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觀音會為唐僧找到三個違反天道的弟子?你把他們的名字拼起來...

2020-12-27 騰訊網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留給我們的一筆難得的文化瑰寶。」《西遊記》講述了四位唐僧及其弟子在困難中終於從西方取經的故事。

但在故事中,有趣的是在唐僧三弟子加入取經隊伍之前,他們的身份並不好,都違反了天道。所以,問題是,觀音菩薩為什麼要為唐僧找三個違反天道的弟子,而不是那些沒有的呢?原來這三個人代表了一個人天生的三種邪惡。唐僧西遊記的過程,就是與這三種罪惡作鬥爭的過程。

孫悟空只是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後來,因為天地的靈,他孵化了成了花果山的主人。

在這個時候,孫悟空就像一個嬰兒。他沒有對錯的看法。因此,他生性行事,犯了許多大錯,如在天上搗亂,惹出許多神仙,殺了許多凡人。這樣的行為,當然不能被人和神仙所接受,所以猴王在五指山被佛祖壓垮了。其實,孫悟空的所有行為也都代表著暴力和無知,這也可以理解為「憤怒」。

豬八戒是天棚元帥,負責天亭十萬大軍。不過,豬八戒不是一個孝順的角色,而是貪圖吃喝養顏,最後因為調情嫦娥而被降職。

而豬八戒下凡後,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本性,依然我行我素。當你遇到一個妖精時,你不能再往前走了。即使到了靈山,我們也想吃兩個饅頭。這種行為與貪婪相對應,被稱為「貪婪」。

沙僧原本是天宮的捲簾大將,卻因不小心打碎了玉皇大帝的玻璃燈而被貶入凡間。因為無辜的降級,我非常難過。進入凡人世界後,我靠吃為生,常常懷念以前的天庭生活。我對玉皇大帝的怨恨無法消除。沙僧沒有停下來。他成了流沙河上的老大,經常做些搶房子的生意。因此,沙僧代表著「迷戀」。

如果把他們的三宗罪與佛教聯繫起來,就會發現他們代表了佛教三毒的「貪、恨、痴」

依次象徵地獄、惡魔和動物。學習經文最重要的是洗心革面,淨化心靈,不受三毒的控制。

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修煉之心,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正是《西遊記》要表達的思想。畢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本書宣揚佛教修心的原則,是對自我的超越,是對人心的考驗,是對未來更好的想像。同時,它也告訴我們,要取得成功,必須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有通過不斷的成長,我們才有機會成功,對吧?如果你一味地來自自己的天性,恐怕你會像猴王一樣,被五星山壓迫五百年。

相關焦點

  • 難怪觀音選唐僧師徒去取經,把他們5人名字連起來,才明白其深意
    如果深入體會這部劇中的每一個角色,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5個人的名字連起來是缺一不可的存在。首先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是石頭所成的,之後又因為誤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被三位真火直接煉化出了火眼金睛。
  • 為何唐僧不為通天河老龜問壽命?其實是為他好,觀音說出六個字!
    再被改變為電視劇以後,西遊記更是受到了我國民眾的熱愛。在這裡面,有勇敢的悟空,心善的唐僧,好吃懶做的八戒,還有老實本分的沙僧。為何唐僧不為通天河老龜問壽命?其實是為他好,觀音說出六個字!師徒四人經歷了十四年的時間,歷經了千辛萬苦。修的正果。在返回大唐的時候,師徒幾人經過了通天河的時候,通天河的那隻老烏龜載四人過河。在河中,烏龜問唐僧,有沒有幫自己問自己的剩餘壽命多少。唐僧說,沒有。
  • 《西遊記》裡唐僧和悟空都被封為佛,為何觀音菩薩卻沒有獎賞?
    《西遊記》裡唐僧和悟空都被封為佛,為何觀音菩薩卻沒有獎賞? 西遊記的主角毫無疑問是唐僧師徒四人。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歷經千辛萬苦到達西天靈山取得了大乘真經。師徒四人和白龍馬分別被封為,旃檀功德佛,鬥戰勝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八部天龍菩薩,修成了正果。
  • 西遊記中這個凡人觀音也救不了,你看他代表的人性弱點,發人深省
    當然,除了他們之外,還有那些法力無邊的神仙們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故事中的觀音菩薩。眾所周知,觀音菩薩道場在南海,除了南海的主道場外,其他地方還有很多觀音寺廟。今天這個故事就是在觀音禪院裡發生的。李世民派遣唐僧向西天取經。途中,收服了孫悟空為徒弟。二人經過觀音寺,遇到了院內長老金池,年長的金池已經200多歲了。然而,師徒沒想到的是此長老貪得無厭,非常喜歡炫耀自己的財富。
  • 觀音給緊箍咒時說了什麼咒語?難怪唐僧記得那麼快,是悟空的噩夢
    自古以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天敵,在大自然中,也是一物降一物,就比如說身體龐大的大象,竟然會怕一隻小小的老鼠,因為它會順著大象的鼻孔,爬到它的鼻子裡,大象一直賴以生存的就是它們的鼻子,不管是吃飯喝水,所以老鼠抓住了他們的弱點,《西遊記》上的唐僧之所以能夠平安帶領三個妖怪徒弟西天取經,也正是抓住了他們的弱點
  • 南海觀音菩薩一句話 揭秘唐僧取到的「真經」到底有什麼用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唐僧取到「真經」有點波折呀,阿儺、伽葉二尊者不好惹,唐僧沒有「人事」送他們,取了一回無字經,最後還得靠唐太宗李世民送的紫金缽盂,唐僧這才取到「真經」試問唐僧取到的「真經」有多少卷?可參考原著《西遊記》這一段原文: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一一報數。」
  • 老君為何要告訴觀音,自己曾「化胡為佛」?
    她在佛門排名第四十七,等到唐僧、孫悟空也成佛後,觀音的排名再次下降,變成了第四十九。  別說觀音發願不成佛,我翻遍西遊原著,找不到這一條。於是,我只能理解成,是如來佛祖刻意打壓觀音,硬是不讓她成佛。  在此前的章節中講過,為打壓觀音,如來費盡心機。策劃取經,就是削弱觀音勢力的重要舉措。觀音不但沒有坐以待斃,反而主動出擊。
  • 解密:唐僧為什麼死活不讓打白骨精?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一個孫悟空三番五次要打,可唐僧寧願趕走孫悟空不認孫悟空也死活不讓他打死她的妖精……圖為西遊記劇照一、白骨精究竟是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說的是,白骨精是白虎嶺上一具女屍的骨架,受盡天地精華後,變成了妖精「白骨夫人」;通觀《西遊記》,卻並沒有記載這具女屍的來歷。
  • 唐僧緊箍咒念的是什麼?這六個字連起來之後,確定不是在逗我玩嗎
    唐僧念的緊箍咒到底念的是什麼?事實上,《西遊記》中,被緊箍咒所困擾的,並非只有孫悟空一個人。最初如來讓觀音去找取經人時,就交付與她三個箍兒,雖然都叫「緊箍兒」,但又各有不同,對應的,是「金、緊、禁」三篇咒語。第一篇和第一個緊箍兒給的正是拿金箍棒的孫悟空,所以嚴格說起來,讓孫悟空念頭痛的,是「金箍咒」。
  • 西行紀:從濟世救人的觀音到殺人如麻的觀音?這個觀音很不一樣?
    其中,最為顛覆我們三觀認知的人物改變怕就是我們的觀音菩薩,在《西行紀》這部動漫裡,觀音菩薩變成了殺心觀音,一看這名字就知道這個人物絕非善類,甚至有點兇厲。確實在劇中的表現來看,殺心觀音確實不是一個善類,觀音的出場是比較的人物,從天兵攻打天羽山莊的時候就出現了。
  • 唐僧為什麼沒給老龜問壽命,無底船藏著一個秘密,孫悟空也不知道
    在明代吳承恩所著的經典《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們在取回真經後,遇到一隻過通天河的老龜。這一次,情況也一樣。沒想到在渡河的過程中,老龜得知唐僧並沒有幫他求佛壽,憤怒之下將一切散落在河中。那麼唐為什麼不幫老烏龜問生活,是忘記嗎?答案並不那麼簡單。
  • 唐僧一生做錯三件事:說錯一話,信錯一人,走錯一步!
    頑石看西遊 | 643期唐僧作為如來佛祖二弟子金蟬子的轉世,自然是倍受三界神仙的關注的,從觀音菩薩這裡就可以看出一些比較隱晦的東西了,當然觀音菩薩也算是佛教的人,自家人關心自家人好像是應該的,那麼五莊觀的鎮元子就可以拿出來說了。
  • 唐僧取經團隊只有4人?錯了,一共是44人!
    兩界山下,正當唐僧進退兩難、孤立無助之時,取經團隊內定的大弟子孫悟空出現了,也算是一大安慰,接著師徒二人相依來到盤蛇山鷹愁澗。在這裡又有怎樣的際遇呢?這裡收伏白龍馬自然就不用多說了。今天要講的重點卻是暗藏在這一回中你所忽略的重要信息。唐僧的馬被西海龍王三太子吃了,悟空一邊要去降妖,一邊又要保護唐僧,兩相為難。這時候登場了一大波人物。
  • 如來撒了謊,觀音絞盡腦汁也圓不上,唐僧卻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轉眼間,已過了半千年,如來召開盂蘭盆會。在大會上,如來佛提出了佛教東擴計劃,自稱「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眾人的反應的是這樣的: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那三藏真經?」。如來佛有三藏真經,手下諸佛、菩薩、比丘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難道這「三藏真經」是如來閉門造車的獨家秘笈?
  • 除了唐僧和觀音,取經隊伍誰還知道緊箍咒的念法?
    (蝸牛看西遊第2590期)文/牽著蝸牛散步緊箍咒,是唐僧專門控制孫悟空的法寶,知道念法的人只有三位,如來、觀音和唐僧。但是,除他們之外,還有一人知道,並且就在取經隊伍中。觀音準備去長安尋找取經人時,如來取出三個緊箍圈對她說——「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這三個緊箍圈,分別給了孫悟空、紅孩兒、黑熊精。
  • 如來為什麼讓五個犯過錯誤的人去取經?把他們名字連起來讀下試試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觀音為何選擇將他們幾個,差別如此之大的人組成一個團隊呢?而且都是犯過錯誤的人!是不是有點兒太別出心裁了呢?  其實,身為取經行動的總工程師,觀音大士並不是任意為之,而是別有心意,他們幾人的名字,其實就透露出了觀音的小心思。
  • 如果不試,唐僧師徒四人會有什麼結局?
    其實,在四聖試禪心的故事當中,從師徒四人與四聖的對話當中,咱們似乎可以找到四聖試禪心的答案!首先,是唐僧的話!在小說當中,關於四聖變化成想要招贅的一家人之後,首當其衝的就是作為師父的唐僧。沙僧是這麼說的,「你看師父說的話。弟子蒙菩薩勸化,受了戒行,等候師父。自蒙師父收了我,又承教誨,跟著師父還不上兩月,更不曾進得半分功果,怎敢圖此富貴!寧死也要往西天去,決不幹此欺心之事。」雖然沙僧的話比較長,但是基本上是詳細的說出了唐僧和孫悟空的本意!
  • 不會法術,但會「靈魂暴擊」:唐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原著中的唐僧不僅一心向佛、慈悲為懷,還比電視劇中的形象更加毒舌,哭鼻子、使性子、「甩鍋」等名場面比比皆是。唐僧一開口,不僅是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更是句句戳心的把把「小刀」。其一,動不動就說人家長得醜。話說在唐僧取經之初、師徒四人還未聚齊之時,唐僧與孫悟空相伴而行。一晚,師徒二人行至一觀音禪院,便想在此留宿。
  • 西遊記的孫悟空,為何非要打死6個樹精?把他們名字連起來就懂了
    在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很多妖怪的離去都有很深的用意,今天就來說一下,孫悟空路過荊棘嶺時,為什麼要打死6個樹精。在整部劇中,孫悟空出力最多,在去西天取經的道路上,每次唐僧遇到危險都是孫悟空衝在前面,被他用金箍棒打死的幾乎都是幹了壞事的妖怪。那麼這6個樹精做了什麼事情,孫悟空非要把他們打死?
  • 罪臣之子,他為何被觀音請去吃唐僧肉?
    就像一隻雞一樣,你給它吃長生不老藥有用嗎? 因此,鼉龍到黑水河,絕不是為了吃唐僧肉那麼簡單。 第三,鼉龍敢吃唐僧肉嗎? 鼉龍不可能不知道父親為何而死、為誰而死。西海龍王更清楚其中內幕。給他天大膽子,他也不敢吃唐僧!不然小心滅族!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