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農村趣事,交流農業知識,做幸福農民!歡迎關注家鄉守村人
說到教育,很多人會說真的很費錢,現在的教育支出可以說是每個家庭最大份的支出,各種學習材料、用具、興趣班、課後班,真的有窒息的感覺。
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學生,都是靠錢堆出來的麼?其實不然,還有很多來自農村,教育資源匱乏,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買各種學習資料,上興趣班了,就是這樣的環境,仍然會出現優秀的農村大學生
說到農村,說到農民,你的腦海中是怎樣的圖畫呢?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掉地上摔八半,風吹日曬,不停的勞作,即使這樣,還是只有少的可憐的收入,甚至不能保證溫飽。
是的,就是這樣的農村人家,出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大學生。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一、 農村高材生
1.開朗倔強的河北女孩——王心怡
王心怡,畢業於河北棗強中學,2018年,以707的高分,考取了北大中文系。這個女孩家在棗強縣的農村,家裡三個孩子,媽媽還體弱多病,家裡全部支出都是靠著爸爸打零工維持著。
在小心怡8歲的時候,姥姥生了重病,因為家庭貧困,最後心儀失去了至親,從那時候起,懂事的心儀就開始和媽媽一起承擔家務,割草,撿雞蛋、摘棉花,和媽媽一起犁地,這些對於小心怡都是家常便飯。
看著爸爸媽媽每天的辛苦,心儀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的學習,考上好的大學,有更好的出路。黃天不負有心人,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考上了北京大學。
王心怡因為一篇「感謝貧窮」被大家熟識。
雖然貧窮給她帶來了痛苦、迷茫,刺傷了自尊,但是也讓她領悟了快樂,擁抱了美好。雖然物質生活匱乏,但是精神生活是極度充盈。所以要改寫貧窮。
2.孝順自強的雲南小夥——林萬東
清華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邱勇校長點名了林萬東。「唯有自強不息,才能有日後的無限可能」這是林萬東的座右銘。
林萬東,來自雲南的偏遠農村,因為父親的身體不好,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家裡基本上靠著媽媽一個人支撐著,爸爸媽媽雖然每天辛苦,但是從來不會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來。
林萬東立志要考上最好大學,他爸爸卻說,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家庭,能考上個重點就行了,林萬東知道爸爸是不想讓他有太大的壓力,但是他想要改變家庭現狀,想要走出農村的決心,讓他有了無限的動力,最後他真的成功了,713分,被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錄取。
林萬東寫道:「看到父母臉上久違的笑容,我知道,這個家庭的光明還遠未到來,可我已經給家人帶來了更多希望。」
「知識改變命運」是很多農村孩子從小到大聽過最多的教悔,也是他們最真實的體會。對於林萬東來說,從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一段新的生活就已經開啟了,不管前方是艱難險阻、還是五彩繽紛,都是一條新的路,希望他能在這條路上,披荊斬棘,帶著家人一起走向幸福。
在如此艱難的生活中,他們能夠做的如此優秀,未來的路途一定會是越來越好的。
二、相較於城市,這些農村高材生有哪些學習動力呢?
1. 想走出農村
長期生活在農村,深刻的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艱辛,從小父母就會教育孩子,一定好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將來不要再做農民,過著這般苦日子。
所以,很多農村的大學生收到父母的影響,立志要走出農村,而走出農村最直接有效途徑就是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找到自己的未來。
2. 過上更好的生活
嘗過苦日子的人,總是希望生活能夠更加寬裕,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可以不用幹最累的活卻拿著最少的收入,也可以像很電視劇裡面的人一樣,坐著辦公室,動動嘴、動動筆,就可以拿著高薪。
正是這樣美好的願望,在不斷的提醒著這些農村學生,努力再努力,夢想就在前方,終會實現的。
3. 建設自己的家鄉
每個人都有一個建設家鄉的夢想,想要改變家鄉那些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就像我小時候,經常走在滿是泥濘的路上,就想長大以後修建家鄉的道路,為大家帶來方便。
三、如今的農村,教育方面有哪些改善
1. 家庭環境
現在農村的經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大部分農民家庭都更富裕了,而且有了國家的扶貧政策,農民的土地又增產增收,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如今,農村也比從前更重視教育了,在父母的幫扶下,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農村大學生。
2.學校配套用具
隨著教育體制的完善,學校的各項配套設施更加齊全,校車已經通到了各個村屯,孩子上學不再像幾十年前風裡來雨裡去,大部分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塑膠體育場等教學設施,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學校又開通了各種AI和網絡課堂,更加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堂生活,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3.師資配備
農村學校的教師水平也有所提高,幾十年前的農村學校,大部分都是由民辦老師承擔教學任務。如今各種師範類院校為農村輸送了大量的師範類畢業生,這些專業的老師的教育理念更加完善,教學方式方法更加系統多樣,為孩子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農村相比於城市雖然有些落後,但是我們正在穩步的提升自己,正在不斷的進步,相信未來會更好。
今日互動:對於農村教育,你有哪些見解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