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這是楊絳先生為錢鍾書先生《圍城》的題詞。
入手這本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一直沒有去詳細地讀,因為這次疫情,我注意到了躺在書架上的這本《圍城》。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小說,曾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它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這本書以海外歸來的方鴻漸為主線,圍繞方鴻漸的愛情、友情、家庭、事業等展開,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折射了當時的社會。錢鍾書先生將自己的語言天才併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添加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料,顯示給我們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是怎樣看人生的。
這次閱讀,我一直在想:方鴻漸為什麼會一步步走向平庸?
一、走向平庸的「三好青年」
方鴻漸是《圍城》裡的主人公,那麼他在故事裡是什麼樣的身份呢?方鴻漸的父親方遯翁是前清舉人,在江南一個小縣城做大紳士,算得上一鄉之望。
方鴻漸高中時就由父母做主訂下一門親事,未婚妻是在上海開小銀行的一位同鄉的女兒。原本他大學畢業就該結婚,但未婚妻卻在他讀大四時過世,這樁婚事因而不了了之。但是他的嶽父確實也待他不薄,給了他一筆錢資助他去國外留學。
從此,方鴻漸開啟了人生的平庸之旅。
方鴻漸奔赴國外讀書,雖然在國外待了四年,輾轉了倫敦、巴黎、柏林幾個城市,進過不少大學,學過不少功課,但他卻無一專長,博士學位也沒有。
為了給父親和嶽父一個交代,他索性買了一個假學位。誇張的是這個學位提到的大學都是不復存在的。剛開始買到假學位讓他內心不安,良心上過意不去,但是他是一位「學過哲學」的人,他從買假學位可以讓長輩高興的角度說服了自己,從此他便心安理得的用著這個假學位。
雖然他心安理得,但是他的廉恥之心還是有的。在回到家鄉之後發現嶽父將自己學位的事情登在了報紙上,他想到了內行人一眼就能看破,羞愧地無地自容。
他回國之後被大學同學蘇文紈看上,但他卻喜歡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由於他的猶豫不決和含糊不清,唐曉芙拒絕了方鴻漸的追求。失戀的方鴻漸陰差陽錯下被聘為一所國立大學的教授,之後又能力不足以搞定辦公室鬥爭而被辭退。大學任教期間,他結識了孫柔嘉,稀裡糊塗地與她結了婚,卻不堪忍受婚後生活的一地雞毛。
後來的方鴻漸不但失了業,妻子也和她吵架回了娘家。
故事到這裡也就講完了,從這本書我們看到,方鴻漸自從出國留學開始混日子之後,他就從一個「三好青年」一步步走向平庸,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碎。
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生活中的方鴻漸,儘管這個故事結束了,但你的生活還在繼續。
二、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是方鴻漸的搭檔在奔赴大學任教的旅途中對他的評價。
方鴻漸令人討厭嗎?不是的,令人討厭的的人一般都是壞人,但是方鴻漸不但不是一個壞人,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好人。
他有自己的原則,不做壞事,不犯法,行事正派,不同流合汙。
那麼為什麼說他全無用處?我細細的總結了一下,方鴻漸的無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學業上全無用處
文中也沒有交代他出國留學之前的學習狀況,但是從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來,他在出國留學之前學習還是比較用功的。
分水嶺就在他出國留學。剛才我們也提到,方鴻漸出國留學可以說在外面混了四年,也沒有拿到什麼學位。
他不但沒有自責,反而對他的這種行為「洋洋自得」,甚至在給父親的書信中痛批博士學位是毫無意義的。這實際上只不過是他的一塊遮羞布罷了。
2、事業上全無用處
由於學無所長,方鴻漸的求職之路也十分坎坷。他的第一份工作還是嶽父給介紹的。
方鴻漸回國後一時沒找到工作,他就先在嶽父的銀行裡混個差事。後來經好友趙辛楣介紹去了三閭大學教書,但由於他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學問,所以遭到了校長的輕視。學校只能給他安排一些不重要的學科,有時哪個科目缺老師,學校就找他替補,他漸漸淪為學校裡的邊緣人。
再加上他沒有什麼上進心,而且他的能力也不足,在學校老師的辦公室鬥爭中,漸漸的被淹沒,最終被學校開除。
3、生活上全無用處
三閭大學在湖南,但是方鴻漸和他的朋友們卻在上海。與方鴻漸一起從上海去湖南的共有四人。
他們的旅途幾經波折:從上海到三閭大學根本就沒有直達的交通工具,需要多次換乘。因戰事頻繁,交通更是不暢,他們常常連續好多天被耽擱在途中的某個旅店裡。由於耽擱時間太久,他們不得不應對旅費用光的問題。
這一路困難重重,免不了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與各類人周旋。同行的四人都各自出力,只有方鴻漸什麼都沒做,什麼忙也沒幫上。因此,旅途結束時,同行的好友趙辛楣對方鴻漸的評價是「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從上面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來方鴻漸確實是個「無用的好人」,他從來都沒有爭強好勝的鬥志和勇氣,遇到事情也僅僅是逞口舌之快。這也是方鴻漸逐步走向平庸的主要原因。
三、致命的被動地位
方鴻漸在他的故事裡,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都是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
他最初被父親安排了一樁婚姻。出國留學後,看到同學間流行自由戀愛,他突然對那樁由父母做主的親事感到不滿,於是寫信回去想要取消婚約。但他父親回了一封言辭嚴厲的信,並以停止寄款為要挾。方鴻漸被這封信嚇矮了半截,立馬寫信討饒。
剛回國時,同船回國的蘇文紈正籌劃著自己的終身大事,見方鴻漸人品、家世都不錯,有意與他親近。
而方鴻漸呢,他對蘇文紈沒有半點興趣,也知道蘇文紈的用意。他內心百般不願被蘇文紈親近,卻也不拒絕、不反對,任由蘇文紈誤會他也有那方面的用意。
又因為自己不去主動的追求,被迫錯過了他真正喜歡的唐曉芙
在他去三閭大學任教期間,又被孫嘉柔所追求,最後稀裡糊塗的就結了婚,最終忍受不了婚後生活的一地雞毛。
他的被動還體現在他的事業上。剛剛回國後,被嶽父安排在了銀行上班,後來和嶽父一家鬧翻,沒有辦法,為了生活他不得已接受了朋友的邀請,奔赴三閭大學任教。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從來沒有自我選擇過自己想從事的職業,在被迫安排的崗位上,也沒有想著努力去做好,一直生活在被安排和混日子中。
四、走向平庸
在楊絳給《圍城》寫的後記中,她提到方鴻漸這個人物取材於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
志大才疏、狂妄自大,多麼精妙的總結!這也正是方鴻漸走向平庸的一個原因。
因能力撐不起野心,所以常常感到不得志。不得志卻又看不清自己的缺陷所在,故而只會發牢騷,卻毫無改變現狀的決心。
方鴻漸原本會有一個輝煌燦爛的人生,但是卻一步步將自己推向了平庸。方鴻漸的人生值得我們深思,希望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能夠蒸蒸日上而不是像方鴻漸一樣走向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