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國寶生命力!這部「博物館綜藝片」給人滿滿的自豪感!

2021-02-21 央視網

博物館進軍「綜藝界」了,昨晚,被稱為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國家寶藏》在央視綜藝頻道首播……

還記得電影《博物館奇妙夜》嗎?看過的人一定被復活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所吸引吧!

昨晚,中央電視臺重磅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首播,中國的國寶也「活起來」了,有人說,這就是中國版的「博物館奇妙夜」。

這是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 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將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


△視頻:九大國家級博物館首次結盟

來幾張漂亮的截圖:

節目首播,豆瓣評分已達9.2:

不少網友看完預告片就已熱淚盈眶!

首期節目中,故宮博物院選出了三件國寶: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中華第一古物」石鼓,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

梁家輝自稱「半個故宮人」

梁家輝自稱是「半個故宮人」,他以「國寶守護人」的身份演繹司馬光,講述「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傳奇:石鼓文記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創下中國文物史上的奇蹟,它是上承金文下接篆書的過渡標誌。


△梁家輝介紹石鼓的傳奇故事

作為歷史的見證者,一件文物的價值和意義往往與誕生的年代是否久遠成正比。石鼓歷經2300多年的歷史變遷,曾遭逢多次戰亂,幾度失蹤又被找回,還與不少歷史名人結緣。這次在節目中,梁家輝將扮演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為觀眾帶來一個有關石鼓不同尋常的故事。其中,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 還牽扯到了司馬光父親司馬池的死因,用一個另類的角度為觀眾展現石鼓對於中華文明的重要影響力。

△梁家輝飾司馬光

王凱迷人磁性「低音炮」為「瓷母」代言

作為「瓷母」各種釉彩大瓶的「國寶守護人」的王凱,在節目中化身乾隆,隔空對話雍正。

△王凱講述「國寶」的今生故事

在「前世傳奇」環節中,王凱版的「乾隆」風度翩翩,一心想要打造出集中國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卻被黃公望、王羲之等不同歷史朝代的文化名人不理解,甚至連乾隆之父雍正皇帝也現身表達不認同。對於先賢們的質疑,乾隆以「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觀念堅持自己。

△王凱首扮乾隆

李晨夢回宋朝

李晨扮演的宋徽宗講述了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的背後故事。

△李晨飾宋徽宗

王希孟出生於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受到宋徽宗的親自提點,憑藉繪畫天賦和不懈努力,在十八歲的年紀便畫出了這幅中國畫歷史上最有名的《千裡江山圖》卷。

除了演員們的「場景重現」,《國家寶藏》中普通人的故事,更讓人感動。

比如典型的「故宮人」梁金生,這位與梁家輝一同推介石鼓的守護人,從他的高祖父開始,一家連續幾代人都在故宮供職,他也在故宮工作了38個年頭,是名副其實的「故宮世家」。

比如年輕的志願者張甡,號稱「瓷器問不倒」的他在故宮志願服務了5年,但說到各種釉彩大瓶,他滔滔不絕,依然充滿熱情與敬畏。

還有無數位來自各個崗位不同年齡段的文博志願者們……

《千裡江山圖》卷以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為基礎,其特性和質地決定了該畫作的保存非常困難,無數文物愛好者也因此投入了研究。其中,中央美院的馮海濤研究《千裡江山圖》卷的青綠之色長達四年,耗時兩個月時間複製了十分之一的《千裡江山圖》卷;

非物質文化遺產「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唯一傳人仇慶年也做客演播室,為觀眾立體解讀礦物顏料讓顏色「千年不腐」的秘訣。

這樣的研磨,要二十天才能達到畫家需要的細度:

節目製片人、總導演於蕾此前表示:

我們很榮幸,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第一次把文博領域跟大眾娛樂、綜藝形態結合在一起,最開始的初衷便希望不只是喜歡博物館的人走進博物館,而是希望我們的普羅大眾,都能意識到——博物館裡的文物跟你是血脈相連的。當你走進去,這些文物會告訴你,我們是從哪一方水土而來,為什麼我們要以這樣的生活方式存在,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會具有現在這樣的性格……

我們不喊空洞的口號,希望看完節目的你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我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真正的弘揚優秀傳統。每一件文物背後真正的價值,不是它值多少錢,而是它背後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我們整個民族的歷史進程。

節目播出之後,如果大家都為自己能夠知道幾件國寶的過去和現在而驕傲,大家都想走進博物館,我們覺得這就是《國家寶藏》最大的成功。

這樣的節目,你追不追呢?

編輯:卜勝男  責任編輯:肖瀟

來源:央視網綜合本臺視頻、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如果國寶會說話,那一定都在這些博物館裡!
    ▲國寶也能說話,說什麼?別看出品方是CCTV和國家文物局,《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畫風其實很活潑,比如說太陽神鳥金箔是美瞳,說三星堆青銅人像是奧特曼……(不是厄齊爾嗎?)你別說,還真的很像!▲金沙遺址是21世紀中國第一個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出土了1000多件精美絕倫的古蜀文物,其中的太陽神鳥金箔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圖案,內層等距分布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飛舞著四隻展翅的神鳥,好像是一副現代工藝打造的剪紙畫,充滿動感,生命力十足
  • 國寶很「有戲」,博物館文物是否需要「流量」帶?
    博物館、美術館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和藝術的諾亞方舟,在過去很長時間都被貼有「高冷」「朝聖」等標籤,以上海為例,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需要在館內外排隊數小時才得以一睹展品的只有2002年上海博物館「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2004年上海美術館「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等屈指可數的幾場。
  • 騰訊NOW直播「奇妙博物館」活動帶你夢回殷商 喚醒傳統文化生命力
    6月17日,NOW直播聯合殷墟博物苑發起的第二期「奇妙博物館」已正式啟動,本期活動將持續到6月23日,12位殷墟講解員將帶領觀眾一起夢回殷商。此前NOW直播就與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以及10位優秀講解員,進行了十場主題各異的博物館直播,以「直播+文化」的形式帶給觀眾一場奇妙的博物館之旅。
  • 觀察|國寶很「有戲」,博物館文物是否需要「流量」帶?
    《國家寶藏》分別於2017和2018播出了2季,第一季便有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等九大博物館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強勢結盟、實景取材、博物館館長參與解讀,並由27位明星「講述」27件頂級國寶重器的故事。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央視開播 聚焦18家博物館25件國寶
    「您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  13日,隨著熟悉的開場提示音響起,備受期待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在央視開播。  由於這部紀錄片的前兩季在豆瓣評分為9.4和9.5,因此第三季播出後,滿屏的彈幕都是「已查收」,「終於等到你,還好沒放棄」。
  • 「國寶國樂 國韻湘音」雲上音樂會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辦
    5月25日晚8:00點,在湖湘大地的網紅打卡點——湖南省博物館,國家寶藏與湘音湘韻展開一場關於文史的對話。這場「國寶國樂 國韻湘音」雲上音樂會,從詩經簫韶到楚辭南風,從象紋銅鐃到古樂編鐘,從二十五弦瑟到七弦獨幽,用古樂聲聲講述中華民族的綿長故事,解密湘人楚歌的文化基因。
  • 把國寶做成短視頻,《如果國寶會說話》又雙叒叒讓人驚豔了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已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播,5分鐘一集,每天5集,連播5天。這一系列紀錄片最早以表情包「出圈」,實則是貨真價實的科普番。第三季的主角是從魏晉到大唐的25件國寶,在豆瓣得到了9.5分的高分,在嗶哩嗶哩則有108.3萬播放,60.8萬系列追劇。
  •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三季》我想和國寶說
    《如果國寶會說話》這部紀錄片,是讓你看了還想看,流連忘返的一部優質紀錄片!該片每集用5分鐘的時間講述一件國寶的故事,向觀眾展現「開放」「包容」「盛大」的時代氣象。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25件國寶,涵蓋了書法、繪畫、壁畫、畫像磚、雕塑、造像、金銀器、兵器、文書等多個門類,多維度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技藝、審美、文化和生活方式。
  • 三星堆博物館恢復開放 綜合館展陳提升後五大國寶齊亮相
    相比此前重量級展品分布於綜合館和青銅館,此次展陳提升以後,三星堆6大國寶中的5件國寶從此將在綜合館一起亮相。綜合館聚集5大國寶三星堆以大量出土的青銅器等精美文物驚豔世界。在三星堆博物館開館以來,青銅館內的青銅面具、青銅大立人、太陽輪形器等文物,曾吸引了源源不斷的觀眾。
  • 來自18家博物館的25件國寶站到螢屏紀錄片C位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承載傳統文化精髓的國寶站到了螢屏紀錄片C位。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登陸央視紀錄頻道。《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選擇了來自18家博物館的25件國寶,以每集五分鐘講述一寶的形式,為國寶打造專業影像寫真。  《如果國寶會說話》,是央視紀錄片團隊近年打造的一個經典文化品牌。2018年開播至今已播出的第一、第二季,在網上贏得了超高評分。
  • 回放 博物館日領略奇妙夜:國寶與交響樂中西碰撞
    回放 博物館日領略奇妙夜:國寶與交響樂中西碰撞
  • 18家博物館25件國寶開啟《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 劇透來啦!
    我們會見到來自18家博物館25件國寶,會見到它們所在的那個時代——魏晉南北朝到隋唐。 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
  • 走進歷史 感知文化|諾亞舟惠州中大外語幼兒園博物館研學
    走進歷史 感知文化 | 諾亞舟惠州中大外語幼兒園博物館研學惠州博物館位於惠州市江北市民樂園西路3號,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其外觀設計象徵「歷史之印」,於2009年10月對外開放。博物館是集中反映惠州地區歷史文物的收藏、陳列、研究、教育基地。2020年11月13日上午,諾亞舟惠州中大外語幼兒園大班小朋友相約在惠州博物館,帶著對惠州歷史文化的好奇,我們一起踏上了博物館研學之旅。在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分別參觀了《國寶展廳》、《文物精品展》、《東江流域的文明》等。
  • 國寶還是贗品?評海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瓊黎風俗圖》
    鎮館之寶《瓊黎風俗圖》全名為《明鄧廷宣繪瓊黎風俗圖》,是一件現存於海南省博物館的國家二級文物。該圖為一尺見方冊頁,內有海南黎人生活圖十五幅,以工筆重彩繪製,並附有解說文字。據稱,圖冊早期為某民國將領所有,河南省新鄉市博物館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將其徵集。
  • 九部紀錄片,帶你走遍世界近百家博物館
    如果這個假期,你也去了新的地方,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不妨留一些時間好好回顧一下~(文末附觀看連結)01《如果國寶會說話》朵朵推薦:文物是活的,它們在講故事如果說《國家寶藏》讓你見到了明星演繹的國寶魅力,那麼《如果國寶會說話》則讓我們直接聽見國寶的
  • 攜新作《國寶100》講述國寶故事
    日前,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馬未都,推出了自己新作《國寶100》,試圖向普通讀者揭開國寶背後的傳奇與歷史。談文物、聊歷史,日前,馬未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微信採訪。  《國寶100》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馬未都對於「100」的選擇標準是必須是博物館館藏的,既有故事又有知識,又能代表其涉及領域最尖端成就的文物。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國寶欣賞(上)
    《如果國寶會說話》是中央電視臺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策劃製作播出。中國文物報社參與協助拍攝。       攝製組從國內文博單位的百萬件藏品中精選100件國寶,「以中國歷史紀年為順序,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跨越八千年。
  • 「沉睡」的國寶如何被喚醒
    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我們讀到了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也領略了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央視《國寶檔案》欄目創辦於2004年10月4日,每天只有10分鐘的日播節目,這是央視第一次以電視欄目的形式,為國寶級文物重器進行揭秘建檔。節目形態以實物舉證、故事講述為主,穿插器物展示、情景再現、專家點評,講述巍巍中華燦爛文明,集權威性、故事性、觀賞性於一體。
  • 最早的「中國」二字,不在北京,不在西安,而在這座冷門博物館裡
    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提起「中國」,相信大家都有十足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不過,你知道「中國」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哪裡嗎?前段時間,參觀一座陝西「冷門」博物館時,我在一件國寶文物上見到了3000多年前出現的最早的「中國」兩字。這個國寶文物名叫【何尊】,是一件3000多年的西周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