢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