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裡的「巨嬰」有多可怕?

2021-02-25 冷愛

情感問題:

老師,你好。我25歲,身高160cm,體重51kg,月薪4k左右,寒暑假能上萬。每周一、周二休息,畢業兩年,無車無房。

他30歲,身高175cm,體重70kg,月薪8k左右,每周六、周天休息,畢業八年,有車有房,但均有貸款,每月還貸4千左右。

我們倆均是農村,現都在家鄉外的城市打拼。我和他經過朋友介紹認識。當時我雖然覺得他沒有同期別人介紹的那一個人對我好,但對那人不來電,我還是選擇了他。

認識三個月後,算是確定戀愛關係(期間我考上了家裡的編制,但最後放棄了)。現在我們已交往半年,他父母知道我,但沒見過。

他爸爸多次提出,要他帶我回他家見見,但因各種原因,一直沒見。我父母還不知道他的存在,我打算過年回家跟爸媽說這件事。

現在我特別沒有安全感,感覺他沒有我在乎他那麼在乎我。可能是我太矯情,或者想要的東西太多。

我希望他能夠每天在第一時間主動聯繫我,而不是每天都是我先聯繫他。甚至,有時候,我聯繫他,他都是過了很久才回復我(我所說的聯繫,大多是給他發叫他的名字或者一個表情)。

他還解釋說知道我是沒什麼事情,所以才沒立刻回復。要是我真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說事情或者打電話。

我很受不了這個,我不認為倆人只有在有事情的時候才聯繫。我覺得,戀愛中的兩個人就只要經常聯繫,時不時發消息啊。

我知道這些是不起眼的小事,可是我倆因為這件事吵了好幾次了。是我的這種認知錯誤了嗎?還是他是因為不在乎我,才覺得聯繫是一種負擔?

或者,我該怎麼去改變?老師能不能給我一點建議呢?謝謝。

彭亮老師答:

我看到一個巨嬰在我面前哭訴。

國內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經提出巨嬰的概念。所謂巨嬰,指的是一個人明明是成人的身體,卻住著一個嬰兒的心靈。

零到六個月的嬰兒,處於絕對的全能自戀期。他們認為自己的一切需求,都應該被無條件滿足,完全的以自我為中心——

餓了,必須立刻有人餵奶;冷了,要馬上有人給他穿衣服;甚至你看稍大的孩子,也有類似的自戀特質。

當他們剛剛學步的時候,有些扶著牆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他起來之後,會打一下牆,嘴裡還碎碎念:「罵」。似乎是覺得牆沒有保護好他。

如果一個孩子在自戀期得不到無條件的關懷,那麼他長大之後,一定會索取其他人的無條件照顧。這就是所謂的缺什麼,補什麼。

通常,這種關係模式會帶入到伴侶關係裡面。這時候,伴侶就遭殃了。

我覺得你可以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再做定奪。相信我,那時候視角會完全不同。

情感問題:

老師你好,有一個問題常讓我煩心,想聽一下專家的意見。我家條件優於他家,兩人收入加起來,將近2萬。

我們倆是同學介紹認識。開始我們聊天就很投緣,差不多一個月就確定關係了,後面相處也很愉快。

現在在一起一年了,我們還是像熱戀一樣,有說不完的話。他加班很多,但是有空都會陪我,什麼事都能考慮到我。

但是,他的右手有一點缺陷,斷指,不影響生活。我們認識一個月,我都沒發現,他在跟我告白的時候,自己告訴我的。

我當時被嚇著了,但是後來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只是擔心家裡父母不能接受。當時在接受他之前,特地問了我爸媽的意見。

我爸媽不太樂意,但是也沒有說堅決不可以交往,所以我們就在一起了。我爸媽也見過他很多次,相處的時候挺開心的。

後來,家裡部分親戚知道了這個事情,輪番找我談話,甚至說什麼殘疾這種話,說我給家族蒙羞,讓我兩年內不要結婚。

我真的很生氣,但是因為是長輩也就忍了。我在外地工作,眼不見為淨,但是他們經常到我媽面前說,我媽更難過了。

現在我媽去參加別人的婚禮,就會特別失落,經常自己哭。有時候,她也會跟我說,我聽著也不是滋味。

我可以想像到如果我們倆結婚,我爸媽肯定要承受很多輿論,親戚的,還有村裡人的。我爸本來就比較好面子,

但是看我自己喜歡,他心裡再不情願,也沒逼我們分手。爸爸還叫我們要相互尊重,錢終究要靠自己賺的,甚至借錢給他買房。

我真的覺得很對不起我爸媽,可是我也不想因為這些輿論和經濟問題就放棄他。我知道,他們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每次想起這些,就感覺好煩。跟家裡打電話,經常說著就不愉快了。

請老師,有什麼好的辦法?

彭亮老師答:

邊界的模糊,有時候讓人不舒適。

看完你的問題,我覺得很暖心。在堅持你心中所愛的情況下,你又很顧慮爸媽的感受。

同時,你爸媽對你的尊重也讓我佩服,明明他們承受了很多,但是明面上還是支持你的決定的,沒有幹涉你的選擇。

只是在你的「家族」裡面,好像總有一些邊界不清晰的人。對此,你要明白幾點:

首先,婚姻是你和他的事情。其次,也肯定和父母有關。和家族那些人沒有關係。但是,這些親戚輪番找你,並且讓你2年之內不能結婚。真是好笑。本質上來說,你結婚和他們的祝福毫無關係。

對於這些人,儘可能遠離,並且必要的時候,你完全可以惡語相向。對於你的父母,那是他們的事情,他們願意被影響,我們終究也管不了。

情感問題:

你好。他23歲,我22歲,女兒一周。最近因為家人問題,我倆有了矛盾。我向他陳述昨天我騎車從家裡出來下車摔到了,我和女兒沒什麼事兒,只是女兒被嚇到了。

他又和從前一樣,說我不長記性之類的話。我明確向他表達了,我想在他這裡得到安慰和心疼的話語,而不是像母親那樣對我一通吵。

但他認為我的母親沒有錯,我做錯事情就應該挨罵。他的原生家庭裡,他的父親對他總是批評,總之就是各種不對、各種吵那種。所以,他倆除了吃飯,基本不說話,不溝通,因為他怕莫名其妙挨說一頓。

我向他陳述,如果他總對我這樣,一般都是類似這種我覺得需要他安慰時,他總對我一通批評。比如,這麼笨,等等。

我會像他逃離他父親這樣,心裡不敢和他這麼親近了。無論我怎麼樣向他表達,他就是認為是我思想有問題。做錯事情,就應該挨說。

我的家庭裡母親有時也這樣,一通埋怨,一通說。但我感覺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說別人笨、什麼事都做不好之類的話,一點用處都沒有,還會讓人進行自我保護進而還擊。

我不知道該怎麼改變這些問題。像昨天,因為在門口,感覺除了心疼女兒和自責之外,我也感到了尷尬因為在街上。所以母親和姐姐埋怨我時,我進行了反擊。

我對象認為我錯了,就要挨吵,他對我也是這樣,沒有安慰,沒有心疼。他說吵我,是為了讓我長記性。

可是這樣,我很痛苦,做錯了事,已經是很難受的事情了,還要被這樣說。而且,他認為是我思想有嚴重的問題。

我們溝通不來了,請老師幫忙分析一下,是否是我思想真的有問題?我要對他怎麼陳述,他才能了解我的需要,而不是挨罵呢?

李宏軒老師答:

不知道為什麼,看了你的問題,有一種莫名悲哀。

從你的對事件的描述感受與圖片中老公回應上來看,有很大的出入。看到了你的老公的表達,更多的是在表達事件,而你更多是表達指責與怨恨。

你們兩個人的溝通,全部都是圍繞著其他人在相互辯解。你的老公,並不是你發洩怨氣的黑洞。

我們要學會把人與事分開。不是說最親近的人,就一定有義務要承擔你的情緒。

在這裡,我想給你兩點建議:

1、當你在希望愛人能夠給到你溫暖的時候,你要學會表達內心的感受,而不是一通發洩。

比如,你可以說:老公,當他們說我的時候,我感受到非常的難過,覺得自己好像在這個家缺少了價值。難道是我真的不夠好嗎?你可以告訴我該怎麼辦嗎? 

2、並不是說,你在其他人那邊遭受到了委屈,就一定是有理的。

李宏軒 | 國家婚姻家庭三級諮詢師、花鎮情感督導師、冷愛公眾號撰稿老師、各大直播平臺特約課程導師。曾接受美國婚姻家庭諮詢師協會AAMFT系統學習及認證、長期接受美國AAMFT督導師 Albert督導、EFT(情緒聚焦)治療師一年長期學習、沈家宏教授「家庭動力治療」一年長期系統學習、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Victim Assistance(NOVA)危機幹預學時認證等國內外培訓。

彭亮 | 國家心理諮詢師、國家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國家私人心理顧問、國際高級催眠師。曾接受國際催眠師協會IHA系統培訓;美國AMFT關於家庭治療的初、中、高級系統培訓;沈家宏家庭動力學的系統培訓;系統學習焦點短期解決的系統培訓;認知行為療法的系統培訓。

致來訪者: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你可以多幸福。

▼ 點擊【閱讀原文】,一秒提問

相關焦點

  • 羅志祥強勢復出後,被王思聰一句話打臉:41歲的成年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他們不知規則為何物,掌控不了情緒,也沒有界限感,對自己有多討人厭甚至毫無概念。這種人,統稱為「成年巨嬰」。娛樂圈也曾湧現出不少這樣的「巨嬰」。去年,超女出身的曾軼可大鬧北京首都機場。一開始她在微博上發帖,聲稱自己被首都機場邊檢人員刁難,憤怒之下把工作人員的證件和個人信息直接發上了網。
  • 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連解放軍都不放過
    平日裡,兩人就靠著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生活。 阿婆說,兒子之前也幹過一段時間保安,但後來就不想幹了,在家待著,一待就是20多年。 一個有手有腳的成年男人,每天窩在家裡當蛀蟲,吃飯、睡覺、打遊戲。 還要從70多歲老母親微薄的退休金裡,搜刮錢財來為自己所用。
  • 愛情裡的控制欲有多可怕
    一個人可以有幾張面孔愛情裡的所謂我對你好,好到不聽我的便要殺了你?多麼可怕啊!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感關係,控制欲不分男女,不分長幼,妻子希望丈夫能百依百順,小到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炒菜是先放油還是先放鹽,都得聽我的,不聽?哪敢,不聽你就是不尊重我,甚至可以上升到不愛我。。。
  • 巨嬰,中國家庭幸福的最大殺手
    這位年輕母親抱著孩子「砰」地一聲把自己關進臥室裡,晚上丈夫回家,看到妻子把自己關在臥室裡一天不出來,他去敲門,怎麼也打不開。後來撞開房門,赫然看到躺在床上的妻子,地下一地鮮血。割腕自殺,嬰兒床裡的孩子也死了,脖頸發青,被掐死的。婆婆頓時傻愣在一旁,丈夫則撕心裂肺地叫。
  • 《溫室裡的加穗子》:「巨嬰」一代的背後
    二十年前,孫隆基在書裡寫道:「現在中國的下一代早已不是盛開的一代」,二十年後,希望我們都能巨而不嬰。 「巨嬰」一詞,我們並不陌生,前幾年《巨嬰國》的橫空出世,圍繞它的討論一度上升到了國民性層面。最近一部日劇《溫室裡的加穗子》裡的女主角,就是一個典型的「巨嬰」式人物。
  • 巨嬰中國人,心理年齡有多大?
    一個人有生理年齡,也有心理年齡。一個民族,也可以說有一個集體心理年齡。那麼,中國人,作為一個集體,心理年齡會有多大? 國內的精神分析學界有一個基本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武志紅老師認為沒超過6個月),還停留在口欲期。整個世界只有他一個人存在,且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接受不了不同,不同即是敵對世界。
  • 《瑪麗外宿中》巨嬰的愛情故事
    說的好好的訂婚,結果到時間了女主突然反悔不去了,把暴怒的兩位爸爸全扔給男二去解決,等男二承擔下所有責任,女主又跳出來裝好人裝可憐女主口口聲聲跟男二劃清界限,轉臉就為了討男主歡心,把男二爸爸送的貴重戒指拿去賣了,事後無法應付兩邊爸爸,當然也沒看出來女主有什麼歉意,男二很大度的表示沒關係,他自己再把戒指買回來,然後男主出現了,你以為他是來道歉承擔責任的嗎?
  • 《溫室裡的加穗子》:這是一部"21歲的巨嬰成長記"
    這邊日劇《溫室裡的加穗子》,講的則是21歲的女主角加穗子,從被寵溺呵護長大的獨生女,到跳出父母的過度保護,實現自我成長的故事。同是關於獨立、成長的主題,《溫室裡的加穗子》看起來更像是一個「21歲的巨嬰成長記」。
  • 《千與千尋》巨嬰三連問:最愛成「醉」愛,巨嬰成長之痛,誰之過
    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按照我的意願運轉,否則我就會變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毀了世界,或者毀了我自己。"這是巨嬰的最核心心理。當巨嬰附體,我真真的看到你骨子裡有個巨嬰在躥動。"他也成了權利利,忘了自已多哪裡來,忘記自己的初心了。
  • 巨嬰國
    這註定是一個讓大家有看點的話題,武老師的文字和視角又很獨特,能逼你代入思考,畢竟這些話題都是我們每個人都繞不開的生活。武老師認為中國人多是巨嬰,當巨嬰在現實中發現自己似乎並不能事事順心,無所不能時,就容易壓制自己的攻擊性,這種被壓抑的攻擊性,如果釋放出來,就會傷害比他弱的人,如果不釋放出來,就會變成內心的負能量,比如就變得抑鬱了。
  • 在愛情裡被寵成孩子的人,有多幸福
    但黃宗澤只能讓胡杏兒學會如何做一個懂事的女朋友,特別是在自己緋聞出來時,要懂得為男友撐場,而不是在這段愛情裡做一個開心就笑,委屈了可以哭的小孩。李乘德就恰恰相反,他對胡杏兒很寵愛。一直被寵愛著的人,她有多幸福,都是可以由她的一舉一動當中看得到的。03也有的人酸了「談個戀愛也要寵你,憑什麼?對方是巨嬰嗎?」
  • 魯豫:巨嬰讓人討厭,但關於巨嬰的劇卻出奇好看
    他代表著那樣一種人,極度自私、缺乏承擔、天生情感冷漠,對他人沒有任何共情能力,而且無視規則,報復心特別強,屬於極具破壞性的巨嬰的變種。當然其他巨嬰和他相比都弱爆了,畢竟生活中的巨嬰僅僅是令人討厭而已,而政壇上的巨嬰則無比邪惡、危險。但是,關於巨嬰的影視劇卻出奇得好看。
  • 在愛情裡,佔有欲太強有多可怕?
    從愛情步入到婚姻,並不代表一個人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的附屬品了。她因愛情而嫁,他因愛情而娶。但是,無論她或是他,人格都是獨立了,都理應可以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你以為將一個人囚禁在身邊便是愛,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樣的愛,只是自私的愛,愛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 不要輕易拿「巨嬰」這個概念,去攻擊其他人,而是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如何相處?
    戀愛時浪漫有餘,結婚後穩重不足,有網友評論說:把老婆熬成自己媽的男人最可恨。     愛情中,我們在尋找什麼?至少,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男人找的新娘,其實是新的娘。為什麼要找媽?帶來的後果是,我們內心裡都有一個匱乏的嬰兒,渴望再有一次機會,找到好的母愛,以治療生命最早期的傷痛。具體的表現,就是在到處找媽,不願生活自理,總想找人照顧自己,幫自己「擦屁股」。武志紅說,經常看到人們討論「老人倒地扶不扶」問題,其實老人被扶後反怪他人也是巨嬰心理的體現,「這些老人是巨嬰,巨嬰不能為自己的失控負責。
  • 聖母和巨嬰,哪個更嚴重?
    大名鼎鼎的咪蒙和她前夫的關係中,就是咪蒙在做一個巨嬰,而前夫永遠把咪蒙的需求置於一切人之上,永遠不會對她說一個不字。即便有孩子了,前夫也永遠把咪蒙視為更需要照顧的那個人,或者說,那個「孩子」。 但這種驚訝也足以顯示,在一個絕對聖母和絕對巨嬰的關係中,巨嬰會期待著對方徹底無私,而當對方真做到徹底無私時,巨嬰真可能會坦然笑納。 我第一次聽到咪蒙的愛情故事,是一位來訪者講的,那時咪蒙還沒出名,就是一位普通的記者,寫了自己的故事,而被我這位來訪者看到。
  • 蒼煙空:彼得潘的「巨嬰綜合症」
    在心理學家眼裡,彼得潘綜合症一般有這麼些表現:不負責任,自我中心,有問題怪罪別人;恐懼失敗,不敢勇於任事,面對挑戰會找藉口逃避;害怕孤單、寂寞,希望隨時有人可以幫忙,滿足任何需求;挫折忍受度低,行事稍有不順或遭批評便易情緒化或放棄;與人交往到需給予承諾時,便會臨陣脫逃,好友或伴侶都不長久。
  • 中國式巨嬰,正在毀掉三代人
    不要臉的人見多了,但這麼不要臉的說辭,還真是... 有創意。同樣為了搶座位,以下這些人,也不要臉到了極致。今年1月份,一批剛從軍校畢業的兵哥哥,登上開往分配地的列車,一些沒有買到坐票的乘客抱怨道:「沒想到啊,當兵的怎麼都不給別人讓個座?」還有人附和:「你以為當兵的,就會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給你讓座啊?好人沒那麼多!」
  • 七月新番的異世界勇者,不僅有女兒奴寵女兒,還有巨嬰耍無賴
    這兩部動漫,這裡指的特別並不是說它們的名字有趣,而是這兩部動漫的男主,一個是女兒奴,一個是巨嬰,七月新番的異世界勇者,不僅有女兒奴寵女兒,還有巨嬰耍無賴,而且居然說要和母親斷絕母子關係的。在我們一般的印象中,異世界動漫的劇情,大多都是開怪打怪和偶遇妹子的故事,講述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雖然大部分男主身邊美女成群,算不得愛情。
  • 昔日「惡霸」成「巨嬰」,弱雞父母的人生,有多爽?
    別人家都是老爸問孩子:「你怎麼樣,會不會累?」。在傳統觀念裡,父母的角色,不管慈愛還是嚴肅,無論溫柔還是剛正,在責任與文化的加持下,或多或少總會有掌控孩子的感覺,所以父母總是不被允許以弱者的姿態去面對孩子。你看節目中的另一對父子:達康書記吳剛和他的兒子吳羽卿。
  • 巨嬰老公,到底是誰養出來的?
    就好比,我的一些來訪者經常會跟我討論說,我丈夫是個巨嬰,他在家什麼都不做。我生了孩子之後,不僅要照看小孩,還要照顧他。他在工作上跟人發生了衝突,也是一個勁的指責同事。假如我跟他說,你有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你自己會不會也有一些問題。他就炸毛了,或者躲到房間裡不出來,拒絕再跟我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