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祥:看一遍《你和我》,可能對非虛構寫作有一個新的認知

2021-02-08 十月文藝


今年是戲劇大師曹禺誕辰110周年。1933年,曹禺大學畢業前夕,創作完成了四幕話劇《雷雨》。那一年,曹禺只有23歲。


「好戲在內心」。話劇《雷雨》正式公演後,很快引起強烈反響。它不僅是曹禺話劇劇本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還是中國話劇文學史上一座劃時代的裡程碑。可以說,《雷雨》這部經典作品影響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精神成長。


8月9日,在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SKP RENDEZ-VOUS聯合主辦的「真誠如孩子: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萬方《你和我》新書發布會」上,一部整體採取等待開啟的家庭檔案和家庭相冊結合的概念設計,為讀者提供浸入式閱讀感受的《你和我》,呈現在讀者面前,廣受好評。


這也是疫情發生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舉辦的首場「現場+」新書分享會,主持人張越,劇作家、曹禺的女兒萬方,藝術家濮存昕,詩人、文學評論家楊慶祥與讀者和網友分享了《你和我》的閱讀感受。


楊慶祥:看一遍《你和我》

可能對非虛構寫作有一個新的認知


作為一名學者和評論家,楊慶祥特別推薦青年寫作者讀一讀《你和我》。「真誠和共鳴,是《你和我》這部作品的魅力。這是我近年看到的最好的非虛構作品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楊慶祥認為,「作品中的你,不是單指一個人,它記錄的是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故事。有的戲劇小說詩歌作品之所以難以打動人,缺少的就是共情和共鳴。」


「作為一部非虛構的傳記作品,萬方的《你和我》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研究。這幾年非虛構創作非常熱,但是真正讓我們覺得寫得特別好的非虛構作品不多。現在有很多的寫作營,主要是教大家怎麼寫非虛構,包括最近一些大的媒體也搞類似的這種寫作營。實際上寫作,你去教,不太可能教會,不像演員,你教他一個動作,他就記得了。寫作要自由,要天性。但是,一個基本的前提是去看那些最好的作品,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說一千道一萬,看一遍萬方老師寫的《你和我》,可能會對非虛構寫作有一個新的認知。」楊慶祥說。


楊慶祥   羅曉光/攝


關於曹禺先生的傳記很多,從學術的角度楊慶祥認為,「這本書對研究曹禺先生、理解曹禺先生和他的作品,價值也非常大。關於曹禺先生的研究著作特別多,但是如果給本科生研究生推薦一本書,我肯定首先推薦的是萬方老師的《你和我》,因為我想讓年輕的學生首先去記得這個人,記得曹禺這個人,要愛上他。你要先愛上他,再去讀他的作品。在讀他的作品的過程中會更加愛上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給我們提供了特別共情的、親切的、有弱點、有愛憎的曹禺先生以及方瑞先生的整體形象,他是一個人,他不是一個神,他既不是高高在天上,也不是趴地上,他就是在人世間行走、生活、愛恨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本書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


有讀者提出「戲劇創作者和小說創作者有什麼區別」的問題,楊慶祥分析道,「戲劇的作者,他首先應該是一個演員,曹先生為什麼能夠成為傑出的劇作家,首先他是非常傑出的演員,他的舞臺感特別好,他知道舞臺上的人物應該怎麼行動、怎麼說話,所以,他才能寫出那麼好的劇作。劇作家更需要的是空間感,但是小說家不一樣,小說家只要用語言敘事,他強調的是時間感。中國當代小說與西方的小說比,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寫對話』上,因為西方的小說家大都是戲劇家出身,都是先寫劇作,我們缺少這個訓練,所以,有的寫作者小說裡的對話都寫得不好。小說家應該是一個演員,他應該也去體察,就一定能把小說寫好。」


楊慶祥   羅曉光/攝


身為80後,楊慶祥對90後設計師郭小川對裝幀設計的用情和用心,給予了認可和肯定。「我買書喜歡買精裝本的書,如果有更好的版本,我就會把前面的版本扔掉,買更好的版本放在那裡,因為看起來很賞心悅目。所以這本書很值得去買。」


相關焦點

  • 非虛構作品寫作攻略(附案例)
    敘事方法的靈活運用對於寫一篇非虛構作品來說尤為重要,它可以讓文章更具故事性,也更具吸引力。如在《少年殺母事件》中,記者林珊珊運用插敘、倒敘、順敘等手法,加上大量的人物對話、情景、心理描寫和長短句的交錯運用,使人物表現極富戲劇張力。除此之外,時空敘事也是非虛構寫作中敘事的一個重要維度。
  • 「非虛構」敘事體詩歌寫作的可能性
    □丘文橋  閱讀詩人梁洪的詩集《一個餃子的距離》,我對詩人梁洪有了更全面、更立體的認識。詩集中有故事裡的現實,也有現實中的故事,在敘事中抒情,在抒情中敘事。  初讀《一個餃子的距離》,一般會將裡面的作品列為敘事詩。梁洪的詩集從結構形式上看是紀事型的敘事結構,對平常生活進行了高度的藝術概括,以人物為點顯示生活的本質。但通讀後,其寫作抒情性又沒有從詩歌的語言裡得到完全體驗。如他的《同學裡當護士的那麼多呀!》集中展示了這樣的矛盾結合。
  • 蔡崇達非虛構寫作訪談錄:人是最了不起的藝術品
    ,但作為記者,你會發現,每個當事者描繪的真實都和別人描繪的真實都不一樣,所以我儘可能用社會學、人類學、文學多重的角度看問題,讓受訪者重複多說幾次,次數不一樣,最終你會發現甚至很多細節跟表達也是不一樣的。
  • 《非虛構寫作指南》讀書筆記
    新年以來,自己對寫作,尤其是非虛構寫作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這是自己在這段時間內讀的,寫作相關的三本書。個人感覺來說,這本書不是一本特別好的指導書,知識點比較零散,筆記導出也比較零散。但是對於讀者熟悉非虛構寫作的文章感覺來說還是有用的。
  • 寫作者的聖經:《寫作指南:非虛構寫作指南》
    ——William Zinsser書名:《寫作指南:非虛構寫作指南》英文名:On Writing Well:The Classic Guide to Writing Nonfiction前言寫作是一件難事。William Zinsser也深有同感。因此,作為一個擁有非虛構寫作的大腕,他萌生了寫這樣一本《寫作指南》的想法。
  • 「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獲獎作品名單揭曉
    記錄真實悲喜 特寫美好時代「特寫」App上線儀式暨「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頒獎活動在京舉行與會人員合影 ▲ 12月29日上午,「特寫」App上線儀式暨「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頒獎活動在北京舉行,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惠東出席活動並啟動「特寫」App。
  • 書香天府·全民閱讀51丨龔靜染:「自由地寫作」是虛構與非虛構的靈魂
    其中,作家龔靜染的著作《西遷東還》,入選「十大非虛構圖書」。龔靜染《西遷東還》是一部關於抗戰後方人物的書,講述了抗戰時期的一段流寓史。書中記錄的人物包括馬一浮、熊十力、南懷瑾、葉聖陶、範旭東等,涉及學術界、文藝界、政商界等多個領域的人物,共十五篇。
  • 獎金21萬元 | 第三屆【非虛構寫作】大賽正在徵稿(有證書)
    從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讀者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疫情不僅僅是統計數字的增長,也是數以億計的家庭從生活到心態的變化,人們的身體、情感都在隔離期間被影響、改變和塑造。時代潮湧,你我都是「當事人」。從「非典」到汶川地震,從沸騰的北京奧運到迅猛的城市化進程,時代的核心事件如同印戳,將每一個人的生活牢牢地固定在時間刻度,鍛造著我們的記憶。
  • 2019-4《收穫》選讀 | 非虛構:你和我(萬方)4
    長篇非虛構你和我(萬方)戲劇大師曹禺的女兒萬方,
  • 青年寫作:我們有沒有試圖將自己的肋骨放在作品中的決心
    有時,僅只是一、兩位大作家的創作,就足以把一個時代的寫作水準引往高處。雖然對當下青年作家寫作,我們在總體上有所不滿,但不可否認,或許其中有一些佼佼者的探索是值得期待的。只是迄今為止,我們只能做一個粗略的印象式判斷罷了。而所謂「新『小說革命』」,自然不是作家、批評家呼籲就能達成的,它有賴於作家們新的寫作探索,也有賴於評論家們新的批評發現。李浩:這話,一萬個贊同。
  •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如何遠離俗套,挖掘出新鮮有價值的故事
    最近,依然在學習如何寫作,也在嘗試如何才能講好非虛構故事,於是,又拿起這本《哈佛非虛構寫作課》仔細閱讀。發現這果然是一本好書,從獨到的視角出發,告訴你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故事。很多人,在尋找選題的時候,都會覺得身邊的事情太少,似乎,自己想到的事情別人都想到了。也就是說,似乎許多人都在爭搶相同的選題,該講的故事似乎都被講盡了,又何嘗有事情可講?
  • 咪蒙的文章是非虛構寫作作品嗎?
    考研路上不孤單,我們陪你一起走。歡迎關注微博@「考研烽火臺」。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非虛構寫作」的相關內容,非虛構寫作是近幾年新傳考研的熱門話題,自從2019年咪蒙旗下的公眾號發了一篇《一個出生寒門的狀元之死》,一經發布,就達到了十萬加,同時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
  • 「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在京頒獎
    12月29日,「特寫」APP上線儀式暨「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頒獎活動在京舉行。「特寫」APP是團結出版社開發的一款以「人物傳記」為特色的移動產品,用戶可以用文字、照片、音頻、視頻記錄自己或身邊的故事。
  • 袁傑偉點燃大學非虛構文學創作夢想
    那麼,「非虛構」應如何「寫作」?首先,應擺正「非虛構」與「寫作」的主次關係。從字面意義看,「非虛構寫作」的中心詞為「寫作」,「非虛構」是其修飾語。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常常忽略了這樣的限定,堂而皇之地將「非虛構」越位於主語。顯然,「非虛構」與「非虛構寫作」之間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
  • 「特寫」App上線儀式暨「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頒獎活動舉行
    12月29日,「特寫」App上線儀式暨「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頒獎活動舉行。經過初評及專家評委評定,最終文字組有《那年高考》(作者蔡開松)和《花開的時候》(作者範慶奇)2部作品獲得一等獎,4部作品獲得二等獎,6部作品獲得三等獎,另有3部作品榮獲特別榮譽獎;視頻組有1部作品獲得一等獎,2部作品獲得二等獎,3部作品獲得三等獎。
  • 萬方《你和我》新書發布 濮存昕追憶曹禺
    8月9日,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SKPRENDEZ-VOUS聯合主辦的「真誠如孩子: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萬方《你和我》新書發布會」舉辦,著名演員濮存昕於會上再憶曹禺,感慨稱,「我們希望曹禺先生在天之靈看到自己的作品成為經典,上百年還在演。」  當日發布的《你和我》被認為是一部可與《我們仨》相媲美的長篇非虛構作品,一部真誠之書。
  • 楊慶祥:2014小說私人印象│小說公會
    在訪談《局勢中的文學與批評》中,楊慶祥談到他與路遙的「因緣」: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吳天明導演、周裡京主演的電影《人生》,我被感動的熱淚盈眶。這麼說或許顯得有些矯情,但卻是事實,也許是我「文學青年」的敏感被電影的氣氛所觸動,但是作為一個「80後」,為一部早已經「過時」,只能在老電影網站上下載得到的影片感動,怎麼說都有點讓人奇怪。
  • 非虛構寫作能否成為 IP坍塌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當瘋狂的IP熱逐漸降溫,中國電影界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另一個方向——非虛構寫作。
  • 魯敏來陶都文學院授課:談文學創作的虛構和非虛構——陶都文學院學習簡報第四十一期
    魯敏老師說,作為一個寫小說的虛構者,她感覺到當今社會非虛構的力量特別強大,與虛構寫作一起成為花開兩朵、滿園芬芳。她說,所謂非虛構,就是不通過虛構,而通過紀實、調查等方式等來創作。總的來說,非虛構中有虛構,你中有我。
  • 「非虛構」如何打開豐富的「中國」
    「三明治」是一個專注於做「個人生活史」的非虛構寫作平臺,十年來有近千篇凡人故事在這裡被推送,拼湊出五光十色的中國當代生活「萬花筒」。「三明治」主理人李依蔓講起最近登載的一個故事:一位二胎媽媽發現自己大笑或奔跑時會尷尬漏尿,最終確診為生育造成的盆底肌障礙。「這篇文章刊出後我們毫不意外地遭到了指責: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但也有男士讀後感到愧疚,發覺自己對妻子關心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