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如圖所示為某國西部海岸地區可觀賞「倒沙入海」奇景:紅色沙漠依偎著蔚藍的海洋,滾滾沙流飛瀉入海,上萬隻火烈鳥聚集在附近的淺灘上。
(1)簡析圖示地區荒漠景觀的形成原因。
(2)推測附近淺灘火烈鳥聚集的原因?
(3)說出圖示地區「倒沙入海」景觀的形成條件?
參考答案:
(1)常年東南信風或副高控制,氣候乾旱,降水少;沿岸寒流降溫減溼。
(2)盛行離岸風,沿岸有上升流;深層海水上湧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魚類豐富,利於鳥類覓食。
(3)沿岸沙源豐富,提供了物質條件;受東南信風帶控制,或盛行離岸風,提供了動力條件;沙礫乾燥,易被吹揚,形成沙流入海的景觀。
典型例題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納馬誇蘭沙漠(左圖)有著5000萬年的歷史,年平均降水量約150毫米,部分區域不足50毫米,每年有150天左右是霧天。國際生態保護組織認可納馬誇蘭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樣化乾旱區,區域內有超過3000種植物,其中多肉植物超過1000多種,佔全球多肉植物種類的10%。多肉植物(右圖)葉小、肉厚,通常生活在氣溫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顯乾濕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霧氣和露水即可滿足其生存需要。為了存活,在某些時候納馬誇蘭地區大部分多肉植物會選擇「休眠」度過。
(1)分析納馬誇蘭南部地區適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氣候條件。
(2)分析說明納馬誇蘭沙漠多肉植物種類眾多的原因。
(3)推測納馬誇蘭地區多肉植物進入「休眠」的季節,試從氣候條件解釋其原因。
(4)說出納馬誇蘭北部地區可觀賞「飛沙入海」的奇景的原因。
參考答案:
(1)緯度較低,氣溫偏高;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降水量少;冬季受西風影響,冬雨明顯,降水的季節差異大;多晴天,晝夜溫差大,露水多;受寒流影響,沿岸地區多霧,提供水分來源。(2)沙漠形成早,生物進化時間長;地形地貌多樣,提供了多樣的生存空間;沙漠南北狹長,水、熱條件差異大,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環境;少量霧氣和露水存在使肉質植物可長期存活,大量繁殖;沙漠氣候惡劣,人口稀少,受人類活動影響小。(3)夏季。原因:夏季氣溫高,降水少,蒸發強;進入休眠狀態,生長減緩,減小水分的耗費,以維持生存。(4)受副高與寒流影響,沙漠一直延伸到海岸;在離岸的東南信風吹拂下,沙土飛起落入海中,形成「飛沙入海」景觀。
典型例題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甲國局部區域地形圖。該圖基巖海岸上覆蓋著高大的沙丘,屬於納米布沙漠的濱海地帶。納米布沙漠形成於約8000萬年前的地質時期,被認為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沙漠。在斯瓦科普蒙德和鯨灣港一帶,滾滾沙流飛瀉入海,出現了「倒沙入海」景觀。
(1)試推斷地質時期形成納米布沙漠的物質來源,並分析甲國海岸線上出現「沙漠臨海」景觀的自然原因。
(2)說出斯瓦科普蒙德和鯨灣港一帶「倒沙入海」景觀的形成條件。
參考答案:
(1)地質時期,海岸表層的基巖在風化和侵蝕作用下形成沙礫,沙礫不斷積累形成納米布沙漠。該國地處南回歸線附近,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離岸的東南信風控制,降水稀少。沿岸寒流流經,對當地的空氣起到減溼的作用。沿岸地形平坦開闊,便於沙丘大量堆積。
(2)沿岸沙源豐富,提供了物質條件。受東南信風帶控制,提供了動力條件。沙礫乾燥易被吹揚,形成沙流入海的景觀。
典型例題四: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湖沙漠由眾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藍色的湖泊組成,沙源主要是來自入海河流攜帶的泥沙。該沙漠所在地區最大風頻為東南風,但該沙漠卻以每年 20m 的速度不斷向大西洋擴張。左圖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右圖示意聖路易斯市降水的逐月分配。
(1)說明千湖沙漠在東南風影響下難以西擴的原因。
(2)指出每年千湖沙漠主要擴張的時間段(上半年或下半年),並分析該時間段沙漠擴張的原因。
(3)判斷輸送的泥沙對千湖沙漠擴張貢獻最大的河流(a 河、b 河或 c 河),並簡述判斷依據。
參考答案:
(1)位於赤道附近東南信風的背風地帶,風力較弱;周圍地區植被茂密;沙子溼度較大,不易起沙。
(2)上半年。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徑流量大,輸送沙量大;近海大陸架寬淺。
(3)b 河。依據:河口泥沙的搬運動力主要是洋流。根據洋流流向可得 b 河的泥沙受洋流影響搬運到千湖沙漠沿岸沉積。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骷髏海岸」位於非洲西南部,來往船隻經常在此失事,海岸布滿了各種沉船殘骸和船員遠骨,此海岸西部經常出現「倒沙入海」現象。在乙地北部深處生活著一群辛巴人,辛巴婦女生從不洗澡,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向自己的身體上塗抹鮮豔紅色的稀泥。
(1)分析「骷髏海岸」的形成原因。
(2)分析甲地「倒沙入海」景觀形成的主要成因。
參考答案:
(1)附近海域大霧瀰漫,能見度低,船舶易失事;沿海地區沙漠廣布,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們難以生存;該地處在重要航線上,過往船隻較多。(2)甲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乾燥的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沿岸寒流減溼作用形成直逼海岸的沙漠,為「倒沙入海」提供了重要的沙源;東南信風將沙子搬運到西部沿海,形成「倒沙人海」這一景觀。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往期精選
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
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
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
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
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
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
高考地理小專題——泉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
高考地理小專題——瀑布
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
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高考地理小專題——特有物種
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
高考地理小專題——梯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魚塘臺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基塘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人工島
高考地理小專題——某產業大力發展的可行性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岸線特徵及其成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梯級開發
高考地理小專題——曬鹽
高考地理小專題——港珠澳大橋
高考地理小專題——歷史遺蹟保存完好的原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循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立體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網際網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一帶一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粵港澳大灣區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稻
霧的形成
沙丘類問題
地膜、大棚、反光膜、鵝卵石在農業中的應用
房屋
橋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專題
農作物耕作制度專題
沙源問題
農產品品質好的原因
三角洲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