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呈:巨嬰方鴻漸的真實面目

2021-02-13 閆紅和陳思呈

---Tips:點擊上方藍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看《圍城》,無意注意到一個以前沒注意的細節。方鴻漸在三閭大學開始他的教書生涯,常感到囧,講課時仿佛衣料尺寸不夠硬要做成稱身的衣服,課堂氣氛又悶,學生時不時缺課,種種沮喪時,他突然感慨了起來——回國後這一年來,他與他父親疏遠得多,在從前,他會一五一十稟告父親方遯翁的。只是現在他想像得出其回信不外是紀念周上對學生說的話,自己在教職員席裡也旁聽膩了,用不著千裡迢迢去招來。

這細節真叫人詫異,其時方鴻漸已經28歲,去歐洲留學四年回來,三閭大學教了快一年的書,是一個回鄉消息要被登當地報紙、回鄉後要在本地中學演講的人物,這時候遇事還想著「在從前,會一五一十稟告」,真不知道讓人要稱讚他的乖順呢,還是奉他為巨嬰。

其實方鴻漸對父親的態度甚為矛盾。一方面他清楚父親的見識,這個前清舉人、小縣鄉紳,方遯翁,很可能是「最愛說教的家長聯盟」組織的重要成員,平生名言是「贈人以車,不如贈人以言」。對方鴻漸的婚事,他所贈的言是「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初見兒媳婦孫柔嘉,所贈之言則是「家無主,掃帚倒豎」,意思是柔嘉要在家裡管家才是,不要外出做事,這建議成為日後小夫妻諸多爭吵根源。

方遯翁還自信「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古訓,桌面上錄著《鏡花緣》中的奇方,給他懷了孕的三兒媳婦開的方子是:豆腐皮一張,醬油麻油衝湯吞服,因為豆腐皮是滑的,麻油也是滑的,在胎裡的孩子胞衣滑了,容易下地。

方鴻漸對父親很了解,自然談不上信服,比如他父親聽說他失戀了,誤以為是與蘇小姐,方鴻漸也不敢糾正父親的誤會,唯恐他會大筆一揮,直接向唐小姐替兒子求婚,方遯翁是會鬧這種笑話的。


但同時,對這麼個父親,他有事卻總要一五一十地稟告,方家逃難住在上海租界時,住周家的鴻漸,隔一兩天就到父母處請安。這一方面是我們傳統文化倫理的影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另一方面,也許因為方鴻漸需要一個「父親」的角色,來作為他的稟告對象。這個父親借現實中的父親為實體,事實上只是借了一個名分。或者這麼說,巨嬰都需要一個父親,遇事可以一五一十地稟告。

方鴻漸其人,甚有巨嬰人格的影子。他看似玩世不恭,其實,與其說玩世,勿寧說胡塗。例如製作假學歷這事,當時他的想法是:「父親和丈人希望自己是個博士,做兒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們失望麼?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反正自己將來找事時,履歷上決不開這個學位。」

確實他自己從沒有主動提過這個學位,但,不提,不等於沒做過,汙點已經形成。待到蘇小姐知道這件事之後,他——「把丈人和假博士的來由用春秋筆法敘述一下,買假文憑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認乾親戚是自己的隨和同隨俗——」這些解釋,有一種自以為老練的笨拙,一種掩耳盜鈴的天真,一個老實人幹的醜事,總像枚沉默的炸彈在那裡,不知何時會被引爆。方鴻漸的情商不足以從容地解除後顧之憂,後來他因此如何自取其辱,我們也不須多說了。

而他與蘇小姐的曖昧就更冤了。蘇小姐需要他的愛意,這是蘇小姐的需要,方鴻漸卻沒有能力去抵抗這樣的要求。愛上唐小姐之後,方鴻漸更覺得應該與蘇小姐疏遠,書上說,他迫於蘇小姐的「恩威並重」,還時不時往蘇家走動。——「他只等機會向她聲明並不愛她,恨自己沒有快刀斬亂麻的勇氣。」其實根本不是因為蘇小姐的恩威並重,而是,方鴻漸沒有力量,去面對與別人情面上的破裂。


在這麼「拖一天算一天」的麻痺中,他獲得一種心理舒適區。人在做蠢事的時候,未必不知道後果,都是出於軟弱,假裝不知道,方鴻漸也一樣,他去蘇小姐家一次,回來就後悔一次,但是,他對自己的生活有一種鄉愿式的、「維穩勝於一切」的心理,「好比睡不著的人,顧不得安眠藥片的害處,先要圖眼前的舒服。」

在聖埃克蘇佩裡的小說《小王子》中,小王子離開他的星球,訪問了幾顆星球,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其中有一個酒鬼,令我印象最深。酒鬼默默地坐著,面前放著一堆空酒瓶和滿酒瓶。「你在幹什麼?」小王子問。「喝酒。」他答。

「為什么喝酒?」

「為了忘卻。」

「忘卻什麼呢?」

「羞愧。」

「羞愧什麼呢?」

「羞愧喝酒。」

方鴻漸從開假學歷到與蘇小姐暖昧,到最後失去真愛唐小姐,都有點像一個廣義的酒鬼,在生活中帶著酒精給予的醉意,麻木地往前走著,抱著沒理由的樂觀,相信他的拖延和逃避,能使事情變好,能使壞事情不被命運發現。

然而方鴻漸不僅是胡塗的軟弱,他還有任性之後的強硬。在三閭大學就混不下去,沒接到高松年的聘書時,他惱羞成怒,只想發封信去發洩怒罵,倒是孫柔嘉比他成熟得多,阻止他說這麼幹全無必要。他內心良善厚道,卻易讓人(尤其是強勢的長輩)看不上,比如劉東方的太太就認為姓方的小子挺無能的,孫柔嘉的姑姑也認為自己的侄女兒配錯了人,但以方鴻漸的抗挫能力,對此只有鬧翻,有點像小孩子對不滿意的局面一陣攪渾。他的自卑心理,像戰時物價一樣高漲,以至於賭氣說要養條狗,說那樣就算世界上還有件東西比我都低,要討我的好。


這樣的無能和賭氣,都是巨嬰人格的典型。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中說,中國人認為接受他制他律是好的,一個人人格有問題時,也往往不是從這個人本身去追尋這種毛病的根源,而是回到教育者身上去,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孫隆基此說很有道理。同時,也因為接受他律是好的,他也需要為一個人(在方鴻漸這裡,則是父親)去「事事一五一十地稟告」,這並非一種忠實,更是一種自我暗示,一種他制他律的暗示。

巨嬰需要一個人來幫他負責任,這個人首先當然是父母,成年之後父母力不從心,那麼,這個臆想中可以「替自己負責」的人,其實就是全世界。仿佛全世界都應該為他的錯誤掩耳盜鈴。不然的話,任性或自憐,其實都是賭氣。方鴻漸與蘇小姐暖昧也好,氣呼呼想寫信責罵校長高松年也好,歸根到底都是同一種性質,只是一個軟弱的老實人不斷地逃避自我負責。

【注】本文原標題:《巨嬰需要臆想一個父親》

【作者文章推薦】

別談什麼感情了,其實都是月亮和東風的合謀

表演欲就是生產力

對生活真正的擔當,人到中年才懂

 ·END· 

大家 ∣ 思想流經之地
 英文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相關焦點

  • 方鴻漸與孫柔嘉
    我起初以為書中情節是錢老聰穎過人、以假亂真,後來發現這些故事再真實不過。 方鴻漸跟孫柔嘉婚後返鄉,行船中感慨二人的緣分,如是說道:「譬如咱們這次同船的許多人,沒有一個認識的。不知道他們的來頭,為什麼不先不後也乘這條船,以為這次和他們聚在一起是出於偶然。假使咱們熟悉了他們的情形和目的,就知道他們乘這隻船並非偶然,和咱們一樣有非乘不可的理由。這好像開無線電。
  • 《圍城》逃脫圍城的我——方鴻漸
    每個人身上都有方鴻漸的影子。看劇的時侯在彈幕裡看到別人發的「不要帶入自己」,仔細想想,是有一番道理的。一旦帶入,是那麼貼切,方鴻漸好像是我們的縮影,我們又像是方鴻漸現實裡具體化個體。我能看到我身上的「方鴻漸」式的弊病,是個好人,卻無用處。不光是小說,電視劇裡的人物也刻畫的真實形象,每個人物身上的性格特點以及缺陷都顯露無遺。
  • 《圍城》:蘇文紈「倒追」方鴻漸失敗,隱藏了三個男女關係的真相
    在回國的郵輪上,方鴻漸剛剛才走出鮑小姐的感情迷陣,落下一身失落,蘇文紈便迫切地想將對方收為裙下之臣。她見方鴻漸吃桃子的樣子有些笨拙,便掏出貼身手帕給他擦嘴,還熱情地揚言要為對方洗手帕。方鴻漸羞紅了臉,連連拒絕,蘇文紈卻不依不饒,強行「體貼」。她親暱地稱呼方鴻漸為「小胖子」,還要主動為他釘紐扣。
  • 一無是處的方鴻漸為何被4個女人喜歡?給男人的忠告:要做個好人
    既然方鴻漸全無用處,那為什麼有4個女人都喜歡他?先說方鴻漸在回國的船上遇見的鮑小姐,這可是個風情萬種的女人,船上的男人無不對她眼饞,但是她偏偏挑中了方鴻漸。這是我為什麼呢?還能是因為什麼,不就是因為方鴻漸長得帥嗎?而且還特別可愛有趣,即使一無是處也沒有關係,因為她有結婚對象。之後就是蘇文紈,她是個大齡剩女,那句話咋說的來著?
  • 《圍城》我們都是圍城裡的方鴻漸
    還有,就是陳道明主演的方鴻漸,斯文的樣子。無他。不同時間,不同階段,感悟也不同。同樣的話,對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對於同一個人,在他的不同時期,內心也會驚起不同的波瀾。 觀《圍城》,也如此。方鴻漸,在他的那個圈子裡,的確只是個普通人,愛爾蘭手裡買來的學歷,雖然留學鍍金,自命不凡,又不見他有什麼真才實學。
  • 蘇文紈愛方鴻漸,方鴻漸愛唐曉芙,三個人的關係即將明朗
    方鴻漸的情書寫得蠻好,當然,是錢鍾書寫的好。方鴻漸覺得和蘇文紈的事情已經處理好了,又收到了聘書,是時候該向唐曉芙求婚了。三閭大學是個機會,但是要唐曉芙來替他決定去不去,反正唐小姐在哪裡,方鴻漸就在哪裡。
  • 方鴻漸是如何走向平庸的
    這本書以海外歸來的方鴻漸為主線,圍繞方鴻漸的愛情、友情、家庭、事業等展開,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折射了當時的社會。錢鍾書先生將自己的語言天才併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添加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料,顯示給我們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是怎樣看人生的。這次閱讀,我一直在想:方鴻漸為什麼會一步步走向平庸?
  • 方鴻漸的豔遇-鮑小姐
    鮑小姐也算是方鴻漸生命中的一個人女人(他的未婚妻沒過門就去世了,所以不算在內。)方鴻漸落入鮑小姐的情慾引誘。鮑小姐也算是方鴻漸愛情生活的開端。鮑小姐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巾肉短褲,漏空白皮鞋裡露出塗紅的指甲。那些男學生看得心頭起火,口角流水,背著鮑小姐說笑個不了。
  • 《圍城》,孫柔嘉有心計不簡單,倒追方鴻漸,看透、最懂方鴻漸
    一路上她一直在觀察比較趙辛楣和方鴻漸。趙辛楣明顯對她沒意思,而且還處處提防她,不給她機會。她也知道自己不是趙辛楣的菜,趙辛楣那,她是沒戲了。方鴻漸就不一樣了,一路表現溫文爾雅,多情體貼。深得孫柔嘉的心。方鴻漸又是留洋歸來的「博士」,鄉紳的兒子,家庭狀況好像也不差。趙辛楣的朋友能差到哪裡去呢?
  • 「心機女」孫柔嘉,嫁給了「渣男」方鴻漸:婚姻的圍城困住了誰
    作者 木子飛揚很多人不喜歡《圍城》裡的孫柔嘉,說她是一個心機女,初接觸方鴻漸時,她裝可愛,裝可憐,裝無知,但和方鴻漸結婚後卻判若兩人。孫柔嘉第一次出場,是在和方鴻漸、趙辛楣等人一起去三閭大學教書時的路上,書中是這樣描述她的外貌:「孫小姐長圓臉,舊象牙色的罐頰上微有雀斑,兩眼分得太開,使她常帶著驚異的表情;打扮甚為素淨,怕生的一句話都不敢講,臉上滾滾不斷的紅暈。」
  • 《圍城》,蘇文紈是方鴻漸的貴人啊
    再看圍城,感覺方鴻漸的人生軌跡跟蘇文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蘇文紈才是方鴻漸的貴人啊。回國前, 蘇方二人還是還不相干的兩個人,只是曾經是大學同學,認識而已。命運轉折發生在法國歸來的郵輪上。自從與蘇小姐重逢後,方鴻漸的命運發生了一系列改變。
  • 《圍城》——蘇文紈真愛方鴻漸嗎?
    二、蘇文紈對待方鴻漸用盡心思蘇文紈和方鴻漸當同學那會,蘇小姐可能都不會正眼瞧方鴻漸一眼。蘇文紈因為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高貴了,讓那些追求者們望而卻步,所以青春白白流失了幾年。拿到博士文憑後自己已經是二十六七歲的大齡姑娘了,不免有點悲秋。她了解到方鴻漸的家世還算不錯,看他花錢也大方,便產生了主動出擊的想法。
  • 《圍城》愛方鴻漸的,只有蘇文紈
    他和鮑小姐的一夜,她雖然嫉妒,但方鴻漸一示好,她很快就忘了,還幫他洗手絹。方鴻漸買假文憑,用丈人的錢出國讀書,她還寬慰「有才學的人是不靠招牌的」。有人說她並不愛方鴻漸,不過是因為虛榮,喜歡看幾個男人為她你爭我奪。選擇方鴻漸,是因為他好控制。她確實喜歡男人圍著她轉,但是在這三個男人裡,她感情天平毫不猶豫的偏向方。趙辛楣言語擠兌的時候,她立即幫方鴻漸說話。
  • 再讀《圍城》:年少時嘲笑方鴻漸,成年後我們都是他
    方鴻漸心裡本想著唐小姐,這一刻經不住蘇小姐盛情,便去了。可推開門的一刻,他才意識到,這情勢有些曖昧……方鴻漸心裡只有唐曉芙,對蘇文紈並無心意,可是他這個人遇事過於優柔寡斷,該拒絕的時候不懂得拒絕。這晚,他和蘇文紈兩個人在院子裡倚欄而坐,並肩賞月。
  • 方鴻漸和那些女人們
    花了五天時間重讀《圍城》,重新認識了方鴻漸,以及方鴻漸經歷的那些女人。
  • 方鴻漸為什麼沒有娶到唐曉芙?
    唐曉芙的所有戲份兒都在第三章,從方鴻漸出現在蘇家的沙龍開始的。當然在去三閭大學的路上,在香港趙辛楣給鴻漸接風時,她都被提及,但這種時過境遷的提及對鴻漸來說,只是徒增讓鴻漸心痛的思念和煩惱而已。現在看來,錢楊二老被譽為神仙伴侶,為世人羨慕和稱頌,所以,我不能說錢先生閱人無數。
  • 《圍城》蘇文紈選擇方鴻漸,原因很簡單
    文/大慧《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的愛情故事共有三段,一段是妾有情郎無意,一段是兩個人情投意合,卻沒能在一起,另一段女追男,最後走到了一起,卻並不幸福。故事一開頭寫的是蘇文紈對方鴻漸的愛情。從蘇文紈一出場,就註定了她和方鴻漸不可能走到一起。
  •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踏踏實實地從眼前事做起,只有自身的基礎紮實,才能守住自己應有的繁華方鴻漸原本要學的是土木工程,可是,他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
  • 《圍城》——多少人在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是許多普通夫妻真實人生的寫照。方孫二人訂婚後,兩人就進入了圍城。柔嘉不再主動找鴻漸,只等著鴻漸去找她。鴻漸感到自己突然多了一個女主人。孫小姐一掃往日的羞怯柔弱,事事都有自己的主張。鴻漸的幽默在柔嘉面前根本不靈。孫柔嘉千方百計把方鴻漸追到手,並不打算供著他,而是要掌控他。鴻漸雖然沒有給她馴服,但對她的訓練技巧頗為佩服。
  • 年少時讀《圍城》嘲笑方鴻漸,成年後才知道我們都是他!
    特別是對小說主人公方鴻漸,以前嘲笑他,成年後越發覺得,人人身上都有方鴻漸的影子。隨著畢業離開學校,家裡因為逃難而落魄,又與嶽父家徹底撕破臉皮,再也無人為方鴻漸兜底和提供庇護。他的不思進取、荒廢學業,終於在他進入真實職場後,展現出後果。他得到三閭大學的教職,原因很荒誕,全是因為趙辛楣喜歡蘇文紈,把他當情敵,想通過提供一份遠距離的工作,拆散他和蘇文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