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漸是如何走向平庸的

2021-02-08 KAKA的木屋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段話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這是楊絳先生為錢鍾書先生《圍城》的題詞。


​​​

入手這本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一直沒有去詳細地讀,因為這次疫情,我注意到了躺在書架上的這本《圍城》。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小說,曾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它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這本書以海外歸來的方鴻漸為主線,圍繞方鴻漸的愛情、友情、家庭、事業等展開,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折射了當時的社會。錢鍾書先生將自己的語言天才併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添加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料,顯示給我們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是怎樣看人生的。

這次閱讀,我一直在想:方鴻漸為什麼會一步步走向平庸?

一、走向平庸的「三好青年」

​方鴻漸是《圍城》裡的主人公,那麼他在故事裡是什麼樣的身份呢?方鴻漸的父親方遯翁是前清舉人,在江南一個小縣城做大紳士,算得上一鄉之望。

方鴻漸高中時就由父母做主訂下一門親事,未婚妻是在上海開小銀行的一位同鄉的女兒。原本他大學畢業就該結婚,但未婚妻卻在他讀大四時過世,這樁婚事因而不了了之。但是他的嶽父確實也待他不薄,給了他一筆錢資助他去國外留學。

從此,方鴻漸開啟了人生的平庸之旅。

方鴻漸奔赴國外讀書,雖然在國外待了四年,輾轉了倫敦、巴黎、柏林幾個城市,進過不少大學,學過不少功課,但他卻無一專長,博士學位也沒有。

為了給父親和嶽父一個交代,他索性買了一個假學位。誇張的是這個學位提到的大學都是不復存在的。剛開始買到假學位讓他內心不安,良心上過意不去,但是他是一位「學過哲學」的人,他從買假學位可以讓長輩高興的角度說服了自己,從此他便心安理得的用著這個假學位。

雖然他心安理得,但是他的廉恥之心還是有的。在回到家鄉之後發現嶽父將自己學位的事情登在了報紙上,他想到了內行人一眼就能看破,羞愧地無地自容。

他回國之後被大學同學蘇文紈看上,但他卻喜歡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由於他的猶豫不決和含糊不清,唐曉芙拒絕了方鴻漸的追求。失戀的方鴻漸陰差陽錯下被聘為一所國立大學的教授,之後又能力不足以搞定辦公室鬥爭而被辭退。大學任教期間,他結識了孫柔嘉,稀裡糊塗地與她結了婚,卻不堪忍受婚後生活的一地雞毛。

後來的方鴻漸不但失了業,妻子也和她吵架回了娘家。

​故事到這裡也就講完了,從這本書我們看到,方鴻漸自從出國留學開始混日子之後,他就從一個「三好青年」一步步走向平庸,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碎。

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生活中的方鴻漸,儘管這個故事結束了,但你的生活還在繼續。

​​​二、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是方鴻漸的搭檔在奔赴大學任教的旅途中對他的評價。

方鴻漸令人討厭嗎?不是的,令人討厭的的人一般都是壞人,但是方鴻漸不但不是一個壞人,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好人。

他有自己的原則,不做壞事,不犯法,行事正派,不同流合汙。

那麼為什麼說他全無用處?我細細的總結了一下,方鴻漸的無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學業上全無用處

​文中也沒有交代他出國留學之前的學習狀況,但是從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來,他在出國留學之前學習還是比較用功的。

分水嶺就在他出國留學。剛才我們也提到,方鴻漸出國留學可以說在外面混了四年,也沒有拿到什麼學位。

他不但沒有自責,反而對他的這種行為「洋洋自得」,甚至在給父親的書信中痛批博士學位是毫無意義的。這實際上只不過是他的一塊遮羞布罷了。

​2、事業上全無用處

由於學無所長,方鴻漸的求職之路也十分坎坷。他的第一份工作還是嶽父給介紹的。

方鴻漸回國後一時沒找到工作,他就先在嶽父的銀行裡混個差事。後來經好友趙辛楣介紹去了三閭大學教書,但由於他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學問,所以遭到了校長的輕視。學校只能給他安排一些不重要的學科,有時哪個科目缺老師,學校就找他替補,他漸漸淪為學校裡的邊緣人。

再加上他沒有什麼上進心,而且他的能力也不足,在學校老師的辦公室鬥爭中,漸漸的被淹沒,最終被學校開除。

​3、生活上全無用處

三閭大學在湖南,但是方鴻漸和他的朋友們卻在上海。與方鴻漸一起從上海去湖南的共有四人。

他們的旅途幾經波折:從上海到三閭大學根本就沒有直達的交通工具,需要多次換乘。因戰事頻繁,交通更是不暢,他們常常連續好多天被耽擱在途中的某個旅店裡。由於耽擱時間太久,他們不得不應對旅費用光的問題。

這一路困難重重,免不了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與各類人周旋。同行的四人都各自出力,只有方鴻漸什麼都沒做,什麼忙也沒幫上。因此,旅途結束時,同行的好友趙辛楣對方鴻漸的評價是「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從上面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來方鴻漸確實是個「無用的好人」,他從來都沒有爭強好勝的鬥志和勇氣,遇到事情也僅僅是逞口舌之快。這也是方鴻漸逐步走向平庸的主要原因。

​​三、致命的被動地位

方鴻漸在他的故事裡,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都是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

他最初被父親安排了一樁婚姻。出國留學後,看到同學間流行自由戀愛,他突然對那樁由父母做主的親事感到不滿,於是寫信回去想要取消婚約。但他父親回了一封言辭嚴厲的信,並以停止寄款為要挾。方鴻漸被這封信嚇矮了半截,立馬寫信討饒。

剛回國時,同船回國的蘇文紈正籌劃著自己的終身大事,見方鴻漸人品、家世都不錯,有意與他親近。

而方鴻漸呢,他對蘇文紈沒有半點興趣,也知道蘇文紈的用意。他內心百般不願被蘇文紈親近,卻也不拒絕、不反對,任由蘇文紈誤會他也有那方面的用意。

又因為自己不去主動的追求,被迫錯過了他真正喜歡的唐曉芙

在他去三閭大學任教期間,又被孫嘉柔所追求,最後稀裡糊塗的就結了婚,最終忍受不了婚後生活的一地雞毛。

他的被動還體現在他的事業上。剛剛回國後,被嶽父安排在了銀行上班,後來和嶽父一家鬧翻,沒有辦法,為了生活他不得已接受了朋友的邀請,奔赴三閭大學任教。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從來沒有自我選擇過自己想從事的職業,在被迫安排的崗位上,也沒有想著努力去做好,一直生活在被安排和混日子中。

​​​​​四、走向平庸

在楊絳給《圍城》寫的後記中,她提到方鴻漸這個人物取材於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

志大才疏、狂妄自大,多麼精妙的總結!這也正是方鴻漸走向平庸的一個原因。

因能力撐不起野心,所以常常感到不得志。不得志卻又看不清自己的缺陷所在,故而只會發牢騷,卻毫無改變現狀的決心。

方鴻漸原本會有一個輝煌燦爛的人生,但是卻一步步將自己推向了平庸。方鴻漸的人生值得我們深思,希望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能夠蒸蒸日上而不是像方鴻漸一樣走向平庸。

相關焦點

  • 錢鍾書《圍城》:比平凡更可怕的是平庸,透過方鴻漸,道出了人生
    方鴻漸的愛情到婚姻再到工作乃至人生,都無一例外的體現了這一點。《圍城》中,方鴻漸的結局是悲劇的,他的悲劇在於他的平庸和懦弱。他沒什麼本領卻自以為是、滿腹牢騷方鴻漸的出身雖不是十分優越,但方父為異鄉之望,為他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有利條件。上完大學,他又幸得嶽父周先生資助前往歐洲求學。這一切在當時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機會,到了方鴻漸這裡,卻來得太過容易。
  • 再讀《圍城》:年少時嘲笑方鴻漸,成年後我們都是他
    方鴻漸心裡本想著唐小姐,這一刻經不住蘇小姐盛情,便去了。可推開門的一刻,他才意識到,這情勢有些曖昧……方鴻漸心裡只有唐曉芙,對蘇文紈並無心意,可是他這個人遇事過於優柔寡斷,該拒絕的時候不懂得拒絕。這晚,他和蘇文紈兩個人在院子裡倚欄而坐,並肩賞月。
  • 面對生活的交叉錯落,誰又敢保證自己沒活成《圍城》裡的方鴻漸?
    面對生活,誰又敢說自己活不成方鴻漸?提到方鴻漸,最精準的評價應該就是"平庸"。家境平庸,能力平庸,婚姻平庸,連理想都是個平庸之輩。就連好朋友趙辛楣都曾一針見血地評價方鴻漸到:"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不討厭或許就是對方鴻漸最好的評價了,一個平庸之人,自身沒有任何價值,對他人也沒有可利用之處,能夠混的一個不討厭,不被排擠,其實也是一種幸運了。《圍城》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 年少時讀《圍城》嘲笑方鴻漸,成年後才知道我們都是他!
    該努力的時候沒努力然後因為平庸吃盡苦頭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方鴻漸,最合適的應該是「平庸」。究其根本,就是因為他在該努力的時候沒努力,然後因為平庸吃盡了苦頭。回顧他的求學經歷,在國內的時候他就不斷換專業,越換越簡單。原本要學的是土木工程,可是「他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他的父親是個鄉紳,他的國文自小是受過調教的,可見他轉專業是往舒適區裡換。
  • 方鴻漸與孫柔嘉
    《圍城》中最為可圈可點、可悲可嘆的,是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姻。方鴻漸與孫柔嘉,初相遇在錢鍾書《圍城》第四章,兩人與一幹三閭大學的同事,同行赴任前的餐會上。隨後眾人乘船赴任,船上趙辛楣與方鴻漸談起旅費事宜,說起校長高松年未為孫柔嘉配給路費,全靠孫小姐自己貼錢;方鴻漸頗有紳士風度,頗為打抱不平,和趙辛楣商量到學校為孫柔嘉補領旅費;不想這些議論恰巧被在艙室外吹風的孫小姐不經意聽個正著,心中暗生情愫。三人轉角偶然碰面,孫小姐若無其事、故作天真,但被趙辛楣察覺,方鴻漸卻不以為意,覺得趙辛楣痴人說夢。
  •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踏踏實實地從眼前事做起,只有自身的基礎紮實,才能守住自己應有的繁華方鴻漸原本要學的是土木工程,可是,他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
  • 《圍城》裡方鴻漸和趙辛楣是如何從情敵變成好友的
    該劇根據錢鍾書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講述了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回國後,工作,婚姻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小人物在動蕩生活裡的身不由己,文筆詼諧幽默,有讀者評價堪稱近代的《儒林外史》。劇中趙辛楣和方鴻漸第一次見面就劍拔弩張,蘇文紈同時邀請方鴻漸、趙辛楣還有表妹唐曉芙到家做客,蘇文紈介紹方鴻漸給趙辛楣認識,趙辛楣就沒給方鴻漸好臉色,來了個下馬威,處處挖苦和諷刺,兩人互掐,局勢緊張,不歡而散。逗得唐曉芙格格直笑,還和方鴻漸開玩笑,明天繼續看方鴻漸和趙辛楣演戲。
  • 《圍城》:多才花心的方鴻漸如何肯娶沉穩柔弱的孫柔嘉?
    自從方鴻漸準備回國,一路上到家中都有女子圍繞在他身邊,不是貌美,就是有才。先是在回國的輪船上認識的鮑小姐,不過只算得上露水情緣,下船後就各奔東西了。後來就是女博士蘇文紈,一心想讓方鴻漸就範,但是方鴻漸對她沒有多餘的心思。
  • 80/90後曾經如何叛逆,又如何走向平庸?
    在這種模式化的評判標準之下,少年的鋒芒慢慢隕落黯淡,向平庸的現實妥協。東北作家雙雪濤,把這種少年時期充滿探索與好奇,卻充耳不聞、口不能言的感覺,叫做「聾啞時代」。01.青春的本來面目進入六月,天氣一天天炎熱起來。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這個時段網上又將迎來一大批中高考完無處釋放的孩子。
  • 《圍城》中奇妙的隱喻錢鍾書如何通過隱喻描繪方鴻漸
    錢學森通過大量隱喻的運用,把方鴻漸所代表的許多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充滿諷刺意味,從而使自己的批判意識更加深刻、淋漓盡致。小說中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物塑造通過對其人生經歷的敘述逐漸加深。在敘述的過程中,錢先生自始至終巧妙地運用了各種隱喻,使方鴻漸不僅生動,而且深刻生動,從而更好地達到了他的寫作目的和諷刺思想。
  • 蘇文紈愛方鴻漸,方鴻漸愛唐曉芙,三個人的關係即將明朗
    方鴻漸的情書寫得蠻好,當然,是錢鍾書寫的好。方鴻漸覺得和蘇文紈的事情已經處理好了,又收到了聘書,是時候該向唐曉芙求婚了。三閭大學是個機會,但是要唐曉芙來替他決定去不去,反正唐小姐在哪裡,方鴻漸就在哪裡。
  • 陳思呈:巨嬰方鴻漸的真實面目
    方鴻漸對父親很了解,自然談不上信服,比如他父親聽說他失戀了,誤以為是與蘇小姐,方鴻漸也不敢糾正父親的誤會,唯恐他會大筆一揮,直接向唐小姐替兒子求婚,方遯翁是會鬧這種笑話的。這一方面是我們傳統文化倫理的影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另一方面,也許因為方鴻漸需要一個「父親」的角色,來作為他的稟告對象。這個父親借現實中的父親為實體,事實上只是借了一個名分。或者這麼說,巨嬰都需要一個父親,遇事可以一五一十地稟告。方鴻漸其人,甚有巨嬰人格的影子。他看似玩世不恭,其實,與其說玩世,勿寧說胡塗。
  • 方鴻漸的豔遇-鮑小姐
    鮑小姐也算是方鴻漸生命中的一個人女人(他的未婚妻沒過門就去世了,所以不算在內。)方鴻漸落入鮑小姐的情慾引誘。鮑小姐也算是方鴻漸愛情生活的開端。鮑小姐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巾肉短褲,漏空白皮鞋裡露出塗紅的指甲。那些男學生看得心頭起火,口角流水,背著鮑小姐說笑個不了。
  • 再讀《圍城》:方鴻漸娶了孫柔嘉,才是大多數婚姻的真相
    我當時確實是瀏覽了一遍,也記住了基本的情節和人物關係,但以當時那個年齡的認知,我本能地認為,方鴻漸和蘇文紈才是天生的一對。而今再讀《圍城》,年齡和閱歷已然大不相同,我才發現:故事裡的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因,有些果,似乎道出了許多的人生真相。在「圍城」內外,在方鴻漸和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這場複雜的情感糾葛裡,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的模樣。
  • 《圍城》,孫柔嘉有心計不簡單,倒追方鴻漸,看透、最懂方鴻漸
    一路上她一直在觀察比較趙辛楣和方鴻漸。趙辛楣明顯對她沒意思,而且還處處提防她,不給她機會。她也知道自己不是趙辛楣的菜,趙辛楣那,她是沒戲了。方鴻漸就不一樣了,一路表現溫文爾雅,多情體貼。深得孫柔嘉的心。方鴻漸又是留洋歸來的「博士」,鄉紳的兒子,家庭狀況好像也不差。趙辛楣的朋友能差到哪裡去呢?
  • 方鴻漸為什麼沒有娶到唐曉芙?
    不論結局如何,過程想必是美好的,就像《圍城》中,唐曉芙會是方鴻漸永遠的夢中情人,因為他真心地愛著她卻沒能娶到她。鴻漸為什麼沒有娶到唐曉芙?這裡有作者的意願,有來自外界的阻力,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鴻漸自身的性格因素。有錢迷或者《圍》迷做過統計,在《圍城》一書中梳理出了60位有姓有名、有姓無名、無姓無名的女性人物。在這些人當中,唐曉芙顯然是深得作者厚愛的。
  • 《圍城》,蘇文紈是方鴻漸的貴人啊
    再看圍城,感覺方鴻漸的人生軌跡跟蘇文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蘇文紈才是方鴻漸的貴人啊。回國前, 蘇方二人還是還不相干的兩個人,只是曾經是大學同學,認識而已。命運轉折發生在法國歸來的郵輪上。自從與蘇小姐重逢後,方鴻漸的命運發生了一系列改變。
  • 《圍城》——蘇文紈真愛方鴻漸嗎?
    二、蘇文紈對待方鴻漸用盡心思蘇文紈和方鴻漸當同學那會,蘇小姐可能都不會正眼瞧方鴻漸一眼。蘇文紈因為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高貴了,讓那些追求者們望而卻步,所以青春白白流失了幾年。拿到博士文憑後自己已經是二十六七歲的大齡姑娘了,不免有點悲秋。她了解到方鴻漸的家世還算不錯,看他花錢也大方,便產生了主動出擊的想法。
  • 《圍城》愛方鴻漸的,只有蘇文紈
    他和鮑小姐的一夜,她雖然嫉妒,但方鴻漸一示好,她很快就忘了,還幫他洗手絹。方鴻漸買假文憑,用丈人的錢出國讀書,她還寬慰「有才學的人是不靠招牌的」。有人說她並不愛方鴻漸,不過是因為虛榮,喜歡看幾個男人為她你爭我奪。選擇方鴻漸,是因為他好控制。她確實喜歡男人圍著她轉,但是在這三個男人裡,她感情天平毫不猶豫的偏向方。趙辛楣言語擠兌的時候,她立即幫方鴻漸說話。
  • 方鴻漸和那些女人們
    花了五天時間重讀《圍城》,重新認識了方鴻漸,以及方鴻漸經歷的那些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