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即修行:你公司的狀態就是你的狀態

2021-02-08 入禪之門

/ 本文根據楊碩誠老師2017年在甲和燈製作的系列節目《禪說心語》整理而成,該節目主持人為甲和燈創始人晨棟。

齊娜:在我內心深處,是接受不了甲和燈有一天會死亡這件事情的。我今天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讓這家公司能夠活下來,能夠活得更好。但現實情況是人都會死,中國企業那麼多,但百年企業很少。可是我現在的情況是:頭腦是知道的,但在心情上不太能夠接受。

楊老師

創業者要在生活中留下空間

我們做事總是有一個預設,我們根據預設做相應的規劃,讓公司朝向那個方向發展。但一定要知道,結果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要經常停下來提醒自己這一點,而不要一直攪在具體事相當中。如果一個創業者一直投入在事務性的工作中,就很難看到遠方。

我尤其想提醒創業者,創業者其實是決策者、引領者。如果一個創業者一直不斷地埋頭處理事務,那就是不安其位。臺灣有一句話叫「校長兼撞鐘」,意思是明明是校長,卻跑去敲上課鈴。作為一個公司leader也是一樣,不要落入到具體的事項上,一定要在你的生活中留下空間,把心念收回來,停下來整理、思考,然後再出發。必須要有時間停下來審視,我現在的決策對嗎?我帶領的方向對嗎?另外也要提醒自己,萬一沒成,我能接受嗎?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創業者不僅要能衝,更要沉澱打磨

創業者作為決策者一定要有穩定的意志力,而不單是有衝的意志力。創業者一般都很有激情,因為如果你的個性非常想要穩定的話,是不太可能選擇創業的。不過創業除了有衝的能力,也要有守的能力,很多創業者往往缺乏站穩陣腳的能力。

創業者就是想要變,當他在創業的時候容易忘了站住腳、不變的重要性。有的事情是需要在同一個位置上不斷地打磨,而不是一直調整方向,有時候必須要沉下來。

表面上看起來是你在打磨公司,其實你是在打磨自己。創業者在氣質上往往有一種浮躁,這在投機氛圍比較高的時候能有效。但我個人認為,目前國內整個大環境的投機概率已經越來越小了,要成功不是只憑一個想法就行的,需要沉澱和執行。想法很重要,但必須把想法落地。這也是我想提醒創業者的,你自己要有辦法穩定,你的團隊才能穩定。

想培養穩定的性格,創業者需要有一個能力,就是不被外境帶走,把心念收回來的能力。我們的生活就像在經歷一場一場電影,你要有能從電影中稍微抽離出來,鍛鍊念念分明的能力。

我常常看到很多創業者,在吃飯的時候一直想著公司的某個報告,可是在做報告的時候,又想著下一趟要出國的事。也就是說,他的心沒有辦法安住於當下,人在這裡,心卻在其它的地方,結果反而令他所有的事都做不好。

齊娜:這個我是深有感受。剛從大公司出來創業的時候,覺得自己還挺厲害的,能做很多事。但是在創業第一年就覺得從天上掉到地上,非常挫敗,覺得自己連行政都不如,印表機都不太會用。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方向不清晰。發現原來我需要對這個世界有一個看法,我需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觀點,我需要對創業這件事情有一個態度。這家企業就像一個放大鏡,把我身上所有的缺點和優點都成倍地放大了。我必須要去整理,如果不整理的話,就會影響到員工、股東、合作夥伴等等。

通過禪修和老師的幫助,最近這一年半年的時間,當甲和燈確定了以「禪意生活」作為主軸後,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的員工也如釋重負,不會再被我的不確定反覆折磨了。這個過程中就會覺得,「創業即修行」這件事情實實在在在我身上得到體現了。

楊老師

我是看著甲和燈一點一滴成長起來的,過程中我曾和你溝通過,一家公司的樣貌其實就是創業者自身狀況的反映。你如果對公司現狀不滿意,不要太過對抗那個所呈現出來的樣貌,最重要的還是要調整你自己的心態。

你一定要記得,公司受你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你的狀態會影響它的發展方向。同時你也要記得,公司不會完全按照你想要的來發展,就像小孩子不會完全按照你想要的發展一樣。你要對這兩者都接納。

晨棟:創業即修行,創業是一條漫漫長路。修行或創業,並不是要一直衝衝衝,就像人每天需要有休息的時間一樣。創業還要不斷地總結、整理,在這個過程中創業道路才會慢慢清晰。

本文聽打志願者:希夷、莎莎

生於臺灣,幼年因體質虛弱,恐懼死亡,很早便開始探索生命本質。後依止祖光禪師學習止觀雙運與本地風光兩門禪法,終於找到解開煩惱不安之道。

先後跟隨針灸名師胡丙權及武當鍾雲龍道長學習太極拳十餘年。致力於分享禪俠一味的生命態度,期望藉此協助學習者達到身心安康自在的狀態。

晨棟

甲和燈發起人。

資深旅遊節目主持人,攝影達人,美食偵探。

從事旅遊節目二十餘年,走過幾乎整個中國,足跡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曾就職央視、北京臺旅遊節目及美食節目,有著豐富的徒步旅遊經驗及美食體驗。更熱衷於以獨特的視角用相機發現並記錄旅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相關焦點

  • 佛法修行,達到最終是什麼狀態?
    這些佛陀和菩薩們,他們自己修成了就走了,誰也沒有留下一個準信:佛法修行,達到最終是什麼狀態?其實,修行講究的是一個「信願行證」,只要努力的修行,達到那個地步,自然就知道了。可是許多人仍然心裡沒有底,今天,雲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一、明心見性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明心見性。那麼什麼是明心見性呢?所謂的明心,就是顯露出自己的本心來。
  • 其實,創業就是修行,可讓人變得大無畏!
    創業就是如此。在一次次的挑戰和奮進當中,創業者的心智和品格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凡是能夠經過九死一生創業而成功的企業家,無不具備一種強烈的扭曲現實立場,讓人不由自主的被影響。比如十年前的馬老師演講視頻,那時候他身上還有一種成功學導師的忽悠氣質,但現在呢,就是和各國元首總統坐在一起,馬老師也是縱橫捭闔,談笑自若,氣場一點都不弱。
  • 自律的三種狀態,你在身處哪種?
    自律的三種形態,你了解嗎?一提到自律這個詞,我們通常都會對其產生一種敬重,自律的人,往往都是他人羨慕的對象,每當在網上看到那些講述他人自律的事跡時,往往會使得自己激情澎湃,頓時滿腔熱血,心中想著自己也要做個自律到極致的人,像別人一樣光鮮亮麗。
  • 蔣勳——人生,即是修行
    01選擇修行的空間 人類的空間感是非常奇怪的東西。過去的人從西門町走路到北門,再從北門走到南門,就是臺北市的範圍了。可是今日你問任何一個小學生,他都會覺得很近,他坐上公交車、地鐵就可以到更遠的地方。因為所有的科技畢竟不是人的本性,它只是眼耳鼻舌身,與外界溝通的管道,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心的問題,如何定住你的心,是最重要的。不過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很有趣的是,我們在宗教的修行裡面會有內外之分,外層的幹擾越大,本心修行的力量也會越來越強。
  • 女人到四十,你的「長相」,就是你的生活狀態
    本文是《女性課堂:自我提升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解決自我發展中遇到的困擾,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最重要的是,她的生活狀態。她的生活就像是繁華都市裡的一副山水畫。江南的淡雅和閒適在她的裙角若隱若現,她特地去學了插花、茶道,雖然高中的教學任務壓力一直很大,但是她還是以最大的努力去充實自己的人生。
  • 《道德經》:在你以為的世界之外,存在著世界的本來狀態
    意思就是說: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概念也就形成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也就知道什麼是不善了。對於我們自身來說,我們自己就是人生的主角,自己也是這個世界的核心,但是從客觀世界本身來看,我們於這世界,甚至於這宇宙而言,只是一個極小的分子,或者說連塵埃都不及的一個小個體。
  • 雅思聽力考試,你的狀態如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輔導>正文雅思聽力考試,你的狀態如何?   「第一次考試太緊張了,老師講的方法和技巧都忘了用了」   「section one做的不好,平時都能對8個左右,結果上來一個日期就丟了」   「我今天的考試狀態不太好」。。。。。。   相信每一位參加過雅思聽力考試的考生都有過上述的感受。這裡的「狀態」,用考生們的話來說可以部分解釋為「運氣」不好。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註定要經歷沉沉浮浮,體會人生百態,才能領悟生命的真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 57歲李連杰近照曝光,精神飽滿狀態好,修行佛法20年談心得
    57歲的他身穿T恤,戴著帽子和眼鏡,精神飽滿看起來狀態非常好。視頻中,李連杰談了自己修行佛法20年的感悟與心得體會。他認為佛法最重要的兩個是慈悲心和出離心,沒有慈悲心很難在修行道路上走得遠,如果有一天出離心能夠變成吃飯睡覺那麼自然時,那將會有很多時間修行佛法越走越遠。
  • 改變你的磁場,就是修行!
    所以,任何修行說到底就是學習做人,學習如何與宇宙最高能量-慈悲心溝通,如此行持,無論你平時念咒不念咒,念經不念經,又怎能阻擋得住你好運永伴,黴運遠離,臨終往生善道呢? 人的磁場, 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太不可思議了!
  • 修行之後出現這三個「徵兆」,是你的修行已經起作用了,要留意!
    很多真正修行的人,有意無意也揭示了一些修行中的奧秘。由此,修行距離普通根器的人,不再遙遠。話雖如此,很多人在自己學習修行的同時,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在修行,或者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塊修行的「料子」。特別是聽到很多人說,通常修行是師父找徒弟,於是心下惴惴不安。如果你有以下幾個「徵兆」,通常證明你的修行已經起作用了,或者說是你已經可以算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了。
  • 你粘著我,我包容你,就是愛情最好的狀態
    《幸福三重奏》這一節目,把他們兩個人的婚姻狀態呈現在了公眾面前,不知看到他們兩人的相處和你想像中的有不同嗎?《幸福三重奏》的三對當中,奚夢瑤和何猷君無疑是槽點最多的,很多人對他們兩個人的婚姻指指點點,但是其實在他們身上我卻看到了婚姻應該有的狀態。
  • 修行真的有捷徑!讓釋迦牟尼佛告訴你……
    因為要想讓大家明白,我需依託於「分別」(主觀感受)來講,但依託於「分別」本身就是不「究竟」的,可是我要是依託於「究竟」(客觀本質),那就不用我講了,《心經》已經全說過了。放下執著,從幻境中醒來老丁師兄也只能盡力用最簡單易懂的話把這些講清楚。如果你想真的明白,你就放下你曾經的執著。
  • 張博洋:「不在狀態」就是最佳狀態
    呼蘭用「放棄」這個詞來評價他現在的狀態,「他就搖搖晃晃的,真的無所謂了,他帶著這個狀態去演,反而特別的無敵。」直到兩年後的今天,他用一種在觀眾看來很不在狀態的狀態,在舞臺上嬉笑怒罵,終於贏得滿堂彩。而現在回看當年的自己,「那都不是段子,我都不知道在說什麼,就是一些自以為很高明的、很高深的東西。」呼蘭在第三期備採中評價張博洋的狀態時,結尾還有一個轉折,「張博洋千萬不要把求勝欲再找回來,找回來又『完蛋』了。」這個「又」的前提,便是第一季《脫口秀大會》。
  • 阿迪亞香提|真正的修行--放下操控
    從根本上說,開悟無非是存在的自然狀態。拋開那些複雜的語彙,開悟的本質就是回到我們自然的存在狀態。顯然,自然的狀態是一種沒有幹預、無需通過努力或紀律來維持的狀態,是一種並非通過身心的控制而達成的狀態,換言之,那是一種完全自然、完全自發的狀態。就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修行常常將我們帶入到一個死胡同。
  • 為什麼這些災難你都沒有?這就是你修行的效果!
    當你做一件事情,收不到效果,是不好,信入之心不能增長。 修行有沒有效果呢? 不修行沒效果,修行絕對有效果,起碼你的煩惱漸漸輕,你的智慧逐漸增長。好多人雖然他沒有早念、晚念,但是皈依佛了,經常地聽課,經常地薰習,經常磕頭拜懺,漸漸感覺到過去發脾氣,心裡很急,居然不發脾氣了,逐漸地就轉化了。
  • 你的婚姻進入了什麼樣的狀態,比對一下就知道了。
    婚姻的狀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小編匯總了一些現實生活的婚姻狀態,今天我們來討論這個話題。 搭夥過日子,彼此折磨 婚姻誰都想嫁給愛情,但是往往過高的期望帶來的卻是更高的失望,你會發現彼此的審美衝突,彼此的觀點對立,彼此的生活方式迥異。
  • 佛教:在家人該如何修行?家是淨土,公司是道場,眾生都是菩薩
    01第一:公司就是道場對於出家人來說,道場自然就是寺廟,在這裡他們集體做早課,做晚課,吃大鍋飯,睡大通鋪,一心修行。或者說,我們在哪裡修行,同時又在哪裡為眾生服務呢?很簡單,就是在我們工作的地方,我們的客戶就是我們種福田的地方。比如說您是農民,那田地就是您的道場,更多更好的種植莊稼,讓更多的人吃飽飯,提供更充足乾淨的蔬菜和水果,這就是您的修行和福德。
  • 5年了,還在創業公司做執行,怎麼破?
    典型特徵就是,每天做著大量重複性的工作,想進行思維方式的升級又沒有任何指引和方法論。當然,這樣的情況,一般只會出現在創業公司,而且是就1、2個產品經理團隊的情況下。這樣的狀態,持續時間越久,就越難改變。小明我目前正陷於這樣的境況,焦慮但沒有任何對策。
  • 【修行】一位「驅魔人」為你講述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可能會顛覆你對修行的理解!
    何為「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你想修「出世間法」你的菩提心一發就會感動靈界,靈界一應立馬就會有魔障來磨你,這些魔障是被你所發的菩提心感召而來的。這些魔障會想盡辦法折磨你的身心,讓你諸事不順、煩惱加劇、身體不適等。你菩提心一發神佛能感知到,魔一樣能感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