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何尊」進京!現在是去國家博物館最好時機,一口氣看5個大展,告訴你哪個最適合帶娃來!

2021-02-19 耳朵裡的博物館

你好啊,我是朵朵~

 

時隔數月再次走進國家博物館,看著空蕩蕩的大廳,都差點要不認識了。

 

       

以往暑假這裡都是人頭攢動,現在難得的人少,而且又一連開了好多大展,還是非常值得來一趟的。

 

朵朵把目前看過的4個大展,按照適合孩子看的順序給你捋一捋,還有一個重磅展覽的預告,一起來看看吧!

小提示:目前國博只能提前在官網(微信公眾號「國家博物館」)預約,當天不能直接去,每天預約時間16:00截止。

 

1

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

       📅2020年7月15日-待定

📍國家博物館 南1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很有趣,看展輕鬆

✅互動性強,家長都能看懂並講給孩子

✅種類豐富,作用/工藝/文化,可愛中令人驚訝

 

朵朵探展:讓孩子離腳下的土地更近一點。

 

民藝是「俗氣?大紅大綠?」不不不,來這個展你就知道民藝有多可愛有趣,治癒力MAX。

 

民間工藝是人們生活的百態,和我們的生活直接相關。

 

兒時記憶裡的風箏、小玩意兒、爺爺奶奶的老桌子…都是永遠停留在我們心裡的那份「鄉愁」。在這個展覽上,很多是城裡孩子沒見過的物件兒。

              

但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還是非常熟悉的。這個展不需要任何講解,爸媽給孩子分享兒時的記憶,就是最好的講解詞。

 

展覽整體分成了農具、家具、織物、習俗四個主題,1500多件展品,每個部分的展品,都很有年代感,甚至在山東一些老宅祖宅中,仍在使用。

 

①農事器用

              

看著滿牆的農具,我有很多都是不認識的。

 

山東種植小麥,涉及小麥耕種、管理、收穫、儲藏、計量、加工等農事活動的農具,每一件都結合了人們的智慧和辛苦,每件的設計都有妙用,和孩子一起討論討論,這些都是幹嘛的呢?

 

除了格式農具外,還展出了山東特有的「編織工藝」。在山東各地農村,都有用野生或農作物廢棄物編制筐籃的習俗,民間也有「打柳編筐,養活一家」的說法。

 

下圖這些形狀大小不一的都是編織出來的,都是家裡必備的傢伙什兒。

              

②康樂人家

              

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了過去家中的陳設。

 

有廳堂的布局,還有八仙桌、太師椅、架子床、悶戶櫃等常用家具,好像在逛「復古宜家」的感覺。

 

除了家具外,還有餐具、燈具的展示。

              

一整面博山大魚盤非常壯觀,站在玻璃前拍背影是個好方法哦。山東的飲食規矩很多,用具上造型也非常精緻好看,滿滿都是生活氣息。

 

③衣裳錦繡

              

齊魯織繡歷史悠久。在春秋戰國時期,「齊紈魯縞」工藝已相當成熟,齊地「冰紈綺繡」也贏得「冠帶衣履天下」的盛名。

 

在詩書繼世、耕織傳家的生活中,女性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齊魯女性不囿於日常耕作的勞累與繁瑣,納萬物於指端,幻化出美善交織的錦繡世界。

 

④遊藝鄉風

              

最後的第四單元裡,講的主要是生活裡的儀式感。這一整面牆的各種玩具,看的我眼睛一直在冒小心心。

 

生兒育女、壽誕宴飲、婚喪嫁娶等人生儀禮以及歲時節令時,人們透過遊戲娛樂活動來紀念,不論是祭祀、禳祝、狂歡、祈福,都充滿了創意和樂趣,向我們傳達著他們的精神信念。

              

如果你來國博,這個展我推薦你第一個來看,輕鬆、治癒、看的明白、拍照好看,對於孩子來說,就像博物館裡的小樂園。

2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


📅2020年7月15日-待定

📍國家博物館 南8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展牌設計詳細,不需要講解也能看懂

✅了解「金漆木雕」工藝

✅多媒體互動遊戲

 

朵朵探展:


潮州木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木雕之一,流行於潮汕地區,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及龍眼木雕並譽為「中國四大木雕」,歷史源遠流長,造型豐富優美,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展出的160多件展品,都能看到潮州木雕的精湛工藝。上面雕刻描繪的花紋不是簡單的裝飾,是一個個的故事。《郭子儀拜壽》《楊家將》《三國演義》等故事情節都在其中。

 

不過由於紋路過於複雜,建議先到第二單元開始地方,有個電子屏,其中對主要故事的內容,以及看的方法進行了介紹。

 

展線設計細膩,主題以工藝的起源發展、記憶方法、家中陳設三個大類別為主。每個單元都拆成小節,從工藝的起源開始講,到分類、製作方法、工具、描繪的故事等。

              

兩個最大的特色,一個是展牌設計的非常詳細。

 

以雕刻技法來說,主要有浮雕、圓雕、通雕和沉雕四種雕刻手法。每種手法都圖文並茂的詳細告訴你它的原理和過程,讓人看的非常明白。

       高浮雕彩繪《徐晃射錦袍》隨梁枋   清代

還有一個特色,是每個環節都配備了對應的多媒體遊戲對整個環節介紹的主題進行總結,在遊戲中,讓你明白你剛剛看到的東西,都是放在哪裡,有什麼作用,或者怎樣製作完成的,大人孩子都可以玩。

 

可以說這是一個你一定能看明白的展。就是信息量有些大,需要很大的耐心。

 

和孩子細細的去看木雕的細節,人物的表情,你一定會為這樣的工藝感到讚嘆。

 

       

3

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

       📅2020年7月15日-待定

📍國家博物館 南9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一睹歷史名人「真容」

✅感受中西方人物肖像對比

✅注意觀察細節

 

朵朵探展:

 

展覽按照肖像畫的主題分成4類:帝王、文人雅集、名臣名仕閨秀、學者像。沒有明顯的時間線。

               

從中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可以對比看看,和你心中的想像,差別大不大。對於每幅畫的介紹還是比較詳細的。

 

除了觀察歷史人物的肖像,還可以從服飾、禮制、管制等方面看到不同的藝術特色和文化背景。

              

想要完全看懂需要點歷史和藝術的門檻,但沒有這方面基礎也沒關係,仔細看人物描繪的筆法細節,也是一種享受。

4

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

📅2020年8月8日-待定

📍國家博物館 南3-4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古代樂器種類

✅珍品樂器

✅敦煌復原樂器

 

朵朵探展:

 

展覽整體用200多件精品文物,向你講述了中國古代音樂的變遷。從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賈湖骨笛,到夏商周的青銅樂器,到受到西方影響的唐宋樂器,再到清朝宮廷、民間樂器,各種樂器的種類就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而且在這個展覽上你還會看到大名鼎鼎的九霄環佩琴

               

但這個展覽因策展方的要求,是不可以拍照的,手機相機都不行,雖然有工作人員的提醒,我們還是乖乖遵守哦~

整體上樂器的種類根據時間的變遷來排列,但也有打亂的地方,個人覺得不用很在意,因為樂器本身,當你看到它的時候,響在你腦海裡的聲響,就已經是一種解讀了。

 

有一個bug的地方,就是展牌和燈光的設計比較費眼睛,光線本身比較昏暗,展牌顏色也比較暗,有些地方很難看清楚。

              

一次性能看到這麼多的古代樂器種類放在一起,還是挺難得的,尤其是到了唐宋時那些復原的樂器,非常的漂亮。(再次感嘆竟然不能拍照)

5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2020年8月14日-10月13日

📍國家博物館北8展廳

🎫免費,需在國家博物館官網預約

👚有點冷,最好帶件外套

 

展覽特點:

✅何尊!

✅何尊!!

✅何尊!!!


朵朵探展:何尊又來北京了!!!!!(大聲尖叫)

 

我為啥這麼激動呢,因為何尊就是來自我家,青銅器之鄉——寶雞!但我卻與它總是錯過!我回家了,它出差了,我回北京了,它又回家了……

 

這次它要在國博展出2個月,我一定不會再錯過了!

 

在何尊底鑄有一篇122字銘文,其中出現「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

 

雖然此「中國」非我們現在的中國,但這兩個字,對於我們來說,本身就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除了何尊,還有142件青銅器精品,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近半數都是國家一級文物。這樣的陣容也很強大了,一定不要錯過呀!

       

圖片來自耳朵裡的博物館、國家博物館、BTV新聞

轉載請註明來源

 為親子家庭製作的博物館音頻導賞 

 點擊圖片,免費收聽 

 後臺回復 見面禮

免費獲取往期海量博物館資源

你好,我是朋朋哥哥

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閱讀推廣人

我希望為更多家庭締造一座「耳朵裡的博物館」

看展攻略 / 國寶故事 / 世界文明 / 藝術啟蒙

相關焦點

  • 京城博物館,4個新晉「一級」你帶娃去過嗎
    近日,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出爐。新公布的名單中,咱大北京又新添了四所國家一級博物館,分別是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馬上寒假就要到了,天氣也越來越冷,逛博物館不挨凍又漲知識絕對是冬天遛娃的最好去處。這裡,就從四個新晉「一級」開始,盤一盤北京那些適合孩子的博物館。
  • 以萌制勝的《如果國寶會說話》,是怎麼拍出來的?
    不過現在又多了一個選擇——看一集《如果國寶會說話》。」分集導演寇慧文說。除了短,這部紀錄片能夠俘獲年輕觀眾的另一特點是:萌。第一集中,由仰韶文化先民製作於6000多年前的人頭壺在鏡頭中頭微仰,嘴撅起,被觀眾做成了表情包「笑得像個6000歲的孩子」。
  • 國寶很「有戲」,博物館文物是否需要「流量」帶?
    博物館、美術館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和藝術的諾亞方舟,在過去很長時間都被貼有「高冷」「朝聖」等標籤,以上海為例,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需要在館內外排隊數小時才得以一睹展品的只有2002年上海博物館「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2004年上海美術館「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等屈指可數的幾場。
  •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要來魔都了!帶娃一口氣看完200萬年全球文明史~
    三個月前就有一條新聞大英博物館從館藏中選出了100件人類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舉辦了一個名為「一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的全球巡迴展出3月-5月這個巡迴展來到了中國北京現在這可能是近三年魔都最好的展覽之一!也是你一定要帶娃去看的展覽!100件無價之寶。200萬年裡最偉大的人類文明且看用100件文物如何構架起一部規模宏大的世界史?
  • 博物館迷媽媽全攻略奉上!假期帶娃逛展覽收好
    順著她的興趣上個周末,我發起了去首都博物館看《探秘北京中軸線》,Tutu和Tutu爸都同意,於是有了全家人的探秘北京中軸線,Tutu在裡面玩得也很開心,由故宮穿起了對北京中軸線的認識。順便逛了5樓北京民俗,對北京也有了新的認知。分析下整個成長進階過程,個人總結帶娃逛博物館要想學到東西,有意思的關鍵在:1、選對館,選對展!2、看前做功課,看後做拓展!
  • 觀察|國寶很「有戲」,博物館文物是否需要「流量」帶?
    博物館、美術館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和藝術的諾亞方舟,在過去很長時間都被貼有「高冷」「朝聖」等標籤,以上海為例,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需要在館內外排隊數小時才得以一睹展品的只有2002年上海博物館「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2004年上海美術館「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等屈指可數的幾場。
  • 甘肅省博物館不得不看的三件國寶,還曾亮相央視《國家寶藏》
    每到一個城市我都喜歡去逛逛當地的博物館,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城市重要的渠道,而且還可以見到很多的文物,細細的逛慢慢的看,仿佛走在歷史長河中與古人對話。 這次來蘭州,除了一睹黃河的風採再就是甘肅省博物館最吸引我了,我國國家旅遊的標誌、舉世聞名的「馬踏飛燕」(銅奔馬)正是在這裡。
  • 「與天久長」展:精品薈萃,評價如何?
    共評,為交流反思,切磋相長;評星,為略去轉圜,直抒胸臆。我們期待通過一期期「觀展評審團」的積累,能為博物館從業者帶去更具建設性的意見建議,為博物館觀眾獻上更具啟發性的評論參考。 「觀展評審團」,在這裡,我們好壞直說。
  • 老撕機帶你看國寶——陶鷹鼎-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真的只靠萌?
    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國寶中的國寶,仰韶文化陶鷹鼎,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今天陶鷹鼎陳列在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陳列-遠古時期展廳一進門的左手邊,有一個獨立展櫃,你一進去就會看到,位置顯眼,地位尊貴。
  • 5.18國際博物館日,帶娃聽央視雲講堂!
    娃小,要經常帶出去遛,慢慢發現逛博物館是一種不錯的遛娃方式。 當然也因為杭州有那麼多博物館可以免費逛。 之後每到一座城市,會走向博物館,用這種方式快速了解一座城市。 不同的博物館裡都流動著同一種空氣——安靜、沉寂,散發出舊物傾訴的獨特味道。
  • 最早的「中國」二字,不在北京,不在西安,而在這座冷門博物館裡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提起「中國」,相信大家都有十足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不過,你知道「中國」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哪裡嗎?前段時間,參觀一座陝西「冷門」博物館時,我在一件國寶文物上見到了3000多年前出現的最早的「中國」兩字。這個國寶文物名叫【何尊】,是一件3000多年的西周青銅器。其不僅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我國首批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堪稱國寶級文物。
  • 帶6歲女兒看埃及展,她最感興趣竟是……
    希望這篇推文能給那些想帶幼兒看展、又不知從何下手的家長一些參考和啟發。可愛的「古埃及女孩」小魔怪粵博埃及展上周開展立即就刷屏了。我早就蠢蠢欲動要帶上我家小魔怪去看展。周末人太多,帶孩子看展體驗不好。正好聖誕公司放假,我就跟小魔怪幼兒園請假來參觀。
  • 見證國寶生命力!這部「博物館綜藝片」給人滿滿的自豪感!
    昨晚,中央電視臺重磅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首播,中國的國寶也「活起來」了,有人說,這就是中國版的「博物館奇妙夜」。這是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 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將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
  • 九部紀錄片,帶你走遍世界近百家博物館
    如果這個假期,你也去了新的地方,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不妨留一些時間好好回顧一下~(文末附觀看連結)01《如果國寶會說話》朵朵推薦:文物是活的,它們在講故事如果說《國家寶藏》讓你見到了明星演繹的國寶魅力,那麼《如果國寶會說話》則讓我們直接聽見國寶的
  • 這群「戲精」告訴你,在國家博物館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包括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三大系列,其中臨時展覽包括自主策劃展覽和引進交流展覽兩大類,年均辦展40餘個。隨著近年越來越火熱的「博物館潮」,出門「逛」博物館成為一種新的流行。但是你知道嗎?博物館裡展覽的誕生,可「並不簡單」。
  • 如果國寶會說話紀錄片走紅 如果國寶會說話視頻全集哪裡可以看?
    酷似「奧特曼」的三星堆青銅人像,宛如「美瞳」的太陽神鳥金箔,還有眉清目秀、靜靜凝望的人頭壺……它們是高大上的國寶,也是最近討論度極高的新「網紅」。原因無他,在央視紀錄頻道的百集微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中,這些國寶一個個都「活」了起來,用每集短短5分鐘的時間,深刻卻又不失趣味地講述歷史與文明的故事。
  • 元旦帶娃去哪裡好?這3個地方安全又省心,爸媽少操心還省錢
    假期是遛娃的好時機,雖然現在整體態勢良好,但帶娃外出仍不能鬆懈。那麼,元旦帶娃去哪裡比較好呢?這3個地方安全又省心,家長少操心還省錢,值得一去!假期帶娃如何過?聰明的爸媽的3個首選,你的計劃裡有嗎?1.
  • 技術流媽媽是這樣逛博物館的,我以前的故宮都白去了
    順著她的興趣上個周末,我發起了去首都博物館看《探秘北京中軸線》,Tutu和Tutu爸都同意,於是有了全家人的探秘北京中軸線,Tutu在裡面玩得也很開心,由故宮穿起了對北京中軸線的認識。順便逛了5樓北京民俗,對北京也有了新的認知。分析下整個成長進階過程,個人總結帶娃逛博物館要想學到東西,有意思的關鍵在:1、選對館,選對展!2、看前做功課,看後做拓展!
  • 寒假去哪兒 十大最適合去泡的博物館,約嗎?
    前兩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了寒假親子遊的幾個好去處。有不少粉絲留言說,若是寒假不想出去,就愛宅在北京,有木有推薦?當然有!堂堂大北京,辣麼多好玩好逛好吃的地方,就算整個寒假不出京,都不會玩重樣噠!來來來,小編再給大家推薦幾個有文化的地方。個個都可以在裡面逛上一整天噠。今天我們給大家呈現的是第一季,過幾天我們還會登出寒假逛博物館第二季噢!
  • 十位親子旅行達人來告訴你,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帶孩子去旅行
    去過兩次的媽媽告訴你一般人不了解的衝繩收藏下這篇北海道超級掃盲帖,帶你趟遍雪國各大親子雪場全球最適合小寶寶的主題樂園丹麥Legoland全攻略沙灘、風帆、飛鳥——顛覆印象中的北戴河自駕西澳12天:在南半球的陽光下撒撒歡12年雪齡達人媽媽的崇禮滑雪場超全攻略以前沒有娃的時候,小樣媽媽總喜歡一個人閒逛,或騎車慢悠悠地穿梭於北京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