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我是朵朵~
時隔數月再次走進國家博物館,看著空蕩蕩的大廳,都差點要不認識了。
以往暑假這裡都是人頭攢動,現在難得的人少,而且又一連開了好多大展,還是非常值得來一趟的。
朵朵把目前看過的4個大展,按照適合孩子看的順序給你捋一捋,還有一個重磅展覽的預告,一起來看看吧!
小提示:目前國博只能提前在官網(微信公眾號「國家博物館」)預約,當天不能直接去,每天預約時間16:00截止。
1
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
📅2020年7月15日-待定
📍國家博物館 南1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很有趣,看展輕鬆
✅互動性強,家長都能看懂並講給孩子
✅種類豐富,作用/工藝/文化,可愛中令人驚訝
朵朵探展:讓孩子離腳下的土地更近一點。
民藝是「俗氣?大紅大綠?」不不不,來這個展你就知道民藝有多可愛有趣,治癒力MAX。
民間工藝是人們生活的百態,和我們的生活直接相關。
兒時記憶裡的風箏、小玩意兒、爺爺奶奶的老桌子…都是永遠停留在我們心裡的那份「鄉愁」。在這個展覽上,很多是城裡孩子沒見過的物件兒。
但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還是非常熟悉的。這個展不需要任何講解,爸媽給孩子分享兒時的記憶,就是最好的講解詞。
展覽整體分成了農具、家具、織物、習俗四個主題,1500多件展品,每個部分的展品,都很有年代感,甚至在山東一些老宅祖宅中,仍在使用。
①農事器用
看著滿牆的農具,我有很多都是不認識的。
山東種植小麥,涉及小麥耕種、管理、收穫、儲藏、計量、加工等農事活動的農具,每一件都結合了人們的智慧和辛苦,每件的設計都有妙用,和孩子一起討論討論,這些都是幹嘛的呢?
除了格式農具外,還展出了山東特有的「編織工藝」。在山東各地農村,都有用野生或農作物廢棄物編制筐籃的習俗,民間也有「打柳編筐,養活一家」的說法。
下圖這些形狀大小不一的都是編織出來的,都是家裡必備的傢伙什兒。
②康樂人家
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了過去家中的陳設。
有廳堂的布局,還有八仙桌、太師椅、架子床、悶戶櫃等常用家具,好像在逛「復古宜家」的感覺。
除了家具外,還有餐具、燈具的展示。
一整面博山大魚盤非常壯觀,站在玻璃前拍背影是個好方法哦。山東的飲食規矩很多,用具上造型也非常精緻好看,滿滿都是生活氣息。
③衣裳錦繡
齊魯織繡歷史悠久。在春秋戰國時期,「齊紈魯縞」工藝已相當成熟,齊地「冰紈綺繡」也贏得「冠帶衣履天下」的盛名。
在詩書繼世、耕織傳家的生活中,女性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齊魯女性不囿於日常耕作的勞累與繁瑣,納萬物於指端,幻化出美善交織的錦繡世界。
④遊藝鄉風
最後的第四單元裡,講的主要是生活裡的儀式感。這一整面牆的各種玩具,看的我眼睛一直在冒小心心。
在生兒育女、壽誕宴飲、婚喪嫁娶等人生儀禮以及歲時節令時,人們透過遊戲娛樂活動來紀念,不論是祭祀、禳祝、狂歡、祈福,都充滿了創意和樂趣,向我們傳達著他們的精神信念。
如果你來國博,這個展我推薦你第一個來看,輕鬆、治癒、看的明白、拍照好看,對於孩子來說,就像博物館裡的小樂園。
2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
📅2020年7月15日-待定
📍國家博物館 南8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展牌設計詳細,不需要講解也能看懂
✅了解「金漆木雕」工藝
✅多媒體互動遊戲
朵朵探展:
潮州木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木雕之一,流行於潮汕地區,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及龍眼木雕並譽為「中國四大木雕」,歷史源遠流長,造型豐富優美,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展出的160多件展品,都能看到潮州木雕的精湛工藝。上面雕刻描繪的花紋不是簡單的裝飾,是一個個的故事。《郭子儀拜壽》《楊家將》《三國演義》等故事情節都在其中。
不過由於紋路過於複雜,建議先到第二單元開始地方,有個電子屏,其中對主要故事的內容,以及看的方法進行了介紹。
展線設計細膩,主題以工藝的起源發展、記憶方法、家中陳設三個大類別為主。每個單元都拆成小節,從工藝的起源開始講,到分類、製作方法、工具、描繪的故事等。
兩個最大的特色,一個是展牌設計的非常詳細。
以雕刻技法來說,主要有浮雕、圓雕、通雕和沉雕四種雕刻手法。每種手法都圖文並茂的詳細告訴你它的原理和過程,讓人看的非常明白。
高浮雕彩繪《徐晃射錦袍》隨梁枋 清代
還有一個特色,是每個環節都配備了對應的多媒體遊戲,對整個環節介紹的主題進行總結,在遊戲中,讓你明白你剛剛看到的東西,都是放在哪裡,有什麼作用,或者怎樣製作完成的,大人孩子都可以玩。
可以說這是一個你一定能看明白的展。就是信息量有些大,需要很大的耐心。
和孩子細細的去看木雕的細節,人物的表情,你一定會為這樣的工藝感到讚嘆。
3
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
📅2020年7月15日-待定
📍國家博物館 南9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一睹歷史名人「真容」
✅感受中西方人物肖像對比
✅注意觀察細節
朵朵探展:
展覽按照肖像畫的主題分成4類:帝王、文人雅集、名臣名仕閨秀、學者像。沒有明顯的時間線。
從中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可以對比看看,和你心中的想像,差別大不大。對於每幅畫的介紹還是比較詳細的。
除了觀察歷史人物的肖像,還可以從服飾、禮制、管制等方面看到不同的藝術特色和文化背景。
想要完全看懂需要點歷史和藝術的門檻,但沒有這方面基礎也沒關係,仔細看人物描繪的筆法細節,也是一種享受。
4
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
📅2020年8月8日-待定
📍國家博物館 南3-4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古代樂器種類
✅珍品樂器
✅敦煌復原樂器
朵朵探展:
展覽整體用200多件精品文物,向你講述了中國古代音樂的變遷。從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賈湖骨笛,到夏商周的青銅樂器,到受到西方影響的唐宋樂器,再到清朝宮廷、民間樂器,各種樂器的種類就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而且在這個展覽上你還會看到大名鼎鼎的九霄環佩琴。
但這個展覽因策展方的要求,是不可以拍照的,手機相機都不行,雖然有工作人員的提醒,我們還是乖乖遵守哦~
整體上樂器的種類根據時間的變遷來排列,但也有打亂的地方,個人覺得不用很在意,因為樂器本身,當你看到它的時候,響在你腦海裡的聲響,就已經是一種解讀了。
有一個bug的地方,就是展牌和燈光的設計比較費眼睛,光線本身比較昏暗,展牌顏色也比較暗,有些地方很難看清楚。
一次性能看到這麼多的古代樂器種類放在一起,還是挺難得的,尤其是到了唐宋時那些復原的樂器,非常的漂亮。(再次感嘆竟然不能拍照)
5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2020年8月14日-10月13日
📍國家博物館北8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何尊!
✅何尊!!
✅何尊!!!
朵朵探展:何尊又來北京了!!!!!(大聲尖叫)
我為啥這麼激動呢,因為何尊就是來自我家,青銅器之鄉——寶雞!但我卻與它總是錯過!我回家了,它出差了,我回北京了,它又回家了……
這次它要在國博展出2個月,我一定不會再錯過了!
在何尊底鑄有一篇122字銘文,其中出現「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
雖然此「中國」非我們現在的中國,但這兩個字,對於我們來說,本身就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除了何尊,還有142件青銅器精品,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近半數都是國家一級文物。這樣的陣容也很強大了,一定不要錯過呀!
圖片來自耳朵裡的博物館、國家博物館、BTV新聞
轉載請註明來源
為親子家庭製作的博物館音頻導賞
點擊圖片,免費收聽
▼
後臺回復 見面禮
免費獲取往期海量博物館資源
▼
你好,我是朋朋哥哥
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閱讀推廣人
我希望為更多家庭締造一座「耳朵裡的博物館」
看展攻略 / 國寶故事 / 世界文明 / 藝術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