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沉醉在美的世界。這感覺就像是行走在黑洞邊緣,藝術將我拉入了虛空。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作品「百子蓮」(Agapanthus Triptych,1916-1919,百子蓮是產自非洲的愛情花)在一個閃閃發光的世界中擁抱了觀眾,在這個世界裡,睡蓮的柔軟倒影在無邊際的池塘中移動。在這個巨大的鏡像宇宙中,它美得萬眾矚目。
這幅曠世傑作的不同版本,此前分別收藏於美國的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和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中。2016年,莫奈逝世90周年之際,這三幅畫重回歐洲故土,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展覽中重聚,並取得了壓倒性的藝術效果。這場迷幻的現代主義田園藝術展覽使參觀者從始至終都沉浸在令人陶醉的喜悅之中。
這檔展覽深入探尋了莫奈的花園。當莫奈歷經早年坎坷的職業生涯,最終取得成功之後,他將大筆的資金花費在能為他提供視覺享受的「自然樂園」之中。位於法國吉維尼小鎮(Giverny)上的花園是莫奈的第二藝術事業,並逐漸充盈於他的藝術創作中,為他提供了無盡的關於物質和想像世界的靈感。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莫奈並不是唯一一個發現花園迷人之處的藝術家。你認為花園是一個安靜的庇護所嗎?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關於光和色彩的實驗室。正如這個展覽所展出的,這裡可以充滿大量的紅色罌粟花,擁有令人眼花繚亂的果園以及黑暗的迷宮。馬蒂斯曾畫了一個粉紅色的大理石桌子,他使粉色充滿了你的頭腦。波納爾(Pierre Bonnard,納比派代表畫家)畫中的女人在白日夢中無精打採地躺著。在諾爾德(Emil Nolde,德國表現主義畫家)表現主義的願景裡,鮮花如火焰一般猛烈地燃燒著。
諾爾德(Emil Nolde):《花園》(Flower Garden),1922
這一切都始於19世紀60、70年代的印象主義。早在莫奈開始創造他的花園之前,他就很喜歡畫它們了。男人和女人在他早期的花園場景中相遇,大自然點燃了欲望,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田園繪畫一樣。雷諾瓦(Renoir,法國印象畫派的著名畫家、雕刻家)的花園更為枝繁葉茂,而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卻在悲傷、昏暗的光線下注意到那些在蔬菜園幹活的僕人。卡米耶,請不要破壞人們關於花園的幻想!
出自瓦西裡·康定斯基(俄裔法國畫家,藝術理論家,1866-1944)
出自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事實上,這次展覽旨在逃離現實世界。例如展出的梵谷(Van Gogh)作品,就是一個文雅的中產階級花園,而不是那些他在療養院創作的充滿痛苦的畫作。同樣的,我們能看到約翰·辛格·沙金(John Singer Sargent)與索羅拉(Joaquín Sorolla,西班牙印象派畫家)等人所描繪的明豔炙熱的花園。策展人顯然是在尋找被世人遺忘的20年代早期西班牙庭院與英國鮮花盛開的場景。陽光、陰影、綠葉與紫羅蘭都是最純粹的幸福。
出自梵谷(Van Gogh)
出自約翰•辛格•沙金(John Singer Sargent)
出自索羅拉(Joaquín Sorolla)
然而,當你恍惚間似乎在花園小徑上漫步的時候,展覽又重新回到莫奈。莫奈向我們展示了田園藝術之所以重要,而且永遠都是重要的原因。展覽在尾聲中懸掛起他的《垂柳》(Weeping Willows),這幅作品旨在哀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難者。花園中垂掛的枝葉演變成淚水與悲傷的洪水,好似大自然本身也被一戰的悲傷所折磨。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垂柳》(Weeping Willows)
莫奈在巴黎市中心建立了一個永久的戰爭紀念碑。在巴黎橘園(the Orangerie)的橢圓形畫廊裡,巨型睡蓮圖在展廳的弧形牆上鋪開,這些畫同樣是為了哀悼一戰的悲劇。作為一位善於描繪其所見之物的藝術家,莫奈在他晚年的作品中,使自然界的事物變得更加抽象化了。
橘園中的《睡蓮》
塞尚(Cézanne)曾對莫奈這樣評價道:「他只有一雙眼睛,可那是一雙多麼美妙的眼睛啊!」擁有這樣一雙美麗眼睛的藝術家在他的花園中創造了一種哲學的、科學的、詩意的、神秘的戲劇,莫奈用自己的誠實開啟了無限想像的遠景。雲層與水面上的光影時而似浮於水面,時而又顯得無限深遠。莫奈的畫作提醒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比我們所知更加陌生的世界裡。我們是自己的影子,是睡蓮,是記憶。
莫奈逝世於1926年。此後的世界經歷了更多的恐怖與屠殺,其程度遠甚於莫奈的《垂柳》所哀悼的一戰。而在一戰的陰影裡,莫奈所畫的花園顯得尤其重要。它們是文明的發光島嶼,是犯下諸多罪行的現代世界裡的希望。莫奈不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也是最具道德的藝術家之一。
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莫奈在花園裡繪畫》(Claude Monet Painting in His Garden at Argenteuil)
文中圖片均為原文配圖
編譯:華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