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與趙老師一起守護戰國青銅套裝酒宴具

2021-02-16 誠公齋書生

按:趙老師於去年12月受央視3臺邀請錄製《國家寶藏》節目,今晚7:30播出。趙老師說的是山東博物館的一套戰國青銅器具。他個人平日不看電視,從幾個學生和友人獲悉這檔節目播出之後,的確讓越來越多年輕人感興趣博物館以及歷史文化,很認可這樣的立意。經過前期的幾次接觸,劇組提出讓老師講講中國人用筷子的歷史,趙老師也很願意和更多人分享他關於筷子的一些學習體會,對他幾十年一直力行倡導的中華餐桌文明禮也是個推進。而且,劇組希望通過趙老師,讓更多人知曉食學這個領域。就這麼地,應下來了。

(山東博物館 青銅展廳)

節目拍攝和製作,導演和整個劇組也是非常認真,表現了極大的媒體敬業心和專業度。學術和傳媒畢竟是兩個不同領域,幾次的磨合也使我們意識到,學者的嚴謹和力求準確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和舞臺的空間完整呈現,劇組出於傳媒效果的考量,對畫面和語言的一些處理,對於器物的解讀難免有些許遺憾。以下,做一點必要的說明,感興趣的觀眾可以作為參考。

(62個出土物件,60件青銅套裝)

中國有俗語說:「美食不如美器」。美器反映了進食者的等級身份、志趣愛好,還體現了社會風俗、禮儀制度等更多的寓意。

(趙教授研究恢復的漢代官場食禮,後被定為曲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東博物館陳列的這套命名為「銅餐具」的器物,約15公斤重、60件,趙先生認為其準確定名應當是【戰國青銅套裝酒宴具】。中國是青銅器出土的大國,從考古學的角度,這套器物的價值或許不及商周時代的鼎鼐重器。但在社會生活史層面,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

(這套器物的陳列)

戰國時期,宴會的主題、內容、形制均不同於其後,漢以前的宴會多以酒為主題,因此,以食學思維去看,這套器皿的準確定名,趙老師認為應當特別強調酒宴具。(比如中國人在茶宴雅集的時候,不會認為但當中的一把紫砂壺是「餐具」,而認為是茶具無誤了,即是這個道理)

(基本數據測量 山東博物館提供)

這套酒宴具的精密套裝工藝,設計理念與功用,可以直觀和檢測,但是其中凝聚隱含的歷史信息,也就是它所處時代特定社會族群酒宴生活的歷史畫面,需要通過相關學科知識與識別手段的聚焦去謹慎解讀。

(拍攝前的彩排)

先秦典籍《禮記》中記載有「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禮,在相當意義上就是餐桌禮儀。禮藏於器,文化與文明深寓其中。

(節目拍攝現場)

相關焦點

  • 青銅仙鶴緣何入選國家寶藏
    只有離陵墓中心位置越近才越最珍貴,這就有了12月13日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熱播的青銅仙鶴。 鶴,是東方獨有的一種精神文化象徵,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仙禽。據《雀豹古今注》記載:「鶴千年則變成蒼,又兩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所以鶴寓意長壽,並被賦予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裡較多,如鶴鹿同春、松鶴長春、松鶴延年等。
  • 《國家寶藏》回歸~這屆國寶守護人太可了!
    《國家寶藏》第三季,終於等到啦!在國家天文臺黎耕老師的眼中,這件天球儀是「回眸之器、認知之器、警醒之器、激勵之器 」。節目第二期走進了秦始皇陵,三件文物分別是跪射武士俑、秦陵銅車馬、青銅仙鶴,由沈騰、陳建斌、富大龍守護。3.「孤要天下,盡歸大秦!」青銅仙鶴
  • 視頻直達《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第一、二季
    :萬物有靈犀 第四十九集 擊鼓說唱陶俑:唱響我人生 第五十集 銅奔馬:天馬行空 國家寶藏
  • 《國家寶藏》劉濤圓夢演繹「女戰神」守護鎮館之寶
    中新網12月17日電 由央視綜藝頻道(CCTV-3)出品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12月17日晚19:30即將播出第三期節目。本周,來自河南省博物院的三件傳世國寶——婦好鴞尊、雲紋銅禁、賈湖骨笛將在劉濤、雷佳音、蔡國慶父子三組「國寶守護人」的演繹下,展現其充滿傳奇性的前世故事。  作為華夏文明起源地之一,河南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誕生與繁盛。
  • 《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第一、二季
    第十七集三星堆青銅神樹:生命之樹第二十七集戰國嵌錯宴樂攻戰紋銅壺:戰國春秋國家寶藏《國家寶藏》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文博探索節目。節目融合應用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 綜藝推薦 || 《國家寶藏第三季》
    《國家寶藏》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原創出品的文博探索節目,由一身正氣的張國立老師擔任「001號講解員」(主持人)。該節目目前總共有三季,每一季都能榮獲」高分綜藝「的稱號,第一季豆瓣評分穩定在9.1分,第二季穩定在9.2分,目前已更新到的三季更是創下9.5分的佳績。
  • 無人機表演閃耀環球中心,水井坊聯手《國家寶藏》演繹文化寶藏
    12月5日晚,在萬眾期待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前一日,在亞洲最大單體建築——成都環球中心的上空呈現了一場科技感十足又充滿歷史厚重感的無人機燈光大秀,"沉睡數千年"的寶物們驚豔閃耀成都的夜空。
  • 「沈騰版」兵馬俑亮相《國家寶藏3》,央視「秦風」熱!
    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不含糊  拿出了寶物登上《國家寶藏3》  再次讓秦風火了一把  這回可是打著手電筒找到了沈騰的「兄弟」!  央視掀秦風,《大秦賦》神還原秦帝國  想要了解「一統天下」的鼻祖,趕快去看看最近的熱劇《大秦賦》吧!
  • 故事裡的青銅!《文明守望》第二季盛大開播
    為更好地展示山西璀璨的青銅文明,《文明守望》第二季「故事裡的青銅」精選了陶寺銅鈴、晉侯鳥尊、晉姜鼎、晉公盤、鎛鍾、寧壽令戟等山 西出土的九件青銅重器,涵蓋了禮器、樂器、兵器等有代表性的青銅器物,以堯—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的歷史脈絡作為節目構架,系統完整地勾勒出從國 家起源、晉國肇始、春秋五霸、三家分晉,再到秦統一六國形成大一統國家的恢弘歷史。
  • 《國家寶藏》第3季開播!四川的國寶可不止大熊貓,三大寶物C位出道
    上周日晚上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重磅開播!當老戲骨張國立這段熟悉的開場詞一出,大家熱盼一年的「寶藏節目」又回來了。第三季的首發陣容中,主持人依舊是大家熟悉的張國立老師。網友@岦芔 :「上《國家寶藏》的三件文物,這次在川博終於實現了!
  • 《國家寶藏》第3季開播!四川的國寶可不止大熊貓,三大寶物C位出道
    上周日晚上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重磅開播!當老戲骨張國立這段熟悉的開場詞一出,大家熱盼一年的「寶藏節目」又回來了。第三季的首發陣容中,主持人依舊是大家熟悉的張國立老師。圖:@四川博物院上過《國家寶藏》的這三件文物都在四川博物院展出不少小夥伴當時看完節目就衝去打卡了網友@岦芔 :「上《國家寶藏》的三件文物,這次在川博終於實現了
  • 集齊沈騰、富大龍、靳東和張子楓,《國家寶藏》的高級感又升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闊別近兩年後,央視《國家寶藏》節目近日終於又開播了。眾多明星為文物做配角《國家寶藏》第三季播出兩集已有靳東、張子楓、馮小剛、沈騰、陳建斌、富大龍六位明星護寶人出場。沈騰、陳建斌、富大龍同時出場的第二期,沈騰撞臉兵馬俑、富大龍又演了秦始皇等還成為一時話題。
  • 《國家寶藏3》:這個寶藏節目放大招了,「影帝專場」
    國家寶藏節目以影視明星扮演情景劇的形式來講述寶藏文物的故事,還聯合了國內的一些著名博物館,科普性和專業性都很強。自2017年播出第一季就深受大眾的喜愛,因而節目組後續推出了第二季,在豆瓣上評分均達到了9.1的高度。近日,《國家寶藏3》也是以高口碑高關注度順利起航。
  • 「鎮館之寶」戰國青銅虎鈕錞於
    原標題:戰國青銅虎鈕錞於 見證古代方國歷史前往四川什邡市博物館參觀,不能錯過這裡的「鎮館之寶」之一:戰國青銅虎鈕錞於,是2009年出土於該市師古鎮紅豆村、通高85釐米的大型青銅器。經過三星堆博物館青銅修復師長達3個月的修復,這件虎鈕錞於重現往日神採。作為災後重建文化遺產修復重要成果在四川博物院展出,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這件錞於錞面作盤口狀,橢圓盤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縮,作橢圓柱形,中空。鈕為虎形,長32釐米,寬8釐米,虎嘴大張,倨牙翹尾。器身陰刻捲雲紋、饕餮紋等紋飾,盤首還鑄有2個戰國時期特有的巴蜀圖語。
  • 穿越青銅時代,尋找時光印記!黃河電視臺《文明守望》第二季盛大開播!
    以堯—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的歷史脈絡作為節目構架,系統完整地勾勒出從國家起源、晉國肇始、春秋五霸、三家分晉,再到秦統一六國形成大一統國家的恢弘歷史。多維度展現古人禮制、文化、藝術等生活圖譜,講述文物背後的精彩故事。
  •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國家寶藏3嘉賓文物簡介
    《國家寶藏》第三季定檔播出了,該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觀眾們的喜歡,第三季將視野延伸到中華大地上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那麼,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九大博物館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2020年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檔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節目共10集,每集100分鐘。
  • 文博愛好者眼中的《國家寶藏》之三
    《文博愛好者眼中的《國家寶藏》之二》中我例舉了一些第二集的問題。湖北博物館推薦的第三件鎮館之寶是曾侯乙編鐘,我一開始看了覺得挺好的,演員王剛在博物館觀看編鐘時用手遮住口鼻的動作,讓人們看到了他對國寶的敬畏之心。
  • 《國家寶藏》Logo文物是什麼?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這不是故宮第一次亮相《國家寶藏》。從第一季的《千裡江山圖》、瓷母(各種釉彩大瓶)、石鼓,到第二季的樣式雷建築燙樣、李白草書《上陽臺帖》、金甌永固杯,再到第三季開播的首站,故宮帶給觀眾的震撼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也將在這一季中精彩亮相,揭秘的是金杖、青銅縱目面具、一號青銅神樹的前世今生。
  • 臨沂這件「寶貝」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
    ▼10月9日,央視《國家寶藏》第二季正式啟動,山東博物館成為參加節目的九大博物館之一。自從那時起,山東博物館的21萬餘件文物就受到了觀眾無數次的點名。銀雀山漢簡,九旒冕,亞醜鉞,紅陶獸形壺,魯國大玉璧……這些齊魯瑰寶們究竟哪三件能登上央視的舞臺,也成為觀眾討論最激烈的話題。
  • 戰國末期,趙王遷為何自毀長城,殺了名將李牧?
    此時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年幼,趙太后成為了趙國的最高決策者,竟然不顧國家的安危,不讓最喜歡的小兒子長安君,前往齊國當人質,以換取齊國出兵援救,這是什麼覺悟?趙國宗室四叔平陽君趙豹建議不要接受上黨,擔心上黨郡守馮亭將禍水東引。難道說不接受,吞併上黨的秦國,就不會找趙國麻煩了?眼界太窄了,是消極的建議。而三叔平原君趙勝,雖位居「戰國四公子」,卻眼高手低,不接地氣,其建議接受上黨,不要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