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嫻:《非遺雙絕·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

2021-02-19 星文化

今晚我們觀劇

《非遺雙絕·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音樂會將於10月19日在上海音樂廳上演。10月15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觀劇》請來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靜嫻,和主持人張穎一起聊聊她與古琴、崑曲的情緣。


《非遺雙絕 ·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

10月19日,《非遺雙絕 ·大雅清音 崑曲對話古琴》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廳上演。這是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崑曲與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琴之間的一次充滿仙風古韻的美學對話。


《非遺雙絕 ·大雅清音 崑曲對話古琴》音樂會海報

作為一名具有創新精神的崑曲表演藝術家,張靜嫻在本次音樂會上擔任主唱。張靜嫻曾因主演根據莎翁名劇《麥克白》改編的崑曲《血手記》,而揚名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之後參與創作並主演新編歷史崑曲《班昭》,在表演藝術上不斷突破和精進。

古琴與崑曲

崑曲與古琴先後於2001年、2003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兩者在中國都有悠久的歷史,崑曲優雅,古琴清淡,兩門藝術無論在人文內涵,還是審美意趣上都有很多相似相通之處,結合到一起更將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龔一先生古琴演奏

這次音樂會的主唱張靜嫻,對崑曲和古琴並不陌生。張靜嫻本身是著名崑曲藝術家,具有豐富的崑曲表演經驗,對崑曲音樂、唱腔均十分熟悉。至於古琴,張靜嫻1981年就為上海民族樂團的唱片演唱古琴曲《胡笳十八拍》。之後她又跟著名古琴大師龔一先生合作,演唱《陽關三疊》、《關山月》等古琴名曲。

樂府詩《琵琶行》


張靜嫻崑曲扮相

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文學成就非凡,其中很多名句在當下依然膾炙人口。這次音樂會上,張靜嫻需要演唱這首擁有八十八句、六百一十六字的長詩。除了準確的演唱,還要依託聲音塑造人物心境,對演唱者的功底提出考驗。對此,張靜嫻表示並不擔心,《琵琶行》字字珠璣,她希望用這次挑戰給大家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張靜嫻

此外,這次音樂會邀請江蘇省崑劇院作曲家孫建安擔任作曲配器和指揮。孫建安在四十年前連波所創作《琵琶行》的基礎上,在配樂、配器、旋律等方面加以豐富,更增強了這首曲子的表現力。

從傳統戲劇尋找靈感


《血手記》

張靜嫻具有豐富的崑曲表演經驗,對於這次演唱,她希望從曾經的表演經歷中尋找借鑑。張靜嫻在《血手記》演繹鐵氏「閨瘋」的時候,用到下腰、殭屍、跪步、長水袖等技巧性很強的表演。2001年的《班昭》,張靜嫻也成功塑造了青年到老年班昭,在聲腔塑造上有很多新嘗試。張靜嫻覺得,這些方法都可以用到這次《琵琶行》的演唱中來。她將會用中音或更蒼老寬厚的聲音處理白居易抒情的唱段,用旦角女聲演唱琵琶女敘述身世的部分。

角色與曲子


楊貴妃

張靜嫻在舞臺上塑造過楊貴妃、陳妙常、趙五娘、卓文君、杜麗娘以及竇娥等一系列經典角色。本次音樂會上也不乏崑曲經典名段的演繹,張靜嫻將塑造杜麗娘、陳妙常和崔氏三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爛柯山·痴夢》

除了演繹三位崑曲人物,張靜嫻還會演唱四段著名的崑曲唱腔。首先是《琴挑》中的琴歌《廣寒遊》,張靜嫻演唱,古琴演奏者伴奏。其次是《朝元歌》第一支《長清短清》,《長清短清》一唱三嘆,極盡南曲委婉纏綿之風。然後是《爛柯山·痴夢》的主曲《漁燈兒》,張靜嫻希望用《漁燈兒》跟前面兩首形成對比和反差。

張靜嫻與杜麗娘


崑曲人物杜麗娘

崑曲旦角一生中最大的渴望就是演一回杜麗娘。而對張靜嫻而言,杜麗娘這個角色尤為珍貴。1966年張靜嫻從戲校昆二班畢業時,正碰上「文革」,她不得不改行,擺脫滿身婀娜的閨門旦氣質,在舞臺上塑造了好幾個革命的老奶奶。直到八十年代,崑劇團恢復,她回到旦角的行當,要找回溫柔如水的古典閨秀風範,不得不再從最基本的腰腿功開始,把荒廢了十年的業務從頭拾起。對於這段經歷,劉靜嫻豁達地表示:「杜麗娘一直活在我的心裡,活在我的腦子裡,也活躍在我的課堂上,只是可能我在舞臺呈現的機會少一點。」


張靜嫻80年代練功照

2000年,上海崑劇團終於排全本《牡丹亭》,上、中本的杜麗娘都由年輕崑曲演員擔任,而劉靜嫻和蔡正仁則在下本中飾演婚後的杜麗娘和柳夢梅。此次音樂會,劉靜嫻選擇了《牡丹亭·如杭》在音樂會上演唱。在這一折中,杜麗娘和柳夢梅新婚不久,柳夢梅要赴京趕考,杜麗娘心中不舍,但依然對丈夫趕考滿懷祝福。劉靜嫻解釋,這段曲子不同於上、中本的曲子風格,唱段節奏比較流暢、明快。


崑曲《長生殿》

崑曲是中國古老的戲曲,當今很多人把喜歡崑曲作為時尚生活的一部分。上昆為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排演的《臨川四夢》,所到之處盛況空前。《非遺雙絕 ·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音樂會的舉辦,也將繼續傳播崑曲的魅力下去。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欣賞《今晚》節目視頻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今晚》節目往期視頻可登陸愛奇藝網站

節目直播可登陸PPTV.com/直播/熱門電視臺/上視藝術人文頻道

關注星文化 請掃描二維碼

走近經典 藝術人文頻道

  

相關焦點

  • 崑曲「熊貓級」名家張靜嫻東藝「玩時尚」
    今春,上海崑劇團的「熊貓級」崑曲名家張靜嫻本著「傳統藝術應該要活在當下」的理念,也加入了這個「先鋒」行列,4月26日、27日兩天,「嫻情偶記——張靜嫻水磨情緣清音會」將以新穎的微劇場樣式,在東方藝術中心重現張靜嫻56年的崑曲人生。原本26日一場的演出迅速賣空,主辦方決定27日加場,依舊火爆。
  • 預告|「白雲黃鶴,大雅知音」首屆武漢重陽曲會暨武漢蘭韻崑曲社三周年慶典
    曲社的名譽社長為國寶級崑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蔡正仁和張靜嫻老師,藝術顧問為著名曲家、蘇州市崑劇院非遺傳承人毛偉志老師,藝術指導為國家一級演奏員、各大崑劇團首席笛師、崑曲音樂理論研究專家遲凌雲、錢寅、黃光利老師,國家一級演員、崑劇表演藝術家楊曉勇、黎安老師。
  • 崑曲|張靜嫻:藝術創作要小心翼翼不停步
    「張靜嫻向澎湃新聞記者感慨,獲獎名單揭曉新聞公布的那天,她正在同濟大學崑曲社和同學們做講座,回家的路上就收到了學生和同事們的祝賀。在今年6月舉行的上海「非遺戲曲薈」開幕演出中,張靜嫻演唱崑劇《牡丹亭》選段張靜嫻出生於書香世家,幼年時就喜歡跟著家裡人一起聽戲,對舞臺的嚮往從童年就開始了。
  • 「白雲黃鶴 大雅知音」 武漢蘭韻崑曲社成立四周年慶典暨武漢傳統文化社團聯盟冬至展演活動預告
    值此武漢蘭韻崑曲社成立四周年之際,為展示崑曲和古琴、京劇、越劇、黃梅戲、漢服等藝術的魅力,我們與江城諸家傳統文化社團一起,以「白雲黃鶴 大雅知音」為主題,舉辦武漢蘭韻崑曲社成立四周年慶典暨武漢傳統文化社團聯盟冬至展演活動,旨在雅集同好之士,共同推動傳統文化藝術在江城的傳承和弘揚。同時,藉此機會,促進戲曲活動在江城的傳播,助推武漢戲曲文化建設,不斷提升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文化底蘊。
  • 崑曲非遺日紀念演出:我們在一起
    崑曲非遺日紀念演出:我們在一起 澎湃新聞 2020-05-16 14:01 來源:澎湃新聞
  • 見證40年|他們與上海文化的故事——張靜嫻(民進)
    張靜嫻是享譽盛名的崑曲表演藝術家、上海崑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工閨門旦、正旦,師承朱傳茗,又得方傳芸、沈傳芷、姚傳薌等崑曲名家的親授,經藝術大師俞振飛悉心指點。從藝六十年來,她扮相端莊,嗓音亮麗,表演風格細膩傳神,剛柔相濟,塑造了許多性格迥異,熠熠生輝的舞臺形象。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今天,張靜嫻不懈耕耘、執著堅守,度過了曲折坎坷的藝術之路,至今仍在舞臺上絢爛奪目。
  • 古琴崑曲《牡丹亭 · 皂羅袍》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古琴:白無瑕 崑曲:錢瑜婷後期:唐彬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七弦古琴網 陳老師 微信皂羅袍是崑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遊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皂羅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千迴百轉的心態變化。
  • 古琴和崑曲《牡丹亭·皂羅袍》
    ↑↑↑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作詞:湯顯祖古琴演奏:白無瑕【微博@古琴白無瑕】崑曲:錢瑜婷
  • 北京聯合大學牽頭舉辦首屆大運河非遺論壇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民間文化家協會副主席苑利,北京聯合大學教授、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周傳家分別以《大運河對北京東城區非遺的影響》與《大運河文化和戲曲三大浪潮》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戲曲的現代化與戲曲程式現代化」交流南北木作工藝對話環節(從左至右依次為主持人馬曉飛,嘉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鍾錦德、北京工藝美術大師傅軍民,評議人侯樣祥)南北玉雕工藝對話環節(從左至右依次為主持人王熠,嘉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根連、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顏桂明,評議人韓熙教授)南北刺繡工藝對話環節
  •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京首演 用科技再現非遺與運河文化
    2020年12月25日,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北京隆福劇場成功首演。該劇由北京華嘉博藝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出品,中國國樂演奏家吳茜精心打造,俞辰曦擔任藝術總監,楊建業編劇、李學熹導演,講述蘇州昆班沿大運河北上進京演出的故事,以世界文化遺產為藍圖,展現了南北非遺的獨特魅力。
  • 海澱區非遺展示中心(北館)《走近古琴》公益講座預告
    為了傳承、傳播古琴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古琴,11月28日(周六)將由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少兒藝術團副團長郭懷瑾老師與大家面對面交流,歡迎熱愛古琴的成人、孩子到現場聆聽、體驗、開指學習。
  • 捏麵人、唱清音、學剪紙,成都娃娃校園裡頭學非遺
    12月10日,封面新聞從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經過近2個月的籌辦,成都市20所學校分別承辦的「2020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競技交流活動」已接近尾聲。00後小朋友們與非遺傳承人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如今將非遺學習得有模有樣。活動期間,成都20所學校紛紛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推進非遺傳承教育。
  • 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琵琶、面人、崑曲等備受90、00後喜愛
    2021新年伊始,快手大數據研究院與快手非遺學院聯合發布《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記得在2020年快手和江蘇衛視聯合打造的「一千零一夜」晚會上,九位非遺短視頻作者和當紅明星一起亮相——抽象的「非遺」落實為臺上的嗩吶、麥秸畫、面人郎、油紙傘等具象,很多人意識到,原來非遺在快手上如此受歡迎。這份報告亦是一個窗口。
  • 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運河為線串聯南北非遺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非遺原創劇目展演作品、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12月25日將在隆福劇場上演。12月11日,該劇編劇楊建業、導演李學熹、主演吳茜等出席發布會,展示了劇中片段。
  • 大雅琴社 | 靜聽松風 濠景幽真——古琴文化展 · 演 · 講系列活動預告
    承偲——名家講壇時間:2020年9月13日下午14:00地點: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濠西路17號南通盆景園蘊碧堂 · 大雅國韻藝展中心大雅國韻」承偲——名家講壇「系列活動第六期如期舉行。本期邀請嘉賓著名琴家陳成渤先生為大家開講《浙派古琴衍變與琴曲欣賞》。
  • 古琴梵唱《藏傳大悲咒》以慈悲心,看世間萬物!
    古琴梵唱,結合了傳統音樂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宗教音樂與文人音樂。琴與佛曲,清音中得禪意,梵唱中生慈悲。旋律悠悠,文脈綿綿,延續著古老的中國古典音樂脈絡,靜靜流淌在音樂之河。十方諸佛,一片禪心,指落絲銅,緣起梵音。
  • 【精彩預告】《崑曲音樂欣賞講座》
    主要崑曲作品有文化部17位大師級崑劇演員聯合演出「大師版」《牡丹亭》、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精華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梁山伯與祝英臺》、《我的浣紗記》、《南柯夢》、《西樓記》、《紅樓夢》、《綠牡丹》、《看錢奴》、《曲聖魏良輔》;上海崑劇團《椅子》、《人面桃花》、《水流雲在》、《非遺雙絕》;蘇州崑劇院《西廂記》、《長生殿》、《琵琶記》;上海大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聯合製作
  • 手繪世界非遺作品展開幕
    寶安日報訊(記者 趙盼盼 通訊員 任雨辰 文/圖)手繪世界非遺(中國項目)作品展開近日在福永街道OAO創意空間順利舉行。據悉,本次展覽由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一點一豎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展覽將持續到12月25日。
  • 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獲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12月11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大師被授予此次大會中國非遺傳承最高獎項「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本屆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圍繞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開討論,並頒發了三類獎項:「非遺傳承新銳人物獎」、「非遺傳承先鋒模範人物獎」、「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據了解,功勳獎是大會最高獎項,此次功勳獎獲獎者均為國家級非遺權威性傳承人和業界權威專家。
  • 中國崑曲,太可了!
    蘇大臉化身最靚記者仔,連續兩周帶領大家探訪了超「南」的「南京雲錦織造技藝」,超「絕」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寶藏級別的非遺文化震撼人心,小夥伴們大呼過癮的同時都希望蘇大臉繼續加戲!:「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為二絕,板正為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