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根據楊碩誠老師2017年在甲和燈製作的系列節目《禪說心語》整理而成,該節目主持人為甲和燈創始人晨棟。
齊娜:在我內心深處,是接受不了甲和燈有一天會死亡這件事情的。我今天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讓這家公司能夠活下來,能夠活得更好。但現實情況是人都會死,中國企業那麼多,但百年企業很少。可是我現在的情況是:頭腦是知道的,但在心情上不太能夠接受。楊老師:
創業者要在生活中留下空間
我們做事總是有一個預設,我們根據預設做相應的規劃,讓公司朝向那個方向發展。但一定要知道,結果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要經常停下來提醒自己這一點,而不要一直攪在具體事相當中。如果一個創業者一直投入在事務性的工作中,就很難看到遠方。
我尤其想提醒創業者,創業者其實是決策者、引領者。如果一個創業者一直不斷地埋頭處理事務,那就是不安其位。臺灣有一句話叫「校長兼撞鐘」,意思是明明是校長,卻跑去敲上課鈴。作為一個公司leader也是一樣,不要落入到具體的事項上,一定要在你的生活中留下空間,把心念收回來,停下來整理、思考,然後再出發。必須要有時間停下來審視,我現在的決策對嗎?我帶領的方向對嗎?另外也要提醒自己,萬一沒成,我能接受嗎?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創業者不僅要能衝,更要沉澱打磨
創業者作為決策者一定要有穩定的意志力,而不單是有衝的意志力。創業者一般都很有激情,因為如果你的個性非常想要穩定的話,是不太可能選擇創業的。不過創業除了有衝的能力,也要有守的能力,很多創業者往往缺乏站穩陣腳的能力。創業者就是想要變,當他在創業的時候容易忘了站住腳、不變的重要性。有的事情是需要在同一個位置上不斷地打磨,而不是一直調整方向,有時候必須要沉下來。
表面上看起來是你在打磨公司,其實你是在打磨自己。創業者在氣質上往往有一種浮躁,這在投機氛圍比較高的時候能有效。但我個人認為,目前國內整個大環境的投機概率已經越來越小了,要成功不是只憑一個想法就行的,需要沉澱和執行。想法很重要,但必須把想法落地。這也是我想提醒創業者的,你自己要有辦法穩定,你的團隊才能穩定。
想培養穩定的性格,創業者需要有一個能力,就是不被外境帶走,把心念收回來的能力。我們的生活就像在經歷一場一場電影,你要有能從電影中稍微抽離出來,鍛鍊念念分明的能力。
我常常看到很多創業者,在吃飯的時候一直想著公司的某個報告,可是在做報告的時候,又想著下一趟要出國的事。也就是說,他的心沒有辦法安住於當下,人在這裡,心卻在其它的地方,結果反而令他所有的事都做不好。
齊娜:這個我是深有感受。剛從大公司出來創業的時候,覺得自己還挺厲害的,能做很多事。但是在創業第一年就覺得從天上掉到地上,非常挫敗,覺得自己連行政都不如,印表機都不太會用。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方向不清晰。發現原來我需要對這個世界有一個看法,我需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觀點,我需要對創業這件事情有一個態度。這家企業就像一個放大鏡,把我身上所有的缺點和優點都成倍地放大了。我必須要去整理,如果不整理的話,就會影響到員工、股東、合作夥伴等等。
通過禪修和老師的幫助,最近這一年半年的時間,當甲和燈確定了以「禪意生活」作為主軸後,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的員工也如釋重負,不會再被我的不確定反覆折磨了。這個過程中就會覺得,「創業即修行」這件事情實實在在在我身上得到體現了。
楊老師:
我是看著甲和燈一點一滴成長起來的,過程中我曾和你溝通過,一家公司的樣貌其實就是創業者自身狀況的反映。你如果對公司現狀不滿意,不要太過對抗那個所呈現出來的樣貌,最重要的還是要調整你自己的心態。
你一定要記得,公司受你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你的狀態會影響它的發展方向。同時你也要記得,公司不會完全按照你想要的來發展,就像小孩子不會完全按照你想要的發展一樣。你要對這兩者都接納。
晨棟:創業即修行,創業是一條漫漫長路。修行或創業,並不是要一直衝衝衝,就像人每天需要有休息的時間一樣。創業還要不斷地總結、整理,在這個過程中創業道路才會慢慢清晰。
本文聽打志願者:希夷、莎莎
生於臺灣,幼年因體質虛弱,恐懼死亡,很早便開始探索生命本質。後依止祖光禪師學習止觀雙運與本地風光兩門禪法,終於找到解開煩惱不安之道。
先後跟隨針灸名師胡丙權及武當鍾雲龍道長學習太極拳十餘年。致力於分享禪俠一味的生命態度,期望藉此協助學習者達到身心安康自在的狀態。晨棟
甲和燈發起人。
資深旅遊節目主持人,攝影達人,美食偵探。
從事旅遊節目二十餘年,走過幾乎整個中國,足跡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曾就職央視、北京臺旅遊節目及美食節目,有著豐富的徒步旅遊經驗及美食體驗。更熱衷於以獨特的視角用相機發現並記錄旅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