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進軍「綜藝界」了,昨晚,被稱為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國家寶藏》在央視綜藝頻道首播……
還記得電影《博物館奇妙夜》嗎?看過的人一定被復活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所吸引吧!
昨晚,中央電視臺重磅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首播,中國的國寶也「活起來」了,有人說,這就是中國版的「博物館奇妙夜」。
這是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 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將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
△視頻:九大國家級博物館首次結盟
來幾張漂亮的截圖:
節目首播,豆瓣評分已達9.2:
不少網友看完預告片就已熱淚盈眶!
首期節目中,故宮博物院選出了三件國寶: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中華第一古物」石鼓,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
梁家輝自稱「半個故宮人」
梁家輝自稱是「半個故宮人」,他以「國寶守護人」的身份演繹司馬光,講述「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傳奇:石鼓文記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創下中國文物史上的奇蹟,它是上承金文下接篆書的過渡標誌。
△梁家輝介紹石鼓的傳奇故事
作為歷史的見證者,一件文物的價值和意義往往與誕生的年代是否久遠成正比。石鼓歷經2300多年的歷史變遷,曾遭逢多次戰亂,幾度失蹤又被找回,還與不少歷史名人結緣。這次在節目中,梁家輝將扮演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為觀眾帶來一個有關石鼓不同尋常的故事。其中,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 還牽扯到了司馬光父親司馬池的死因,用一個另類的角度為觀眾展現石鼓對於中華文明的重要影響力。
△梁家輝飾司馬光
王凱迷人磁性「低音炮」為「瓷母」代言
作為「瓷母」各種釉彩大瓶的「國寶守護人」的王凱,在節目中化身乾隆,隔空對話雍正。
△王凱講述「國寶」的今生故事
在「前世傳奇」環節中,王凱版的「乾隆」風度翩翩,一心想要打造出集中國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卻被黃公望、王羲之等不同歷史朝代的文化名人不理解,甚至連乾隆之父雍正皇帝也現身表達不認同。對於先賢們的質疑,乾隆以「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觀念堅持自己。
△王凱首扮乾隆
李晨夢回宋朝
李晨扮演的宋徽宗講述了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的背後故事。
△李晨飾宋徽宗
王希孟出生於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受到宋徽宗的親自提點,憑藉繪畫天賦和不懈努力,在十八歲的年紀便畫出了這幅中國畫歷史上最有名的《千裡江山圖》卷。
除了演員們的「場景重現」,《國家寶藏》中普通人的故事,更讓人感動。
比如典型的「故宮人」梁金生,這位與梁家輝一同推介石鼓的守護人,從他的高祖父開始,一家連續幾代人都在故宮供職,他也在故宮工作了38個年頭,是名副其實的「故宮世家」。
比如年輕的志願者張甡,號稱「瓷器問不倒」的他在故宮志願服務了5年,但說到各種釉彩大瓶,他滔滔不絕,依然充滿熱情與敬畏。
還有無數位來自各個崗位不同年齡段的文博志願者們……
《千裡江山圖》卷以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為基礎,其特性和質地決定了該畫作的保存非常困難,無數文物愛好者也因此投入了研究。其中,中央美院的馮海濤研究《千裡江山圖》卷的青綠之色長達四年,耗時兩個月時間複製了十分之一的《千裡江山圖》卷;
非物質文化遺產「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唯一傳人仇慶年也做客演播室,為觀眾立體解讀礦物顏料讓顏色「千年不腐」的秘訣。
這樣的研磨,要二十天才能達到畫家需要的細度:
節目製片人、總導演於蕾此前表示:
我們很榮幸,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第一次把文博領域跟大眾娛樂、綜藝形態結合在一起,最開始的初衷便希望不只是喜歡博物館的人走進博物館,而是希望我們的普羅大眾,都能意識到——博物館裡的文物跟你是血脈相連的。當你走進去,這些文物會告訴你,我們是從哪一方水土而來,為什麼我們要以這樣的生活方式存在,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會具有現在這樣的性格……
我們不喊空洞的口號,希望看完節目的你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我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真正的弘揚優秀傳統。每一件文物背後真正的價值,不是它值多少錢,而是它背後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我們整個民族的歷史進程。
節目播出之後,如果大家都為自己能夠知道幾件國寶的過去和現在而驕傲,大家都想走進博物館,我們覺得這就是《國家寶藏》最大的成功。
這樣的節目,你追不追呢?
編輯:卜勝男 責任編輯:肖瀟
來源:央視網綜合本臺視頻、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