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崑曲名家柯軍談藝術創新:今日先鋒創造明日經典

2020-12-28 中國新聞網

  【解說】摘下華冠、卸去濃妝、換上素服……在赴北京參加「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在南京舉行了一場題為「卸妝,唱戲」的直播活動,以一首「素顏」崑曲《夜奔》引起非遺如何傳承傳統和創新發展的話題。

  【解說】活動現場,舞臺布置在露天的山水自然間,木製的亭臺邊沒有任何布景,僅有一潭清水穿流而過。戲臺上,一席長衫的柯軍素麵朝天,未著戲服、不施粉黛,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卻盡顯古老崑曲的原汁原味兒。

  【同期】演出現場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崑曲表演藝術家 柯軍

  這場演出是一個實驗版崑曲《夜奔》,我們也在做創新、創作,因為是在室外,用雲上直播(方式),能夠(更)接近生活。同時,能夠讓古老的崑曲走到現實生活當中去,我覺得藝術的發展就是一個圓,「最先鋒」最終是為了回歸「最傳統」。如今,我在用「最傳統」的方式去抵達「最先鋒」。

  【解說】在崑曲領域,柯軍的聲名遠播海外。他是中國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江蘇省戲劇家協會主席,也是崑曲非遺傳承人,榮獲過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文華獎」等眾多大獎。諸多「頭銜」在身,柯軍仍堅持在一線演出,親自教學,勇於嘗試。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自此,柯軍在傳播崑曲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在本味上卻「越貼越近」。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崑曲表演藝術家 柯軍

  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文化交流方面,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彼此成就彼此。先鋒崑曲並不是在改造或是改良崑曲,而是從傳統崑曲裡拿一些元素出來,去做一點「實驗」,做一些區別於傳統崑曲的探索。它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新的方法和新的創造,需要孜孜不倦地投入。先鋒就是要往前走,不要怕。當然要練好傳統,才有資格去做一些創新。

  【解說】近20年來,柯軍一直在全世界範圍探索最先鋒的舞臺演出,並將這種創新的當代崑曲稱為「先鋒崑曲」。在他看來,崑曲的繼承與發揚既要是「考古隊」,也要是「探險隊」。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崑曲表演藝術家 柯軍

  堅守傳統時,需要與古人對話,向過去行禮膜拜。面對未來時,要能承載當代人的思維、情感、理念和精神,去探索屬於當代的舞臺表達。人與人之間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特別是文化,更能夠暖人心。

  【解說】通常來說,「粉墨」登場是戲曲演員的常規,而柯軍所探索的先鋒崑曲卻素顏亮相,「卸妝」唱戲。在柯軍看來,「最傳統」與「最先鋒」並不矛盾,而是如同太極般可以交相融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崑曲表演藝術家 柯軍

  崑曲是我們國家的文化遺產,我們這代人能夠堅守(傳承),同時,也能汲取這樣的養料,能夠讓我們這代人有新的作為,面向未來,我想,今天的經典是過去的先鋒;今天的先鋒創造出明天的經典。就像崑曲一樣,傳統文化的發展一定是通向未來的。

  記者 葛勇 江蘇南京報導

責任編輯:【吉翔】

相關焦點

  • 著名崑曲藝術家柯軍:先鋒本就孤獨,但我不在乎
    12月27日,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在南京大華大戲院·群劇場為戲迷帶來了大師講壇《從最傳統抵達最先鋒》,暢談20年以來先鋒崑曲的不倦探索之路。從魏良輔到梁伯龍、孔尚任等,無數前輩都在嘗試著崑曲的改革與創新。所以我現在也在做這件事,希望崑曲走得再遠一點。」柯軍談到,不管是傳統的還是先鋒的,都面臨著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問題,都要以全新的面貌呈現給大家。這個新的面貌並不是簡單的新,而是要符合當下的審美。    那麼,傳統崑曲的創新究竟該怎麼做?
  • 600年崑曲如何破圈?柯軍:從最傳統抵達最先鋒
    二十年求索:何為先鋒?先鋒崑曲是什麼?想必很多人都會好奇。△先鋒崑曲《浮士德》「藝術創造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藝術家的觀念,當代崑曲創作也需要觀念。在我的理想中,崑曲一定是通向未來的,但是它仍須以傳統作為出發點。
  • 先鋒崑曲二十年,柯軍帶《夜奔》回家
    據了解,這是二十年來,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首次攜完整版先鋒崑曲《夜奔》在南京演出。此間,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本劇導演兼主演柯軍、主演楊陽,一起走進他們的 " 素昆 " 世界。20 年後回歸南京,柯軍帶先鋒崑曲回家2001 年開始,柯軍因與有著 " 香港文化教父 " 之稱的榮念曾先生相遇,開啟了自己的崑曲實踐。此間二十年,柯軍與海外藝術家對話、碰撞、交流、合作,先後創作出《餘韻》《浮士德》《藏 · 奔》《新錄鬼簿》《夜奔》《邯鄲夢》等面目全新的崑曲劇場作品。
  • 柯軍、楊陽師徒請君入夢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湯顯祖與他們在夢境中對話,經歷了一次創作藝術旅程。兒女之情、社會風情皆在其中。  ●●●大碰撞  當傳統戲曲遇上先鋒探索  這齣戲由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與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共同打造,著名編劇張弘創作了劇本。  2008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首演,由柯軍與石小梅、胡錦芳、趙堅、龔隱雷、李鴻良等崑曲名家傾情演繹。
  • 崑曲「熊貓級」名家張靜嫻東藝「玩時尚」
    今春,上海崑劇團的「熊貓級」崑曲名家張靜嫻本著「傳統藝術應該要活在當下」的理念,也加入了這個「先鋒」行列,4月26日、27日兩天,「嫻情偶記——張靜嫻水磨情緣清音會」將以新穎的微劇場樣式,在東方藝術中心重現張靜嫻56年的崑曲人生。原本26日一場的演出迅速賣空,主辦方決定27日加場,依舊火爆。
  • 傅謹: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三者互為表裡、相互支撐,是戲曲藝術歷數百年傳承不墜的主要原因。當代戲曲藝術家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再一次證明這一藝術規律。(上圖為京劇電影《龍鳳呈祥》劇照,京劇名家李維康飾演孫尚香)傳統經典劇目的持續、高水平展現,是戲曲藝術生命力的切實保障,是創作者領悟戲曲美學原則的最好範本。
  • 先鋒與傳統有機融合,今晚看崑曲新銳們的《臨川四夢·湯顯祖》!
    今晚,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實驗劇場演出的首個劇目崑曲《臨川四夢·湯顯祖》將在江南劇院上演。該劇首演於2008年的劇目,在此後的十二年中,演出極少,在戲迷群體中的曝光量與知名度似乎也低於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此前或之後創排的一些新劇。
  • 崑曲丨戲曲傳統「一桌二椅」裡的大千世界
    中國戲曲最經典的一桌二椅樣式呈現,以戲曲的虛擬表演程式展現那滿臺真實的「椅子」;通過唱念做打在舞臺上創造看不到卻能感受到的人和物;通過演員在不同段落的行當轉換,表現劇中人物的不同關係及狀態,並從傳統的功法程式中探索新的人物表達方式。
  • 全江蘇人馬拍攝三代人的崑曲故事,《又見牡丹亭》今日首映
    舒俊在家人的感召下重回戲劇舞臺,在爺爺走進手術室前和舒雅共同演出了一場精彩的《牡丹亭》,讓人們看到了民族藝術的未來和希望。 談及為何要拍攝這樣一部電影,出品方江蘇俊牛影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該片編劇馮廣俊表示,「我自小就熱愛中國戲曲,京劇、崑劇、錫劇、揚劇看了很多。小學五年級時還曾登臺獻唱。正因為這份熱愛,我選擇了這樣一個題材來講述中國文化的故事。
  • 柯軍《南柯夢》:傳承遺產 面向未來
    崑曲新生代的成長之路背後,是一個改制劇團的篳路藍縷,一方崑曲生態的苦心經營。眾所周知,全國七大昆團中,只有江蘇省崑劇院是改制企業。生態環境,不是掛牌任命出來的,必須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談得上生態。我們堅持以繁榮演出為中心,通過增加演出場次,擴大受眾面,帶動傳承、教學、營銷、傳播、研究的連鎖效應,逐步建立起正宗南昆風格的生態氛圍,確立了南京作為曲都的地位,真正形成了有演有觀的崑曲良性生態保護區。在劇目傳承方面,我們以個人專場制激活折子戲的傳承。藝術創作方面,我們既排演改編的名著經典,如經典版和青春版的《桃花扇》《南柯夢》,也有新編大戲如《梁祝》《紅樓夢》。
  • 國粹藝術名家——韓森
    現為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名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交流協會會員、香港書法院名譽院長、中國國際書畫名家協會河北分會理事、中國詩書畫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書畫攝影家協會員、九州楓林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東坡書畫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河北省少兒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邯鄲教育美術家協會會員、邯鄲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邯鄲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邯鄲市肥鄉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 這個時代崑曲最好的樣子!昨晚《春江花月夜》音樂會在靜安上演
    演出為一體的經典項目。今年,該項目被納入「靜安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並升級為「靜安傳統文化創新學堂」,旨在通過教學、培訓及示範演出等形式,吸引靜安區內各行業文藝愛好者參與藝術體驗、實踐,提高他們熱愛與傳播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並逐漸成為行業或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帶頭者及提升傳統文化影響力的行動者。從而通過這一隊伍,將文化觀念和藝術形式傳遞到社區和基層,形成有效的傳播能量,從而帶動區域文化的認知與提升。
  • 吳敢:我與崑曲
    二、我組織的崑劇演出與崑曲教學活動一個方面是尋找機會與崑劇團體和崑曲名家開展聯誼活動,熟悉劇團,熟悉演員,熟悉劇目,將崑曲研究與腔格學習結合起來。每個人都有偶像,擠進崑曲界自然崇拜度曲名家。崑劇表演藝術家是我首先願意拜見的人士,江蘇省崑劇院的名家即為其中之一。張繼青、石小梅是江蘇省崑劇院的臺柱子,乃當代崑曲青衣、小生的代表性人物,她們均愉快地接受了邀請。1999年11月11—13日,遂全力籌備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
  • 植根傳統 創造新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對話人:方錦龍(民樂演奏家)龔琳娜(歌唱演員)霍尊(歌唱演員)張珊珊(本報記者)核心閱讀國風音樂對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進行融合創新,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聲音」,是當前中國流行音樂的新熱點、新趨勢中國傳統文化海納百川,我們還要追求對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核的挖掘和表達。
  • 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開幕,一個月看盡26臺京昆好戲,過癮!
    發布會現場,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介紹了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情況。今年主會場京崑劇目展演中,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南京市京劇團、蘇州崑劇院、崑山當代崑劇院、長榮京劇院等省內六家京昆院團紛紛拿出近兩年新創的優秀劇目參演,競相展示成果,凸顯各團出人出戲的欣榮面貌。
  • 越訊 奇怪,越劇新秀為何拜師崑曲名家?
    「越劇新秀」跨界拜師「崑曲名家」,探索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多元化發展之路。  「跨界拜師乃是情理之中。」南京市演藝集團越劇團團長楊慶錦解釋道,「越劇中袁派創始人袁雪芬曾經講過,越劇有兩位奶娘,一個是崑曲,一個是話劇,越劇從崑曲中習得身段、程式,造就從俗到雅的起轉承合;又從話劇中領會情感釋讀,增強藝術感染的節奏張力。」  著名崑曲小生石小梅是梅花獎、文華獎雙料得主,同時也是崑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崑曲《救風塵》登臺:重啟經典再現名劇
    崑曲《救風塵》登臺:重啟經典再現名劇北方崑曲劇院供圖攝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22日晚,北方崑曲劇院排演的崑曲《救風塵》在長安大戲院登臺。《救風塵》全名《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是元代「捻雜劇班頭」的戲曲名家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崑曲《救風塵》登臺:重啟經典再現名劇 北方崑曲劇院供圖 攝該劇講述了妓女宋引章本與安秀才有約,後被惡少周舍花言巧語所惑,不聽結義姐妹趙盼兒相勸,嫁給周舍。
  • 今日兩會熱詞:閉幕
    今日兩會熱詞:閉幕 2020-05-28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