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河北雄縣雙堂盒子

2021-02-17 民族智慧

當時有人為了使傀儡紅更具有欣賞價值,便把「煙花」和「木偶」結合起來,在發展過程中借鑑和吸收了戲曲造型、提線木偶等藝術特點,就逐漸形成了這種集禮花、戲劇人物造型於一體的特殊的煙花藝術---盒子戲,它雖無音樂旋律伴奏、說唱匹配,但有與木偶戲、皮影戲、手影戲、紙影戲等民間藝術形式類似的藝術因素和功能。《武林舊事.元夕》載「宮漏既深,始宜放煙火百餘架」,描述的也是此種情景。

盒子自出現以來專為宮延娛樂所製作的,至明代達到製作工藝的頂峰,後來漸傳至民間,雙堂「盒子」便宜得承於此時。清代不但宮延按例觀看,在民間也是競相燃放,紅樓夢當中就有寶釵請老太太看盒子的片段,可見民間流傳甚廣,具《清朝的雜技與遊藝》記載,「盒子之制,大小方圓不一,大架式高懸,一盒三層,一層為 『天下太平』四大字;二層為鴿雀無數群飛,取放生之意;三層為四小兒擊秧鼓唱秧歌,唱「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一首。每個盒中包含許多小的花彩,人物花鳥無所不有。」

雙堂「盒子」製作複雜,內容繁多,技藝精妙。其技藝大體包括「盒子」編扎、「故事」單扎、「引線」捻制、「隔火」設計、「故事」安裝、「盒子」燃放等諸多工藝和技藝。「盒子」裝的戲一層一層由牽線連在一起,以一根總藥捻為引子,通過導線一層一層燃放。在每個節目中又有多個小藥捻串連,先引看哪個,看多長時間,均按設計要求精心製作,盒子中最精彩非滿架葡萄、百子千孫和八掛九聯燈莫屬。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又因其地域性、民俗性、傳承性的殊異,其它地方皆以失傳,而唯獨我雙堂仍以原生態的技藝特徵流傳於今。這種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觀賞性於一體的煙花藝術,雖歷經幾千年歷史,至今仍深為當地民眾所喜愛。

注1:南宋的《武林舊事》載:「傀儡懸絲、杖頭、藥發、肉傀儡、水傀儡」

所在區域及其地理環境:河北省雄縣雙堂鄉,雄縣隸屬河北省保定市,位於華北平原中部及京津保中心腹地,北靠著名小商品集散地白溝,南倚華北明珠白洋澱,雙堂鄉(shuantangxiang)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19.1千米。面積43.2平方千米,人口2.07萬人(2002年)。轄1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雙堂村。雄(縣)固)安)霸(州)人工友誼河流經東北部,昝(崗)霸(州)公路過境。

雙堂建於明朝初年,至今600年歷史,因境內有佛堂兩座(今已不存)而得名,面積40.7平方千米,人口2萬。

分布區域:盒子因其花費巨大、製作繁瑣,工藝要求高等特點,自出現以來多為宮遷製作燃放而用,元末明初民間得以流傳,主要是豪門貴族娛樂,後清朝康乾盛世是被各地店鋪、商號爭相製作,用於招攬四方賓客。興盛時其的分布區域原為中國大江南北多個省市,但因製作工藝不同分為南北兩派,北派以北京、天津等地為代表,尤其北京等最為盛行,但文革後皆以失傳,雙堂盒子元末明初由京城傳入,延續宮廷煙火的特色,繼承了京津等地風格,技藝精湛,因此雙堂「盒子」可以以稱之為北方派別的唯一代表。

中心區域:河北省雄縣雙堂

影響的區域:正月十五放盒子其影響力涵蓋周邊百餘裡的50多個村鎮,鼎盛時期有涵蓋周圍7個縣市。

歷史淵源:

據現存資料考證,「盒子」始源於宋代,得法於火藥的發明應用和「煙火」的創製技藝。據伊水文《古代中國札記》中《煙火略談》對「煙火」的研究,兩宋時期,火藥廣泛用於娛樂性「煙火」之中,已達到相當高的地步。能用燃燒性火器施放大型煙花,能燃放內藏藥線的「屏風煙火」及色煙、聲響兼具的「藥發傀儡」和妙趣橫生的「人物煙花」,這便是「盒子」的雛形。

明代,「煙火」的製作十分普遍,品種繁多,以傀儡表演的「藥發傀儡」長足發展,出現了成組場景的「煙火戲」將藥線煙火編排好後放入盒子裡,搭架懸盒,點燃後盒中藥線逐層脫落燃燒,可幻演多層形象,就是我們俗稱的「放盒子」。

清代,煙火七匠們能用煙火器架燃放能變化、能轉動的「煙火戲」,能將幾種不同的「煙火戲」裝入同一筒中、箱中、或盒中,並以「隔火法」將每戲間之,使一戲之後再現一戲,次序燃放。有的「煙火盒子」能容裝16出之多的「煙火戲」,從而使「煙火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明代時已經有盒子的燃放記錄,明朝金陵笑笑生《金瓶梅詞後》第42回描寫西門慶攔火玩煙火的情景。明代晚期的文學家張岱也記錄過當時燃放「盒子」的盛況,他在《陶庵夢憶》中也有詳細記載:殿前搭木架數層,上放黃峰窠,撒花蓋頂,天花噴礴。四旁珍珠簾八架,架高二丈許,每一簾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一大家,每字高丈許,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獅、象、櫜駝之屬百餘頭,上騎百蠻,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鬥等諸器,器中實千丈菊、千丈梨諸火器。獸足躡以車輪,腹內藏入,旋轉其下。百蠻手中,瓶藥徐發,雁雁行行,且陣且走。移時,百獸口出火,尻也出火,縱橫踐踏。端門內外,煙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

記載明代民間「放盒子」的文字,尚有劉侗、於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煙火施放。煙火則以架以盒,架高且丈,盒層至五,其所藏械:壽帶葡萄架、珍珠簾、長明塔等。於期時也,絲竹肉聲不辨折煞,光影五色照人無妍,煙胄塵籠,月不得明,露不得下。」

近人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記有清代歷朝施放煙火的事例,其中就有燃放「盒子」的記載,茲集錄五條如下:「康熙上元時煙火……大發於筒,以五為耦,耦具五花,掄升遞進。乃舉巨炮三,火線層層,由下而上。其四箱套數,若珠簾、焰塔、葡萄、蜂蝶、雷電車鞭、川奔軸裂,不一而足……火械所及、節奏隨之,霹靂數聲、煙飛雲散。

嘉慶、道光以前,圓明園正月十五日放「和合」,例也。和合即煙火盒子,大架式高懸,一盒三層, 層為「天下太平」四大字;二層為鴿雀無數群飛,取放生之意;三層為四小兒擊鼓唱秧歌,唱「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一首。

鹹豐朝,每歲上元夕,京師西廠舞燈放煙火最盛。清晨,先於圓明園宮門列煙火「盒子「數十架。藥線徐引燃之,成界畫欄杆五色,每架將完,中復出現寶塔樓閣之類,並有籠鴿喜鵲數十在盒中乘火飛出者。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清代自康熙至光緒歷朝均於正月十五燃放煙火。而每以放盒子最為壯觀,這種源於民俗的節令活動得到了認可和提倡。

其中最著名,最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關於放「盒子」的描寫,第九十七回中寫到:「箭廳上是寶釵供應鋪設。面前搭著彩牌樓,對面離半箭遠是盒子架。先在兩旁放了些金盆撈月、五子連科、流星趕月、三打金彈、劉海撒金錢、遍地錦、天女散花、滴滴金、大泥花各樣花炮。放畢接著點放盒子,只見公侯萬代、瓜瓞連綿、百子千孫、滿架葡萄、萬裡封侯、連珠掛屏、九蓮燈,放了好大一會。末了兒是孫悟空大戰火雲洞,一窩蜂花炮流星十分熱鬧。」

清代,凡屬鬧市區,如:東四、西單、鼓樓前、正陽門外大街一些商店,燃放焰火,名為「酬謝主顧」。一般屆晚,首先放萬頭鞭,……最後才是放盒子,有幾層至十幾層不等的。放大型盒子須預先用杉篙搭好架子,把盒子吊在上面。第一層照例是向觀眾祝賀的吉祥話。例如:「恭賀新禧,祝君健康」之類或是主辦鋪戶的字號;然後映出「長明塔」、「珍珠簾」、和合一仙,福、祿、壽三星,八仙人或其它戲劇人物的圖案。還有映出詩名的。清·高士奇《燈市竹枝詞》中寫道:「火樹銀花百丈高,過街鷹架搭沙篙。月明簾後燈籠錦,字字光輝寫鳳毛。」又註:「月明簾、燈籠錦皆盒子內放出者,最後有午夜漏聲催曉箭詩,全首字如鬥大,光焰熒熒,良久方滅。」反映了當時實況。

民國時期因動亂,尤其抗日戰爭的打響,人們忙於躲避戰亂,沒有閒心製作盒子,也就很少有製作盒子的記載了。

新中國成立後曾有個別地方逐漸恢復了製作和燃放,但隨著文革的興起,尤其是破四舊的運動的展開,很多地方都有再度停止,而從此以後再無燃放的記錄,至此大部分地區皆以此時失傳。

雙堂「盒子」的創始人叫李老四,原名李雲山,祖籍京城(元大都)年幼拜師學做煙花,後以製作和販賣煙花為生,後因戰亂落戶雙堂,會做以煙火照明和驅動的傀儡戲,也就是雙堂「盒子」的前身,每年正月十五雙堂人家家戶戶燃放煙花,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李雲山的煙火傀儡戲。

雙堂盒子的第二代傳人李子全,李雲山之子,生卒不詳,幼時學徒木工,據傳此人心靈手巧能描善畫,他用了不少精力研究「煙火木偶戲」的製作,後裝入一個圓柱形的竹編紙糊的盒子裡故得名「盒子」,正是他的妙手神思,是這一民間工藝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據盒子中著名的八卦九聯燈、百子撒花等皆是此人所做。

李子全全家晚年跟注重技術性、觀賞性、複雜過程度上大為提高,已非一人之力所能及的了,其子李本亭,鄰居劉跟要、劉根需皆幫其製作,也就成就了雙堂盒子的非家族是傳承方式。

後李本亭,劉跟要、劉根需組織村民成立了—冰雹會(又因其正月十五燃放的煙火遠近聞名),李子全被推舉為會頭,其製作盒子的技術帶入冰雹會,成為冰雹會入會及學得手藝之一,雙堂盒子至此發展成了雙堂全體村民的年年必備做,年年必備放的民間傳統,而這一傳統,被雙堂人傳承了600於年。

可以肯定的是從明洪武年間至今無一中斷,可謂傳承有序,而雙堂也已成為「盒子」這一特藝術

唯一傳承地。

基本內容:

雙堂「盒子」的製作複雜,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一、「盒子」製作:「以實木為主料等製作而成。上板多用木板拼接而成,中板做成八方八角狀,下板為八角形的空心架體,下口直徑約4.5米,用後的皮紙板或竹蓆糊貼而成,中板多已彩繪而成,多為至忠至孝、至誠至信或大勇大賢的上古人物圖型,以及各種中華傳統故事及傳說。

二、「故事」選定:「放盒子」故事取材於民間流傳較廣的典故、神話、傳說、英雄事跡等故事內容。單扎時,根據民俗事項和民俗活動的性質,選定不同的故事內容。如喜慶、節日、燈會等帶有娛悅性的事項,主要有「滿架葫蘆變葡萄」、「慶豐收」、「百童撒花」、「魚變龍」、「觀音坐蓮」、「吉慶報春」、「群燈照塔」、「八卦九聯燈」等內容;新中國成立後,「故事」內容的選擇有所更新,增加了「迎奧運」「慶豐收」「迎國慶」和具有諷刺意義的「打麻將」等新的內容。

三、「故事」單扎:按預先選定的「故事」,分別以期「情節」,精心選用、計算其用料,設計構件的模型、人物傀儡造型及其道具等。一般以竹篾為骨,棉紙為衣,麻線為筋,經裁、剪、卷、折、綁紮、裱繪、壓型等過程,暗施以藥線,做成各種不同「場景」和「故事」模型。這個模型,有的地主稱為「摺紙戲」或「煙火戲」另外,還須單扎四個帶有吉語、祈福語的「彩燈」模型,各內置一小蠟燭,常安裝於「盒子」第一臺,作為「故事」燃放的第一幕,以達到烘託氣氛、引人入戲的目的。其「彩燈」壁上的吉語、祈福語也依民俗事項而定,如春節,用「新年快樂」、「慶賀上門」、「吉祥如意」、「恭賀新禧」等問候性祝福語音 ;

四、「引線」捻制:引線,又稱「藥線」,是放盒子的重要部件。一般以棉紙、敏火為主要材料,加以木炭、潮腦等配藥混合,捻成圓的線條,經過抹、曬乾等製成。在「盒子」安裝中,引線又分為總引線和支引線。總引線作為過渡和通燃設施,控制整個「盒子」燃放的時間、速度和施放質量。支引線是辮縛的總引線上的支線,與「故事」模型的暗藏引線連接,作為每出「故事戲」的啟動設施。

五、「隔火」設計:在「盒子」「故事」模型安裝過程中,用隔

火板將各臺故事間開,使其在燃放時,一臺戲完成後再現一戲,次序燃放展現,又不致於一起燃燒,這種方法稱為「隔火法」。隔火板一般以厚的紙板為材料,按「故事」模型的大小,或方或圓,中間鏤成「十」字形空格,外糊鞏紙做成「底板」,又稱「底託」,是確保「故事戲」表演質量的重要部件。

六、「故事」安裝:即將單紮好的「故事」模型按預先設計的表演程序,逐一安裝在「盒子」中的過程。「故事」安裝是關係「盒子」燃放表演成敗的關鍵,技藝要求頗高。其中引線的設置、隔火技術的應用、「故事」模型的串組,是「盒子」安裝的關節點。安裝過程中,要一邊拴接「隔火板」,一邊鋪設「引線」,一邊置放「故事」模型,每個模型上須糊抹適量的焰硝、硫磺,並用引線和細繩懸掛在它的上一臺隔火板底下部。安裝時,總引線和細繩辮縛成「藥辮」,貫穿全部「故事」模型首尾,支引線辮於總引線,並與每個「故事」模型拴接。總引線穿過隔火板十字口處時,要預留一段盤繞於十字口處,其預留長短要以藥線燃燒與本臺「故事」表演達到速度上的協調和時間上的吻合,以便火到同縛口自燃而墜現表演。一般安裝六至十三臺,第一臺安裝「火字」模型,系熊熊烈火燃燒成幾個字或一句話,然後依序安裝第二、第三……,至最後一臺「八卦九聯燈」。如此這般串聯、組合,使組與組、串與串、層與層、戲與戲之間,既盤根錯節,又有條不紊地連成一個整體。

七、「盒子」燃放:在燃放地的中央搭起幾丈高的架子,稱「盒子架」,用繩將組裝好的「盒子」懸掛在支架上,「盒子」口下系一根細長繩,串上衝天炮,作為點火裝置。燃放時用火點燃衝天炮,衝天炮循線繩發射,使火炮著火而響起,火炮聲止,隔火板接著掉出「盒子」,四隻燈籠隨之落出,懸於「盒子」下方,燈籠中的小燭同時亮起來,燈壁上的「春節快樂」、「慶賀上門」等祝福語展現在觀眾面前。小燈籠掉出不久,第二層火炮隔火板掉出,第二臺「故事」懸於「盒子」下展示表演其「情節」……,如此接連不斷,井然有序地展演第三、第四……,直至最後一臺「八卦九聯燈」表演完畢,緊隨於後則是沖天火焰齊發,煙花四射,將觀眾的興致引向高潮而止。全場燃放

時間約二十分鐘,場面壯觀,其表演的「情節」引人入勝,場景精彩迭起。如「孫猴子過火焰山」,先現以雄雄焰火(意為火焰山),緊接著那孫猴兩臂向上,手握橫杆(意為「金箍棒」)至上而下,焰火直衝孫猴翻騰(意為「翻筋鬥」)數圈,竄上躍下,然後消失;這些表演,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令人賞心悅目,驚嘆不已。這種以焰火為動力操縱「傀儡」表演,以多戲同臺匯演的「盒子」藝術,每演即為觀眾送上一臺精彩的文化「大餐」,讓觀眾大飽眼福,娛悅無窮。

相關焦點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河南墜子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河南墜子 2020-09-14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看雄縣都有誰
    2020年淘寶村、淘寶鎮名單,雄安9鎮20村入選淘寶村鎮↓↓↓2020年淘寶鎮名單(雄安)容城縣 大河鎮容城縣 晾馬臺鎮容城縣 賈光鄉容城縣 平王鄉安新縣 三臺鎮安新縣 龍化鄉雄縣大營鎮雄縣 北沙口鄉雄縣 苟各莊鎮2020年淘寶村名單(雄安)容城縣 小裡鎮 西小裡村委會容城縣 大河鎮 大河村委會容城縣 大河鎮 胡村村委會容城縣 晾馬臺鎮 王家營村委會容城縣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孟村八極拳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原標題:《【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孟村八極拳》閱讀原文
  • 河北電視臺到豆豆食品拍攝《河北非遺》電視專題片
    6月22日,河北電視臺雜技頻道《河北非遺》攝製組到我公司拍攝「高碑店豆腐絲製作技藝」電視專題片。
  • 春風助發展 惠企暖人心 | 雄縣稅務局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
    春風助發展 惠企暖人心 | 雄縣稅務局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河北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財務人員董會計用了三個「第一」來形容,讚譽之情溢於言表。>河北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地熱能為廣大用暖戶供暖的企業,致力於改善大氣汙染,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小馮村音樂會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原標題:《【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小馮村音樂會》閱讀原文
  • 許昌假髮、平江辣條、雄縣保險套……小城裡都藏著哪些產業?
    北方最大的保險套,生產企業藏在這「塑料之都」曾一度是外界對於河北雄縣的第一印象。因為如果你到了雄縣就會發現,在這裡印著「組織袋、聚酯膜袋、高低壓聚乙烯袋、高溫蒸煮袋、吸塑盒、吹塑瓶、無紡布袋」的商鋪牌面可謂到處都是。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板城燒鍋酒傳統五甑釀造技藝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板城燒鍋酒傳統五甑釀造技藝 2020-06-18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上雲端,有範
    繪樣、製版、制模、布糊、組裝……正在山東濟南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國家級非遺項目河北豐寧布糊畫的傳承人郝香一邊為參觀者進行現場體驗教學2014年,河北豐寧滕氏布糊畫成功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北豐寧布糊畫的傳承人郝香通過手機進行網絡直播。
  • 雄縣「三深化三提升」活動滿意度測評邀請您評分啦!
    其餘39個村由河北天朗公司運營,日均處理垃圾80噸。(二)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截至目前,全縣各鄉鎮共清理垃圾21.7萬方,清理雜物6700餘處,清理殘垣斷壁1300餘處,拆除違建3864處,拆除臨街廁所5281個。(三)農村改廁工作。
  • 月光光,照地堂……老廣熟悉的這首經典童謠,竟源自這項「非遺」!
    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訓落床……廣府童謠是幾代老廣的童年記憶當中,童謠《月光光》可謂陪伴了幾代老廣的成長大部分人看到這些歌詞都會不由自主哼唱起來原來,這首童謠是由據鹹水歌非遺傳承人謝棣英介紹,鹹水歌是水上居民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以往水上人家的鹹水歌很多,隨著他們逐漸上岸,就慢慢融入了岸上生活,鹹水歌走進千家萬戶,很多就變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謠。
  • 紀錄「非遺」 傳承文化
    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通訊員郭寶強、殷念慈攝影報導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 張靜嫻:《非遺雙絕·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
    今晚我們觀劇《非遺雙絕·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音樂會將於10月19日在上海音樂廳上演。
  • 太行山上一枝花:源於清朝的山西晉劇為啥申請非遺卻花落河北
    河北的井陘縣地處晉冀交界,所以從語言、民俗、習慣上彼此交融甚多,或者說是晉冀兩省的漸變地帶。因此,戲臺上的劇目多為山西梆子或河北梆子,老鄉們都愛看,也是戲臺上常年保留的劇目。這一天我們自駕來到了太行深處拍攝晉劇表演。山西梆子的官名應該稱為晉劇,晉劇又分為四大梆子。而井陘的晉劇我感覺應該歸屬於山西梆子的中路梆子。
  • 河北教育系統擬對這些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河北中醫學院護理學院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技術系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河北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崔 玲 任丘市第六中學 董東升 任丘市婁尚雙中心小學 張 華 巨鹿縣育紅小學 史曉霞 新河縣振堂中學
  • 河北3名幹部被逮捕、3名幹部被公訴
    河北檢察機關依法對閆立峰決定逮捕 燕趙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重點客戶部總經理、河北分公司黨委委員、副書記閆立峰(正處級)涉嫌貪汙一案,由河北省唐山市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經唐山市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唐山市古冶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 河北112校成特色學校,為母校驕傲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基礎上,經專家遴選與公示,教育部綜合認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095所學校為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河北112所學校在內↓↓↓本科院校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建築工程學院河北工業大學 高職
  • 鐵板浮雕非遺傳承人的「洋學徒」
    【解說】1月17日,在河北石家莊郭氏鐵板浮雕藝術館裡,來自孟加拉國的非瑞、臺敏、阿路和阿圖4位留學生兩兩一組,正忙得熱火朝天:一人扶好鐵板,一人拿著鏨在鐵板上反覆錘打。他們是河北一所高校的大三留學生。臨近春節,他們穿上了傳統服飾,與師傅郭海博一起,「敲敲打打」地準備迎接新年。
  • 自信滿滿,燕山大學有望成為河北本土的首所雙一流
    在首輪「雙一流」建設中,河北僅有河北工業大學一所邁入雙一流行列,略帶嘲諷的是,河北工業大學還不在河北境內,所以,河北本土目前還沒有一所「雙一流」高校。現在已經過了拼GDP的年代,到了拼大學的時代。河北對沒有雙一流高校這事兒,估計也很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