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友記》不同,美劇《欲望都市》知名度雖沒有那麼高,卻也擁有一眾忠實粉絲,四個三十多歲女性在紐約的生活,成為十幾年前剛剛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白領女性嚮往的模範。
最近,有消息確認這部劇又將重啟,在經歷了六季電視劇和兩部電影後,原劇四位主演中的三位主角莎拉·傑西卡·帕克、辛西婭·尼克森、克裡斯汀·戴維斯將回歸,新劇將講述凱莉、米蘭達、夏洛特三位時尚女性50多歲時的生活和友誼。
今天再看這部二十多年前的劇集,才發現它給不少當代人留下了不小的影響。
二十多年前的1998年,《欲望城市》在HBO首播,劇集講述發生在紐約曼哈頓四個單身女性的故事。她們事業成功,雖不再年輕卻依舊魅力四射。在充滿欲望和誘惑的紐約,她們在享受友誼的同時也在情慾的糾葛間,尋找真正的愛情和歸宿。這也是很多美劇迷的入圈啟蒙劇,很多人接觸到了大尺度臺詞和場景,它們革命式地顛覆著觀眾的內心,成為影響一代人的「熟女戀愛聖經」。
劇中每一集的故事架構都圍繞在Carrie撰寫報刊專欄時所冒出的想法,作為專欄作家,她幾乎是用自己和三位好友的情感歷史來表現每個女性的擇偶觀:大家都在尋找愛情和屬於自己的真命天子,但往往在談婚論嫁時遇到的人反而不是那個理想中的男人。
「站在高跟鞋上,我才能看見真正的世界,使腳不舒服的不是鞋的高度,而是欲望。」Carrie是劇中最具浪漫氣息的人物,和「Mr Big」的戀愛貫穿六年再加上兩部電影,她一次次瘋狂地陷入愛情,又一次次抽身。
光看劇集裡每一集標題,就能看到這部劇對兩性關係全面涵蓋度:已婚者的光環、二十歲男孩的誘惑、三人行、單身有罪、炮友、二十歲女孩vs三十歲女人、床頭吵床尾和、男人神話和偉哥、婆媳之爭.各樣話題道出了不少女性視角的男人觀和生活態度:
不少情感專欄作者和編輯的偶像
「他就像是一件DKNY的衣服,你知道他不會是你的Style,但他就擺在那裡,所以你還是試穿了一下。」「一個女人的鐵達尼號,可能是另一個女人的愛之船。」「蛋蛋之於男人,就像皮包之於女人」.
另一位主角米蘭達個性更加獨立,她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要總是圍繞著男人,她對姐妹們發出的警告是:「等你準備好除了男人以外的事再打給我」,並明確地將「已婚男人」列為全體女性的敵人。
作為劇中的「男人婆」,她做事果斷,理性克制,在今天看來,米蘭達已經從原本戲份最少的配角晉升成了不少當代女性崇拜的偶像。
對性持開放態度的Samantha應該是不少觀眾的最愛。當然,最著名的是她的那句:「I love you, but I love me more」,很多觀眾為此而感動,因為為了愛情,放棄自己的女性實在是太多。
Samantha說到做到,她是劇中唯一一個沒有結婚的女人。有國外網友統計:Samantha 睡過 41 位男性、 1 位女性,應驗了她的人生哲學:「女人是用來交朋友的,男人是用來做愛的。」
愛情理想主義者夏洛特像大多數女人一樣,對婚姻,白馬王子,孩子,家庭都抱有美好的幻想,但同時,她也能犀利地看到女人生活的實質:「一個女孩不要的東西,可能是另一個女人的寶藏。」四人中相對保守的她,可以說是Samantha的對極:「性高潮的確很重要,但性高潮不會送你情人卡,也不會在你看悲劇的時候握緊你的手。」
四位主角代表了不同女性對生活和情感態度的不同面相。米蘭達認為四個聰明的女人不應該整天聊男人,但同時也有像夏洛特一樣的女生,她們對婚姻充滿期待,認為孤獨終老是一件可怕的事,這時,Samantha就會提醒她:「就算我們都有男人,我們還是孤獨的。給你一個忠告:直面現實。享受男人,但不要期望他們充盈你的生活。」
《欲望都市》對時尚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設計師帕特裡夏·菲爾德為劇集創造了許多經典服裝,也讓她成為時尚界的風雲人物。其中有不少成為經典作品,最知名的那件Carrie項鍊,曾是當時的爆款,成了很多憧憬真愛女孩的首選單品。
而著名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親自設計的Carrie婚紗,也永遠定格在了電視螢屏上,其本人公司創立十周年時,這件婚紗還在紐約的店鋪內展出過。
還有網友為了給這部前社交網絡時代的劇集留下紀念,將劇中的每一套裝扮都放上Instagram,取名叫做「欲望都市裡的每一件外套」。這部劇也多次在美國之外被翻拍或者播出,不過劇中的某些場景和粗口也讓它在中東等國家被長期禁播。在新加坡播出時,播出了經過剪輯的版本,保留了一些俏皮的玩笑和同性戀話題,為了推廣更是使用了讓人嚮往愛情美好的文案:"愛情總是值得等待"。
和《老友記》相比,《欲望都市》的女主角們似乎被這部劇集影響更深,有些人的人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扮演Carrie的莎拉·傑西卡·帕克因這部劇走上事業巔峰。作為《欲望都市》中的標誌性人物,她本人身上的服裝費用是全劇中最高的,達到了每集近3萬美元,很多造型都是她親自參與設計,一些單品都成了之後經久不衰的時尚穿搭。
在戲外的她,早在劇集結束後就推出了自己的成衣和女鞋品牌,正式將劇中的人設和自己合二為一,同時,她成功地和「欲望都市」這個大IP融為了一體,凡是和時尚有關的活動,她都會出席,活脫脫成為美國時尚界話語權最大的人物之一。
而扮演夏洛特的克裡斯汀·戴維斯則為人低調,婚後領養孩子,過上了人妻的生活,曝光度並沒有其他主演那麼高。
劇集中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扮演米蘭達的演員辛西婭·尼克森,2003年,她與前男友分手後開始與教育活動家克莉絲汀·馬裡諾約會。辛西婭帶著她和前男友所生的一雙兒女——珊曼莎與查爾斯和克莉絲汀同居。
出櫃後的2008年,她患上乳腺癌,女友不離不棄陪她對抗病魔,辛西婭當時便決定以身相許。2009年5月,她在記者會上公布訂婚喜訊,當時紐約同性婚姻尚未合法,但她也趁此機會推進同婚法案:「如果同志婚姻在紐約合法,我們一定會結婚。我不想假裝結婚,我們要真正的、合法的,能夠得到州政府認可的婚姻。」
和劇中米蘭達的律師人設相似,辛西婭在劇外選擇從政。2018年,辛西婭在推特上宣布角逐紐約州州長職位,並計劃參加民主黨初選爭取提名。不過,在她宣布參選前,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她的支持率僅為19%,大幅落後於有意爭取連任的民主黨人州長安德魯·庫默,參選州長的夢想最終也沒有實現。
而扮演另一位女主Samantha的金·卡特爾,在劇集結束後,一場矛盾開始圍繞著她展開。
這場抓馬的起因,來自於兩位主角對這部劇是否應該拍續集的看法不同上。《欲望都市》的高人氣,捧火了Carrie的扮演者莎拉·傑西卡·帕克,憑藉著由此積累的人脈和資源,她成了橫跨影視和時尚界的偶像級人物,但也在劇集的走向和未來的發展上,話語權多了不少。
同樣,就像《老友記》出了一位古靈精怪的菲比一樣,《欲望都市》中除了女主外,Samantha也有不少忠粉,她充滿自信,對待性和愛情似乎有著很多人都沒有的開放心態和直言不諱。任何東西都願意嘗試一次的人生態度,也讓她成為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扮演者卡特爾本人認為,這樣一個存在感高的角色,拿到的片酬卻這麼低,有失公平。她的朋友之後曾爆出,卡特爾本人的片酬要比其他三位女主角要低。
在出演《欲望都市》前,卡特爾已經是很有名的演員了。在電視劇《欲望都市》結束後,卡特爾希望可以走出這部劇,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她曾在採訪中說,六季電視劇結束後,希望大家都能夠從劇裡走出來,繼續自己的人生:「演了17年的Samantha,我已經夠了」。但在粉絲和市場的壓力下,她最終答應了劇場版的拍攝。
但在2008年,《欲望都市》第一部電影版上映之後,英國媒體《每日電訊》爆出了「猛料」,傳出莎拉·傑西卡·帕克和卡特爾兩人在金錢問題上關係緊張。因為莎拉取得了該劇的製片人頭銜,但卡特爾本人也在向劇組爭取更高的薪水,這種不合導致莎拉和其他兩位女主與卡特爾心生嫌隙,曾傳出三人和卡特爾吃飯都不在一起坐的消息。
卡特爾坦誠她和其他三人都不是好朋友,「我們都是職業演員,我們有各自獨立的生活。」但莎拉後來跟媒體稱,四人都是朋友,並暗示電影版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之所以推遲,是因為卡特爾本人的「不合作」態度。
艾美獎頒獎現場,不見卡特爾身影
到拍攝第二部電影版時,據傳兩人在片場沒有說過一句話,劇組的整個拍攝過程非常的尷尬。
2017年,媒體報導第三部《欲望都市》電影版被取消,輿論認為問題的源頭在卡特爾本人,說她一直拖延不籤合同,將粉絲和大眾的利益置之不顧,而莎拉本人也說自己很失望,總之新片沒法成行的這口大鍋,甩給了卡特爾本人。
如果說之前兩人的矛盾並未激化只是發生在水面下的話,卡特爾這次再也無法忍受,社交網絡的時代裡,八卦媒體的無端報導誇張兩人矛盾,並將原本的小問題渲染成兩個女人的罵戰。
卡特爾在推特上發文澄清: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想拍第三部電影了,那還是在2016年的事情了。其實卡特爾從2007年開始,就不太想拍欲望都市的電影版,拍戲時莎拉和其他女主角抱團遠離她,對她的冷暴力和惡劣對待已經讓她筋疲力盡。
2018年2月,卡特爾的弟弟失蹤並證實去世,讓卡特爾人生跌入低谷,莎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隔空向卡特爾表達了慰問之情,而這一舉動讓卡特爾十分反感,她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和對方決裂。要求對方不要從別人的悲傷生活中蹭熱度。
在很多人面前,《欲望都市》裡的姐妹情到現實中也僅僅是塑料姐妹花而已。
在若干年之後的今天,因為名利和背後資本的操作,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人們開始發現,劇集之後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和各種新聞中,最受傷害的其實還是女性。
在拍攝《欲望都市》的6年中。女主之一的卡特爾在拍片期間,跟老公聚少離多,等劇拍完,兩人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而辛西婭·尼克森在競選紐約州州長時,也遭遇了因為這部劇而受到非議的情況,《欲望都市》中她的半裸露鏡頭,讓很多保守政客們將此作為質疑她的論據。卡特爾也在一次採訪中承認,這部劇給人們帶來的啟發已經越來越匱乏。
美國作家Jennifer Keishin Armstrong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分析說,《欲望都市》之後的時代裡,女性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尊重,人們看到的可能只是電視屏幕中的那個世界,那個只屬於女性的烏託邦。
在六季電視劇版結束後,電影版和周邊產品的銷量和收入一次不如一次,圍繞著劇中人物年齡的各種爭議不斷,但對於劇中的這些女主角來說,她們只能緊緊抱住《欲望都市》,不然就會失去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作為主角的工作。就像上面的作家所講,在劇集涉及的這些領域裡,無外乎約會、時尚、性以及購物。在政治權力話語權體系內,女性依舊弱勢。
參考來源:
三聯生活周刊:《欲望都市》播出20年,「米蘭達」要當紐約州長
A Day magazine:沒有 Samantha 的《Sex and the City》會好看嗎?
環球網:經典美劇回歸!《欲望都市》今年拍續集,薩曼莎缺席
上海第一網紅馬路上的租房鄙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