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十而已》我們還能在哪裡看到莫奈的睡蓮?

2020-11-18 騰訊網

招募進行中

杭州七堡地鐵站匠人街區持續招募中

詳情請點擊匠人街區招募

最近熱播的新劇《三十而已》讓莫奈的《睡蓮》又火了一次,網友玩起梗來更是不亦樂乎。實際上莫奈的《睡蓮》並不在誰的家裡,而是被收藏在橘園美術館裡。

說起橘園美術館,很多人還很陌生,橘園美術館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帶的杜伊勒裡花園中,毗鄰巴黎的協和廣場,是一個收藏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繪畫的藝術畫廊。橘園美術館始建於16世紀後期,1918年,莫奈把他的《睡蓮》捐贈給法國政府,自此成為橘園美術館的招牌展示品。

門上刻著博物館的名字

橘園美術館自2000年開始整修,歷經六年的改造,2006年5月,橘園美術館重新向公眾開放。

博物館除了收藏了克勞德 莫奈八幅大型睡蓮壁畫,還收藏了保羅 塞尚(paul c zanne)、亨利 馬蒂斯(henri matisse)、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巴勃羅 畢卡索(pablo picasso)、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亨利 盧梭(henri rousseau)、阿爾弗雷德 西斯利(alfred sisley)、查伊姆 蘇丁(chaim soutine)、莫裡斯 烏特裡羅(maurice utrillo)等人的作品。

Mus e de l』 oangerie,巴黎,南立面

橘園美術館是由建築師費爾明 · 布爾喬亞(1786-1853)建造的,建築博物館位於一座19世紀的橘園裡,曾用於遮擋冬季杜樂麗花園的柑橘樹。

布爾喬亞用玻璃在塞納河一側建造了橘園,好讓陽光照射到樹上, 這些樹在橘園建造前被保存在羅浮宮的大畫廊裡,羅浮宮的東側和西側主要入口是由建築師 louis visconti (1791-1853)裝飾的,他也因翻新羅浮宮而聞名。

博物館的一個展廳,2006年翻修

在1870年帝國滅亡和1871年杜伊勒裡宮大火之後,橘園成為了國家的財產。

克勞德 · 莫奈的《仙女》在博物館展出

1922年莫奈的水彩畫《克勞德 · 莫奈的仙女》在博物館展出。

下層是一戰後其他藏品的陳列室,橘園自此有了新的變化。

1921年,州政府把這座建築,和另一座建築一起,交給了美術國務秘書處。這兩座建築的目的是為在世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他們作品的空間。

《睡蓮-雲朵》1920-1926年,克勞德 · 莫奈,莫奈八幅大型油畫壁畫之一,陳列在博物館的兩個橢圓形房間裡

1922年,水百合捐贈給橘園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了。

莫奈和建築師卡米耶 · 勒費弗爾一起參與了建築設計,這8個面板,被安排在了2個橢圓形的房間裡。

起初,博物館是在1927年5月17日,以莫奈的名字開幕的,就在莫奈去世幾個月後。它隨後被併入盧森堡博物館,正式更名為 mus e national de l』 orangerie des tuileries。

橘園在1930年與羅浮宮合併,它的西半部分用來為羅浮宮和其他國家博物館舉辦臨時展覽,因此每年橘園也都會舉辦各種展覽。

1930年到1933年,橘園舉辦了一場關於印象派的展覽。

1934年,「真實畫家」(paintres de la realit)展出了17世紀的作品,並因此而聞名。

1936年,魯本斯與兒子的展覽吸引了一百萬參觀者到博物館。

1937年有一場德加的展覽,以他的名字命名。

1942年,有一個完全獻給阿諾 · 布雷克的展覽。

1946年,二戰結束後,許多私人收藏的傑作被法國藝術復興和古蹟衛士委員會在德國發現,並在橙園展出。

1946-1960年間,國家地名協會在橘園成功舉辦了展覽。

2000-2006年間的翻修最近一次翻修是由 olivier brochet 在2000-2006年間完成的。以前建在兩層的房間被拆除,自然光線恢復到水面上。

翻修後為了展示吉恩 · 沃爾特和保羅 · 紀堯姆的藏品,地下室一度被挖空。

臨時展覽空間,一個禮堂,一個教育空間和一個圖書館也被創建。

博物館於2006年5月17日重新開放, 2010年, 偶爾還會在修復後的水百合畫廊舉辦舞蹈、鋼琴演奏會和其他活動。

在流行文化中,橘園美術館,特別是荷花,出現在伍迪艾倫2011年的電影《午夜巴黎》中。

克勞德 · 莫奈,1840年11月14日出生於巴黎,1926年12月5日(86歲)逝世,以繪畫而聞名, 是法國印象派繪畫的創始人,也是印象派運動中最堅定、最多產的實踐者。

「印象主義」一詞來源於他的畫作《印象,日出》的名稱,這幅畫於1874年在莫奈及其同事舉辦的第一次獨立展覽中展出。

從1883年起,莫奈在吉維尼買了房子和財產,其中的百合池塘,也成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的主題。

莫奈是從1899年開始畫睡蓮的,後來也畫了一系列比較大型的畫作,這些畫作在他未來的二十年裡一直佔據著他的生活。

克勞德 · 莫奈(claude monet) ,《睡蓮》

橘園美術館不僅僅是收藏館,還為用來舉辦臨時展覽、會議、電影放映、教育項目等。

有些藝術作品,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的原因,是因為它們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給不同時代、不同處境的人帶來思想上的碰撞。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編輯丨mary

排版丨短歌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王太太承認莫奈《睡蓮》是贗品,太太圈成了個笑話
    顧佳無意間瞥見餐桌前的名畫,記得第一次去王太太家,王太太就鬧了個笑話,錯把莫奈的《睡蓮》認成梵谷的作品。學識淺陋也無法掩蓋王太太是暴發戶的真相,我們來看看印象派莫奈的《睡蓮》價值多少?莫奈在晚年(1897—1926)一共畫了181幅《睡蓮》,除此之外,有61幅與睡蓮相關的作品。
  • 三十而已:顧佳為何說莫奈的睡蓮能買到,有錢買不到梵谷向日葵
    哈嘍各位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又見面了,我是和大家一起聊熱劇的餃子,陪你解讀最火影視劇的另一面。喜歡的朋友的歡迎點擊關注一起討論哦!今天我們先說的這部劇叫做《三十而已》,這部劇應該都有看了,那麼人設備受好評的,也是很多女人所嚮往的樣子,而她作為一個完美的賢內助也是很多男人夢寐以求的女人。還記得在劇中顧佳為了讓兒子去貴族幼兒園上學,特地帶全家人去幼兒園面試,結果因為一個「首都」的問題導致孩子面試沒通過,還把老師給咬了。
  • 《三十而已》讓更多人認識莫奈的睡蓮,拍賣上億的畫,都長啥樣?
    近幾天,一部國產劇《三十而已》熱播,以三位三十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時,遭遇到多重壓力的故事,陸續引發了人們對「30+」女性的關注和熱議。劇中童謠飾演的顧佳,人美情商高。為讓兒子贏在起跑線上,到貴族幼兒園上學,千方百計巴結同住一個小區、老公是幼兒園名譽董事的王太太。
  • 莫奈的《睡蓮》與神秘的亞洲藏家
    這是梵谷的《睡蓮》。」在最近火爆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與王太太的一段對話在網上刷屏,被用來調侃「新貴階層的裝雅」。顧佳為了兒子上幼兒園,主動靠近王太太想找她幫忙,但不能太直白,而是依靠自己的「小心機」擠進「太太圈」,她除了要在服飾、名牌包包上投資外,還要在休閒方式、文化品位上動動腦筋。
  • 莫奈睡蓮賞析
    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他的睡蓮上面了。莫奈的妻子愛麗絲去世,這給他造成沉重打擊,緊接著他的右眼患白內障。他又因為風溼病已不能在畫架前作畫,便在家裡客廳的牆壁上,用綁著長杆子的油畫筆作睡蓮的寫生。從此莫奈開始了他那悲劇性的生命鬥爭時期。他以極大的毅力畫完《睡蓮》畫幅。水光花影,斑駁閃耀,雖然已經不像年輕時代那樣嚴謹、認真,但其敏銳而獨到的色彩觀察力,卻絲毫不減當年。畫家的餘生只畫「睡蓮」。
  • 莫奈的《睡蓮》賞析
    巨幅睡蓮——遠看灰,近看全是顏色。一個人的色覺越好,看到的顏色就越多。花園中的蓮池亦成了莫奈藝術追求的最後寄託,他以極度的熱情繪製著「睡蓮」組畫,睡蓮組畫印證了莫奈頑強的生命力度。在這片由濃烈的色彩構成的繽紛的世界裡,睡蓮成為色彩的魔幻載體,那些短暫的生命獲得了永恆。
  • 為何莫奈的《睡蓮》如此受歡迎?
    莫奈睡蓮作品《Le bassin aux nymphas 》(1919)   莫奈的《睡蓮》系列作品都以睡蓮為核心元素,不過卻有多個分類,包括睡蓮(The Water Lilies   嚴格意義上來說,《睡蓮》系列應當稱作水上風景系列(Paysage d』eau)更為正確,莫奈在1909年曾展出48件作品,而該展覽正是以「Paysage d』eau」命名。   1883年,莫奈跟他的家人移居到了距巴黎50英裡的吉維尼,43歲的他選擇了一種平靜的生活。在那裡,他在花園裡布滿藤架,種滿水果樹和各種花草。他說道:「除了繪畫和做個園丁,我別無它長」。
  • 莫奈名畫《睡蓮》一個70歲老人對美的追求與堅持
    一個70歲的老人,因為熱愛而堅持,面對一池盛開的睡蓮,他像孩子一樣欣喜,像戀人一樣熱烈,從1897年到1926年,這26年中,光是以《睡蓮》為題就畫了181幅,再加上其他與睡蓮有關的作品,如《日本橋》《柳下的睡蓮》等共250多幅。我們曾經讀過北宋的周敦頤的《愛蓮說》,周敦頤感嘆「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 感官新世界-莫奈和睡蓮
    比方說以上面莫奈的《青蛙塘》和雷諾瓦的來比較,看得出,莫奈對水、對這種精巧的感覺,光色的捕捉,比雷諾瓦更為突出。在音樂方面,在當時也是有這樣的趣味,也嘗試著去捕捉細微的感受,描繪外在世界的色彩。在音樂裡的「印象派」,尤其以德彪西和拉威爾這兩個人最出名。我們來聽聽拉威爾的《水的嬉戲》,跟莫奈的這幅畫水的畫是不是有些相通的地方。
  • 梵谷的睡蓮?《三十而已》中被王太太認錯的,究竟是怎樣的名畫?
    尤其是當女主顧佳看到王太太買來的世界名畫的時候,驚訝到幾點,還問王太太說:這個……是真跡麼?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莫奈的睡蓮,與梵谷的向日葵《三十而已》中王太太提到梵谷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經典代表作是《向日葵》。還多次在他的生活中創造了許多向日葵藝術作品,結果總有11副《向日葵》真跡存在,但只有一副留在梵谷博物館,其餘10個分散在世界各地。
  • 把莫奈《睡蓮》買回家卻說是梵谷畫的,有錢人鬧出笑話卻不自知
    《三十而已》熱播,劇中王太太的一句「梵谷的睡蓮」引發了網友的群嘲。《睡蓮》是莫奈的代表作。你知道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到底有多愛睡蓮麼?這一切要從莫奈搬到巴黎周邊的吉維尼小鎮說起。1883年,莫奈搬去吉維尼並在這裡建了自己的一個專屬花園。
  • 買得起《睡蓮》卻不知道莫奈?邀請土豪太太來這看看,絕對漲知識
    最近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有這樣一個橋段:女主角顧佳勇闖太太圈,但在土豪王太太家裡看到世界名畫《睡蓮》的那一刻,還是驚呆了。她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世界級名畫會被掛在鄰居的客廳裡。而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在拍賣行買下這幅畫的王太太竟然連莫奈都不知道,還說這是梵谷的《睡蓮》。
  • 大師|莫奈《睡蓮》,看懂的真沒幾個~
    莫奈在晚期時開始了系列繪畫創作,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連續畫同一個物體。他非常喜歡畫受約束的自然,他的花園、他的睡蓮、他的水塘和他的小橋,他也畫塞納河岸的上上下下。小藝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睡蓮》、《睡蓮池》、《池中睡蓮》、《睡蓮》、《睡蓮》、《藍色睡蓮》、《睡蓮》、《睡蓮—兩棵柳樹》、《睡蓮—清晨楊柳》這九幅莫奈晚期的畫。
  • 【藝海漫步】莫奈與《睡蓮》
    歷經世事的滄海桑田之後,莫奈在他的晚年愛上了睡蓮。 在池塘上,架設了一座日本式的小橋,池塘的周圍種植了垂柳和各種花卉;池塘裡,則培植著他心愛的睡蓮。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在池塘和他的睡蓮上,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後的二十七年裡,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
  • 把莫奈《睡蓮》買回家卻說這是梵谷畫的,有錢人沒文化也很悲哀啊
    前幾天我們討論了一下《三十而已》電視劇裡愛馬仕闊太們看不起香奈兒的刀光劍影炫富名場面(背香奈兒不配出現在富婆朋友圈
  • 莫奈 | 80張睡蓮,美妙得如此不真實!
    莫奈在1883年拖家帶口搬去了巴黎北部的農村吉維尼,這小地方當年只有279個居民。他拿22000法郎買了一個大宅子,然後就開始心花怒放地栽花種地。從那以後,這片小天地就幾乎成了難以遠行的莫奈的全部世界。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最近身體狀況還行,也想畫畫……我甚至想畫點大畫,我在地下室找到些舊草稿,克列孟梭看到後很是喜歡。總之,但願,你們很快就能看到它們。」
  • 莫奈的睡蓮 | 自然之音穿林渡水而來
    莫奈的睡蓮系列畫了251幅,這些畫作如星星點綴蒼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美術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很多被珍藏在美國,印象派畫家的身價被推高,跟南北戰爭結束以後美國的富豪大亨到歐洲掃貨,大量購入新興的印象派畫作是有關係的。人們若能站在原作前仰望真跡,都會感到莫大的殊榮。除了巴黎橘園美術館之外,奧賽美術館或瑪摩丹莫奈美術館,這些都是世間最美的莫奈睡蓮展廳。
  • 莫奈的睡蓮,你真的看懂了嗎?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這一生,畫了近 250 幅睡蓮,所以你走到哪裡都能撞見。但大部分人,都只是把它當成普通的風景畫來看,這未免太過可惜。
  • 【藝術賞析】莫奈《池塘·睡蓮》
    是莫奈(1840年-1926年)以睡蓮為主題的重要晚期作品之一。這幅油畫傾注了莫奈極大的創作熱情,他對於光和影的運用在這幅作品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遠遠超出了對物體本身的描繪。 《池塘·睡蓮》以令人叫絕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繪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遠處延伸的視覺效果。在大師的筆下,是純綠色的,而花朵卻像暗紅的火焰。
  •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睡蓮》的藝術,值得一看漲知識
    在《睡蓮》之中,莫奈想要表達的就是不同時間、不同形態.的睡蓮對人們視覺衝擊所帶來的美感。莫奈認為,必須明確的是睡蓮在池塘中就是一篇綿延的嫣紅與墨綠,這也是他在繪畫過程中注重的第一概念。在莫奈心中,池塘以及其他景物都是睡蓮的陪襯,甚至不需要用過多的色彩來描繪,僅僅體現出睡蓮的美就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