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有的樂器,領先歐洲七階音律,深埋千年仍能奏響!

2021-01-18 百年世事三更夢

說起樂器,大家會想到很多不管是傳統樂器還是現代樂器。如傳統的二胡、揚琴等,都離不開金屬製品的發展。在最早期,人們剛剛開始利用金屬,還不能製造音律精準的樂器時候。是怎樣創作音樂的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古代打擊器樂的祖先編鐘,編鐘僅僅靠體積的大小來調整音律。因此在最初的時候,因為製作簡單還是很被大家認可。

現代仿製品

編鐘的興起,與古代冶金技術的發展也是分不開的,青銅因為製作提煉工藝比較簡單,在我國歷史發展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主要的金屬器具來使用。同時青銅也被做成許多器具來使用,比如農工器具,酒杯,鼎等等。編鐘就是在青銅器盛行時期,青銅器具在青銅領域的應用,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作為主要的器樂在使用,同時也是王公貴族們的特有權利。

曾侯乙編鐘

說起編鐘的發展,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商超,那時候的編鐘基本是3個一組。慢慢發展演變每套編鐘的個數也在不斷增多。秦漢以後,編鐘在形制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每鍾只能發出一個樂音。在500年的興盛過後,編鐘也開始走向衰敗。到了隋唐時期,編鐘除在「雅樂」中使用外,已經很少被使用。唐代詩人在作品中曾描繪出編鐘聲音洪亮、鏗鏘悠揚、悅耳動聽的妙響。南北宋時期之後,一直到清代,編鐘鑄造技術接近失傳,鍾樂也漸被淘汰,清朝中期皇宮內所製造的編鐘,不僅其形制與傳統編鐘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遠。

曾侯乙墓穴發覺復原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曾侯乙編鐘,首次出土於1978年的曾侯乙墓。它不僅保存完好,而且被深埋地下2500年後,仍然可以被演奏。也超越了西方的七聲音階,達到了12聲率,擁有五個半八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也是我國首批被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自從被發覺至今,總共被演奏三次,分別是出土後的試驗演奏,1984年建國35周年和最近一次的1997年的香港回歸。

編鐘是中華音樂歷史的瑰寶,不僅推翻了歐洲七階音律,領先於我國傳統宮商角徵羽五階音律的傳統說法,在聲率方面的豐富程度,僅次於現代鋼琴。同時,編鐘在新時期的外交上也發揮了巨大的貢獻,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頒獎音樂就由編鐘奏響,被稱為「金玉奇聲」。雖然隨著現代音樂的發展,編鐘已經很少的被應用到音樂當中,但是作為中華文明的見證,我們應該將其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來自千年前的聲音。

相關焦點

  •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在古時候,聲音是一種讓人絕美的享受,對於製造美妙的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也是因為這樣有了中國樂器文化,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走吧,讓我們進入古時候的樂器時代吧!鼓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
  • 穿梭千年,尋覓最深處的音律——中華十大古樂器!
    「幸福的琴弦讓我魂牽夢繫,只剩一種頻率沒有落淚痕跡,一種悸動平凡而美麗,讓我千頭萬緒一個音,不是悲傷的曲也有點距離,真摯旋律儘是歡喜」,大家好,我是隨客,今天就讓我們穿梭千年,走進古典樂器的時代。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樂器都有哪些嗎?今天我來告訴你。
  • 古箏箏兒衛冕陌陌年度單項賽「樂器之王」 奏響史詩戰歌《Victory》
    昨日凌晨三點左右,古箏箏兒在陌陌直播間開播,此時已經到了單項賽樂器賽道的決賽日。開播不久後,箏兒的榮譽值率先突破兩億,早早在樂器賽道決賽榜上確立了巨大的領先優勢。 晚間七點箏兒再次上線,將一首又一首精彩的古箏彈唱曲目獻給大家,直播間裡始終維持著熱鬧的氛圍。
  • 奏響國家大劇院的13弦薩塔爾是件什麼樂器?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這個樂器有13根鋼弦,只有1根是主弦,其餘都是共鳴弦。」1月18日,「家庭音樂會系列之民族管弦知多少:族樂錦繡——民族管弦樂作品賞析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奏響。中國廣播藝術團副團長張高翔在指揮樂團演奏《母親》前,邀請演奏家阿地力阿不力孜向觀眾介紹一件鮮為人知的維吾爾族傳統樂器——薩塔爾。演出現場 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據介紹,薩塔爾是維吾爾族弓拉弦鳴樂器,通體木製,共鳴箱為長瓢形,由整塊桑木挖槽而成。
  • 失傳千年:曾侯乙墓驚現古代樂器「築」
    其中,確認已經失傳上千年的古代樂器「築」,應當列為重新認識的重大發現之一。這件築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對於深入研究古代樂器的發展與演變,研究曾侯乙一生的音樂實踐,以及正確理解中華古籍中有關使用築的許多描述,弘揚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春之聲 奏響「樂器之王」——長沙音樂廳管風琴首演
    奏響「樂器之王」——長沙音樂廳管風琴首演漢普斯經常穿梭於歐洲和美國的音樂節、音樂廳,成為發展管風琴這一古老經典樂器在當代社會發展和傳承的執行者。今天,受中國保利演出公司之邀,漢普斯第一次來到中國巡演,在保利劇場由歐洲管風琴師打造的精美樂器上,重塑傳統,再造經典,用音樂搭建起跨越國界跨越文化的理解之橋。
  • 北流這款全國獨有的民間樂器,歷經千年,現該往何處去
    告訴你吧,這就是流行於北流市六靖鎮及周邊的一種民間樂器:喃哆血。據查找有關資料,這種像笛子又不是笛子的北流市六靖鎮民間樂器,全國僅北流市六靖鎮及周邊鄉鎮有。巨大的喃哆血,需要兩個人協作說起這個全國僅北流市六靖鎮及周邊鄉鎮獨有的民間樂器,還是頗有些淵源的。相傳2000多年前,漢王、楚王爭霸,兩軍對壘,眼看漢王氣勢漸弱,敗象已露。
  • 共赴一場延續千年的音樂盛宴 本期「愛上紀錄片」展映《敦煌樂器...
    共赴一場延續千年的音樂盛宴本期「愛上紀錄片」展映《敦煌樂器·樂從畫中來》 掃碼報名每日甘肅網8月14本期「愛上紀錄片」公益展映活動聚焦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樂器,帶觀眾跨越千年,追尋壁畫中的音樂世界。莫高窟第220窟,是敦煌樂舞的經典代表,在這座洞窟的壁畫上,藥師佛站在蓮臺之上,流光溢彩,最為驚豔的是下方的28身樂伎,手持各種管弦樂器,奏響天籟之音。不僅是第220窟,走進莫高窟的每一個洞窟,都會發現一些與敦煌樂舞有關的圖像,各種各樣的樂器加起來超過5000件。
  • 方錦龍:捨得之間,以民族民間樂器描繪盛世中國!
    他是B站跨年晚會上一人大戰百人樂團的大神,精通琵琶、笛、簫、二胡、骨笛等多種樂器;他是與年輕人打成一片的音樂老頑童,「臉皮」也能用來彈奏,在多個社交網站受到追捧。他說,我不排斥網絡神曲,但傳承國樂是我的使命。
  • 千年萊夷古樂再次奏響,展示靈氣、活力、時尚萊西
    新銳大眾記者 張曉帆 宋弢 通訊員 侯義鳳萊夷古樂撞擊觀眾心靈編鐘、石磬、古琴、錞於、陶鼓、陶號、瑟等十幾種樂器逐一排開,編鐘聲起,奏出鳳凰展翅的旋律;磬聲悠揚,打擊、吹奏、彈撥,如玉樹臨風,似大海掀波;舞者們身著古色古香的服裝,翩翩起舞……5月30日,千年前的萊夷古樂在萊西市民文化中心重新編排再現
  • 方錦龍:捨得之間,以民族民間樂器描繪盛世中國
    如今備受關注的他,其實早就是中國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從藝42年間出訪了近五十個國家,能演奏的樂器超過300種。早在80年代,方錦龍就開始在國外尋找中國歷史上遺失的樂器,並將它帶回到國樂之中。上世紀90年代初,他復原了從北宋起就斷代失傳的五弦琵琶,在我國當代音樂史上寫下重要的一筆。
  • 敦煌壁畫樂器「復活記」
    2019年,在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上,琵琶、箜篌、篳篥、胡琴、鼓、琴、瑟等來自敦煌的聲音迴響在市政大廳禮堂。身著彩裳、手持古樂器的演奏者們仿佛穿越時空,將敦煌壁畫中描繪的音樂盛宴帶到了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這些樂器正是莫高窟壁畫中所描繪的樂器。
  • 這件在中國失傳千年卻被日本視為瑰寶的樂器終於回來了
    1982年,日本當代著名尺八藝術家木村智一先生到中國尋根,了解尺八在其發祥地的歷史和現狀,不少學者、樂器廠家大惑不解,「尺八難道是中國樂器嗎?!」是的,尺八確確實實是中國樂器,而且是正宗地道的、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樂器。
  • 《我的俠客》音律材料在哪 音律材料位置一覽
    導 讀 在我的俠客遊戲中有很多音律材料包括樂譜和樂器,那麼在哪裡可以找到?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我的俠客音律材料位置,有需要的小夥伴千萬不要錯過了。
  • 方錦龍:五弦琵琶與千年中國
    驚豔之餘多方查閱了歷史資料,他忽然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能不能復原和演奏五弦琵琶?  在研究的過程中,方錦龍發現琵琶的身世之謎。「琵琶是從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方錦龍對記者說,「這種梨形的樂器叫『烏德』琴,是有五千年歷史的兩河流域的樂器,琵琶的真正祖先在古波斯,對歐亞許多國家的彈撥樂器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傳到歐洲變成了魯特琴,中世紀很多油畫都有描繪遊吟詩人彈唱的場景,所以歐洲人叫琵琶『Chinese Lute』。
  • 關於中國音樂,你知道多少
    中國音樂是中國音樂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依照發展的時間順序,基本可以分為秦、漢以前音樂、漢朝、唐時期音樂、宋、元時期音樂、明、清音樂、中國近代音樂和中國現代音樂等。而今天,廣西中公小編要說的是中國古典音樂。中國古典音樂有著千年的歷史,從上古時期的記載就有很多的文獻了。 但是中國古典音樂最發達的時代應屬唐朝。 唐朝的古典音樂融入了很多的西域風情,比如現在大家熟知的二胡,三弦等樂器,其實都是那個時代從西域進入漢人的文化中的,而中國傳統的音樂主要表現為笛,簫,古箏,古代鼓。
  • 國產獨立音樂遊戲《同步音律》PS Vita版本 6月15日發售
    ®中國商店  由獨立遊戲製作組I-Inferno製作,上海東方明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行的國產獨立音樂遊戲《同步音律》(MUSYNC)將於2017年6月15日發售其PS Vita版本,價格為158元人民幣。
  • 【文物裡的中國】丨曾侯乙編鐘
    這套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編鐘,由65件青銅鐘組成,每一件鐘均具備一鍾雙音的特徵,音域跨五個半八度,能敲奏七聲音階,僅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十二個半音齊備。《國家寶藏》曾侯乙編鐘的守護人王剛對這件寶物敬仰有加,「過去都知道中國是五聲音階,西方人是七聲音階。
  • 【樂器之王】鋼琴
    在世界各國的成千上萬種古今樂器當中,現代鋼琴被眾多的音樂家們譽為「樂器之王」。這不僅是由於它的體積最大、內部結構最複雜,更主要的還是由於它優良全面的性能和廣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樂器(除為數不多的教堂、音樂廳中的管風琴外)無法與之相比擬的。
  • 賈湖骨笛:中華第一笛,九千年前的樂器就能精準吹出現代音律
    後來經歷了從1983年到1987年的六次發掘,在這個地方發現了具有原始文字性質的刻畫符號、世界上最早的含酒精的飲料、中國最早的家豬和具有馴化特徵的稻米等,其中,最具有文物價值的,是在隨葬中發現的30多支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