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靜嫻:《非遺雙絕·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
今晚我們觀劇《非遺雙絕·大雅清音——崑曲對話古琴》音樂會將於10月19日在上海音樂廳上演。
-
崑曲小鎮陽澄曲敘:「昆蟲」唱響與崑曲的「不了情」
巴城提供 中新網崑山6月8日電 (黃瑩)端午小長假第二天,「崑曲小鎮」江蘇巴城好不熱鬧,來自長三角地區的26家曲社近80位曲友與崑曲愛好者同臺交流吟唱、切磋藝技,共話與崑曲的「不了情」。
-
上海大戲院開幕季壓軸演出「2017當代崑曲周」正式登場
崑曲人將在這個舞臺上把自己的所學與探索、傳承與融合,滿滿當當地呈現給滬上觀眾,以當代的方式打開一種崑曲的品質生活。自今晚起,連續10天在一個劇場連演9場崑曲、2場崑曲講座,無疑也是近年來崑曲演出市場的一個盛舉。且部分演出場次在開演前一周已經全數售罄,由此可見觀眾對於崑曲的熱情程度。
-
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琵琶、面人、崑曲等備受90、00後喜愛
2021新年伊始,快手大數據研究院與快手非遺學院聯合發布《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記得在2020年快手和江蘇衛視聯合打造的「一千零一夜」晚會上,九位非遺短視頻作者和當紅明星一起亮相——抽象的「非遺」落實為臺上的嗩吶、麥秸畫、面人郎、油紙傘等具象,很多人意識到,原來非遺在快手上如此受歡迎。這份報告亦是一個窗口。
-
中國崑曲,太可了!
寶藏級別的非遺文化震撼人心,小夥伴們大呼過癮的同時都希望蘇大臉繼續加戲!這種要求本大臉自然是.滿足大家!演出時,堂名六七人三面圍坐在堂名擔裡的長桌旁,吹拉彈唱,以清唱崑曲戲文為主。找個周末,跟隨蘇大臉的腳步,一起打卡園林花園裡的中國崑曲博物館,了解崑曲的發展歷史,聆聽崑曲老師婉轉流利的水磨腔調,再學幾個崑曲的經典手勢、身段動作……絕對不虛此行!
-
陳均:從崑曲裡面生長出來的很多東西,都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新的動力
4月10日,由高校學子演出的校園傳承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首演。
-
【兩會聲音】崑曲名家柯軍談藝術創新:今日先鋒創造明日經典
【解說】摘下華冠、卸去濃妝、換上素服……在赴北京參加「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在南京舉行了一場題為「卸妝,唱戲」的直播活動,以一首「素顏」崑曲《夜奔》引起非遺如何傳承傳統和創新發展的話題。 【解說】活動現場,舞臺布置在露天的山水自然間,木製的亭臺邊沒有任何布景,僅有一潭清水穿流而過。
-
先鋒崑曲二十年,柯軍帶《夜奔》回家
12 月 27 日晚,大華大戲院 · 群劇場演出季壓軸大戲、先鋒崑曲《夜奔》在南京成功上演。沒有裝扮,沒有裝臺,全劇以其獨特的 " 素 " 展示那個風雪寂夜中的自我追尋,沉浸式的崑曲體驗,令現場觀眾深深著迷。
-
這本書帶你走進崑曲世界
12月20日,崑曲澎派藝術傳人趙津羽新書《我的崑曲+:津羽講崑曲》在上海書城首發,崑曲藝術家張洵澎、作家王小鷹、上海戲曲中心總裁谷好好、上海非遺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秦來來等嘉賓,與發布會現場的崑曲愛好者及讀者共享一場新書盛會。
-
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運河為線串聯南北非遺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非遺原創劇目展演作品、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12月25日將在隆福劇場上演。12月11日,該劇編劇楊建業、導演李學熹、主演吳茜等出席發布會,展示了劇中片段。
-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京首演 用科技再現非遺與運河文化
2020年12月25日,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北京隆福劇場成功首演。該劇由北京華嘉博藝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出品,中國國樂演奏家吳茜精心打造,俞辰曦擔任藝術總監,楊建業編劇、李學熹導演,講述蘇州昆班沿大運河北上進京演出的故事,以世界文化遺產為藍圖,展現了南北非遺的獨特魅力。
-
村民家門口看國家級演出 現場展示多個非遺項目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12月23日,2021「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東方演藝集團文化小分隊走進通州區西集鎮尹家河村開展慰問演出。演出現場,除了精彩紛呈的節目,還有來自北京市級以及通州區級多個非遺項目展示。
-
績溪非遺展示展演精彩亮相第八屆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
在上莊鎮分會場上,國家級非遺「手龍舞」、省級非遺「火馬舞」、「火獅舞」等非遺項目依次上演。據相關資料記載,手龍舞起源於南宋初期,是一種流傳於民間的傳統兒童舞蹈。當時,績溪縣長安鎮的宋家、中屯兩個自然村曾盛行此舞演出。到民國時期,手龍舞在績溪縣內的嶺北地區盛行演出,建國後沿傳至嶺南。
-
【精彩預告】《崑曲音樂欣賞講座》
主要崑曲作品有文化部17位大師級崑劇演員聯合演出「大師版」《牡丹亭》、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精華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梁山伯與祝英臺》、《我的浣紗記》、《南柯夢》、《西樓記》、《紅樓夢》、《綠牡丹》、《看錢奴》、《曲聖魏良輔》;上海崑劇團《椅子》、《人面桃花》、《水流雲在》、《非遺雙絕》;蘇州崑劇院《西廂記》、《長生殿》、《琵琶記》;上海大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聯合製作
-
上海大戲院「2017當代崑曲周」即將開幕
(2017年3月21日,上海)隨著74歲上海大戲院的煥然新生,「2017年當代崑曲周」將作為上海大戲院開幕季的演出之一壓軸亮相。
-
崑曲電影《紅樓夢》令世界「驚豔」
,北京時間12月7日凌晨,從第12屆摩納哥國際電影節傳來好消息:中國崑曲電影《紅樓夢》連中三元,獲得本屆電影節唯一最高榮譽「最佳影片」天使獎,同時還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和「最佳服裝設計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4年12月15日第 07 版 我國古典小說名著《紅樓夢》是如何登上崑曲舞臺,又走上大銀幕,流芳海外的?主創們為我們一一道來。
-
吳敢:我與崑曲
1981年9月底至10月19日,為撰寫碩士論文,我與鄧瑞瓊師兄在北京讀書。其間一日(因為該時日記丟失記不清具體時間了)到廣和劇場觀聽北方崑曲劇院演出《牡丹亭》,算是第一次聽到實體崑曲。在劇場碰到中國戲劇家協會的郭亮,郭先生是知名編劇,我們向他請教了不少崑曲常識。平心而論,我沒有聽懂所有唱腔,冷僻曲牌甚至不看字幕不知所唱何字。那種吳儂軟語式的水磨調與我聽過的地方戲曲差別太大,令人一時摸不著頭腦。這是我第一次在劇場觀看崑劇演出,談不上喜歡,更談不上愛好,只是專業需要,但畢竟實實在在地接觸到了崑曲。
-
喜報|虹口非遺傳承人楊寧榮獲優秀紀念商品獎
喜報|虹口非遺傳承人楊寧榮獲優秀紀念商品獎 2020-12-23 0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崑曲、蘇州評彈跨界說唱搖滾 網易雲音樂打造「國粹潮音」
近日,崑曲版《滄海一聲笑》、蘇州評彈版《西湖》成為網絡熱門歌曲,全網播放量、話題討論量雙雙突破千萬。在網易雲音樂與新華社「聲在中國」聯合推出的非遺音樂紀錄微綜藝《不曾遺忘的符號》中,這兩種形成於江蘇的非遺曲藝,與說唱、搖滾等潮流音樂形式跨界合作,在年輕網友中引發熱烈討論。
-
省昆青年演員歐洲英語講演崑曲
丹麥媒體報導陳睿在哥本哈根的演出 8月14日,在丹麥哥本哈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辦了紀念湯顯祖與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崑曲演出講座活動。最後陳睿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丹麥觀眾對於崑曲的唱腔和身段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走上臺前參與互動,現場氣氛熱烈。中國駐丹麥大使館參贊說,中國傳統藝術表演這樣在丹麥演出,活動形式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