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無國界的時代,無立足之地的人是最受人鄙視的。立足之地就是過去,就是歷史。 在我看來,沒有歷史的人和忘記了過去的民族,只能如蜉蝣一般消失,或者像一隻雞一樣只知埋頭生蛋,直到自己被吃掉。"—— 宮崎駿 《 異境中的千尋——這部電影的主旨》
01. 你是誰?
影片《千與千尋》,千尋為了救父母必須在招待各方神明的澡堂裡找到工作,她去找油屋主人湯婆婆求情,僵持不下的時候,震耳的啼哭響起。
我的第一次登場,就是用這震耳的啼哭來喚起人們對我的注意的。正如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用第一聲響亮的啼哭證明你的存在。
我個子很高,頭出奇的大,天天待在玩具堆裡,享受著湯婆婆的供養。我時刻需要別人看見我、注意我、服從我,稍不如意,我就哭,用哭來解決一切問題,是我的法寶。
我自已不知道自已年齡幾何,不知道自已名啥叫啥,我只知道我的心裡有一個很大很大的黑洞,好像要吞噬我。
說好聽的,你們稱我"坊寶寶",難聽的,你們稱我是"巨嬰"。你們說我心中只有自我,說我自私。可是,你們不知道,我其實一點也不快樂。你們只知道嘲笑,我跟你說實話,你看我是巨嬰,我看你也是巨嬰。
"不,不,我是錢多多,他叫權利利,我們年方二八,青年才俊,跟你不一樣,我們有名有姓。"
你還不承認你是巨嬰?!別嘴硬,呵呵,我都嗅到了我們身上共同的氣息了。
20歲,大學畢業,你學位帽瀟灑一扔,淡看父母磕頭作揖,給你求爺爺告奶奶,只為你找個工作能餬口。
24歲,你找不到工作,每天窩在家裡打遊戲,吃喝拉撒,啃老一點也不臉紅。
28歲,你要結婚,買房買車湊彩禮,父母砸鍋賣鐵,替你背負大山。
30歲,生了孩子,孩子白天黑夜扔給父母,你二人世界照樣過。
仿佛一切都順理成章天經地義,是不是?你們這樣自我,不是巨嬰嗎?啞口無言了吧?
你又說了,"我是社會精英,我年薪百萬,一點也不啃老"
是,你身居高位,澳洲高管,你不戴口罩出門跑步,反無理蠻橫。
你回國躲疫,賓館隔離,自認高人一等,自來水你不喝,必須礦泉水伺候。
你僅因坐過站點,就無理去奪司機方向盤,一場爭吵,十五條人命,消散於頃刻之間。
"我就是萬物,萬物都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按照我的意願運轉,否則我就會變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毀了世界,或者毀了我自己。"這是巨嬰的最核心心理。
當巨嬰附體,我真真的看到你骨子裡有個巨嬰在躥動。
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楣上鐫刻著一個"神諭":
"人啊!認識你自己。"
02.你從哪裡來?
我住在湯婆婆的油屋,裡面堆滿了玩具、零食,天花板就是天空,太陽和月亮可以隨時切換。
和你一樣,要星星父母不敢給你摘月亮。
在油屋,所有人都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忘記了自己的來處,如同出賣了靈魂。
每一個人都要與湯婆婆籤訂契約,千尋在籤完契約後,湯婆婆就用魔法抹去了她的名字,並給她起了一個新名字:小千。
白龍告訴千尋,一旦忘記自己原來的名字,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現實世界比油屋更殘酷。你說你叫錢多多,你叫權利利,現實世界的燈紅酒綠,殘酷地抹去了你原來的名字,你可曾記起你的真實姓名?
"我們終究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走著走著我們就丟了初心,忘記了自己是誰,忘記了自己想走向哪裡,忘記了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美國馬裡蘭卡大學畢業典禮上,留學生楊舒平說"美國的空氣格外香甜",她忘了她的根在哪裡?
《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寒門學子,借老丈人勢力,在官場上平步青雲,高育良批他,"你們村的狗都能讓你調進公安局當警犬!"他也成了權利利,忘了自已多哪裡來,忘記自己的初心了。
《人民的名義》中給予那些忘記初心、迷失自我的人們,深刻警示:
貪婪得來的,都會赤裸裸地還回去,甚至還要押上自己的性命……
你倒回2003年,那個非典肆虐的危險時刻,一個柔弱的女子——葉欣,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的護士長,冒死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
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裡危險,讓我來!"
她救活了許多病人,自己卻死在了戰場上。
2020年,庚子大疫,84歲耄耋老人,救蒼生於水火,不知疲憊為何物。鍾南山鍾老,鐵肩擔道義,所念皆蒼生!
相比社會巨嬰而言,他們至始至終都沒有忘記有一個名字叫人民的公僕,有一種職責叫救死扶傷,有一種初心是為民服務。
《大方廣華華嚴經》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03、你到哪裡去?
湯婆婆怕我被細菌感染,我都沒有邁出過油屋。錢婆婆的魔法,我變成了一隻小老鼠,和千尋一起踏上了冒險之旅。終於見到了外面的世界,一直帶著我飛的烏鴉累得飛不動了,我竟然站起來,把烏鴉扛在身上往前走。
從一個被人照顧的巨嬰,到能夠照顧別人,變化在悄悄發生,一種成長的喜悅在我的內心裡慢慢充盈。
給千尋紡紗,即使很辛苦也不願意停下來。累趴下,再起來,想放棄,再堅持。我痛並快樂著,成長的痛和快樂交織內心,我渾身充滿力量,那個巨嬰小孩好像從我身體裡消失了。
也許,只有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
影片結尾,千尋救回爸爸媽媽。白龍送她離開奇異世界一家團聚時,與千尋告別。
生命的一切挫折、痛苦、磨難,都是生命給予我們的禮物,必將喚醒我們的初心,勇敢無畏地迎接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無常。
《千與千尋》無論千尋、白龍、還是我這個小小的巨嬰,都是一路成長與疼痛。尋回初心,心中有愛,無畏亦無懼前方的路。
04.當最愛成為"罪"愛,如何救贖
誰都不想養出巨嬰,但好像不自覺地就成為了湯婆婆。
怕摔著,怕碰著,怕衣服穿少了,怕吃飯不可口,怕在外受人欺……恨不得把一切都給孩子包辦起來。殊不知,溫室裡無菌的澆灌,成長的只是身體,而非心智。
巨大的嬰兒吸吮著乾癟的乳房,直吸出血來,荒唐不荒唐?!
一方拼盡全力給予,一方無盡索取。
就連宮崎駿也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捨不得讓孩子獨自面對種種困難。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魯迅說:"救救孩子。"
(1).父母最好的方式是一路目送,從此放手,愛孩子就不要讓他成為"巨嬰"。
在加拿大、美國等西方國家,"巨嬰"是沒有出路的。雖然別人會願意幫助你,但誰也不會去承擔另一個人的成長責任,撒嬌或者耍賴都沒有市場,面對"巨嬰",大家只會感到詫異和不快。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過: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正如歌中所唱:"走吧,走吧,你總要學會長大。"
想要媳婦,自己娶;想要手機,自己買;想要房子,自己購;想要安逸的生活,自己去賺。
從此江山萬裡,道路漫長,都是你自己的風光。你得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創造。
弗洛伊德說:"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和父母的分離。"
(2)巨嬰成長,終究還是自我的回歸與完善.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成長有多痛?
有一個回答很戳心:
成長很痛,但不成長更痛!
蘇格拉底有一句格言:
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過。
"當我們懂得自己的獨一無二,懂得去塑造自己的時候,獨特的世界就會慢慢形成。"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要時刻省察,要充滿生長的喜悅、活力和創造力,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樂趣和希望。
日本有個記錄片《初遣》,記錄孩子人生第一次出門遠行。
這個節目的信條是,要讓孩子自然地長大,讓他們自己面對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事實上,孩子們總有辦法。
這個節目記錄下一個個長大的真實瞬間,摔倒的孩子會自己站起來;一直哭的孩子擦掉了眼淚,自己對自己說"一定能做到";迷路的孩子哼唱著喜歡的歌,給自己壯膽,最終摸索出回家的路;丟三落四的孩子意識到袋子破了洞,開始學會堵住漏洞,抱著袋子往前走。
其中有一幕,很是觸動我:
兩兄弟手拉手一起第一次出門,剛出發的時候兩個人都哭了,哭著哭著弟弟突然停下來不哭,對哥哥說,咱們一定能做到!
這股力量,就是成長的力量,也是一生最大的秘密動力。
就像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而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有人抗拒成長和改變,忍受不了追夢過程中的疼痛,所以放棄了成蝶的機會,無望地甚至自欺欺人地做了一生的"蛹",有人在痛苦與蛻變、欣喜與盼望中終成美麗的蝴蝶,化蛹為蝶,雖痛但美麗!
有一種疼痛,伴隨躁動;有一種疼痛,愈挫愈奮。有一種疼痛,充滿張力;有一種疼痛,只是過程。有一種疼痛,滿含期待;有一種疼痛,刻骨銘心。這,就是成長之痛!這也是巨嬰成長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