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機女」孫柔嘉,嫁給了「渣男」方鴻漸:婚姻的圍城困住了誰

2020-12-25 晚安靜讀

作者 木子飛揚

很多人不喜歡《圍城》裡的孫柔嘉,說她是一個心機女,初接觸方鴻漸時,她裝可愛,裝可憐,裝無知,但和方鴻漸結婚後卻判若兩人。

她沒有鮑小姐的風情萬種,沒有蘇文紈的殷實家世,更沒有唐曉芙的女神魅力,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放在人堆裡毫不起眼的平凡女子。

但正因為如此,孫柔嘉恰恰是我們生活中最容易遇見的那個女人。

孫柔嘉第一次出場,是在和方鴻漸、趙辛楣等人一起去三閭大學教書時的路上,書中是這樣描述她的外貌:

「孫小姐長圓臉,舊象牙色的罐頰上微有雀斑,兩眼分得太開,使她常帶著驚異的表情;打扮甚為素淨,怕生的一句話都不敢講,臉上滾滾不斷的紅暈。」

這顯然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姑娘,無論長相和氣質,都不是「君子好逑」的那一款。

以至於方鴻漸和趙辛楣在閒聊時提到孫柔嘉,說了一句,「老實說,我沒有正眼瞧過她,她臉圓臉扁都沒看清楚呢。」

但這個平凡的姑娘,也有溫柔的一面。一次在路上需過一座險橋,她見方鴻漸恐高,於是小心翼翼地引他過橋,還不動聲色地維護著方鴻漸的面子,不至於使他在眾人面前出醜。

可是,趙辛楣不止一次提醒方鴻漸,你要小心孫小姐,她心機很深,你不是她的對手。果然,在她一步步地的「引誘」下,方鴻漸終究還是掉進了她的「圍城」。

客觀說,孫柔嘉這樣的女孩不討人喜歡,但也不算特別討厭,她無非就像我們周圍那些不漂亮不可愛卻很真實的普通女孩一樣,她有她的追求和嚮往,她也有她的無奈和彷徨。

而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未必每個人能遇見「唐曉芙」和「蘇文紈」,但是「孫柔嘉」,卻是每天都能碰上。也許,方鴻漸和孫柔嘉走到一起,才是現實婚姻的真相。

《圍城》這部經典小說,不同年齡會讀出不一樣的感受和認知,很多人說,年少不懂《圍城》,讀懂已在「城」內。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是能在有意無意中揭示出生活的某種哲理和真相,引人共鳴,發人深省。

精裝正版錢鍾書《圍城》推薦給您

本文作者 木子飛揚

本文系@晚安八零後原創文章,晚安八零後已籤約維權騎士,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圍城》——多少人在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是錢鍾書先生《圍城》裡的名句。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是許多普通夫妻真實人生的寫照。方孫二人訂婚後,兩人就進入了圍城。柔嘉不再主動找鴻漸,只等著鴻漸去找她。鴻漸感到自己突然多了一個女主人。孫小姐一掃往日的羞怯柔弱,事事都有自己的主張。鴻漸的幽默在柔嘉面前根本不靈。
  • 《圍城》幾乎所有疲憊的婚姻,都暗含著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影子
    城外的人急於進去,城內的人急著出來,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形象地詮釋了婚姻的真諦。 這是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的選擇,如果不能好好地經營這份感情,到最終都能過成方鴻漸和孫柔嘉的模樣。 而困住方鴻漸和孫柔嘉的不是婚姻,而是他們自己。
  • 方鴻漸與孫柔嘉
    我知道婚姻和愛情在《圍城》中通透得很,所以再次向錢老先生求教。方鴻漸剛失去唐曉芙時書裡這樣寫:「方鴻漸把信還給唐小姐時,痴鈍並無感覺。過些時,他才像從昏厥裡醒過來,開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脈流通,就覺得刺痛。
  • 《圍城》:方鴻漸和孫柔嘉的結局,印證了婚姻裡最扎心的七個字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1940年代,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群相。該書以海外歸來的方鴻漸為主線,圍繞方鴻漸的愛情、友情、事業、婚姻家庭等展開,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折射了當時的社會。本文主要寫主人公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
  • 《圍城》孫柔嘉的婚姻就毀在一張嘴上:「毒舌」或許註定不會幸福
    結婚前的孫柔嘉,在方鴻漸眼下打造了1個單純性、天確實女孩子;結婚後的孫柔嘉,外露原本外貌,竟然1個有主見、城府深的女人。方鴻漸感覺自身被騙,因此結婚後的他,吵起架來,不講情面。而孫柔嘉呢,感覺自身早已結了婚,便沒了顧慮。因此,得寸進尺,和方鴻漸抵抗,也和家婆家不和。
  • 讀完《圍城》才知道,人生處處是圍城,我們每個人都是方鴻漸
    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由於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陷入了複雜的人際糾紛當中。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
  • 再讀《圍城》:方鴻漸娶了孫柔嘉,才是大多數婚姻的真相
    最近又看了一遍錢鍾書的《圍城》,與高中時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感受完全不同。記得那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引用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以此證明自己讀過《圍城》。我當時確實是瀏覽了一遍,也記住了基本的情節和人物關係,但以當時那個年齡的認知,我本能地認為,方鴻漸和蘇文紈才是天生的一對。
  • 《圍城》裡,孫柔嘉攻於算計?實際上,她才是被騙的那個可憐人
    方鴻漸的體貼讓孫柔嘉動心了,但她並沒有表現出來。在後來的相處中,孫柔嘉憑著自己的感覺認定方鴻漸是一個有擔當、有氣度、有學識且能給她幸福的男人。可方鴻漸對孫柔嘉並沒有那方面的意思,於是,孫柔嘉用自己的伎倆逼方鴻漸娶自己。
  • 《圍城》逃脫圍城的我——方鴻漸
    每個人身上都有方鴻漸的影子。看劇的時侯在彈幕裡看到別人發的「不要帶入自己」,仔細想想,是有一番道理的。一旦帶入,是那麼貼切,方鴻漸好像是我們的縮影,我們又像是方鴻漸現實裡具體化個體。我能看到我身上的「方鴻漸」式的弊病,是個好人,卻無用處。不光是小說,電視劇裡的人物也刻畫的真實形象,每個人物身上的性格特點以及缺陷都顯露無遺。
  • 《圍城》,蘇文紈是方鴻漸的貴人啊
    再看圍城,感覺方鴻漸的人生軌跡跟蘇文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蘇文紈才是方鴻漸的貴人啊。回國前, 蘇方二人還是還不相干的兩個人,只是曾經是大學同學,認識而已。命運轉折發生在法國歸來的郵輪上。自從與蘇小姐重逢後,方鴻漸的命運發生了一系列改變。
  • 《圍城》:好的婚姻,取決於男人的情商,背後原因竟如此深刻
    錢鍾書曾在《圍城》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僅此一句話,就道明了婚姻以及人生的本質,那便是只看到了別人風光的一面,卻沒看到他們落魄的那一面。在婚姻這座"圍城"中,男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圍城》我們都是圍城裡的方鴻漸
    以前對於《圍城》,只記得那句經典的話,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還有,就是陳道明主演的方鴻漸,斯文的樣子。無他。不同時間,不同階段,感悟也不同。同樣的話,對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對於同一個人,在他的不同時期,內心也會驚起不同的波瀾。 觀《圍城》,也如此。
  • 《圍城》方鴻漸不配擁有完美婚姻,看電視僅評論情節
    圍城,如雷貫耳之作,我是將書與電視劇結合看的,因為書太枯燥了,錢老爺的文字很優美,但我看著卻打瞌睡,太對不起他了!本來是先看書的,結果先看完了電視劇,我原本的目的是讓自己看書的時候,不要只顧情節而忽略文字的優美,換一種方式想讓自己有所提高。看完電視,先評論情節,描寫的主人公,抗日時期就能出國,而且出生鄉紳世家,那個時候的生活環境,說實話我這輩子也無法體會。
  • 圍城方鴻漸的婚姻悲劇,4段感情4個悲劇,什麼樣的婚姻最幸福?
    可惜《圍城》的男主角方鴻漸不懂得這個道理。他曾經被鮑小姐誘惑過,愛過唐小芙,罷過蘇文紈,最後被孫柔嘉攻陷,婚後的方鴻漸卻在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中變成了一個沒有夢想,沒有感覺,沒有熱情的人,他的感情生涯可謂一齣悲劇。
  • 《圍城》裡衝不破的婚姻,到頭來才發現,只有這兩個人衝破了圍城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相信大多數人對這句話是耳熟能詳的,它是「文化崑崙」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小說《圍城》裡的經典句子。後來,方鴻漸在失戀之後前往三閭大學工作,在同事間的勾心鬥角之中,稀裡糊塗地與孫柔嘉訂婚,並最終結婚。然而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方鴻漸所想,他和孫柔嘉相互嫌棄,從彼此的出身到家庭,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陷於生活的雞飛狗跳之中。到頭來,男主人公被婚姻的圍城困住了!
  • 面對生活的交叉錯落,誰又敢保證自己沒活成《圍城》裡的方鴻漸?
    面對生活,誰又敢說自己活不成方鴻漸?提到方鴻漸,最精準的評價應該就是"平庸"。家境平庸,能力平庸,婚姻平庸,連理想都是個平庸之輩。就連好朋友趙辛楣都曾一針見血地評價方鴻漸到:"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不討厭或許就是對方鴻漸最好的評價了,一個平庸之人,自身沒有任何價值,對他人也沒有可利用之處,能夠混的一個不討厭,不被排擠,其實也是一種幸運了。《圍城》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 讀懂《圍城》才知道,男人的情商,決定婚姻的走向
    「婚姻是一座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年少讀錢鍾書的這句話,只覺得比喻用得好,長大後才算真正明白了這句話。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書,就是錢鍾書的《圍城》。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是一座圍城,兩人最後都選擇了倉皇而逃。
  • 《圍城》,孫柔嘉有心計不簡單,倒追方鴻漸,看透、最懂方鴻漸
    一路上她一直在觀察比較趙辛楣和方鴻漸。趙辛楣明顯對她沒意思,而且還處處提防她,不給她機會。她也知道自己不是趙辛楣的菜,趙辛楣那,她是沒戲了。方鴻漸就不一樣了,一路表現溫文爾雅,多情體貼。深得孫柔嘉的心。方鴻漸又是留洋歸來的「博士」,鄉紳的兒子,家庭狀況好像也不差。趙辛楣的朋友能差到哪裡去呢?
  • 《圍城》:年少不懂方鴻漸,人到中年才發現,原來自己就是書中人
    楊絳給《圍城》寫過一段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用兩年時間完成的平生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年少不懂方鴻漸,讀懂已是書中人。圍城,究竟圍住了什麼?
  • 讀懂《圍城》的人,肯定不會離婚,因為他明白婚姻的真諦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只有會經營的人,才不會把婚姻變成圍城;不會經營,和誰結婚都是圍城。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就是如此,終究還是敗在了不會經營。可是他們被工作、婚姻和各種人際關系所包圍,當然會情不自禁做自己的事情,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具體表現。方鴻漸的婚姻太累了,因為他一直想改變對方。從一開始,孫柔嘉就去看望公公婆婆。而公公的意思是孫柔嘉應該辭掉工作,在家裡做賢妻良母。在方鴻漸看來,妻子也許就是需要無條件地服從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