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熊貓級」名家張靜嫻東藝「玩時尚」

2021-02-19 新影戲曲臺

來源:新聞晨報 記者:邱儷華


以時尚方式演繹傳統的「清音會」近年來幾乎已經成了東藝的一塊「時尚招牌」——突破傳統藝術原有的表演空間,用時尚的劇場、另類的表達,令當代人迅速與傳統「聯通」。評彈名家周紅、京劇名角王珮瑜,都曾在這裡引爆過票房。今春,上海崑劇團的「熊貓級」崑曲名家張靜嫻本著「傳統藝術應該要活在當下」的理念,也加入了這個「先鋒」行列,4月26日、27日兩天,「嫻情偶記——張靜嫻水磨情緣清音會」將以新穎的微劇場樣式,在東方藝術中心重現張靜嫻56年的崑曲人生。原本26日一場的演出迅速賣空,主辦方決定27日加場,依舊火爆。

全息,解碼張靜嫻的藝術人生

入門伊始,張靜嫻就未曾停下過對崑曲的鑽研,她不僅天賦佳嗓,對音樂的敏感和領悟亦高,啟蒙時期從「傳字輩」老師那裡初學崑曲聲腔,後歷時幾年跟隨俞振飛大師「開小灶」精鑽細磨,在常年不斷的演出中嘗試積累,對崑曲唱腔別有心得與造詣。她的唱,極致講究規範與細膩,曲盡其妙,用聲音傳遞出崑曲這種「殿堂級」劇種的典雅高貴氣質;同時,她善於用聲音表現各種人物,從閨閣千金到宮廷貴婦,從中國才女到麥克白夫人,無一不能用聲音傳神。張靜嫻最為人稱道的演唱功力,將在這場「清音會」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玉簪記》、《長生殿》、《血手記》、《司馬相如》、《班昭》、《佔花魁》、《鐵冠圖》、《牆頭馬上》 等在張靜嫻藝術人生中佔據特殊地位的劇目都將有經典唱段呈現。

「嫻情偶記」摒棄了傳統的表現形式,張靜嫻全程不帶妝,而是以現代裝束與觀眾見面,用四折《牡丹亭》的經典摺子來串起整個演出,因此除了唱,張靜嫻可能還會有話劇表演——當下的她和每個人生階段的「自己」(由專門演員扮演)在舞臺上對話。包括演唱的方式,也會突破崑曲的傳統方式,導演表示演出前會不斷研發各種伴奏方式,不乏一鼓一笛的組合,甚至會讓張靜嫻「跨界」。

  

多媒體、情境扮演(由專門演員演繹人生不同階段的張靜嫻)、代表曲目相結合的「清音會」,將帶著觀眾全息解碼張靜嫻的藝術人生。

探索,排練場就是一個實驗室

張靜嫻說,本來覺得到了這個年齡,創新和玩時尚應該都是年輕人的事情,但是80後導演餘鰻文的提議給了自己觸動,「我發現她說得對,傳統藝術應該要活在當下,這樣的創意演出,哪怕不是很成熟的表達,也沒有關係,嘗試本身是必要的,應該勇敢去做。再不做,等到沒有力氣做了就會後悔了。整個排練場就像一個實驗室,我也很好奇最後開演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方式。」

  

其實,在張靜嫻的從藝路上,她一直在為崑曲「突圍」做各種嘗試:「文革結束昆團成立,我當時32歲上有老下有小,但還是決定回來。可惜,崑曲第二春的日子很短,很快各種藝術樣式都進來了,流行歌曲啊四喇叭啊,那時候還有人說『也許只有崑曲滅亡了你們這些人才能重新開始』,可以說崑曲立刻就進入艱難期了,但是我一直沒有放棄(期間張靜嫻做了很多創新和堅持,比如用崑曲演出《麥克白》在國外獲得巨大成功,但在國內卻反響一般,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在演出中會首次披露給觀眾)。20年前當時有人說『現在是商品社會,但只有你們紹興路9號(上海崑劇團地址)是一片淨土』,這話聽著心裡開心,但是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原創《班昭》的時候,我自己去跑票人家不了解難免會遭到冷遇,我當時就跟自己說一定要『摒牢』!不光是我,我們團都是這樣,現在回過頭去看,堅持還是值得的。現在當然比當年好一點,但從付出和回報來說,還是會覺得對這一行不太公平,但我們不發牢騷,希望會越來越好。」張靜嫻崑曲人生的起起落落裡,也折射出上海的城市發展變遷。通過這場演出,觀眾能夠領略到的除了一個崑曲閨門旦傳奇的從藝之路,還有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的助演陣容也十分「豪華」,張靜嫻的師兄師姐也是舞臺搭檔蔡正仁、嶽美緹將登臺,古琴大師龔一則將與她合作琴曲《胡笳十八拍》。演出還準備了兩個「彩蛋」:張靜嫻將首唱《慈悲願》; 而演出末尾,將有一闋40後傳統戲曲藝術家與90後現代音樂人的跨界對唱。

值班編輯:王巍巍

相關焦點

  • 張靜嫻:《非遺雙絕·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
    10月15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觀劇》請來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靜嫻,和主持人張穎一起聊聊她與古琴、崑曲的情緣。《非遺雙絕 ·大雅清音 崑曲對話古琴》音樂會海報作為一名具有創新精神的崑曲表演藝術家,張靜嫻在本次音樂會上擔任主唱。張靜嫻曾因主演根據莎翁名劇《麥克白》改編的崑曲《血手記》,而揚名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 崑曲|張靜嫻:藝術創作要小心翼翼不停步
    獲得「傑出貢獻獎」的是:辛麗麗、張靜嫻、陳燮陽、茅善玉、韓天衡(按姓氏筆畫排序)。崑劇表演藝術家張靜嫻,1959年進入上海市戲劇學校崑劇演員班習藝,坐科八年,師承傑出的戲曲教育家朱傳茗,主工閨門旦。又得方傳芸、沈傳芷、姚傳薌等眾多崑劇名家的親授。在數十年藝術實踐中,懷抱著對藝術的初心,塑造了許多熠熠生輝的舞臺形象。
  • 見證40年|他們與上海文化的故事——張靜嫻(民進)
    張靜嫻,女,出生於1947年4月,漢族,籍貫蘇州,學歷中專, 1986年1月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上海崑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工閨門旦、正旦。師承朱傳茗,又得方傳芸、沈傳芷、姚傳薌等崑劇名家的親授,經藝術大師俞振飛悉心指點。
  • 崑曲非遺日紀念演出:我們在一起
    崑曲非遺日紀念演出:我們在一起 澎湃新聞 2020-05-16 14:01 來源:澎湃新聞
  • 越訊 奇怪,越劇新秀為何拜師崑曲名家?
    「越劇新秀」跨界拜師「崑曲名家」,探索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多元化發展之路。  「跨界拜師乃是情理之中。」南京市演藝集團越劇團團長楊慶錦解釋道,「越劇中袁派創始人袁雪芬曾經講過,越劇有兩位奶娘,一個是崑曲,一個是話劇,越劇從崑曲中習得身段、程式,造就從俗到雅的起轉承合;又從話劇中領會情感釋讀,增強藝術感染的節奏張力。」  著名崑曲小生石小梅是梅花獎、文華獎雙料得主,同時也是崑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太想念舞臺了」,東藝闊別121天再啟大幕
    能重回東藝演崑曲新編《水磨新調·新懶畫眉》,「崑曲王子」張軍連連感慨「很溫暖」。張軍清楚地記得,自己上一次在劇院演出,還是去年12月在安徽瑤海大劇院演《我,哈姆雷特》。受疫情影響,他的演出都停了,包括連演了10年的實景園林《牡丹亭》。10年來,《牡丹亭》演了242場,張軍只缺席了一場。
  • 可以「吃」的養護級口紅?熊貓口紅演繹時尚健康口紅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可以吃的養護級口紅?熊貓口紅演繹時尚健康口紅 口紅對女人的重要不言而喻,她是女人最重要的武器。而一個健康細嫩的雙唇亦是美麗的基   原標題:可以「吃」的養護級口紅?熊貓口紅演繹時尚健康口紅   口紅對女人的重要不言而喻,她是女人最重要的武器。
  • 吳敢:我與崑曲
    二、我組織的崑劇演出與崑曲教學活動一個方面是尋找機會與崑劇團體和崑曲名家開展聯誼活動,熟悉劇團,熟悉演員,熟悉劇目,將崑曲研究與腔格學習結合起來。每個人都有偶像,擠進崑曲界自然崇拜度曲名家。崑劇表演藝術家是我首先願意拜見的人士,江蘇省崑劇院的名家即為其中之一。張繼青、石小梅是江蘇省崑劇院的臺柱子,乃當代崑曲青衣、小生的代表性人物,她們均愉快地接受了邀請。1999年11月11—13日,遂全力籌備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
  • 東藝打造「流動的劇院」 Topping潮玩東岸生活節全陣容公布
    人民網上海9月25日電 (記者 曹玲娟)2020Topping潮玩東岸生活節9月24日正式官宣全藝人陣容。 英文單詞「TOPPING」原意是食物最上層的配料,Topping潮玩東岸生活節也將為市民文化生活增添新的色彩。國慶長假之後,在上海新晉的潮玩地——浦東濱江秀帶,觀眾無需遠行就能一次性賞遍美食、美景和音樂。集結演唱會、燈光秀、集市……潮流元素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 第12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今春歸來,14臺大戲集中眾多名角
    「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在今年3月20日如期歸來。受疫情影響而延辦的「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在今年3月20日如期歸來。1月12日,東方名家名劇月正式宣布回歸,並公布了演出內容。而現代京劇《杜鵑山》演出次數並不算多,史依弘的這一版本更是距離上一次在東藝登臺已過整整十年之久。史依弘在重塑創造柯湘這一人物上頗下功夫。她表示,不會一味追求人物的「高、大、全」,而要賦予人物更多的時代感,讓角色更「人性化」。
  • 疫情時期的崑曲(七)
    ,近期,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崑曲)傳承基地發起了以「疫情時期的崑曲」為主題的系列訪談活動。著有《二十世紀前期崑曲研究》《吳新雷崑曲論集》《崑曲研究新集》《崑曲史考論》等書,曾主編《中國崑劇大辭典》《中國崑曲藝術》和《崑曲藝術概論》等書。吳新雷(以下簡稱吳):我現在在南京大學教工宿舍龍江小區寓所。2. 疫情期間,您的日常生活狀況如何?您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吳:我居住的小區加強了防控措施,自春節至今一直封堵,所以宅居不出!
  • 名家名劇齊亮相!這個萬眾期待的民族藝術展演活動要來啦~
    為加強長三角地區城市之間的文化聯動,本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也將呈現更多種類的長三角劇種,並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帶來更多創新探索。茶館裡設置一桌二椅,三弦、琵琶嘈嘈切切,吳儂軟語道盡古今故事,讓臺下三五十名觀眾如痴如醉,這是大家對於蘇州評彈的普遍印象。
  • 開幕 | 玉山高會·崑曲小鎮——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盛大開幕!
    金秋十月,正值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期間,10月22日上午9:30,「玉山高會——崑曲小鎮·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在江蘇崑山巴城鎮文體活動中心「水袖
  • 名家名劇,崑曲精華版《牡丹亭》3月廣州上演!
    南昆經典,口碑之作豆瓣9.2高分好評,此生不可錯過的崑曲演出《牡丹亭》誕生至今,已逾四百多年。自問世以來,《牡丹亭》以其至情至性和至誠至美,風靡世界。曾有這樣的傳說:《牡丹亭》試演時,當時有玉蘭樹久不開花,絲竹管弦起時,滿樹齊開花。
  • 東藝《行板如歌·秋思》名家名作朗誦音樂會開票,你一定沒見過這麼厲害的中秋
    今年,朗誦類綜藝節目相繼走紅,東藝也曾邀濮存昕、肖雄、姚錫娟、達式常等表演藝術家在上一個演出季中獻演了一臺題為《致普希金》的朗誦音樂會,紀念這位俄羅斯文學之父逝世
  • 泡一盞香茗 品一段崑曲 跟著閨門旦名家沈昳麗體驗國粹魅力
    圖說:「人樂山間」文化名人進仙霞年度系列活動現場衝泡一盞香茗,輕嗅沉香,品一曲悠悠水磨腔,著名崑曲閨門旦演員沈昳麗的到來,為仙霞居民的陰雨午後帶來了一抹亮色。昨天是「人樂山間」文化名人進仙霞年度系列活動首場,市民走進聽雲臺國粹藝術中心,和「帶著仙氣」的藝術名家共同感受美好生活,仿佛飄飄樂如仙。崑曲之美 美在意蘊閨門旦、湯顯祖、臨川四夢……介紹起這個60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沈昳麗信手拈來。
  • 「一周演出信息」10.24-29 | 維也納愛樂綻放東藝,震撼奏響德奧音樂饗宴
    此外,法國聖馬可童聲合唱團、英國天使之翼合唱團將先後放歌東藝;曾成偉父子用古琴展現「蜀山琴俠」魅力······本周周二、周三,樂迷們翹首企盼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將在首次訪華的新一代指揮翹楚安德裡斯·尼爾森斯執棒下,獻演《招銀金融租賃之夜——維也納愛樂樂團2017上海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