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丹尼爾.耶金:全球能源轉型將改變能源格局

2020-12-27 易車網

丹尼爾·耶金:

美國劍橋能源研究會主席、美國政府思想庫布魯金斯學會理事會成員、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委員會成員。

近段時間,多家石油公司宣布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多個國家宣布努力爭取2050年或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同時,歐洲、加州等地政府不斷推動能源轉型,出臺2035年後禁止銷售內燃機等措施。11月17日,英國更是將於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的計劃提前了10年。

這是否意味著能源轉型馬上到來?全球油氣煤的需求將大幅減少?有一點是肯定的,氣候變化和政治壓力遲早會推動世界轉向低碳能源,且會產生新的能源地緣政治。

氣候變化和政治壓力推動低碳能源

關於能源未來的討論可以用「能源轉型」這個詞加以概括,尤其是195個國家已籤署了2015年的巴黎協議,承諾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2攝氏度的範圍以內,並盡最大努力將升幅進一步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

要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在2050年或之後不久達到「淨零排放」。這一目標已被歐盟、英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所採納。與此同時,政府必然會利用其監管權力和懲罰措施推動這一衝刺進程,越來越多的地方計劃在本世紀30年代禁止汽油車的銷售,而汽車製造商如不能在新車生產過程中滿足日益趨緊的排放目標,也將面臨愈發嚴厲的懲罰措施。

2019年,電動汽車在汽車銷售總量(轎車和輕型卡車)中僅佔2.1%,但隨著環保及氣候政策的趨緊和車用電池成本的下降,這一數字必然會顯著增長。在IHS Markit的預測中,基準情景將是一種「對抗」的局面,即2050年電動汽車將在屆時的20億輛車中佔比33%,在新車銷售量中佔比60%。在「自治」情景,即低碳經濟轉型速度更快的情況下,電動汽車將佔車輛總數的51%,以及新車銷售量的77%。各地政府,尤其是在城市,會就氣候變化持更強硬的立場,採取禁售汽油車等措施,同時工業界也會在降低電池成本方面取得更大進展。

即便如此,歷史證明,能源轉型還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的。比如,石油是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發現的,但到了一個世紀之後的20世紀60年代,它才取代煤炭成為世界頭號能源來源。除此之外,一個重大問題是,各國政府為了應對眼前的危機已負債纍纍。他們是否還有足夠的資金以及資金使用的彈性?根據IHS Markit全球經濟預測,明年年中疫苗如果能廣泛應用,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4.4%。換言之,2022世界經濟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而如果疫苗的研發落地沒有那麼快,世界經濟的復甦還會更加緩慢。

另一個重大問題,是如何建立低碳未來所需的供應鏈。為了滿足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我們需要以前所未有甚至難以想像的速度和規模部署現有或新興技術。這對供應鏈造成了嚴峻的挑戰。因為其發展所需的供應鏈尚規模不足,抑或根本不存在。

即便如此,氣候變化和政治壓力遲早會推動世界轉向低碳能源。而從現在開始思考這一轉型,將會如何影響未來的全球力量格局並不過早。

中國電動汽車對俄羅斯形成風險

初步看來,中國將是未來能源轉型中獲益最多的國家。中國75%的石油供應來自進口,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與此同時,中國已在新能源領域佔據了全球領先地位。中國每年的新車銷售量比美國還多,如果這些車輛都靠汽油驅動,就意味著要進口更多的石油和汙染問題的惡化。正如中國前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所說,中國需要抓住「發展電動汽車的戰略窗口期」,而這一點中國已經做到了。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推動,中國目前的電動汽車保有量是全球總數的一半。

然而,這不僅僅是一個減少石油進口和城市汙染的問題。對中國而言,要想在內燃機車上追趕國際大型汽車公司已為時太晚,但利用電動汽車實現跨越式發展可以讓中國超越成熟的汽車製造商,在全球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

如果中國有可能成為能源轉型的大贏家,那麼其北方鄰國將面臨風險。當前,俄羅斯是世界三大石油生產國之一,是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保持著世界最大天然氣出口國的地位。地理位置、從蘇聯繼承的超級大國遺產,以及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軍事實力,是俄羅斯大國復興的重要因素。但同時,俄羅斯建立在石油和天然氣基礎上的能源實力是其全球影響力的關鍵,也是該國與中國關係日益密切的重要因素。這些資源,使得俄羅斯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參與者。

然而,俄羅斯對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的依賴是一種戰略風險。油氣收入為俄羅斯提供了財政基礎。正常情況下,這些收入佔政府預算的40%至50%,佔出口收入的55%至60%,約佔GDP的30%。20年來,「俄羅斯需要改革,實現多元化,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已成為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但目前來看仍是挑戰。

能源轉型削弱中東石油優勢

隨著其他地區的資源開發,尤其是近年來美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外界對中東石油優勢地位的關注已逐漸減弱。但石油仍然對該地區許多國家的經濟地位至關重要,而能源轉型將削弱這一地位。

基於上述情況,再加之國內年輕人的就業需求,沙特王推出了「2030年願景」改革計劃。在任何情況下,對根植於石油收入的經濟進行重塑都是一項挑戰。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這一挑戰更加艱巨。

阿布達比已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石油出口國可以採取何種措施,使其儘可能免受石油價格波動以及當前能源轉型的影響。2007年,在石油轉型的論調還遠未被廣泛接受的時候,阿布達比就制定了《2030年經濟展望》,以備不能依賴石油的時代到來。20年前,阿布達比GDP幾乎全部依賴石油,而現在,非石油收入已佔到GDP的60%。儘管有這種面向未來的轉變,但只要油氣資源還有市場,海灣國家仍會採取使油氣價值最大化的戰略。

天然氣現已成為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關鍵燃料,以及國際石油公司和國家石油公司的戰略核心。在美國,天然氣發電在電力中的佔比從2010年的20%增長至2020年的40%,煤炭發電則從40%降至20%。主要得益於天然氣的利用,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回至1990年的水平,而GDP則較那時增長一倍。如果將2019年全球煤炭發電總量的1%替換為天然氣發電,就能減少相當於1100萬輛汽車一年的排放量。IHS Markit預計,LNG市場在未來20年將以年均3%的速度增長。

世界各地對天然氣的態度各不相同。印度正在建設一個6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系統,以擴大天然氣在經濟中的使用,替代引發室內空氣汙染的傳統燃料。但在歐洲和北美,反對天然氣的聲音越來越多。這些論調認為天然氣仍屬化石燃料,會帶來二氧化碳以及甲烷排放,天然氣的使用與淨零排放的目標相悖。儘管如此,近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停電事件表明,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需要天然氣的協同。隨著時間推移,新技術將改變天然氣在燃料組合中的地位。商業可行的電網規模儲能將降低對天然氣的需求,而碳捕獲、利用與封存則會擴大天然氣的作用。這也凸顯了能源轉型的動態本質,它依靠技術的進步,也許並不會直線變化。

完成淨零排放需要突破和創新

喬·拜登已明確表示,如當選新政府將推動美國儘快重返巴黎協定,並在全球氣候政策方面走在前列。科研和新能源技術開發,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而美國在這一方面已處於強勢地位。

無論是要實現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還是大規模減少大氣中的碳含量,都需要化學、物理和材料科學的突破和創新,以及碳捕獲、氫燃料、數位化、製造、人工智慧、機器人、軟體、數據分析等技術的進步。

雖然拜登和川普在氣候變化政策及相關監管方面態度迥異,但無論是誰贏得大選,美國都將繼續保持在能源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美國的技術優勢得益於其獨特而富有活力的能源創新生態系統,涵蓋能源部的17個國家級實驗室、各個大學、研究機構以及無數公司和初創企業,再加上鼓勵冒險精神的文化以及能夠調動資本的金融體系。

得益於過去十年的「頁巖革命」,也就是所謂的壓裂技術,美國現有資源基礎已經發生了改變。頁巖革命使美國超過沙特和俄羅斯,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油氣產量的快速增長,使得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外交政策的靈活性有了新的發展。

在新的世界能源版圖上航行,許多國家需要做出重大抉擇。如果美國的「禁止水力壓裂」運動越來越活躍,或者即使只是對油氣開發施加新的重大限制,結果將是美國產量的驟降以及進口量的激增。

疫情後經濟復甦,全球油氣消費將再次增長。而一旦美國供應缺失,全球供應將出現缺口,其他石油出口國將急於填補。這樣一來,這些國家將成為能源轉型中的意外受益者,至少在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將是如此。

相關焦點

  • 丹尼爾·耶金:全球進入新的能源轉型時代,中國佔據優勢和主動
    記者 | 侯瑞寧1「由於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的驅動,全球正進入了一個新的能源轉型時代。」在12月10日舉行的「2021國際能源發展高峰論壇」上,IHS Markit公司副董事長、全球能源專家丹尼爾·耶金表示。他指出,在此背景下,金融行業將更加注重環保、社會和治理(ESG),投資會向低碳領域傾斜。中國則將在此輪的能源轉型中佔據優勢和主動。
  • IEA:油氣行業將為全球能源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能源轉型中的油氣行業》報告,分析探討了能源轉型對全球油氣行業的影響,以及油氣行業為加速能源轉型需採取的行動。行業格局是多種多樣的,並沒有適合所有企業的通用發展戰略。國際石油公司佔油氣儲量的12%、產量的15%和運營排放量的10%,國家政府所有或控股的國有石油公司(NOC)佔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佔儲量的份額更大。儘管目前有一些高效能的國有石油公司,但大部分公司都無法適應全球能源的動態變化。3、油氣公司對其核心業務以外的投資不到總資本支出的1%。
  • 建設我國能源網際網路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上)(暢想能源)
    關鍵要以新發展理念和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引,加快我國能源變革轉型,推動經濟復甦和高質量發展,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十四五」是我國能源轉型的關鍵期和窗口期,加快建設我國能源網際網路,將根本扭轉化石能源增長勢頭,全面促進清潔發展,保障能源安全,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內生發展動能,應對複雜國際形勢將發揮重要作用,是利在當下、惠及長遠、一舉多得的戰略性舉措。
  • 普拉沙恩帕拉梅斯瓦蘭:新冠病毒疫情將怎樣重塑亞洲未來的能源格局?
    其中包括亞洲主要經濟體崛起後推高了能源需求,能源技術的傳播擴散以及各國政府在追求經濟增長目標的同時日益加強對碳排放的治理。在此過程中,我們還看到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變化,比如最近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和油價波動,也對這些趨勢產生了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疫情只是眾多將塑造亞洲能源格局的新情況之一。
  • PPT|中國能源轉型與「十四五」電力規劃研究
    「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槓桿,數位化技術也將為能源行業創造巨大價值,而數位化平臺也將逐漸成為能源行業轉型的新...
  •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能源綠色發展對碳排放強度下降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1%。  「我們希望通過發布這部白皮書,讓大家深入了解中國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付出的艱辛努力,以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章建華說。
  • 國家能源局將從三方面著力加快能源轉型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21日表示,當前全球能源低碳轉型步伐正在加快,做好能源安全保障面臨新形勢新挑戰,將從三方面著力加快能源轉型。21日,國新辦舉行《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新聞發布會,章建華是在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 呂建中:科學把握中國能源轉型發展的著力點
    2020年初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疊加超低油價,嚴重衝擊全球能源市場,使產業鏈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單邊主義、逆全球化傾向對「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全球能源治理、能源地緣政治等構成新的威脅。要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等,必須在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推進能源革命和轉型、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下大功夫。
  • 能源轉型,中芬合力大有可為
    11月初,深秋時節的芬蘭西部港市瓦薩(Vaasa)已是大雪紛飛,寒意逼人,同期在這裡舉行的「中芬能源轉型商務論壇」卻無比火熱——圍繞中芬乃至中歐開展可持續能源合作的有利條件和廣闊前景,來自中芬政商學界的100餘位嘉賓,分別從各自視角介紹了能源產業在中芬兩國的發展情況,並一致認為兩國在能源轉型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可期
  • 中國能源轉型展望專家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
    大家齊聚一堂,各抒己見,深入地研討了全球能源轉型及碳中和願景下中國能源的低碳發展路徑等議題論壇。DNV GL 副總裁黃今與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楊雷副院長共同主持了論壇。DNV GL已經連續四年發布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能源轉型展望》報告,本年度的報告就全球能源供需和能源系統面向2050年最可能的發展軌跡做了獨特地分析和預測,並探討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未來的能源轉型趨勢和前景。  艾瑞民在講話中特別指出,「中國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中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
  • 數百億度電被浪費,新科技重大突破,中國技術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自古以來,中國便有著「地大物博」美稱,中國領土面積在世界中排名第三,可是能源和資源卻並不豐富,在清王朝統治時期,能源沒有被開發,是「物博」,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越來越多的能源被陸陸續續開發出來,中國僅剩的能源已經告急,從國家能源局中得知,能源不僅告急,而且每年都會有數百億度電被浪費,不過如今新科技有了重大的突破,中國技術未來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達到25%」目標意味著什麼?
    當然,更意味著未來十年,我國能源轉型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到2030年,以風能、光能、核能和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將達到25%。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預計為15.4%,如果到2030年達到25%,則未來十年,非化石能源的佔比平均每年將提升一個百分點。
  • 國家能源集團:大象轉身!
    國家能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電公司、風力發電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但在國家3060目標願景下,其頭頂的一些光環看起來黯淡了許多。以資產規模衡量,國家能源集團位居五大發電集團一哥位置,但若論及清潔能源的裝機佔比,目前僅為24.7%,居於末位。
  • 「十四五」能源發展將再迎重大歷史轉型期
    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舉行「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對外發布《我國「十四五」能源需求預測與展望》《基於行業視角的能源經濟指數研究》《全球氣候保護評估報告》《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新能源汽車產業2020年度回顧與未來展望》《碳中和背景下煤炭制氫的低碳發展》《2021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中國省際能源效率指數(2010-2018)
  • 呂建中:後疫情時代,能源安全理念亟待更新
    來源:中國能源報核心閱讀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能源格局充滿不確定性,迫切需要樹立新思維、謀劃新對策。建議各方攜手施策,打造「供應與需求雙向安全體系」,紓解「能源安全傳導壓力」,搭建全球能源安全保障合作機制。(文丨呂建中)以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打造「供應與需求雙向能源安全體系」近年來,全球能源轉型持續加快,各類新能源加速發展,但至今還沒有哪一種能源能夠真正替代石油的戰略地位。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11月10日,IEA發布《可再生能源2020》報告稱,可再生能源行業已經迅速適應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儘管全球今年能源需求將下降5%,但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仍將增加近7%,預計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達200吉瓦,佔全球總新增裝機容量的近90%。
  • 大同能源轉型如何「多點開花」?大同人收藏看起
    在開啟「煤都」向「氫都」「新能源之都」戰略轉型後,大同作出哪些實踐探索?將如何更好推進轉型升級?12月18日大同召開的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建設路徑研討開幕式給出答案。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向與會嘉賓介紹這座資源型城市當前形成的「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六大工作格局。「大同希望為推動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先行先試,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大同經驗。」大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明生在開幕式上說。
  • 觀察丨周大地:油價跌宕起伏,世界能源格局何去何從?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 周大地文章導讀受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國際油價近來持續下跌,累計跌幅近70%。這場石油「價格戰」將走向何方?油價暴跌,是禍是福?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期節目特邀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進行解讀。Q:自今年1月份的高位以來,國際油價已經累計下跌接近70%。油價為何會連續下跌?據報導,4月1日,俄羅斯和美國就油價暴跌展開磋商,您怎麼看待這場石油價格戰的走向?未來能源格局會有什麼變化?
  • 呂建中: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的能源大變局
    後疫情時代 能源大變局需要情景規劃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並將加快政治經濟格局調整。長時間的經濟活動停擺,使全球經濟持大幅度下滑。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後疫情時代的能源行業復甦,很可能是一個緩慢而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同時會伴隨一系列重大的結構性調整。比如,全球能源市場支持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可能會加速能源轉型;強化能源金融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完善能源價格形成和調節機制;搭建全球能源安全保障合作機制等。
  • 《白皮書》解讀:做好能源綠色轉型,優先發展平價風電!
    答:白皮書全面展現了中國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大舉措和主要進展,主要體現為:我國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把清潔低碳作為能源發展的主導方向。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全面推進太陽能多方式、多元化利用,推動光伏與農業、養殖、治沙等綜合發展;大型風電基地建設與分散風能資源開發結合,優先發展平價風電項目;堅持水電開發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移民脫貧致富;將核安全作為核電發展的生命線,堅持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標準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