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9月19日,備受全球關注和期待的2019第三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在青島開幕,在第一天會議的尾聲,來自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簡藝主任、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的Jens Munk Ebbesen、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楊章平教授、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力剛、禾豐牧業集團常務副總裁高全利,IKEA(瑞典)食品部可持續發展經理Peter等專家、企業家圍繞動物福利展開了圓桌交流。現將簡藝主任的發言整理分享。
主持人:我們未來會怎樣?如果我們不提高動物福利,犧牲最大的是什麼?
簡藝:首先要問我們自己的是:人類還有沒有未來?對此科學家已經給了我們非常多的警告。如果還有未來的話,那麼我們希望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如果我們不改善動物福利的話,犧牲最大的將是人類的道德底線。因為我們現在對待農場動物的殘忍是人類文明的恥辱,沒有任何宗教或者文化可以為之辯護,是我們的價值觀出問題的信號,是我們發展思路得到警示。都2019年了,以現在這樣的價值觀去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帶著這樣的價值觀我們無法解決發展問題。因為如愛因斯坦所說,我們無法用製造問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主持人:怎麼從影片導演開始關注食物問題的?
簡藝:我拍攝的《何以為食?》這部紀錄短片的片名其實是一個問題,是想讓觀看者去思考我們以什麼為食物?在拍攝而之前,我連這個問題都沒有。之前我完全不關心食物,覺得那是一個與我無關的話題,該吃吃、該喝喝。直到拍攝《何以為食?》,看到農場動物的處境之後,覺得非常諷刺乃至荒誕——我們一面說我們在追求「好」的生活,然而我們卻同時把這樣糟糕的東西放進嘴裡。「良食」英文我們翻譯成Good Food,Good是「好」的意思,那麼什麼才是一個「好的生活」,我們怎樣定義幸福?我們一個勁地生產、一個勁地吃,到底是為了什麼?這些東西我們不反思,我們沒有辦法能生活的更好。食物的選擇深刻地反映了我們的價值觀,所以我覺得去探尋食物的問題非常有意義。
簡藝:我本人其實也沒有那麼喜歡動物,但是你去養殖場看看,你不需要「喜歡」動物,就能感到動物的悲慘。這不是一個需要去「喜歡」動物才能夠回答的問題,它是一個底線的問題。
主持人:請每個人用一句話來總結對動物福利給予的希望。
簡藝:這樣的會議很難得,在改善農場動物的處境方面,有席會長(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他們機構以及在座各位的努力,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非常希望能夠盡到自己微薄之力幫助到這個事業。用最後一句話總結是:我們需要引領的人,而所謂「領導力」(leadership)是有勇氣、有擔當去「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與大家共勉。謝謝。
整理/Talina 審/簡藝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