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刷微博的時候,遇到了一件非常讓人生氣且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疫情相關的新聞或熱點下,總有一些人在辱罵醫務人員,甚至挑撥民族關係。
這些以「火箭少女」、「創造101」和「偶像練習生」為前綴的營銷帳號和對應的明星團體、綜藝節目毫無關係,而且屢次遭到網友投訴。
每當我被氣炸,點進他們的微博,想看看都是些什麼「人」時。發現這些人都有一條類似的狀態:
罵我的人,先看完這個好嗎?+1條連結
好!我看!
結果一看,竟然都是算命的網站?這是什麼操作?
被怒火點燃的我決定扒一扒這個沒有良心的網站,臥底之後,我發現這裡面不僅藏著一個龐大的「算命商城」、還有無下限的「傳銷式」推廣手段。
這個叫做「紫薇鬥數」的算命平臺,聲稱自己是人工智慧,跟「北京簡術國學文化院」合作,並且已經有 132 萬人在這裡獲取過「紫薇測算報告」,看上去很「牛逼」的樣子。
點進去一看我發現,這個平臺還真是賺錢推廣兩不誤。
首先,算命報告並不是完整的,你可以選擇單項解鎖某一項,價格有 4.8、6.8 和 9.8 元,也可以 29.8 元解鎖全部報告。
從數據來看,目前每一項都有 3 萬人左右解鎖,也就是平臺已經賺了至少 200 萬元。
在讓用戶幫自己推廣方面,平臺也下了一番功夫。
第一,報告除了付費解鎖之外,有一項內容可以通過邀請 3 位好友免費解鎖。
第二,每個人還能獲取自己的「人生角色」,幫你跟歷史上的人物來個配對。描述全都是誇讚之詞,為的就是讓你發給好友、發朋友圈。
當然,以上這些也沒啥了不起。但點進首頁之後,我這個相信科學的現代人,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這個平臺簡直就是一個算命商城!
有熱門爆款—— 170 萬多人測試的手相產品,64 萬多人測試的「八字精批」,410 萬人測試的面相產品;
有新品嘗鮮——64 萬多人測試的「2020財運」,53萬多人測試的「2020姻緣桃花」,52 萬多人測試的「流年運勢」;
還有「猜你喜歡」——65 萬多人測試的「二十八星宿」,98 萬多人測試的「生命靈數」,110 多萬人測試的「明書測試」,64 萬多人測試的「雙面人格」。
我嘗試著選擇了其中最火的一個項目——面相產品,平臺分析有模有樣分析完我上傳的表情包之後,給到了免費的部分解讀,「鼻相」則需要 4.9 元解鎖;而另一份解析姓名的報告,則需要 15.68 元才能解鎖全部。
即使付費比例只有 10%,光這兩個項目,平臺也能賺四、五百萬。
至於這解讀的準確性,就一言難盡了。「啊哈哈」這樣的名字也能打 90 分,還清秀不俗,不知道這是哪裡請來的 AI 算命大師。
扒到這裡,我已經差不多了解這是怎麼回事了。無非是利用一些人臉識別、指紋之別等技術,然後結合巴納姆效應(人們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亂編一通。
以前算命大師雖然也是瞎扯,但人家好歹還要花時間精力。現在好了,有了「AI」,算命平臺接近 0 成本就能割到一茬一茬的「韭菜」,實在是讓人佩服。
說實話,算命這種事情,我不相信,但是有人非得相信也沒得辦法。那麼,那些通過微博罵人來導流的情況又是怎麼回事呢?
就算是平臺要做推廣,都賺了這麼多錢,完全可以選更體面、效率更高的方式,幹嘛非要用這麼噁心人、效率還很低的手段呢?
一番深入研究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平臺的官方推廣,這些亂象都是因為這個平臺在「傳銷式」發展業務……
1)推廣套路培訓原則——「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看了一圈各色測試以後,在「個人中心」的頁面,我發現了一個「成為合伙人」的標識。
點進去後,頁面跳轉到了由這個平臺的母公司(杭州算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算術科技)自主開發的分銷推廣平臺,叫做「圈推客」,用來招募、培訓、管理代理。
什麼,代理?現在還能「代理算命」,這麼高級的嘛?
震驚之餘,我決定沉浸式體驗一下代理算命,成為他們的代理。成為代理比我想像中要簡單的多,只需要註冊一個帳號就可以了,沒有任何門檻。
我查看了一下這個平臺,不僅能直觀的看到今日收益、收益渠道,還有現成的推廣課程,標題起的那叫一個激動人心,好像看了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月入9萬微博大V教你如何抓熱門》
《如何打造月入過萬的朋友圈》
《讓佣金每天持續增長的辦法》
《880個微信好友如何做到18天佣金破萬》
……
這些課程全部是所謂「頭部代理」開課,課前甩一大串自己的天價收益是標配。
如果你詳細聽一下音頻課程,就會發現他們的套路都非常下三濫,真正詮釋了什麼叫「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名義上,是教你怎麼進行「渠道引流」,其實就是無下限蹭熱度、裝可憐騙人、騷擾客服。
① 花錢找罵,蹭熱度無下限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微博帳號是有「實時號」和「普通號」的區別的。實時號就是發了微博後,搜索後能在「實時」一欄顯示的帳號,如下圖:
普通號發微博後,是無法在實時裡看到的。
實時號的存在,本身屬於微博的內容鼓勵機制,是需要長期輸出高質量原創內容才能擁有的,但大部分代理都沒有,那怎麼辦呢?
算術科技的培訓師有一個據說是「百萬大 V 都不知道」的開通秘籍——各種無下限的騷擾微博客服!
如下圖所示,首要原則是「態度要差」、「頻次要高」,目的是成為提高在客服處理中心的重要程度,可以被優先、加急處理。
除了在線聯繫,還要一天打 5 個以上的電話投訴這個事件和處理的客服……(心疼客服)
要這麼賣力地開通實時號是為了什麼呢?當然是蹭熱度了!
只要明星有熱點,就用 ta 的照片生成一份報告,用實時號帶上熱搜話題,內容是跟熱點結合的算命解析(其實就是胡說八道),類似這種:
打個比方,今天易 XX 璽被提名金馬了,你就可以說是因為額頭寬面相好註定有所作為;章 X 怡生二胎了,你就說她子女運好……
總而言之,只要你會編,人人都是易經大師。
有了熱度以後,自然會有韭菜來掃二維碼、付費看面相報告。
雖然要蹭熱度,但是平時發微博的內容不能太反動,因為微博的審核機制是由「機器+人工」完成的,直接發微博的話,很容易被人工審核發現,然後封號。
那麼,微博不能直接發的、吸引眼球的過激言論可以在哪裡發呢?還有另外一種更加「無下限」的蹭熱度方法,就是在熱門微博下買熱評。
熱評的內容就可以無所顧忌一點了,怎麼抓眼球怎麼來,閱讀量上來了後可以及時刪掉。
培訓師還強調,輿情沸騰的社會新聞是最好的推廣平臺,因為是全民關注的事件,曝光率高;而明星就有一定的利好限制,很多人遇到不喜歡的明星就不會點進去看。
所以像開頭那樣,讓我氣到「喪失理智」的罵人評論,其實就是他們為了吸引眼球而操作的產物。
閱讀量一高,自然又會有一些不明覺厲的韭菜會被收割。
為了蹭熱度,代理們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不僅在疫情相關的微博下花錢找罵,還到處挑撥民族關係、污衊抗疫英雄……
這已經不是套路了,而是沒有底線。
② 裝可憐編故事,利用人們同情心
除了主動找罵以外,講師還告訴我們一個絕招,叫做「裝可憐」。
裝可憐有兩種操作方式很簡單。首先,潛入一些女性比較多、氣氛活躍的種草群或者寶媽群,為什麼選擇這些群呢?講師原話是:因為她們比較善良。
先偶爾水水群,幾天以後,假裝自己是一個男朋友/老公出軌的女性在群裡哭訴;同時甩出一張面相測算報告,說這裡面提到我快離婚了,該不會是真的吧?
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博取大家的同情心,降低她們的防備;
聊天期間,要反覆無意強調這個報告說得很準,這幾天的小事都被算準了。
而且這個培訓師還堂而皇之地說,「我已經做過很多次嘗試了,對她們的效果非常好,她們在安慰我的同時就有很多在做測試了」。
聽到這裡,我恨不得上去給他一拳:大家素不相識,人家好心好意的來安慰你,你去騙人家?善良就活該被你騙是吧?人渣🤬!
對這種看似可憐、其實可恨的套路,我只想說一句:用這種套路的人,不配有朋友。
③ 騷擾淘寶客服
除此上述兩種之外,他們的常見手段還有一種,叫做「通過淘寶直推」:
雖然聽上去好像挺厲害、挺有操作性的,但是其實方法很無腦,本質就是騷擾商家和客服。
按照講師所說,你一定要在淘寶客服的上班時間給他們發圖片,客服自然會打開看,這樣才能保證打開率;而且要批量發、越多越好,廣撒網多撈魚。
另外,在淘寶的訂單評價裡配圖打廣告,尤其是一些女裝店、飾品店等女性購買力強的店鋪,力求讓用戶看買家秀的時候轉化掉她們。
講師還振振有詞的說道:雖然會被刪,但是那幾個小時的資源我也佔到了啊。
在客服們的工作時間給別人增加工作量,在別人用心打理的淘寶店評論裡給自己打廣告,這種方法也虧他們想得出來。
當然,他們可不覺得這是在騷擾別人,只是在「利用資源」罷了。只要自己能賺到錢,別人的方便和心情都不重要。
利用這些令人不齒的手段,近幾天的測算人數幾乎以每天 1 ~ 2 w 的速度在增長(平臺展示數據)。按最低單價保守估計,每種測算的日均收入也有 20 w / 天。
這個收益……每天辛苦開發課程、絞盡腦汁寫乾貨的運營社小夥伴們表示,一點也不憤恨,I『m fine,絕對 fine 。
看來,疫情期間的「生意」果然如圖他們的講師說的一樣「好做」。
2)離傳銷「一線之隔」的分銷體系
除了對不知情的用戶使用各種非常規推廣手段,平臺對於代理們也是完完全全的「物盡其用」。
① 花錢升級代理級別,提高佣金比例
前面我們說過了,成為代理是沒有任何門檻的,只要註冊了就有分銷資格;但你以為這就是你發家致富的第一步?
錯了,這是平臺坑你的第一步。
成為代理後,我才發現代理之間佣金的比例也是有區別的,比如這款測面相產品,黃金代理佣金有 40%,鑽石代理佣金有 50%,王者代理有 85%之多。
如果你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就要成為更高級別的代理,這時候,你有兩個選擇:
一、慢慢等佣金積累到 2198 / 7198 元後自然升級鑽石/王者代理;
二、消費 98 / 288 元,直接升級鑽石/王者代理。
為了計算哪種方式收益多,精打細算的我算了一筆小帳:
以鑽石代理為例,如果等到佣金自然積累到 2198 元再升級的話,那這部分損失的收益至少有(2198 ÷ 0.4 × 0.5 )﹣ 2198 = 549.5 元!
如果要是王者代理,那更是天文數字。無論怎麼算,好像都是升級代理比較划算。
有人在這一步就已經淪陷,花錢升級了代理,在 0 收益的時候,就已經給公司「上了供」,被收割了一波;另外,在投入沉沒成本後,這些代理自然會更用心地替公司賺錢。
就算是比較謹慎的代理,在嘗到一點推廣的甜頭以後,也有可能為了獲得更多的佣金而付費升級。
0 門檻賺錢的背後,其實是平臺提高註冊量的「廣撒網」套路。這一套「把魚騙進來再殺」的套路,相當流暢,相當傳銷。
② 拉人頭發展下線,平臺教你「釣魚」
點進平臺,你會發現平臺會給你提供現成的文案、海報,幾乎每天都會根據熱點實時更新,可以直接下載使用;
點擊使用素材下載海報,海報上會自動生成你的分銷二維碼,直接配上文案發到朋友圈或者社群,有人下單你就能賺到錢。
當然,這是最簡單的推廣方式,收益也不算高,還需要你不斷發朋友圈、到處推廣才能有收益。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於朋友圈的這點「資源」,想要賺大錢的話,平臺的教程會告訴你,一定要去別的渠道做「裂變」!
裂變裂變,說白了,就是要你去拉代理。有了代理們,就可以靠著分成他們的佣金實現「被動收入」了,不推廣也會有收益!
我看了看他們拉下線的教程,喪心病狂的程度已經很接近傳銷了:
一般的微商,大多覺得產品不錯還能賺錢,才加入成為代理,對產品還是有一定認可度的;
而這個平臺就厲害了,成為代理的人都知道「線上算命」純屬唬人,但他們為了一己私利,還是要去拉人頭。
所以,他們的拉人策略是「純利益」有貨:拉代理的時候不要扯產品(畢竟也沒正經產品),直接用高收益吸引代理。
具體怎麼操作呢?講師告訴我,你要去「釣魚」!
「釣魚」的意思就是,去豆瓣的兼職小組和百度貼吧發如下圖所示的「招聘廣告」,還要附上公司信息顯得自己可靠一點,那些涉世未深、囊中羞澀的學生們尤其容易上鉤。
先用「 15 分鐘上手、推廣 5 小時就能賺到錢」這種話術吸引目光,還附上公司地址、有多少人在做等信息,顯得自己很靠譜,誘惑他們成為自己的下線代理;
然後再慢慢給他們洗腦,告訴代理們「只要夠努力,就能賺大錢」,時不時的上一張自己的超高收益圖刺激一下;當然,如果沒有高收益圖的話,可以跟官方要素材去 p 一個。
洗腦過後,再教他們之前那些下三濫的套路,讓他們去坑同樣涉世未深的同齡人付費算命報告,然後你作為上級,就可以從他們的佣金裡分成了。
鑑於這個平臺層層分紅、上不封頂的機制,其實中下層代理能獲得的利潤很少,最終獲利最多的還是那些手裡掌握著無數下級的頂級代理和平臺本身。
這種盈利模式,和那種賣三無產品的黑心微商也沒什麼區別,兩者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產品,本質和傳銷一樣,都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即通過虛假宣傳引來投資者,用後來的「投資者」的錢,給前面的「投資者」以回報。
說到虛假宣傳,讓我們把目光轉移到這個平臺的背書上來,一起欣賞一下他們「自我背書」的迷幻操作。
3)產品不像樣,背書很強大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那張著名的「歐巴馬會見微商」組圖:
這組圖當時被網友戲稱「這屆美國總統養活了全國微商」,其實也揭示了一個微商界的「潛規則」:
創始人們可以沒有學歷、不夠漂亮,產品也可以不夠好,必須有強大的背書(很多是吹起來的虛名),各種創始人、總裁、董事,輸人不輸陣;
接受財經頻道採訪、參加各種論壇、大會,到處演講,也都是標配。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因為很多微商產品的產品質量不過關,在宣傳的時候又會捏造出很多花裡胡哨的功效,所以必須用「創始人很牛批」來為自己背書,樹立品牌公信力,更好的促成轉化。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都覺得「創始人背書厲害=品牌也不會差」,對產品自然會多信任幾分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演員張庭和林瑞陽夫婦創立的「TST活酵母」,由於有多對明星夫婦加盟、公關做得好,所以即使屢屢被曝產品有質量問題,仍然能風生水起、年入過億。
顯然,算術科技的負責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為了給自己的品牌背書,他們也是拼盡了全力:
① 國學大師提供理論支持?都是自己人!
在 AI 測面相的 Banner 頁,有一條聲明,宣稱自己的測算由北京簡術國學文化院的 XX 老師提供理論支持。
但根據天眼查提供的資料顯示,「北京簡術國學文化院」是 2019 年 4 月 29 日剛剛成立的,和「算術科技」(杭州算術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際控股人為同一人。
現在這年頭,弄個背書也太容易了,左手倒右手的事兒。
真的想對這位控股人說一句:為了弄個忽悠人的背書,還多註冊一家公司,真是辛苦您了呢。
② 「強拉」阿里雲做隱私保護背書
理論背書解決了,還有一個隱私保護背書呢。
早在去年 AI 看臉火爆的時候,就有多家媒體針對「 AI 看臉要上傳面容、手掌等多項生物信息」,對這家平臺的隱私信息保護機制提出質疑;
從暗訪結果來看,平臺的安全性也確實存疑。
今年,他們給自己找好了強大的背書:阿里雲 & 諾頓。多個測試的頁面底部均有這麼一行字:
阿里雲提供雲計算服務、數據傳輸加密由諾頓提供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網易H5 找了一個程式設計師小哥哥問了一下,程式設計師小哥哥乾脆的表示:這是甩鍋用的!
哦,阿里雲提供雲計算服務,原來就是用了人家的伺服器寫代碼,弄得跟達成了什麼戰略合作一樣……
這樣說大家可能還不明白,我打個通俗一點的比方,大家更好理解他們誇大其詞的程度:
馬老師給了小學生一個作業本,小學生在上面寫了作業,又交給了馬老師批改;
就因為這個作業本,小學生到處出去 BB ,我和馬老師達成戰略合作了!以後你們作業給我保管的話,保證都不會打紅叉!
這就很有問題了……
而且,諾頓 LifeLock 確實是一家全球有名的網際網路安全公司沒錯,但是人家保障的是阿里雲,並不是這個註冊資本才 125.23 萬人民幣的小公司。
繼續剛剛那個比喻的話,就是這個馬老師其實是校長的兒子,所以校長在學校裡罩著馬老師;
因此,而小學生跟其他同學說:校長罩我呢,可勁兒造!
這還沒完,名為「算術」的公眾號還牛哄哄的發了一篇推文,表示我們的產品已經被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認證通過,還申請了美國 TRUSTArc 公司的隱私認證:
很多人看了這個條例,就會覺得哇好厲害哦,真的很安全的樣子;那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通過條例要件:
GDPR第7條規定了有效同意的要件……有效同意的要點之一是:數據控制者必須能夠證明,數據主體確實同意處理其個人數據。
同意啊,怎麼不同意,不信你看看這個大部分用戶都不會看的隱私協議:
用戶明確同意將其文字、圖片……等個人資料上傳到網際網路……風險完全由自己承擔……
這麼一說,申請這個歐盟的標準好像也不是特別困難?
還有那個美國 TRUSTArc 公司的隱私認證是「申請」了,而不是「通過」了。請問,這個申請什麼時候能批下來呢?
反正現在還沒有,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說到底,線上算命的套路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代理,還是因為人性的貪婪。
很多代理為了「搞錢」,既能在微博口出狂言,又能在朋友圈楚楚可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什麼髒事都幹。
可悲的是,他們既在拼命幫平臺割韭菜,沒意識到自己早也已經成為了韭菜本身。
希望我們的讀者們都能擦亮雙眼,就算網際網路算命再火十次百次,也能堅決保持自己的判斷力,不被無良商家和代理們套路。
請記住,算命無法改變現實生活絲毫,能改變你的命運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