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祭壇上的繆斯:莫奈Monet與卡米耶Camille

2021-03-02 Echo Enjoys

莫奈 Monet 與卡米耶 Camille

莫奈與卡米耶屬於三觀端正版愛情故事。

卡米耶原來是莫奈的一個模特,莫奈家人不喜歡一個做模特的姑娘所以極力反對他們。

但他們最終還是走在一起,一起經歷生活風雨與莫奈事業起伏。

卡米耶在32歲的時候病故,給莫奈一生留下無法平復的傷痛。

我非常喜歡莫奈為悼念亡妻而畫的這幅,卡米耶似乎要外出,又不放心莫奈而往窗裡張望。讓我想到蘇軾悼念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和那句:「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一樣柔情到令人落淚。

莫奈筆下的卡米耶

每個女人都是繆斯,只是發現繆斯的眼睛,一個世紀只出產幾對。

八卦完畢~

關于娜娜創立的 SHELLO 服裝,品牌創始人是這麼說的:

閒來翻翻一些新設計師的biography,不少人開始做服裝設計僅僅因為買不到適合自己的衣服,這個理由聽起來真的很有意思。
抱怨著妥協著還是改變?我們的時光皆從指縫中流走。改變之美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好像我們常常因為迷路而遇見的種種美景。
這些想為自己做衣服的設計師激勵了我,於是我也在某一時刻啟程,為我自己更為那些我理想中的女性製衣。
她們應該是自信,獨立的一群,優雅的外表下堅強忍耐如茶包。
她們應該像我一樣,熱愛真正有才華的設計師但又不能奢侈到只穿設計師品牌,不能忍受粗製濫造,尋尋覓覓一些精良,復古簡約且價格適中的衣服來充實衣櫥。
SHELLO就是為她們存在,我們的目標小而美。

SHELLO的公眾微信號:SHELLO

相關焦點

  • 莫奈的睡蓮很美,但你未必懂得背後的深意
    這幅曠世傑作的不同版本,此前分別收藏於美國的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和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中。2016年,莫奈逝世90周年之際,這三幅畫重回歐洲故土,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展覽中重聚,並取得了壓倒性的藝術效果。這場迷幻的現代主義田園藝術展覽使參觀者從始至終都沉浸在令人陶醉的喜悅之中。
  • 除了《三十而已》我們還能在哪裡看到莫奈的睡蓮?
    莫奈和建築師卡米耶 · 勒費弗爾一起參與了建築設計,這8個面板,被安排在了 1946年,二戰結束後,許多私人收藏的傑作被法國藝術復興和古蹟衛士委員會在德國發現,並在橙園展出。 1946-1960年間,國家地名協會在橘園成功舉辦了展覽。
  • 【欣賞】莫奈的《睡蓮池》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莫奈的名作《睡蓮池》 莫奈親自設計的這座橋展示了日本藝術對其作品的影響。這是莫奈1899年夏天開始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繪畫的睡蓮池的17幅作品之一,同年他開始繪畫滑鐵盧和查林十字大橋。
  • 世界一流藝術家們的繆斯女神都是什麼樣的?
    大師的繆斯,一定美貌過人嗎?答案是否定的,起碼在現當代大師的眼中,美是相對次要去考慮的部分。考察美和表現美,是攝影術發明之前,也就是19世紀中葉以前,古典藝術的主要工作。絕對主義大師馬列維奇1916年的作品《紅色射線上的藍方塊》對和諧美的追求開始式微,「新」成為了現當代藝術關注的中心。
  • APAX TRENDS | 莫奈《日出·印象 》
    作為新華發行集團的成員,APAX Group 川力企劃很榮幸受邀參加今天的開幕儀式及VIP預覽,下面請跟著我們的視角,共赴這趟世界文化藝術之旅。本次展覽展出了47件印象派和當代作品,其中包括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鎮館之寶《日出·印象》等9件莫奈畫作。
  • 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莫奈《日出·印象》來了!
    其中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真跡也與觀眾見面。這也是該作品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創作於1872年,當時因開創了不同風格觸碰了學院派的界限,使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轉變,推動了美術觀念和繪畫技法的革新
  • 天蠍座的法國印象派創始人莫奈Claude Monet簡歷以及作品賞析
    莫奈《聖西蒙農場雪路上的馬車》 1865(早期)莫奈畫的第一幅雪景圖其中《日出·印象》是印象派名稱的由來,《魯昂大教堂》系列是畫家的第一個系列作品,《睡蓮》系列是莫奈的藝術巔峰之作,也是印象派的集大成。雷陣雨印象派運動可以看作是19世紀自然主義傾向的巔峰,也可以看作是現代藝術的起點。莫奈的名字與印象派的歷史密切相連。
  • 莫奈真跡展來上海啦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莫奈的作品乃至整個印象派中都是無與倫比的。多幅莫奈經典力作此次展覽以《日出·印象》為主題,展出了47件作品,其中有9幅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9件莫奈的作品中,除了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現代藝術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之外,還有《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莫奈經典力作。
  • 唐能翻譯為莫奈《日出·印象》展覽開幕式提供法語翻譯服務
    談及「印象畫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在西方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直以來也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如今,印象派的開山之作終於來華了,「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9月16日在上海開幕,唐能翻譯為展覽開幕式提供了法語口譯翻譯服務。
  • 莫奈的經典名畫《日出·印象》要來中國展出!坐標: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
    每經編輯:趙慶據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方微信今日消息,據《費加羅報》報導,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經典名作《日出·印象》等9副畫作將在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展出《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開山之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它於1874年春在首屆「無名畫家展覽協會」展上首次展出,引起極大爭議。
  • 《印象派簡史》莫奈和他的朋友們
    下面的文字是去年看完之後在blog上寫的,blog上配了圖片,這裡只寫文字。[從來沒有專業系統地學過美術,一切只是興趣使然。上學時在美術課本中了解過許多畫家和他們的作品,尤其對印象派印象深刻。當然還有當時飽受爭議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1890年《奧林匹亞》被以募捐的方式買下並贈送給國家,並被陳列在羅浮宮。
  • 莫奈,光影的逐夢人
    奧斯曼男爵主持的改造,讓巴黎成為一座明亮的布滿光的城市,那裡有豪華的公寓樓,那裡有百貨商店和咖啡館,那裡有來來往往的行人,還有同樣叛逆而又執著的藝術新生代……很快,莫奈就和雷諾瓦、西斯萊和巴齊耶等結伴去巴黎周邊的鄉野寫生作畫,楓丹白露森林裡斑駁的光影印在高大的橡樹上,莫奈對光影效果越發興趣盎然。
  • 6年後,又是莫奈!排隊到日落,只為看「日出」
    莫奈所繪的勒阿弗爾港(LE HAVRE),是法國北部的一個港口,作為雜貨商的兒子,莫奈在那裡度過了童年。畫面顯示著一輪橘紅色的朝陽,正從海面懶洋洋地升到天空中。那火紅的圓球的光亮,不足以驅散藍色霧霾,霧霾籠罩在行駛的貨輪和搖著船槳的小舟上,在寒冷的清晨,在紫色的海面上灑下一片橘色的反光,除此以外,沒有更多細節的描寫了。這就是藝術家看見港口一景後留下的印象。
  • 莫奈《日出·印象》首次登陸中國,王嘉爾穿潮T刷展 你還記得亮相成...
    無論你是文藝青年,還是印象派的粉絲,亦或者只是單純地想看一眼莫奈的真跡,「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上人頭攢動,觀眾用那幅著名的《日出》刷屏自媒體。其中,就包括歌手、主持人王嘉爾。他身著同款印花T恤帥氣十足,致敬莫奈。
  •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克勞德·莫奈,《日出·印象》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具有多重重大意義這個大膽的舉動,卻與當時巴黎權利極大卻又官僚保守的法蘭西藝術學院產生了衝突。學院期望藝術家以神話、宗教形象、歷史或者古典風俗習俗為基礎,用一種把主題理想化的風格來創作作品。他們認為藝術是關於精準的東西。
  • 光影·印象 莫奈的燦爛一生
    1860莫奈在阿爾及利亞當了兩年兵(1860年-1862年),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為傷寒,莫奈的姑媽Lecadre夫人將他從部隊解脫出來,讓他去完成大學的藝術課程。1862因為大學的傳統藝術教育讓他覺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爾·格萊爾(CharlesGleyre)畫室。
  • 莫奈油畫藝術作品欣賞
    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他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視覺觀察是天才的、創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這種觀察的背後又是什麼呢?他所看見的東西同他所感覺和他所想像的東西之間關係又是如何的呢?莫奈在1874-1878年間在阿爾讓特依所畫的一些畫可以回答這些問題。
  • 看莫奈展前,應如何欣賞印象派莫奈作品
    克勞德-莫奈1840年生在巴黎,五歲時搬到勒阿弗爾,那地方在諾曼第,法國北邊靠海。順便:莫泊桑寫過《我的叔叔于勒》,故事就在那裡。他家家境平常:爸爸開雜貨鋪,很市儈;姑姑倒是個藝術愛好者。  十一歲上他進藝術學校,但不算個循規蹈矩的學生;那時他已經善於觀察描繪,完成些漫畫來逗趣;老爹貪財,把漫畫放雜貨鋪裡賣,價售十至二十法郎不等。
  • 【藝術賞析】莫奈《池塘·睡蓮》
    是莫奈(1840年-1926年)以睡蓮為主題的重要晚期作品之一。這幅油畫傾注了莫奈極大的創作熱情,他對於光和影的運用在這幅作品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遠遠超出了對物體本身的描繪。 《池塘·睡蓮》以令人叫絕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繪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遠處延伸的視覺效果。在大師的筆下,是純綠色的,而花朵卻像暗紅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