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臉化身最靚記者仔,連續兩周帶領大家探訪了超「南」的「南京雲錦織造技藝」,超「絕」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寶藏級別的非遺文化震撼人心,小夥伴們大呼過癮的同時都希望蘇大臉繼續加戲!
這種要求本大臉自然是.滿足大家!
本期加戲讓無數迷妹,粉絲直呼「我可以」的超級可可非遺寶藏——「崑曲」!作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形式之一,世界三大戲劇源頭之一,「崑曲」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簡直太可了!崑曲發源於蘇州崑山一帶,早在元末明初時期,崑山腔與弋陽腔、餘姚腔、海鹽腔等並稱南戲「四大聲腔」。16世紀中葉,著名曲家魏良輔改革崑山腔,汲取南曲與北曲的精華,創立了細膩婉轉的「水磨腔」。同一時期,劇作家梁辰魚創作了第一個崑曲劇本《浣紗記》。
《浣紗記》的成功,標誌了一個新的劇種——崑劇的誕生。隨著職業戲班的流動,崑劇沿著運河北上南下,沿著長江西進東擴……很快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並對中國近代的許多劇種,如川劇、京劇等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崑曲」又被譽為「百戲之母」!
那崑曲之所以被封「百戲之母」,可不僅僅是因為一個「早」字,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在崑曲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以自己的文化品格深刻影響了崑曲的審美基調和藝術走向,構築起崑曲這個風花雪月的靈奇世界。這個世界變幻多姿,眾美皆備,簡單說來由四個藝術要素構成基本內容,即:歌,舞,表演和故事。
「歌」,是指崑劇的音樂唱腔部分,是以曲為基本單位,由不同曲牌聯成套曲,不同套曲組成一齣戲的音樂聲腔。每支曲牌有自己相對固定的主腔和結音,歌唱時歌者必須「依字行腔」功夫。
嚇哈恰 恰正好喜孜孜霓裳歌舞 不提防撲通通漁陽戰鼓 劃地裡慌慌急急 紛紛亂亂奏邊書 送得個九重內心惶懼 早則是驚驚恐恐 倉倉卒卒 挨挨擠擠……
明代著名崑曲音樂家魏良輔以為:「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為二絕,板正為三絕。」通俗地說就是唱曲應做到字面清楚、腔調純正、節奏準確,這就是「依字行腔」,是唱崑曲的基本功。練好基本功之後,方可演繹好「啟口輕圓收音純細;一字之長,延至數息」的一唱三嘆崑曲水磨調。
「舞」,一般指的是身段;「表演」,指的是敘事或代言過程中的唱、念、做、打,用以塑造人物性格。
這人物性格指的便是角色行當。到了折子戲時期,崑曲在生、旦、淨、末、醜五個總家門下,一共細分出了二十個細家門。個個家門的角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服裝、化妝,有一些還有自己的臉譜以及各自的動作程式。
程式是崑曲表演的主要術語,在崑曲舞臺上,一歌一舞皆有規矩,一翻一撲不離程式。更為有趣的是,崑曲把開門關門、上馬下馬這樣的日常生活化動作都提煉成程式動作。即使是那些情感情緒很難表達的東西,崑曲都會有一套相對應的程式語言。
「水袖」是崑曲裡廣為人知的一個「程式」動作,極能體現崑曲寫意色彩。精彩紛呈的水袖表演,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有著自己的獨到內涵,巧妙地詮釋了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使用水袖的技巧日後也成為了戲曲演員們的基本功之一。
位於蘇州平江路旁張家巷的中國崑曲博物館,集各種文化寶藏於一身,可謂「渾身是戲」! 館內藏有崑曲及其他劇種的各類文物古籍與珍貴史料,從崑曲史話展區到晚清民國崑曲展區,再到新中國崑曲展區,崑曲的「前世今生」盡在眼底。
「館」的前身「全晉會館」本身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現存最精美的古典戲臺就在這裡,極具看點!特別是臺頂的穹窿藻井,由324隻黑色蝙蝠淺雕與306顆雲頭圓雕榫卯構件組成18層螺旋向上的蟠龍紋飾,不僅彰顯了絕妙的古典建築藝術之美,更起到了「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擴音作用,真正是巧思匠心。
還有鎮館之寶清末民初「寶和堂」崑曲堂名燈擔,是我國目前僅存的一件「堂名擔」,為國家二級文物,大家一定要仔細觀賞一番。它採用紫檀木、黃楊木鏤雕製成,白玉欄杆,雙層飛簷,綴鑲象牙珊瑚寶石。頂端三面出挑蓮莖形銅梗,懸掛玻璃蓮花彩燈,精緻非凡,看起來仿佛是一個轎子,但其實它真正的用途是一個微型戲臺。
從前蘇州大戶人家若有婚慶做壽等喜事,常請堂名班子到家裡來唱堂會,班主便將堂名唱臺拆卸後,用箱子挑到主人家,再將它安裝在主人的客廳裡,因此稱作為「堂名擔」。演出時,堂名六七人三面圍坐在堂名擔裡的長桌旁,吹拉彈唱,以清唱崑曲戲文為主。
找個周末,跟隨蘇大臉的腳步,一起打卡園林花園裡的中國崑曲博物館,了解崑曲的發展歷史,聆聽崑曲老師婉轉流利的水磨腔調,再學幾個崑曲的經典手勢、身段動作……絕對不虛此行!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牡丹亭》
我如今獨自雖無恙,問餘生有甚風光。只落得淚萬行、愁千狀,人間天上,此恨怎能償。
願此生終老溫柔,白雲不羨仙鄉,惟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
神仙本是多情種,蓬山遠,有情通。情根歷劫無生死,看到底終相共。塵緣倥傯,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間夢,悲歡和哄,恩與愛總成空。
百年離別在須臾,一代紅顏為君盡。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長生殿》
長清短清,哪管人離恨;雲心水心,有甚閒愁悶。一度春來,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
月明雲淡露華濃,倚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閒步芳塵數落紅。
步虛聲度許飛瓊,乍聽還疑別院風。悽悽楚楚那聲中。誰家夜月琴三弄,細數離情曲未終?
——《玉簪記》
還有更多關於蘇大臉打卡「中國崑曲博物館」的大視頻,看蘇大臉如何爆笑學唱崑曲~千萬不能錯過!
↓↓↓↓↓↓↓↓↓↓
馬上留言告訴我們「你聽過崑曲嗎?你喜歡哪首詞?你還對哪些非遺項目好奇?」我們將會選擇6名幸運小夥伴(留言點讚最高的2位+特別走心的4位),送上超好玩•寶藏大禮包:內含「臉大福大」蘇大臉公仔一對、非遺文化手札本以及驚喜禮物一大堆!!!請中獎小夥伴在11月18日前聯繫公眾號後臺,過期不候!上周在江蘇超好玩《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太絕了!》文章留言中點讚最高的兩位:Op、civilLiu。特別走心被蘇大臉相中的小夥伴為:月兔、心如止水、冬雪、吳顯華。
請以上6為小夥伴,在11月14日前私信我們(過時不候),蘇大臉將在11月底統一為大家寄出禮品哦!
本文為江蘇微旅遊整合原創內容,圖片來源:江蘇超好玩、蘇州市非遺辦、蘇州戲曲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從書《崑曲》、紀錄片《崑曲六百年》、攝影師:所安等等。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微信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江蘇微旅遊」或聯繫小編電話:025-84600921-8155,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私奔到蔣壩,把每一個樸素的日子都過成良辰
■半個秋天最宜賞,景色宜人秋果香...
■來雲滄海,一處小院,一盞淡茶,慢下時光
■金秋會揚州,皆是江南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