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典】先天神後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注音版

2021-02-19 道教音樂

【淨口神咒】

出納之門,上下有神。吉兇之戶,炁津常存。吾今朝禮,一念存真。會集萬聖,叩之必聞。急急如律令(默念或不念)

【淨心神咒】

天元地元,真一自然。去邪歸正,惟思靜專。一身之主,萬法之先。定而不可測,動而那可言。臣(我)今表裡靜,引我拜帝前。急急如律令(默念或不念)

【淨身神咒】

靈寶祖炁,安慰黃闕[què]。白帝清魂,赤帝定魄。黑帝生炁,青帝養血。黃帝中主,萬神敢越。前有朱雀,後有元武。左有青龍,右有白虎。侍(shì)吾之身,元神鼓舞。各安方位,同朝鬥府。急急如律令(默念或不念)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dòu)真官,土地祇(zhǐ)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壇庭(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急急如律令(默念或不念)

【淨天地咒】

天地自然,穢(huì)氣分散。洞中元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qián)羅答那,洞罡(gāng)太玄。斬妖縛(fù)邪,度人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xuān)。兇穢(huì)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默念或不念)

【金光神咒】

天地元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jié),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役(yì)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忘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炁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律令(默念或不念)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

[開經玄蘊咒]

一傑胎無極,先天先地根。洞虛含造化,恭肅候神明。月吐白毫相,雲歸赤色門。天潢[huáng]隨轉運,帝輦(niǎn)不留停。德合三元理,功傳九子靈。巍巍真父母,鬱郁古經文。至道包玄妙。真人體至誠。虔心能感格,萬古署長生。

[先天神後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
爾時先天道後鬥姆(mǔ)元尊,居一傑梵天鬥樞(shū)宮內,與周御國王鬥父天尊,俱俯觀下方,有一真人,姓張名通,道號昆陽,乃係九皇第五天禽臨凡。修道於北元南明之際,寄跡山黎峨福泉仙,虔誠禮鬥,候詔(zhào)飛升。鬥姆(mǔ)慈心感動,璇(xuán)璣(jī)遠處,劃然一聲,現出光明妙相,乘七表之車,一時辰內即降真人禮鬥壇中。結彩雲,懸寶座,而為說此《九皇真經》。真人稽[qǐ]首頓首,伏拜座前。


是時鬥姆(mǔ)告真人曰:「起,吾語汝(rǔ)。吾即摩利攴(pū)天萬泰陽也。天皇之前,吾已出世,地皇之先,吾住西洲天竺[zhú]國,運大神通,往來印度,繼見北洲鬱單越周御國王辰祭從,心慈好善,因往助之;覓淨土,築垣(yuán)闕(quē),持書戊己之宮,實養金胎之室,一團神氣,三次超脫。為生聖嗣(sì)九頭。長曰天英,是為人皇,後升玉真仙靈;二曰天任、三曰天柱、四曰天心、五曰天禽、六曰天輔、七曰天衝、八曰天芮、九曰天蓬,瓊林玉蕊,亭亭森森,是為九子,皇號九皇。人皇與群季分治九州,稱居方氏,仁風灝(hào)蕩,普惠群生。九皇升舉,子母同居。元始稱吾為先天道後,以著養育九皇之德。鴻鈞在手,掌握鬥樞(shū)。九皇上映九星,九星環繞一垣(yuán)。吾憑一傑妙,更化七元君,九辰或下世,七元代運行。」


鬥姆(mǔ)曰:"若世有修德行道之人,敬問九皇所司、七元所代者,但與說北鬥列星,其所宰皆可知也。鬥為天車,運於中央,臨制八表,燮(xiè)理陰陽。建四時,和五行,定諸紀,移節度,均繫於鬥。一為天樞(shū)主陽德,二為天璇(xuán)主陰刑,三為天璣(jī)主福善,四為天權主禍惡,五為玉衡主生殺,六為開陽主百穀,七為瑤光主六師,八居開陽之左,名曰輔星,九居瑤光之右,名曰弼(bì)星,皆所以佐鬥成功者也。"

於是說大聖北鬥九皇星君列號曰:

"大聖北鬥九皇第一陽德貪狼星君,大聖北鬥九皇第二陰刑巨門星君,大聖北鬥九皇第三福善祿存星君,大聖北鬥九皇第四殄(tiǎn)惡文曲星君,大聖北鬥九皇第五生殺廉(lián)貞星君,大聖北鬥九皇第六樹谷武曲星君,大聖北鬥九皇第七統師破軍星君,大聖北鬥九皇第八左輔洞明星君,大聖北鬥九皇第九右弼(bì)隱光星君。如是星君名號,燦著天文。掌延生注死之籍,司福善禍淫之權。天子諸侯,公卿士庶(shù),一切生命,均屬鬥宮。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身遭老病,種種苦趣,但能悔罪消愆(qiān),誠心禮鬥,誦此大道經訓,燃點九皇神燈,照護命宮,自然轉禍為福,化祿為祥,所有效驗,不可具述。"


鬥姆(mǔ)曰:「北鬥之迴旋,端望七元之返復。其體坤中幹,其性柔中剛。道闡妙中妙,氣稟陽中陽。秦末之年,顯化西漢,現身說法,面服高皇。若有祈(qí)福善人,欲睹七元金仙大聖之儀者,必先掃除塵念,清淨心願,恭身俯首,冥目靜觀。天樂浮空之際,自現金容,自露金身,有若麻姑神像,有若上元夫人。女子英雄之氣,慈悲普救眾生。但得七元君,陟(zhì)降於中庭,諸邪皆蠲(juān)退,百福似駢(pián)臻(zhēn)。」

於是說《北鬥七元解厄應驗咒》曰: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一身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二豎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三屍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四殺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五賊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六淫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七傷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八難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九橫厄;

大聖北鬥七元君,熊解十魔厄。」

聖哉七元君,福及信善人。有疾皆能解,無常不敢侵。

神於醫治病,應似谷傳聲。欲睹光明像,焚香候月生。


鬥姆(mǔ)曰:「七元返復,又望九皇回還。敬七元者,熊使人卻死延生;敬九皇者,更令人成仙作佛。若有善男女,先禮七元高真,復禮九皇大聖,其居家住宅,必有甘露下降,醴(lǐ)泉發生,掬(jū)而飲之,返老還童,金光罩體。再於九皇位前,一周供養,九載行持,功成行滿,跨鶴升空。禮鬥善報,有如是者。」

於是說《北鬥九皇應驗咒》曰: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一切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二曜(yào)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三災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四緣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五蘊(yùn)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六塵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七殺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八風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九幽厄;

大聖北鬥九皇君,能解十纏厄。"

神哉(zāi)九皇君,恩光遍九垠(yín)。無障無災體,不生不滅身。

往來勤度世,天地普遊春。道法無邊際,祥雲護上真。


鬥姆(mǔ)重告真人曰:"七元九皇,皆吾先天一傑相接而生。一傑之動靜,陰陽晦(huì)朔(shuò),晝夜昏曉,皆倡率焉(yān);一氣之造化,五行八卦,河洛易數,皆渾括焉(yān)。年月日時,天幹地支,東西南北,山川海嶽,卵胎溼化,無非一傑之所在,大無不包、細無不入,信之者生,背之者死,從之者昌,違之者亡。三教大眾,均宜知此。汝(rǔ)本九皇第五天禽下界,不恃(shì)前因,只憑現在,現在能修,前因可續,七九功成,將臻聖境,故吾說此經典,名曰《先天一傑九皇真經》。吾說汝(rǔ)傳,最為親切。此經在處,萬靈守衛,千聖稱揚,三元梗概,一氣相連。熟讀此經,克離死生;熟讀此經,克悉玄因。寶而傳之,非人勿示。」《先天一傑九皇真經》鬥姆(mǔ)說經將畢,天仙列宿來迎,還於鬥宮。是對真人受得妙法,上對鬥姆(mǔ)言:「某今誓願流行,以傳善士。若有男女受持讀誦,我當與鬥中仙官,所在擁護。」於是再拜鬥姆(mǔ),而說贊曰:

「家有《九皇經》,本命降真靈;

家有《九皇經》,父母保長生;

家有《九皇經》,七祖皆超升;

家有《九皇經》,九玄亦登真;

家有《九皇經》,諸厭化為塵;

家有《九皇經》,萬邪自歸正;

家有《九皇經》,眾惡永消清;

家有《九皇經》,十族自生榮;

家有《九皇經》,長保亨利貞。」

鬥姆(mǔ)曰:「善哉善哉!汝(rǔ)可宣揚正教,功德無邊,按引後生,同修道果。」真人稽[qǐ]首禮謝,信受奉行。

先天純陽氏孚(fú)佑帝君曰:「某昔與涵(hán)三大眾敷(fū)說瞻(zhān)星禮鬥章,以為世傳鬥科,僅有禮拜之儀,而少秘密之訣。今觀鬥姆(mǔ)元尊與昆陽真君所說《九皇》經典,渾三元之大道,明一傑之靈通,足與《太上五鬥》後先同揆(kuí)也。上士修之,必能超凡入聖;中士悟之,亦可見性明心。普願三千大千、百世萬世中人,歸依崇奉,功德無量。某今為禮鬥之士,直列科條。凡習《九皇真經》者,先要清除鬥室,屏息塵緣,面北稽[qǐ]首,瑞拱而立,恍如鬥姆(mǔ)天容降臨在上,又如千真萬聖環侍其間,然後虔(qián)誠禮鬥。身欲其餅,心欲其正,神欲其定,意欲其慧,氣欲其和,聲欲其平。升降有市,進退有文,起止有儀,興伏有度。先拜睿(ruì)號,次誦真經。誦經禮畢,復持鬥咒二章。某雖不敏,竊嘗考諸《道藏》、《佛藏》,而知鬥姆(mǔ)梵音有數十餘條,不能使人遍持。茲將藏經所載簡切靈應者,與諸善士一宣揚之。」


《鬥姆(mǔ)心咒》曰:

「南無來旦拿,多來夜野,旦你也拖,阿迦(jiā)摩徙(xǐ),摩迦(jiā)摩徙(xǐ),阿度摩徙(xǐ),卜不來摩徙(xǐ),摩訶(hē)卜不來摩徙(xǐ)。阿旦陀(tuó),拿摩徙(xǐ)摩裡,卜野摩徙(xǐ),拿摩歲都帝,來吉槎(chá),來吉槎(chá)牟[móu]沙,襪(wà)薩(sà)旦襪(wà)爛左娑(suō),襪(wà)旦來沙,襪(wà)娑(suō)子不捺(nà)來,費皮藥娑(suō)襪(wà)賀,南無[mó]三漫多,姆(mǔ)駝(tuó)南,安麻利即,芒娑(suō)訶(hē)。」


又宣妨《北鬥心咒》曰:

「唵(ān),勾底那,及及那,羅婁(lóu)那,昔答那,此昔那,拔頭那,拔耶那,唵(ān)吽[hōng]吽吽,俱胝(zhī)帝,賒(shē)蘇渣(zhā),阿惹密渣(zhā),烏都吒(zhà),俱耆[qí]渣(zhā),波賴帝渣(zhā),耶[yē]傲惹渣(zhā),俱羅帝渣(zhā),智摩渣(zhā),薩(sà)婆訶(hē)。」

純陽帝君宣述鬥咒已畢,真人百拜稽[qǐ]首,而說統贊曰:「福泉峰頂,秋月三更,長空一碧淨無塵。天姆(mǔ)慈心,感格降山亭。說法枲(xǐ)前,仙花燦燦馨(xīn),倏(shū)忽到而今。孚(fú)佑帝君,述咒補真經。大悲大願,天姆(mǔ)亦歡欣。」
先天神後靡利攴(pū)天菩薩(sà)鬥姆(mǔ)無上元尊(九稱)。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今得受持,光華傳萬劫(jié)。

[詠贊]

三光聖母,法力無窮。分身變化顯神通,應驗疾如風。救度塵蒙,咫(zhǐ)尺現金容。救度塵蒙,咫(zhǐ)尺現金容。

[經贊]

經功莫測,聖德難量。祈(qí)恩錫(cì)福禳(ráng)災殃(yāng),隨願降禎(zhēn)祥。默覆真光,身命永安康。默覆真光,身命永安康。

[土地咒]

經壇(tán)土地,神之最靈。升天達地,出幽入冥(míng)。為吾關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書上清。

向來誦經功德:

上奉高真,下保平安,錫(cì)福消災,同賴善功,證無上道,一切信禮。

志心稱念:

先天神後靡利攴(pū)天大聖鬥姆(mǔ)無上元尊,不可思議功德!

 

喜歡請在頁尾點讚或留言,轉發功德無量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點擊「 閱讀原文 」可以一鍵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注音版《先天神後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後附:鬥姆心咒、北鬥心咒
    《先天神後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簡體注音版
  • 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
    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祝 香 贊
  • [先天神後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 注音版
    [先天神後鬥姆(mǔ)元尊大道九皇真經]爾時先天道後鬥姆(mǔ)元尊,居一傑梵天鬥樞(shū)宮內,與周御國王鬥父天尊,俱俯觀下方,有一真人,姓張名通,道號昆陽,乃係九皇第五天禽臨凡。修道於北元南明之際,寄跡山黎峨福泉仙,虔誠禮鬥,候詔(zhào)飛升。
  • 正月初八,順星拜鬥姥天尊(鬥姆元君)!犯太歲必看
    鬥姆,即北鬥眾星之母,全稱九靈太妙白玉龜臺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稱中天梵氣鬥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後金真聖德天尊,又稱大圓滿月光王、東華慈救皇君天醫大聖。簡稱鬥姆或鬥姆元君。鬥為之魄,水為之精,主生。」對鬥姥的崇拜起源於古代人們對星宿的一種信仰。道教經典中記載了一個關於鬥姥的顯化來歷。據《鬥母延生心經》記載:鬥姥元君,又稱鬥姆、鬥母或先天道母。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陰氣,託化西竺國中,為周御國王之后妃,號「紫光夫人」。常行仁慈,救拔眾苦,曾殷勤供養元始天尊,願生聖子利益眾生。元始天尊滿其所願,一天鬥姥在玉池中沐浴,忽見元始妙道放大光明,遍照華池。
  • 九皇大帝到底是誰
    北鬥九皇賜福星君。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為「北鬥九皇誕」,道教《本命延生經》記載,元始天尊之陰氣化生鬥姆。鬥姆的梵氣又化生了九皇。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顆輔星,加上左輔右弼星君,稱為九皇大帝。
  • 北鬥九皇之玄冥文曲星君
    道教《本命延生經》記載:鬥姥的梵氣,化生為九皇: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顆顯星,加上左輔、右弼兩顆隱星君,合稱為九皇大帝。《先天神後鬥姥元尊大道九皇真經》也說:鬥姥天尊一團神炁,三次超脫,為生聖嗣九真: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輔、天衝、天芮、天蓬,是為九子,皇號九皇。
  • 正月初八,順星拜鬥姥天尊(鬥姆元君)!犯不犯太歲都必看,因為……
    鬥姆,即北鬥眾星之母,全稱九靈太妙白玉龜臺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稱中天梵氣鬥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後金真聖德天尊,又稱大圓滿月光王、東華慈救皇君天醫大聖。簡稱鬥姆或鬥姆元君。鬥為之魄,水為之精,主生。」對鬥姥的崇拜起源於古代人們對星宿的一種信仰。道教經典中記載了一個關於鬥姥的顯化來歷。據《鬥母延生心經》記載:鬥姥元君,又稱鬥姆、鬥母或先天道母。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陰氣,託化西竺國中,為周御國王之后妃,號「紫光夫人」。常行仁慈,救拔眾苦,曾殷勤供養元始天尊,願生聖子利益眾生。元始天尊滿其所願,一天鬥姥在玉池中沐浴,忽見元始妙道放大光明,遍照華池。
  • 大梵先天乾元巨光鬥姆紫光金尊聖后天后圓明道母天尊
    女戰神鬥姆同時也是佛教的護法神,道教認為鬥姆是元始天尊本身的陰所結,化身西天竺為摩利支天菩薩,而密宗界則認為,「鬥姆是源於摩利支天的信仰」。基於佛道二教在中國的發展經常都互相交流教理、吸收養份,這種說法的確是有所根據。把九皇大帝和鬥姆的出現說成是道教對佛教摩利支天信仰的改造和進一步闡釋發展不無道理,兩者真有一定的聯繫。
  • 鬥姆元君才是天界大BOSS?她和玉帝是兄妹?
    鬥姆元君就是我們說的鬥姥,也叫鬥母,「鬥」的意思是星鬥,「姆」的意思是母親,鬥姆元君是現今宇宙開始時,宇宙中最宏大華貴祖母之氣的精神,是現今宇宙時空與星辰靈性之祖母。鬥在中華文明中,劃分天域為三垣五鬥眾星。道經中稱,鬥母就是眾星辰的母親,可見其地位極為尊貴。
  • 道教中的眾星之母鬥姆元君,眾生有難若稱名,大士尋聲來救苦
    鬥姆元君,身坐蓮華寶座,座下白玉龜臺,臺左右有玉梵、妙梵二天王侍側,萬聖千真擁護,妙相紫光圓融,為救亂世每逢應劫應化之身有很多,比如驪山老母、泰山聖母碧霞元君、天姥慈尊。鬥姥元君為人指點迷津、傳授秘籍法要、救苦救難。鬥姆元君,簡稱「鬥姆」,又作「鬥母元君」或「中天梵氣鬥母元君」。「鬥」指北鬥眾星,「姆」指母親。道經雲,鬥姆「為北鬥眾星之母」。
  • 續扯鬥姆摩利支
    另外這九皇在具體道法運用當中往往還會有另外的名字。哈哈,這個多名的現象大概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就象稱呼一個人 有名、有字、有號、有又名、有又號,還有齋號等等。有時還會以他的官職和籍貫封地,甚至以他的愛好專長來稱呼他。但問題恰恰是:大多的相關鬥姆的經文裡的九皇,無論怎麼算都不是道教傳統的九皇,反過來說,不是真九皇的鬥姆九皇,只存在於後世所出的鬥姆相關經文中。
  • 九月初九鬥姥元君聖誕,九月初一至初九「九皇大帝聖誕」見者增福
    與東鬥延生益祿天尊、西鬥特玄體道天尊、中鬥中靈無極天尊、南鬥陽明普度天尊合稱「五方五宿五鬥星君」、「中天五鬥高上玄元扶危救苦延生保命天尊」等,居垣下五極星宮。在中國傳統道教文化中,北鬥九星分別對應九皇。道教九皇信仰淵源於中國先民對北鬥的崇拜,九皇信仰的淵源和形成發展歷程,一方面反映了道教思想來源的一大特色,即對古代先民星宿崇拜的汲納,另一方面,亦折射了唐宋之後道釋的融合。
  • 道教文化與重陽節
    鬥姆星君是天上的星宿之一, 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 主要有五暇五星歲星木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此外還有東西南北中「 五鬥星君」 , 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其中, 最受崇奉的是「 鬥姆」 在道教眾神中, 鬥姆星君以善治惡疾, 能驅邪魔而著稱, 她生於九月九日重陽, 其要表達的意境與桓景九月九日驅除瘟魔是一致的。
  • 《大宋北鬥司》中的道教星鬥信仰
    劇中的神秘機構「北鬥司」隱於皇城司內,專司緝察天下詭異莫名之事的職能正是道教信仰中北鬥「生殺萬物,統治天地,察錄善惡」思想的演繹。與道教北鬥信仰關係最為密切的神仙之一就是鬥姆元君了。而劇情的演繹中同樣也借用了「鬥姆元君」的稱呼,並把她塑造成為一位BOSS級的角色。與劇中的反派形象截然相反,正統道教信仰中的鬥姆元君乃是一尊大聖大慈的BOSS級女神!
  • 九月九重陽節:鬥姆元君,重陽真人,豐都大帝聖誕
    是道教信奉的女神又稱「先天道姥」,號曰:「紫金妙相元君」「紫金妙相皇君」「圓明道姥元君」「圓明道姥天尊」「聖德巨光天后」「九靈妙中天焚鬥姥元君」「鬥姥天尊」「鬥姆元君」。簡稱「鬥姆」或「鬥姥」。混沌未開以前,有一股太虛無形陰氣,乃鬥姥元君「紫光夫人」,與一股太虛無形陽氣,曰:「元始天王」,兩氣結合誕育九皇。
  • 道教常識 | 每日一道 鬥姥元君
    是道教信奉的女神又稱「先天道姥」,號曰:「紫金妙相元君」「紫金妙相皇君」「圓明道姥元君」「圓明道姥天尊」「聖德巨光天后」「九靈妙中天焚鬥姥元君」「鬥姥天尊」「鬥姆元君」。簡稱「鬥姆」或「鬥姥」。混沌未開以前,有一股太虛無形陰氣,乃鬥姥元君「紫光夫人」,與一股太虛無形陽氣,曰:「元始天王」,兩氣結合誕育九皇。
  • 南鬥北鬥,為何拜鬥消災解難NO.1!
    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為九皇聖誕,道教宮觀都會舉行拜鬥。
  • 朝真拜鬥,從五鬥經看道教朝真拜鬥的好處和妙用!
    朝真拜鬥,作為道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拜鬥,為世人對星宿的崇拜而生的敬仰,與人的生死禍福有關。北鬥星君掌消災解厄,南鬥星君掌延壽施福。故拜鬥是一種為人消災解厄、祈福延壽的科儀,亦稱之為朝真禮鬥。拜鬥源自東漢,據《五鬥經》記載,太上老君於漢桓帝時先後將此真經傳授張道陵天師。張天師傳此真經讓世人誦念,以求罪消孽減,增福延壽。南鬥、北鬥星君掌世人生死壽夭、富貴吉兇。故消災祈福、祛病、延生常向南北鬥禮拜。一、中國古代天文觀和星宿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