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看春晚+吐槽春晚,已經成為各位小夥伴除夕夜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春晚,不少網友感慨道,要是楊麗萍的節目沒有被「斃掉」就好了。
此前,楊麗萍曾發微博表示,自己收到央視春晚的邀請,精心準備了一個以牛為主題的舞蹈,卻最終無緣於春晚。
楊麗萍還分享了一組「牛」的造型,舞者們健碩有力,充滿了生機勃勃的野性美和力量美。
遺憾的是,這麼美的設計卻不能登上春晚。
與此同時,也有人覺得,上不了春晚,反而挺好的,楊老師的作品就應該放在劇院,讓真正喜歡她的人安靜地欣賞。
的確,美好的作品是藝術,不會因為市場的評判而失去生機。
正如楊麗萍創造的藝術世界,未必符合世俗的標尺,卻能夠令她怡然自得。
看到如今風華依舊的楊麗萍,很難相信這位孔雀仙子已經62歲了。
1958年11月10日,楊麗萍出生在雲南邊境的一個白族家庭。
她出生的時候運氣不好。
天時地利人和,樣樣都佔不上。
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舉國上下都吃不飽肚子。
楊麗萍的到來,讓本就貧寒的家庭又多了一份負擔。
所幸她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
勉強擠一擠,口糧還是有的。
但是,很快弟弟妹妹就相繼降生了,楊家很快面臨斷炊的風險。
國步艱難,家事也已早生嫌隙。
楊麗萍的父母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
不久後,夫妻倆就選擇一拍兩散,各過各的。
楊麗萍的妹妹曾經回憶:
「小地方對單親家庭有歧視,流言蜚語,很多是非。跟他們沒什麼關係的人都看不起你,各種方式打壓你。」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牌局,那麼楊麗萍開局的手氣太差了。
父母離異、家境貧窮、弟妹幼弱……
家裡放牛割草之類的農活,就都交給了她。
年幼的她體力不濟,終日挨餓,經常去摘一些野花野草充飢。
孤獨與茫然,充盈在她心中。
幸好她有一個排遣寂寞的好夥伴。
那就是舞蹈。
奶奶曾經在楊麗萍手心畫了一隻眼睛,慈祥地對她說:
「跳舞,就是與神對話。」
楊麗萍牢牢記住了。
既然跳舞是與神溝通的方式,那麼自己心裡的惶恐和不安,天神也都能夠聽到吧?
一定要好好跳!
年幼的她開始仔細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
一朵花搖曳的身姿,一棵嫩草飄搖的弧度,一朵雲變幻的形狀……
大自然成了她最好的舞蹈老師。
她在山間起舞,在林間起舞,舞蹈成為了她的一種習慣……
那時候的她絕不會預料到,這個習慣將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
13歲這一年,第一個轉機到來了。
一位舞蹈專家來村子裡採風,無意中看到了楊麗萍的舞蹈。
專家倍感驚豔,引薦她去了西雙版納州歌舞團。
此後的9年,成為她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跟著歌舞團,她走遍了雲南風景秀美的山川。
有的同伴,常常抱怨路途上太辛苦。
楊麗萍卻一直都很開心,因為可以從大自然中汲取更多靈感。
她最喜歡觀察的,是孔雀。
雲南地區很多人都會跳孔雀舞,但是幾乎沒有人真正細緻研究過。
楊麗萍卻獨樹一幟。
她有一段時間天天和孔雀待在一起,連每根羽毛是怎樣顫動的,都記得清清楚楚。
她的孔雀舞跳得越來越純熟。
在她翩翩起舞的時候,觀眾們恍惚之間竟然分不清,是不是孔雀仙子下凡了?
1979年,楊麗萍初露崢嶸。
她主演的民族舞劇《孔雀公主》,獲得雲南省1979年表演一等獎。
1980年,22歲的她被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
本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喜事,卻讓楊麗萍栽了大跟頭。
楊麗萍是中央民族歌舞團裡的「另類」。
大家都練芭蕾舞,她偏偏不願意練。
她覺得西方舞蹈不適合自己。
當時採用蘇聯的訓練方式,也讓楊麗萍十分牴觸。
「那樣容易把身段練得僵硬。」
對於芭蕾舞者或許無所謂,但是她的民族舞卻不能如此。
楊麗萍執意按照自己的方式訓練。
別人在揮汗如雨苦練芭蕾舞,她卻躲在房間裡練自己的孔雀舞。
一次又一次的集體訓練,她都接連缺席了。
同伴們頗有微詞。
有的人開始議論,楊麗萍純粹就是基本功太差,跳不好芭蕾舞:
「差得不行!」
領導的臉色漸漸難看起來。
為了訓練的事情,領導找楊麗萍談了很多次。
任憑領導磨破嘴皮,她依然堅持自己是對的。
然而,特立獨行,是要付出代價的。
她的堅持惹惱了領導。
在那個年代,單位掌握著絕大部分資源和信息。
1986年,全國舞蹈比賽即將開始。
比賽原則上不接受個人報名,由各單位進行推薦。
楊麗萍這樣的「邊緣人物」,自然被領導排除在外。
她卻不甘心放棄。
為了參賽,她拿出自己所有積蓄,去買了一件孔雀服。
在經過反覆揣摩練習後,她將自己的舞蹈《雀之靈》製成錄像帶,興衝衝跑去報名。
現實卻給了她當頭一棒。
大賽不接受個人報名,而且報名時間已經過了。
眼看著所有的努力,要付之流水。
楊麗萍的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工作人員於心不忍,答應她在中場休息的時候把錄像帶給評委看。
沒想到,楊麗萍的《雀之靈》一舉奪得了大賽一等獎!
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從此之後,孔雀仙子一舉成名!
1989年,登上春晚;
1990年,獲得亞運會閉幕儀式表演資格;
1993年,在春晚表演的《兩棵樹》,成為人氣最高節目;
1995年,出演蘭陵王;
……
楊麗萍徹底火了!
上個世紀90年代,楊麗萍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那時候,電視機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
一群鄰居聚在一起共享電視,是常有的事。
每當電視上播放楊麗萍的舞蹈,一定會有人驚呼一聲:「快看,楊麗萍出來了!」
瞬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被吸引到螢屏上。
「真美啊!」
人民群眾不會說什麼專業的評鑑語言,只會用最樸實的話語表達讚嘆。
歲月從不敗美人。
30多年後的今天,楊麗萍已經62歲了,依然美得令人心動。
她獨自居住在洱海之畔,沒有丈夫,沒有孩子。
這也成為了一些人嘲諷她的理由。
「事業再好又怎樣,沒生過孩子就是最大的遺憾!」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自己的兒女!」
但楊麗萍對此卻平靜地回覆:
「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愛。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
2018年,楊麗萍的美背曾刷爆朋友圈,在她的同齡人早已含飴弄孫時,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舞者線條勻婷有致、美到不可思議的倩影,只能感嘆到:創造藝術的人,本身就是完美的「藝術品」。
圖片來源:@楊麗萍,攝影:陳玲417
媒體人黃佟佟在一次採訪中,這樣形容與楊麗萍的近距離接觸:面對這位太過有名又太美的女人,至美至魅,半人半神,民女除了臣服,你別無出路。
她走過那麼多地方,見過多種多樣的美,可她的日常搭配,是一款蠟染藍布衣,一個竹編籃子;是一襲白色衣裙,一隻復古髮簪……
圖片來源:@陳玲417
她的食物,常是一朵玫瑰,或一片蘋果。
當那張美背照刷屏時,我們才赫然發現,這樣一份靈性的美,她已經保持了幾十年。
從《舞之魂》《兩棵樹》到《雀之戀》《歲寒三友·竹》,楊麗萍7次登上春晚,以豐富多彩的舞蹈語言和出神入化的律動,為春晚舞蹈賦予了一抹明豔的亮色,也成為觀眾難以忘卻的美好記憶。
我們期待她的第8次登臺,但同時也覺得,對於這樣一個早已獲得大眾認可的藝術家,上與不上春晚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些年來,不管外界是嘲諷也好,讚嘆也罷,她都始終徜徉在自己最愉悅的狀態中。
早已與藝術融為一體的楊麗萍,永遠都是那個落入凡塵的孔雀仙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世界華人周刊》致力於從世界發現中國,帶你看世界、開眼界、提境界。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