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公會」曾是月報微信重點推出的專欄,從2015年起將成為《小說月報》的新欄目。這一欄目希望為「向小說發問」,並沉入問題深處的探索與交流提供操練場地,以期打破本刊固有視野之局限。2015年第3期「小說公會」欄目特邀房偉、金理、李雲雷、楊慶祥、張莉等五位青年批評家,分享對2014年小說創作的個人化觀察。
今晚推薦批評家楊慶祥《2014小說私人印象》。我們曾在微信介紹過他引起廣泛討論的長文《80後,怎麼辦?》。這位年輕批評家與他的同行近年對於路遙作品的重讀,也很有影響。在訪談《局勢中的文學與批評》中,楊慶祥談到他與路遙的「因緣」: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吳天明導演、周裡京主演的電影《人生》,我被感動的熱淚盈眶。這麼說或許顯得有些矯情,但卻是事實,也許是我「文學青年」的敏感被電影的氣氛所觸動,但是作為一個「80後」,為一部早已經「過時」,只能在老電影網站上下載得到的影片感動,怎麼說都有點讓人奇怪。一方面出於這種「感動」,另外一方面又對這種「感動」深表懷疑,於是我對路遙產生了興趣。今晚同時分享楊慶祥對路遙《人生》的重新解讀:《妥協的結局和解放的難度》。
楊慶祥,1980年生,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著有《「重寫」的限度》《分裂的想像》《現場的角力》等。
楊慶祥《現場的角力》,雲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014小說五人談】
2014小說私人印象
文/楊慶祥
如果不以出版和發表時間為限,並尊重我個人的感覺,首先要提到的是一部被一再再版但在批評界卻令名不傳的長篇小說——老村的《騷土》。該書初版於1993年,2014年再版,同時出版的還有《撒謊》《妖精》《黑鎩》等三部長篇。《騷土》在對中國傳統小說美學的繼承和創造上有極大的貢獻,如果考慮到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批評界近乎偏執的先鋒派美學趣味,《騷土》的文本價值和命運沉浮更加意味深長,不管怎麼說,在2014年某個晚上初讀這部小說時,我體驗到了一種非職業性的愉悅。
2014年我讀到了兩部複雜的小說,一部是波拉尼奧的《2666》,一部是寧肯的《三個三重奏》。從體量上說,《三個三重奏》無法和《2666》相比,但是,在對複雜形式和複雜經驗的高度尊重上,他們是一致的,由此,一種複雜的人性和複雜的敘述方式被建構起來。在日趨表面化的當代書寫潮流中,這是一種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方向。
本年度另外一部引起我關注的長篇小說是徐則臣的《耶路撒冷》,這部小說以70後的姿態來建構一代人獨特的生存經驗和生存困境,在內容的呈現和形式的構架上均有出色的表現。
雖然在代際的狂歡中我們漸漸將經驗固化,並以某種習慣性的懶惰去拒絕那些不屬於本代際的經驗和書寫,但是,文學的「共通性」一再打破了這種觀念上的壟斷和獨裁。鄧一光以50後的身份寫80後甚至90後的日常生活且栩栩如生,這是中篇小說《深圳藍》讓我刮目相看的原因。在對網絡時代的語言和行為模式的精湛把握中,《深圳藍》服從於鄧一光雄心勃勃的「深圳寫作」規劃,並構成了我們時代最有意義的城市文學寫作美學——以個人的內部精神景深去解構高度景觀化的城市符號。對鄧一光城市寫作的意義,我另有長文論述,有興趣的讀者自可關注。
李宏偉的中篇小說《並蒂愛情》充滿哲學意味,這是一部觀念大於細節的小說,但是這恰好是它的優勢所在,沒有任何規定小說不能以哲學或者觀念來進行結構。在故事和觀念之中,李宏偉找到了有效的關聯點。這樣的小說,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與此相關的是劉洋的《單孔衍射》,我至今對這位作者一無所知,從文本來推測,他(她)大概是一位理科生。小說以科幻的形式講述形而下命題,這是一個形式主義勝利的文本,科幻的形式拯救了這部小說庸常的題材。這依然是當下寫作的重要命題:寫什麼和怎麼寫必須找到其辯證的統一。
本年度有一大批作品充滿了絕望和黑暗的情緒,這一點如此契合我們當下的精神生活。在弋舟的中篇小說《所有路的盡頭》中,無路可走的絕望在80年代就埋下了導火線,並在一個物質至上的時代以死亡的方式表達了其最低限度的抵抗。蔡東的《我們的大溪地》如果可以加一個副標題的話,也許是「小公務員之死」,雖然在生理的意義上死亡並沒有發生,但是在個人精神的層面,男女主角均已經瀕臨絕境。這篇小說在綿密的敘述中流露出某種耶茨似的悲哀:我們在貪戀一種看起來「安全」之生活的同時,卻喪失了更多的想像力和行動力,這裡面暗示了某種現代的退化。張悅然的《動物形狀的煙火》將這種個人的挫敗歸結於一種看起來神秘的「宿命」,沒有人能拯救我們,也無法自救,即使是孩子也在扮演殘酷的角色。馬小淘當然不同意這種絕望,她的《章某某》以反諷的語體諷刺一切外在的命名,但如此下來卻不過是構建了一個更加「空心」的個體。有兩個命名典型地體現了這種「空」的虛無情緒,一個是霍豔的《無人之境》,一個是於一爽的《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
什麼樣的方式可以拯救我們尷尬的命運和絕望的愛呢?蔣一談的《在酒樓上》選擇以責任對抗虛無,這似乎證明了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典型的「存在主義式」的語境。《在酒樓上》讓人想起魯迅的同名經典名篇,讓我感嘆的是,一百年過去了,我們的現代還沒有完成!文珍用另外的方式來處理這彷徨無依的時刻:要麼愛,要麼毀滅。在《我們夜裡在美術館談戀愛》中,個人的情感譜系和歷史的延展譜系被緊密刻意地對接起來,這是必要的,只有意識到了歷史投射在我們身上的陰影,我們才有可能驅除現代的魔咒,重新活起來。
最後我還想提到的是一本無法歸類的書,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劉禾的《六個字母的解法》,這部書以對納博科夫的索隱出發,書寫了20世紀最頂尖的知識分子們的思考和生活,以及他們的激情和迷途。我將這本書放到我的小說閱讀書單裡,因為這種跨文體的實驗作品,也許可以拓展小說這個文類的邊界,當然,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提醒了我們,無論在任何時代,活著並思考都非簡單易事。
發表於《小說月報》2015年第3期「小說公會」欄目
中篇小說
三隻蟲草__(藏族)阿 來
(選自《人民文學》2015年第2期)
沉香山__(壯族)凡一平
(選自《民族文學》2015年第1期)
最遠的是愛情__楊 紅
(選自《天涯》2015年第1期)
熬鷹__老 藤
(選自《鴨綠江》2015年第1期)
短篇小說
土茉莉__劉心武
(選自《上海文學》2015年第1期)
母親的島__(壯族)陶麗群
(選自《野草》2015年第1期)
那些人__任曉雯
(選自《山花》2014年第12期)
絆腳石__王威廉
(選自《中國作家》2015年第1期)
亂雪__甫躍輝
(選自《北京文學》2015年第1期)
立秋之日__吳文君
(選自《青年文學》2015年第1期)
開放敘事
五道口小說二題__賀 奕
匿名發件人 (選自《作家》2014年第11期)
微博直播追兇案 (選自《山花》2015年第1期)
網絡時代的文學生長點(創作談)__賀 奕
小說公會
2014小說五人談
房 偉、金 理、李雲雷、楊慶祥、張 莉
封二專題
作家現在時:韓少功
《小說月報》2015年第3期,2015年3月1日出刊,總第423期
《小說月報》郵發代號6-38,每月1日出刊,2015年起每期定價10元,郵局訂閱價8元;《小說月報》增刊郵發代號6-139,每年4期,郵局訂閱價15元。
《小說月報》在全國主要城市均有銷售。訂閱可諮詢所在地郵局(所),網上訂閱可至郵政報刊訂閱網(http://bk.11185.cn)、雜誌鋪網店(http://www.zazhipu.com)、當當網(http://www.dangdang.com)或百花文藝出版社淘寶店(http://baihuawenyi.taobao.com)。
分享與關注
◎歡迎將您感興趣的內容在朋友圈分享。
◎關注小說月報微信,可搜索公共帳號小說月報、微信號xiaoshuoyuebaozz 。
◎您可在通訊錄-公眾帳號,點選小說月報查看歷史信息。
◎各位朋友希望在小說月報微信平臺看到哪些內容或有任何建議,歡迎隨時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