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個送女兒上舞蹈課的媽媽,明明已經送到了樓下,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小女孩說什麼都不肯進去,媽媽一開始還很耐心地跟她說,「就一個小時,上完爸爸媽媽就帶你去吃DQ冰激凌。」女兒小嘴一嘟,說「我不去!」
媽媽越來越著急,孩子卻越來越抗拒,女兒急了,大聲說:「媽媽我就是不想去嘛,我就想跟樂樂玩,不想來上舞蹈課!」
說著說著還「嗚哇」一聲哭了出來,可能媽媽覺得在大馬路上有點丟人,就把女兒拉到一邊,說,「別哭了,哭什麼哭,也不嫌丟人……」
發脾氣的孩子就像一座爆發的小火山,家長往往感到很為難,總想讓他用最快的速度冷靜下來,結果卻常常是事與願違,不僅自己漸漸失去耐心,孩子還鬧得更起勁兒了,這可如何是好呢?
通常來講,家長會採用這三種方式來「收拾」炸毛的孩子:
【方式一】:對對碰
操作:對孩子吼:「別鬧了!」「再鬧打你啊!」
原因:熊孩子都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次沒管住,次次管不住。
結果:脾氣越管越暴躁,「媽媽/爸爸我錯了,下次還敢!」
【方式二】:立馬慫
操作:孩子一鬧立馬妥協,讓幹啥幹啥。
原因:「誰讓ta是自家娃呢,我不疼ta誰疼ta」,「我也沒辦法啊……」
結果:孩子會相信,只有發脾氣,才是「號令天下」的正確方式。
【方式三】:冷暴力
操作:晾著孩子,ta愛咋地咋地。
原因:反正等ta鬧夠了,也就不鬧了唄。
結果:一種傾向是形成討好型人格,過度看別人臉色行事,失去自我;一種傾向是更容易變得暴躁、情緒失控、歇斯底裡。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反倒是我們教育他的好時機,跟我們成年人一樣,他們的脾氣並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們都知道,人都容易對親近和信任的人發脾氣,而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只是他們暫時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應對方式,只能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刷存在感」,希望可以獲得愛。
他們要麼在表達「我很無助,很沮喪」,要麼在表達「我長大了,我有我的權利!」。
如果我們能夠做好正向的溝通,引導他們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就有可能在將來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哦!
這時候,不妨先放下自己想要說教的欲望,用溫柔的陪伴和耐心的開導來回應他,讓孩子把負面情緒宣洩出去,再解決問題。
幼兒鬧情緒,有這樣的三種常見原因,需要予以針對性處理:
此類情況容易發生在3歲以下孩子身上,因為此時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尚且不足,他們只能用哭鬧等方式來向大人尋求幫助。
這時候應考慮:孩子是不是困了、餓了、渴了,如果是生病了,就需要及時帶孩子就醫。
這樣的挫折,可能來自於他想要做的事情沒辦到,很挫敗,比如想從冰箱上把玩具取下來,卻夠不著;也可能來自父母沒滿足他的某種訴求,比如不給買蛋糕;或是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正生悶氣,比如被同伴搶走了心愛的鉛筆。
這時候,由於身體發育、語言能力發展當前所處的階段,他們自身能力有限,不能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所以就會通過哭鬧、耍賴等方式「使小性子」。
這時候需要先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再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應對,這樣既不會傷害孩子,還能幫助他用更好的方式應對問題。
針對剛才提到的幾種情況,可以先做這樣的引導:
「是不是夠不著那個玩具,所以感到很難過?如果你告訴媽媽,媽媽可以幫你拿哦!」
「小花沒經過你同意,就把你的鉛筆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氣是不是?」
先要引導孩子表達出當下的情緒,他們才能釋放出內心的挫敗或委屈的情緒,不再鬧脾氣,然後再陪孩子
一起尋找解決方法:
「咱們一起試試別的辦法好不好?去把那個小板凳搬過來,說不定踩在上面就可以夠著玩具了哦!」(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體驗)
「今天你已經吃了兩塊蛋糕了,再吃的話會肚子疼的(解釋原因),咱們去吃點別的吧,吃一根香蕉好不好呀?」(給孩子提供其他選擇)
「你可以去跟小花說,你很喜歡這支鉛筆,可不可以先還給你,再把另一支送給她?」(給孩子提供應對方式)。
這樣的場景,你可能不太陌生:
天冷給孩子加衣服,他不耐煩地拒絕穿上,或穿上後又脫了下來;當孩子想吃蘋果,你非要給他吃草莓,他憤怒地把草莓扔到地上。
當有此類情況的時候,孩子只是希望自己擁有對行為的選擇權,這時候,如果這樣做,他會更容易接受:
當天冷給孩子加衣服時候,不必強硬地給他把衣服套在身上,而可以說:「你現在是想穿紅色的那件衣服,還是黃色的那件呢?」
當孩子拒絕吃香蕉,還想繼續吃蘋果的時候,你擔心他吃太多肚子不舒服,可以說:「今天你已經吃了兩個蘋果了,想試試香蕉或者草莓嗎?」
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他們會覺得自己像個「小大人」一樣,也擁有了行為的自由,會非常開心,自然也就不會無理取鬧了。
發脾氣,是每一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和面對的,一定要用正面、積極的方式去應對,而不是用暴力或冷淡的方式去應對。
因為作為家長,我們並不是要培養一個不生氣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不亂發脾氣的孩子。
擁有一個可以懂孩子、因勢利導的家長,孩子的情緒會更穩定,成長會更順利哦!
最近家長們反應能在曹老師視頻號學到很多乾貨,大家一定要記得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視頻號哦~
- End -
相關閱讀
毀掉一個小孩有多簡單?冤枉一次就夠了
假「靳東」新聞的背後,是一群需要被看見的人!
發現15歲女兒早戀,這個做法刷爆朋友圈!
看完這個演講,我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抑鬱症患者發聲:「我每天有10000種自殺的理由.」
作者:知子花郭欣雨,轉載需註明來源,知子花教育(ID:zhizihuajy),18年專注於心理學和家庭教育領域,20000+海量原創家庭教育案例,掃碼關注我,了解更多教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