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骷髏海岸、飛沙入海、千湖沙漠

2021-01-14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如圖所示為某國西部海岸地區可觀賞「倒沙入海」奇景:紅色沙漠依偎著蔚藍的海洋,滾滾沙流飛瀉入海,上萬隻火烈鳥聚集在附近的淺灘上。

(1)簡析圖示地區荒漠景觀的形成原因。

(2)推測附近淺灘火烈鳥聚集的原因?

(3)說出圖示地區「倒沙入海」景觀的形成條件?

參考答案:

(1)常年東南信風或副高控制,氣候乾旱,降水少;沿岸寒流降溫減溼。

(2)盛行離岸風,沿岸有上升流;深層海水上湧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魚類豐富,利於鳥類覓食。

(3)沿岸沙源豐富,提供了物質條件;受東南信風帶控制,或盛行離岸風,提供了動力條件;沙礫乾燥,易被吹揚,形成沙流入海的景觀。

典型例題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納馬誇蘭沙漠(左圖)有著5000萬年的歷史,年平均降水量約150毫米,部分區域不足50毫米,每年有150天左右是霧天。國際生態保護組織認可納馬誇蘭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樣化乾旱區,區域內有超過3000種植物,其中多肉植物超過1000多種,佔全球多肉植物種類的10%。多肉植物(右圖)葉小、肉厚,通常生活在氣溫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顯乾濕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霧氣和露水即可滿足其生存需要。為了存活,在某些時候納馬誇蘭地區大部分多肉植物會選擇「休眠」度過。

(1)分析納馬誇蘭南部地區適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氣候條件。

(2)分析說明納馬誇蘭沙漠多肉植物種類眾多的原因。

(3)推測納馬誇蘭地區多肉植物進入「休眠」的季節,試從氣候條件解釋其原因。

(4)說出納馬誇蘭北部地區可觀賞「飛沙入海」的奇景的原因。

參考答案:

(1)緯度較低,氣溫偏高;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降水量少;冬季受西風影響,冬雨明顯,降水的季節差異大;多晴天,晝夜溫差大,露水多;受寒流影響,沿岸地區多霧,提供水分來源。(2)沙漠形成早,生物進化時間長;地形地貌多樣,提供了多樣的生存空間;沙漠南北狹長,水、熱條件差異大,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環境;少量霧氣和露水存在使肉質植物可長期存活,大量繁殖;沙漠氣候惡劣,人口稀少,受人類活動影響小。(3)夏季。原因:夏季氣溫高,降水少,蒸發強;進入休眠狀態,生長減緩,減小水分的耗費,以維持生存。(4)受副高與寒流影響,沙漠一直延伸到海岸;在離岸的東南信風吹拂下,沙土飛起落入海中,形成「飛沙入海」景觀。

典型例題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甲國局部區域地形圖。該圖基巖海岸上覆蓋著高大的沙丘,屬於納米布沙漠的濱海地帶。納米布沙漠形成於約8000萬年前的地質時期,被認為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沙漠。在斯瓦科普蒙德和鯨灣港一帶,滾滾沙流飛瀉入海,出現了「倒沙入海」景觀。

(1)試推斷地質時期形成納米布沙漠的物質來源,並分析甲國海岸線上出現「沙漠臨海」景觀的自然原因。

(2)說出斯瓦科普蒙德和鯨灣港一帶「倒沙入海」景觀的形成條件。

參考答案:

(1)地質時期,海岸表層的基巖在風化和侵蝕作用下形成沙礫,沙礫不斷積累形成納米布沙漠。該國地處南回歸線附近,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離岸的東南信風控制,降水稀少。沿岸寒流流經,對當地的空氣起到減溼的作用。沿岸地形平坦開闊,便於沙丘大量堆積。

(2)沿岸沙源豐富,提供了物質條件。受東南信風帶控制,提供了動力條件。沙礫乾燥易被吹揚,形成沙流入海的景觀。

典型例題四: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湖沙漠由眾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藍色的湖泊組成,沙源主要是來自入海河流攜帶的泥沙。該沙漠所在地區最大風頻為東南風,但該沙漠卻以每年 20m 的速度不斷向大西洋擴張。左圖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右圖示意聖路易斯市降水的逐月分配。

(1)說明千湖沙漠在東南風影響下難以西擴的原因。

(2)指出每年千湖沙漠主要擴張的時間段(上半年或下半年),並分析該時間段沙漠擴張的原因。

(3)判斷輸送的泥沙對千湖沙漠擴張貢獻最大的河流(a 河、b 河或 c 河),並簡述判斷依據。

參考答案:

(1)位於赤道附近東南信風的背風地帶,風力較弱;周圍地區植被茂密;沙子溼度較大,不易起沙。

(2)上半年。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徑流量大,輸送沙量大;近海大陸架寬淺。

(3)b 河。依據:河口泥沙的搬運動力主要是洋流。根據洋流流向可得 b 河的泥沙受洋流影響搬運到千湖沙漠沿岸沉積。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骷髏海岸」位於非洲西南部,來往船隻經常在此失事,海岸布滿了各種沉船殘骸和船員遠骨,此海岸西部經常出現「倒沙入海」現象。在乙地北部深處生活著一群辛巴人,辛巴婦女生從不洗澡,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向自己的身體上塗抹鮮豔紅色的稀泥。

(1)分析「骷髏海岸」的形成原因。

(2)分析甲地「倒沙入海」景觀形成的主要成因。

參考答案:

(1)附近海域大霧瀰漫,能見度低,船舶易失事;沿海地區沙漠廣布,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們難以生存;該地處在重要航線上,過往船隻較多。(2)甲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乾燥的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沿岸寒流減溼作用形成直逼海岸的沙漠,為「倒沙入海」提供了重要的沙源;東南信風將沙子搬運到西部沿海,形成「倒沙人海」這一景觀。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往期精選

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

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

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

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

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

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

高考地理小專題——泉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

高考地理小專題——瀑布

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

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高考地理小專題——特有物種

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

高考地理小專題——梯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魚塘臺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基塘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人工島

高考地理小專題——某產業大力發展的可行性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岸線特徵及其成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梯級開發

高考地理小專題——曬鹽

高考地理小專題——港珠澳大橋

高考地理小專題——歷史遺蹟保存完好的原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循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立體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網際網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一帶一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粵港澳大灣區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稻

霧的形成

沙丘類問題

地膜、大棚、反光膜、鵝卵石在農業中的應用

房屋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專題

農作物耕作制度專題

沙源問題

農產品品質好的原因

三角洲的形成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江蘇省大縱湖是由古海岸渴湖(海岸消湖是指海岸地帶由堤島或沙嘴與外海隔開的平靜淺海水域)演變來的淡水湖,湖盆淺平,天然餌料豐富,適合大閘蟹等多種水生動物生長。該湖南部和西部有多條河流注入,東北部有湖水流出。圩田是指在湖濱淺水處築提圍成的農田,田在堤內,水在堤外,堤設水閘,有排有灌。歷史上隨著人口增加,抒田大童增多,用來種植水稻等作物。
  • 沙漠中憑空出現上萬個湖泊 「千湖沙漠」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提到沙漠,給人的印象就是乾旱無比。然而巴西的一個沙漠中竟然會出現成千上百的湖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調查,這個沙漠每到6月到9月就會自動形成大量湖泊,而且水溫有22度,很多巴西人會前來遊玩,同是也養育了不少野生動物。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感到疑問,這是怎麼形成的?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候對人文景觀的影響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大蒜等農產品主要依賴進口,且進口量趨於增長.大蒜喜冷涼氣候,為秋播作物,喜溼、喜肥、不耐旱、忌漬水,在發芽階段忌陽光曝曬。(1)試從地理的角度解釋韓國傳統民居的屋前選擇種植落葉闊葉樹的原因?
  • 千湖沙漠丨地球上最神奇的沙漠,湖泊遍布宛若異星球
    荒蕪之地,是它湖泊遍布,也是它它被形象地稱作「千湖沙漠」(Lencois Maranhenses),是巴西著名的國家公園,也是世界上最溼潤的沙漠,絕對可以刷新你對沙漠的認知。  千湖沙漠,在巴西北部的馬拉尼昂州境內,聖若澤灣往東,瀕臨大西洋,總面積達1500平方公裡。
  • 【考試技巧】高考地理常考五大類地理得分要點匯總,地理小專題知識...
    海洋資源小專題  1.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的原因:①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②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③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遊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
  • 高中地理八大必考專題匯總,高分學霸總結,趕緊收藏!
    海洋資源專題⑴ 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 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 ,原因:① 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② 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③ 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遊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地表形態的塑造知識點,附高考地理必考16種...
    體積質量小的後沉積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遊(例:黃河三角洲、恆河平原等)  風力沉積  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丘)和沙漠邊緣的黃土堆積  乾旱內陸及鄰近地區(例:塔克拉瑪幹沙漠、黃土高原的黃土)  固結成  巖作用  形成沉積巖  較為普遍  三、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 昌黎黃金海岸怎麼樣?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專家 偶然發現這片沉睡千載的旅遊處女地時,驚呼這裡是中國的「黃金海岸」,黃金海岸之美就美在其由黃沙、綠林、碧海、藍天構成的奇觀。它有著融大海與大漠風光於一體的迷人景色,堪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黃金海岸相媲美。
  • 「重磅」高考地理大氣環境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
    (3)氣壓帶:受氣壓帶控制下,風力小或無風(如赤道低氣壓帶,風力小)。(4)摩擦力:臨海、海域寬闊的地方,摩擦力小,風力大;陸地上的山林、城市建築群多,摩擦力大,風力小。⑤人類活動:城市溼島、雨島效應,多上升氣流,降水多;植被破壞,地面缺乏保護,氣候乾旱;興修水庫,降水增多;圍湖造田,降水減少。
  • 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點《地理》模擬試題一_高起點成人高考專升本...
    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點《地理》模擬試題一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點《地理》模擬試題一,本試卷總分150分,共有2類型題目。一、選擇題: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 2020年高考地理知識點超強總結
    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 河北昌黎,有「中國最美」的黃金海岸,大海與沙漠在這裡吻合
    這其實不是島,也不是半島,沙灘,這裡的沙子很細,沙灘很鬆,水很清澈,海水很平靜,在這個地區的旅遊部門的合理開發和保護下,沒有受到任何汙染,是生態旅遊的最好地方,登上沙山跳遠,山下的洋槐林碧綠碧綠,像鑲在金色沙山上的翡翠一樣迷人,80年代,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專家們把這個景色優美的寶地命名為「翡翠島」,附近的海灘被稱為「金沙灘」。
  • 英語、生物、地理高考後期怎麼複習?重慶市教科院專家這麼建議
    高考臨近,重慶高三學生複課在即,各學科的後期複習怎麼做?今(13)日,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三名教研員就英語、生物、地理學科的高考後期複習,提出了教學指導意見。網絡圖地理:把教材概括為四大系統專題複習(高中地理教研員張文革)考試要求變化解讀今年高考地理學科的考核目標與要求沒有變化
  • 微專題|傳統民居建築與地理環境的綜合思維
    例如:熱帶沙漠氣候區、我國東北地區、俄羅斯地區、我國西北地區等牆體薄:氣候溼熱的地區,有利於散熱,減少室內潮溼,例如:熱帶雨林氣候區、東南亞地區、我國雲南地區等窗戶選擇大窗戶還是小窗戶?大窗戶:氣候溼熱的地區,增加室內空氣流通,防止室內潮溼悶熱,例如:熱帶雨林地區、東南亞地區、我國雲南地區等小窗戶:沙漠地區,減少強烈陽光的照射,降低空氣流動,減少水分蒸發;寒冷地區,冬天氣溫低,雪大風猛,減少室內熱量向室外傳遞。氣候特徵與建築風格傳統建築可以說是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一個縮影。
  • 衛星地圖,同樣西高東低的美國,被「眷顧」的地理優勢究竟在哪?
    總說美國是上帝最眷顧的國家,這與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富饒土地當然密不可分。美國領土包括美國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飛地」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面積937萬平方公裡,再算上五大湖中的17萬平方公裡和河口、港灣、內海約9萬平方公裡的水域面積,總面積高達963萬平方公裡。
  • 「行走地理」國內十大避暑勝地在哪裡?怎麼玩?(附高考地理避暑專題...
    玩法提示:沙灘、吃海鮮、避暑長白山推薦理由:長白山是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關東第一山,景觀綺麗迷人,馳名中外,登上群峰之冠,可謂「一覽眾山小」!其中神秘莫測的冰洞裡還有冰柱、冰劍、冰墜、冰塔、冰珠等,千種奇象,萬種神態,寒光皎潔,妖嬈奪目。如果你喜歡,還可以在這裡做一次驚心動魄的漂流。總的來說,在炎炎的夏季來這裡感受一份難得的涼爽,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內力作用:地殼抬升(或地殼運動)原因:泥沙沉積,土壤肥沃;臨近河流,利於灌溉;相對於河漫灘地勢較高,洪水威脅小;地勢平坦。(3)山區地形,適宜發展林果經濟;農產品的市場需求更加多樣;交通及基礎設施條件更加完善;冷藏保鮮技術不斷發展;政策支持不斷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增強。
  • 高考地理小專題——某產業大力發展的可行性
    中央谷地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斷裂陷落帶(位置見右圖),位於海岸山脈與內華達山脈之間,為南北狹長的衝積平原。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60mm,南部只有200~400mm,部分地區不到100mm;各地內3/4的降水量集中於12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兩季。南方的耕地佔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資源佔了全谷地的2/3。
  • 有趣的納米布沙漠
    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乾燥的沿海沙漠之一。納米布沙漠瀕臨大西洋,在納米比亞和安哥拉境內。起於安哥拉和納米比亞的邊界,止於奧蘭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該沙漠最寬處達160千米,而最狹處只有10千米。
  • 「備戰高考·名師錦囊」高考地理二輪複習怎樣「斬戰果」?看河南省...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世界似乎按下了暫停鍵,但對於備戰高考的學子而言,他們卻在努力地加速向前跑。「我們清醒地知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就可能錯過那個可以展翅飛翔的夢想平臺。」3月26日,記者採訪到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三地理備課組長時慧芳,請她談談復學前如何做好地理學習規劃,她精心地為備考學子制定了一份二輪複習提分攻略。時慧芳(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三地理備課組長)時慧芳介紹,學生可參考二輪複習資料的《核心知識回扣》,回顧複習過的十二個專題,重構知識樹,形成個人專屬的專業智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