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小老鼠偷油時,將尾巴蘸著油珠,彎到嘴邊舔著吃

2020-12-22 聽風吹麥浪

《遙遠的鄉愁》之119

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生命的樂趣不在於走得多遠,而在於身邊的,是否是那個快樂的人。

生活的妙趣,在於能把平凡的日子過得百般有趣,在安貧樂道中開出情趣之花。

林語堂曾說: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

生活是一種律動,有光有影,有晴有雨,而趣味就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

若有趣味之人相伴,則交往愈久,芬芳愈醇,生活總能如花開明媚。

1

冬天冷的時候,我們就在廚屋的炕上睡。

廚屋的炕都連著鍋灶,燒火做飯時的煙氣和熱氣,都從炕下的土坯縫隙裡經過,再從煙囪裡冒出。

所以,煙氣從煙囪裡排出去了,但熱氣和暖氣卻留在了炕下的土坯裡,溫暖著炕上的被褥。

這樣,這個冬天也就相對暖和了很多。

北方雪大且多,下雪時,外面的天氣冰冷異常,媽媽就不讓我們起來。

她下去煙氣騰騰地做好了早飯,我和妹妹就偎坐在被窩裡,喝了兩大碗地瓜糊糊,感覺暖和多了。

等到半上午時,才穿上棉衣服,穿上媽媽放在灶門口、烤得暖和和的破棉鞋,帶著妹妹跑出去玩了。

2

有天早上醒來,媽媽帶著妹妹出去了,我窩在被窩裡想多睡一會。

才轉過身去,就看到了鍋臺和大炕連接的地方。

那裡砌了兩層磚,一是將鍋灶和炕隔開一點,一是順手放個鹽罐或油罐啥的。

當時,我們的那兩層磚上,就放著一個油膩膩的油罐子。

農村的油罐子基本上都很少清洗,有一層黑乎乎的油泥膩在外面。

這個油罐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年歷史了,油泥糊得估計就是掉在地上,都不會摔碎。

那天,我忽然看見油罐子邊上有個小東西,揉揉眼睛一看,原來是只偷油吃的半大老鼠。

油罐子上本來有個同樣黑乎乎、油膩膩的板板蓋著。

估計是媽媽沒蓋好,被這隻老鼠扒拉開了。

3

以前,經常聽媽媽說老鼠偷油吃的故事。

還記得幾句兒歌是這樣唱的:「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

但是,還沒親眼看過老鼠偷油吃的情景。

所以,我決定不出聲,看看老鼠到底是怎麼偷油吃的。

我知道,那個罐子裡只有半罐子老棉油了;老鼠站在罐子邊上,是根本吃不到油的。

但是,我卻看到那隻半大老鼠,滿有信心地圍著罐子邊緣轉了兩圈,然後卻「哧溜」跑走了。

我心裡正惋惜著看不到老鼠偷油吃的精彩一幕了,卻忽然又聽見「吱吱」地叫聲。

那隻半大老鼠帶了只更小點的老鼠,一起回到罐子邊上。

於是,我繼續在被窩裡躺著,眯著眼,側臉看那對老鼠怎麼偷油吃。

4

兩隻老鼠「吱吱」叫了一陣,好像在商量什麼。

之後,那隻半大老鼠將身子探下油罐子,兩隻小前爪扒在油罐子邊上。

另外那隻小老鼠,就從半大老鼠身上下去,兩隻小前爪抱住半大老鼠的腰,用自己的尾巴蘸到罐子裡的油。

然後,將尾巴彎到嘴角來,津津有味地舔乾淨了,再將尾巴探下去。

有時候,它還會將小尾巴翹到罐子邊上,那隻半大老鼠就歪過頭去,去舔那小老鼠尾巴上「孝敬」它的油珠。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贏家。

想著這對小老鼠在偷油這件事上,也算是「專家級別」的了!

5

小老鼠在油罐子裡吃得津津有味,上面那隻半大老鼠有點等不及了,「吱吱」叫了幾聲,小老鼠才心滿意足地爬上來。

之後,是小老鼠扒著罐子邊,換半大老鼠扒著小老鼠下去,用尾巴蘸油吃。

我心裡感嘆:「這老鼠也太聰明了,居然想出來這個辦法偷油吃。」

有心想滅了這兩隻老鼠,但又想著只要一動手,兩隻老鼠準會驚嚇得掉到油罐子裡。

我的那半罐子油啊,還指望著過年呢,絕不能讓老鼠糟蹋了。

所以,想了想,我還是故意翻了個身。

受到驚嚇的小老鼠,立即「吱吱」地狂叫。

那隻半大老鼠還沒吃夠油,但在「警情」之下,還是保鼠命要緊。

只好無可奈何地爬上來,帶著小老鼠一溜煙地溜走了。

隱約間,聽見小老鼠在後面吱吱叫,仿佛在說:「你個慫蝨子,我鄙視你……」

關於小老鼠,還有個笑話:四隻老鼠在吹牛,甲:我每天都拿鼠藥當糖吃;乙:我一天不踩老鼠夾腳發癢;丙:我每天不過幾次大街不踏實;丁:時間不早了,回家抱貓去咯……

漫步時間迴廊,時光如沙。

總是在遠離之後,我們才能看清那些熟悉的風景。

其實,能輕易失去的東西,確實談不上有多遺憾;一見如故容易,來日方長很難,還是且行且珍惜吧。

對小鼠是這樣,對人也亦然。

遇到困難時,唯有上,才能擺脫困境;遇到煩惱時,懂得止,才能走得更遠。

而人與人最大的不同,不是在於聰慧愚笨、富貴貧賤,而是在於是否有一個正確的心態。

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相關焦點

  • 睡前故事:三隻老鼠偷油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數學>正文睡前故事:三隻老鼠偷油 2011-10-09 17:43 來源:中國婦女網
  • 名家字畫鑑賞—齊白石老鼠偷油立軸
    藏品介紹中文名稱:齊白石老鼠偷油立軸英文名稱:Qi Baishi rat stole oil shaft規格:一幅類別:字畫品相:美品相傳在靈山老鼠偷食了如來的香花寶燭,「寶」字說明這蠟燭絕非尋常,乃是寶物;「香花」應該是指明其特性,古代蠟燭是以動物脂油所制,故此能吸引老鼠之流竊食,不過佛門慈悲,不沾殺孽,清淨自持,自然不會與塵世一般以動物油脂制燭,再聯想"香花"二字
  •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嘰裡咕嚕滾下來!
    在我們老家那地方,有句幾乎人人都會唱的小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嘰裡咕嚕滾下來。看來,老鼠從來就不討人待見,偷吃油燈裡的油(中國在1890年代普通農民百姓家庭大都採用油燈照明,而當時採用的一般是用動物脂肪經過加熱熬出的油來點燃照明,所以老鼠才會上燈臺偷油吃。現在由於電燈的普遍使用,早已沒有使用油燈了。所以大部分90後的小朋友都沒有見過油燈,自然也就看不見偷油吃的老鼠了,而我們這個年齡的人算是不幸逢其時吧)。
  • 營銷小故事——三隻老鼠
    有三隻老鼠結伴去偷油,可是油缸比較深,油在缸底,它們苦於只能聞到油香,卻喝不到油。後來它們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一隻咬著另一隻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很快它們就達成共識:大家輪流喝油。吊在最底下的老鼠先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這麼多,大家輪流喝多不過癮,今天我的運氣好,一定要喝個夠!」中間的老鼠想:「下面的油也沒多少,萬一讓底下的老鼠喝光了,那我不是要白白浪費體力,我幹嘛要讓底下的老鼠享受呢?不如把它放了,我自己下去喝個痛快!」
  • 老娘留下的小香油罐兒
    每當看到這珍藏的愛物,就想起已去的娘,想起記憶中娘和我們全家的故事;每當拿起它,香油的味道絲絲縷縷的散發出來,連同心中娘的味道,飄進我永遠割捨不去的鄉愁裡······我家的小香油罐兒是一個掛釉的黑色四耳陶罐兒,口徑6釐米,最大腹徑8.5釐米,罐高5釐米,裡面放置的小勺外徑1.9釐米。小香油罐兒放置在一個白色的小瓷盤子裡,細看起來精緻、講究。
  • 《遙遠的鄉愁》:槐花飄香時孩子們吃多了會痄腮,腮幫子會腫起來
    《遙遠的鄉愁》之112以後不要生氣了,記住羅京臨死的一段話:「少和讓你生氣的人在一起,少和事多的人在一起,少和不懂感恩的人在一起,少和敷衍你的人在一起,少和謊話連篇的人在一起,讓自己多活幾年!」和誰在一起高興,就和誰在一起,不管親人還是朋友。生悶氣更是慢性自殺,誰讓你堵心就躲遠點,閉上眼睛自己待會。
  • 緊帶鉤和老鼠偷油:黑先死活題1月7日_東方體育
    緊帶鉤和老鼠偷油:黑先死活題1月7日 1月7日:黑先圍棋寶典
  • 中國民間關於老鼠的三大傳說
    那時老鼠和貓是一對好朋友,他們約定一同到天宮去爭取當生肖,並約定到時老鼠來叫貓一同出發。但在規定的那天,老鼠並沒有叫上貓,而是偷偷跳上牛的角中藏起來。最勤奮的牛第一個趕到天宮大門,牛還沒有來得及抬蹄進入大門,小老鼠從牛角中一躍而下,直奔天宮大殿。儘管玉帝不願意封這個小小的老鼠為生肖,可是君無戲言,玉帝只能宣布鼠為生肖之首。
  • 油爆蝦,小身材大味道
    曾有作家在報紙上不止一次狠狠表白:「老正興的油爆河蝦,我稱之為天下第一蝦。我敢說,不論在上海,在全國,油爆蝦唯有老正興,除卻巫山不是雲。」「老正興還有一個傑作,就是油爆蝦。新鮮的河蝦,又壯又大,個頭均勻,沒進過冰箱,誘人的紅袍,還在吱吱作響,在蝦身上起伏暴跳的油珠會使你忍不住立即伸出筷子。與眾不同之處是其肉特別鮮嫩,香噴噴、甜咪咪、有回味。」
  • 甘肅慶陽:民間傳說老鼠是開天闢地的子神
    大凡壞事,總能和老鼠拉上關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獐頭鼠目;賊眉鼠眼,投鼠忌器,首鼠兩端,鼠目寸光……儘管人人討厭老鼠,但是卻喜愛十二生肖中的老鼠,在剪紙、皮影、郵票、火花、雕塑等眾多藝術門類中老鼠成了一種通人性的動物,在民間廣泛流傳,「老鼠嫁女」、「老鼠偷油」等故事,更說明了這一點。
  • 《遙遠的鄉愁》:拔雞毛、薅羊毛做毽子,記憶裡還有久遠的木刀
    《遙遠的鄉愁》之150小時候玩得東西少,除了有限的幾種小玩意,再有就是「跳房子」和「踢毽子」。跳房子是北方很多孩子小時候都玩過的,在地上畫幾個格子,找個瓦片就可以玩了。但這個玩法,基本上是女孩子們更喜歡的。後來若干年後才知道,在遙遠的雲南,孩子們也會這樣玩。不過,在雲南不叫「跳房子」,而是叫「跳海排」。
  • 有史以來最愛畫老鼠的畫家原來是他
    老鼠目不轉睛盯著的,或是兩個紅豔豔的蘿蔔,或是幾顆飽滿的花生,或是一個大大的南瓜,或是幾個鮮嫩的春筍、或是一籃香甜多汁的壽桃……小老鼠身姿敏捷,眼神靈動,將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中賦予老鼠的靈性表現出來。它們凝望的瓜果是那麼誘人,完全讓觀者忘了它們正是偷食者。可見齊白石是將老鼠當作活潑潑的生命來描繪。有時甚至會覺得它們同樣是「平生為口忙」的「勞動者」。
  • 澳節目醜化中國人,女演員扮武則天吃老鼠稱中國人吃老鼠蟑螂長大
    「民以食為天」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老話,長輩們更是苦苦教育下一代「能吃便是福」,享受天下美食是一大幸福和樂趣。正因為如此,中國人會竭盡所能挖掘、創造各種美食,連貝爺難以下咽的「皮蛋」都成為了幾乎全中國家家戶戶的必備餐品。
  • 破小案丨「家裡有老鼠怎麼辦?」男子竟然去偷喵星人抓老鼠
    沒想到他竟然說因為家裡進了老鼠10月21日13時許,工業新城接到轄區群眾張女士報警求助,說是店門口的貓咪被人偷走了,接到警情後,民警樓欽傑立即趕往現場。了解情況後,民警立即展開調查,迅速鎖定了一名騎電瓶車的中年男子,他下車店門口轉了轉,趁無人注意將小貓的繩子解開,然後匆匆忙忙地將小貓塞在自己電瓶車的座椅下,騎車離開。後經走訪排查,民警很快在嫌疑人朱某家中將其抓獲,整個過程不到2小時。
  • 不同地區吃餃子時,都會蘸哪些「調料」?原來學問如此之大
    吃餃子不蘸醬油。上世紀90年代,一位南方人到內蒙古做生意,在飯店點了一盤餃子吃,而當地的口味偏重,吃餃子時喜歡蘸醬油。當然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難以考證,但充分地說明一個情況:北方人的口味普遍較重,在吃餃子時,習慣以醋、醬油等調料蘸食。而南方人則更偏向於白口,即使蘸作料,也大都以輕酸甜辣口為主。
  • 古靈精怪的小老鼠,它寓意智慧和多子多福
    鼠在十二生肖中 居於首位,與十二地支中配屬,「子」,稱為子時,即晚上十一至凌晨一點,又稱「鼠時」。在剪紙藝術中,鼠文化是個重要的主題。在民俗剪紙中,表現老鼠繁衍育子的主題大量出現。例如:老鼠娶親、老鼠聯煙、老鼠登蠟臺、老鼠偷油吃等等。
  • 黎改梅丨饃饃蘸幹辣麵
    記事起,我就喜歡吃饃饃夾熟油辣子。無論是剛出鍋的熱饃還是冷饃,掰開一條縫,塗上熟油辣子,再撒一小撮鹽,然後把饃饃夾在兩個手掌中間使勁的壓成扁扁,再狠狠的咬一口,辣鹹油香味至今讓我回味無窮。特別喜歡舔淌在饃饃皮上的辣子油,怪香怪香的。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菜園子,種著辣子茄子黃瓜西紅柿蘿蔔白菜等。
  • 家裡玩麵粉,教你做一個小老鼠饅頭,每一個白色的脂肪形狀
    製作饅頭所需的成分非常簡單,可以用一點麵粉,一點水和一個發酵粉,主要技術要點是揉麵團,其他方面沒有問題,小老鼠饅頭也可以改成其他形狀,或者用填充物包裹,做包子也很好吃,如果你喜歡,你必須收集並製作他們。
  • 鄉愁系列:有趣的汾陽方言
    當你在異鄉聽到鄉音時,距家越遠心情越興奮,找到了鄉音似乎就找到了家的方向,看到了親人的面龐。有了鄉音,才有了鄉愁。每每離家啟程,上到正國副國級領導下至屁民百姓,只要看到向你揮手作別一臉不舍的母親,都會在心頭湧上幸福而酸楚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