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銀行長啥樣?中行首家5G+生活館亮相 已有4銀行布局

2021-01-12 金融界

來源:券商中國

儘管5G尚未正式大規模商用,但金融業探索5G技術應用的步伐越來越快。

5月31日,中國銀行5G智能+生活館在北京正式開業,中行方面表示,該網點是銀行業首家深度融合5G元素和生活場景的智能網點。

這並非第一家銀行嘗試在物理網點中引入5G技術,截至目前,工商銀行、浦發銀行都已對外宣布推出5G網點,建設銀行近日也透露將在今年6月,於北京開業三家5G科技無人銀行,並計劃年底前在京推出10家5G科技無人銀行。

近年來,銀行紛紛加入數位化轉型的潮流中,持續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5G以其高帶寬、低延時、廣覆蓋的優勢,不僅可使網絡傳輸大跨步提速,也將催生整個社會在商業邏輯、系統底層架構方面發生變革。

不過,5G技術的場景應用目前仍處在小範圍的嘗試探索階段。對銀行業來說,將物理網點融入5G元素可以增加客流量日漸式微的銀行網點的人氣和體驗感,但金融業務要大規模應用5G技術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尤其是金融業對安全性要求較高,新技術大規模應用前仍有不少挑戰需逐一攻破。

融入生活元素弱化傳統網點交易屬性

券商中國記者5月31日實地走訪了在北京開業的中行5G智能+生活館,該網點引入無人全自助智能服務,運用生物識別、影像識別、人工智慧、語義分析、VR、流程自動化等前沿科技,實現辦理金融業務的無人化和智能化,無需工作人員協助,客戶可以藉助面部識別技術無卡、無證辦理業務。

從記者的親身體驗看,該網點除配備了提供個人金融業務的智能櫃檯機、智慧機器人外,與常規的經智能化改造的物理網點最大的不同,在於搭建5G網絡環境,運用於全球專家連線、遠程客服等場景中。如網點中專門設置了一個封閉的區域用於服務理財VIP客戶,客戶在門口經面部識別技術自動識別後,可進入理財室藉助智能設備自助辦理各類金融業務,理財室還利用5G網絡進行高清視頻傳輸,隨時連線中行海內外分行及證券、保險、基金等業務專家,實現一對一實時服務,提供全球化資產配置建議。

「5G技術現在應用最多的,就是大容量、低延時的遠程信號傳輸。該網點應用5G技術實現全球專家實時連線,主要是想發揮中行國際化的優勢,為客戶辦理跨境資產配置、跨境開戶、子女留學等跨境金融服務。」中行渠道與運營管理部智能網點建設主管張巖對記者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智慧網點改造的一個主流趨勢,是將生活、社交元素和場景嵌入網點,改變傳統物理網點辦理金融業務的單一功能。中行之所以命名為「5G智能+生活館」,是因為網點除聚焦智慧、數位化的金融服務外,也融入了AR試穿購物、VR看車購車等生活元素。

「我們希望改變網點的服務形態,弱化傳統網點交易處理的屬性,突出定製服務、產品體驗、社交互動的屬性,探索如何讓客戶再次回到銀行物理網點,體驗銀行最新應用的金融科技。」張巖稱。

未來5年是中國銀行業「群雄爭霸」分水嶺

近年來,銀行紛紛加入數位化轉型大軍,持續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和應用。正如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指出,如今所有金融科技公司都與大中型銀行結成了合作夥伴關係,其它銀行也大力發展金融科技,與科技公司在資金籌集、帳戶開立、支付結算、普惠金融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效果十分顯著。「金融科技在中國發展迅速、應用廣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行副行長吳富林31日表示,「科技引領」居於中行發展戰略之首,對此中行提出「1234」的實施路線,即一個主軸,打造數位化銀行;兩大架構,構建集團企業級業務架構和技術架構;三個平臺,搭建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大技術平臺;四個領域,聚焦業務創新發展、業務科技融合、技術能力建設、科技體制機制轉型四大領域。

不論是趕鴨子上架還是主動擁抱,銀行進行數位化轉型都是一場不得不做的自我變革。

麥肯錫中國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負責人曲向軍曾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全球銀行業正在邁入第四個重大發展階段——數位化時代。如果數位化衝擊如我們預期,且銀行不採取任何應對措施,那麼全球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ROE將從現在的8%-9%跌至2025年的5.2%;銀行業若能夠把握好提升數位化生產力的機遇,則到2025年可捕獲3500億美元的機會。

麥肯錫的報告中也指出金融科技的七大重點投資領域:

第一,零售銀行,尤其是為零售客戶提供數位化的新型銀行信貸、信用卡等服務;

第二,中小企業金融,包括P2P 企業貸款平臺、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數字現金管理系統以及貿易融資平臺四大業務模式;

第三,資本市場業務,主要應用於交易軟體、數據分析及投資銀行服務;

第四,支付,包括行動支付、國際匯兌、移動POS設備以及支付處理四大創新業務模式;

第五,財富管理,包括智能投資理財顧問、社會責任投資、眾籌以及跨區域投資等新模式;

第六,保險科技,涉及車載信息服務、社交整合、物聯網及聯網設備以及事故預防;

第七,基礎設施技術與運營,主要應用包括區塊鏈技術、基於大數據的風險管理以及人工智慧化的運營推動更便宜、更高效的數位化基礎設施架構。

「國內的銀行也已經開始積極嘗試數位化轉型,但實踐效果喜憂參半。未來5年將是國內銀行業群雄爭霸的關鍵分水嶺。相信只有那些真正將數位化與創新融入基因的銀行,才能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脫穎而出,立於不敗之地。」曲向軍稱。

銀行應用5G的三大挑戰

實際上,5G只是繼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後,銀行探索應用的另一項技術。儘管已有多家銀行對外宣布推出5G網點,但目前仍處於小範圍應用的摸索階段。

「銀行多年以前就在進行網點的智能化改造,自助機器等硬體設施的配置並不難,設備程序應用等軟體支撐才是關鍵,尤其是其反應速度和運用的便利程度是客戶體驗的核心。」北京一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銀行網點覆蓋5G網絡,更多的是利用其寬帶提速的性能進行業務信息傳輸,應用場景並不多。

工行北京分行方面也表示,其在近日推出的首個5G網點,主要是實現網點業務通過高速5G網絡承載。在營業網點組建5G網絡,將網點業務流量切換至5G,網點櫃員辦理業務可用帶寬提升了10倍以上。

建行相關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銀行應用5G技術也存在多方面挑戰:

首先是技術的成熟度。例如,5G網絡切片技術的具體實施方案尚不成熟,無法評估其對金融行業應用的支持力度。

其次是安全。金融行業對安全性的要求較高,而5G帶來的海量數據連接,對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都提出了較大的挑戰。據了解,建行5G無人銀行為了保障數據安全,搭建了5G網絡專用數據通道,將重要業務加密傳輸。

最後,在業務方面,目前基於5G技術的應用場景尚在探索中,尤其是要尋找與4G有本質差異的場景,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場景,才能保證業務形態的持續發展。

不過,即便「銀行+5G」還面臨多方面挑戰,但確定的是,銀行會進一步加大對5G應用的探索。工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透露,該行初步定於年內加速推出一家基於5G技術的無人銀行。工行將加快推進5G技術在銀行業務領域的應用落地工作,重點研究5G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融合,將5G的三大技術優勢與支付、投資、理財、普惠金融等金融服務場景充分結合。

相關焦點

  • 5G重塑銀行渠道!兩家大行試水「消息即服務」,APP、微信渠道都要...
    2020年4月,移動、電信、聯通三家電信運營商聯合發布《5G消息白皮書》,宣告將傳統簡訊升級為「5G消息」(富媒體通訊業務)。據介紹,5G消息不同於傳統的純文字簡訊業務,除支持文本消息外,還支持圖片、音頻、視頻等富媒體形式的消息交互。
  • 中行交行大動作!二維碼支付互通提速 銀行APP、微信、銀聯將來可以...
    中行交行率先在三地試點中行當天表示,與中國銀聯、財付通合作,率先實現手機銀行掃描微信「面對面二維碼」收款碼的支付功能,成為首家與微信實現互認互掃的銀行,客戶在試點地區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掃描微信的收款二維碼即可完成支付。
  • 山東中行手機銀行開啟美好生活新方式
    □記者 王爽 通訊員 張悅琪 報導本報濟南訊 為更好服務大眾民生,中行山東省分行(下稱「山東中行」)積極探索服務新模式,配合消費者新習慣,整合線上線下電商資源
  • 還需要去銀行?告訴你中行手機銀行現在強大到了什麼地步
    春節假期有業務想去銀行辦理?出門擔驚受怕?業務緊急,非要去銀行,結果才發現春節期間各大銀行網點採取輪休制度?!先說重點:大家可以儘量用手機銀行和網銀的業務在家操作,現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已經強大到能覆蓋咱老百姓200多種日常生活金融需求。如非必要,不用特意出門跑網點辦理。
  • 首家國有大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來了!
    首家國有大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獲批籌建。 12月21日晚,郵儲銀行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擬全資發起中郵郵惠萬家銀行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郵惠萬家銀行」),註冊資本擬為人民幣50億元,註冊地擬為上海市,郵儲銀行持股比例為100%。
  • 雄安新區首家小米智慧生活館亮相
    雄安新區首家小米智慧生活館開業。雄安移動供圖長城網雄安訊(記者 孫文賓)7月19日,雄安新區第一家智能生活館,小米智慧生活館在容城縣正式開業。作為中國移動與小米公司聯合打造的智能生活服務門店,生活館內設智能家居產品體驗區、智能產品展示區、智能配件展示區等用戶體驗區域,體現以客戶體驗為核心的服務理念。雄安移動總經理楊金輝表示,雙方將在新區規劃綱要的引領下,共同把握未來新興業務領域的發展機遇,根據雙方的戰略布局、資源及能力優勢,在智慧家庭、新零售、渠道轉型、政企業務等更多方面開展合作,為智慧雄安的建設添磚加瓦。
  • 交易銀行潮湧:重新定義供應鏈金融
    近年來,在零售銀行蓬勃興起的同時,交易銀行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被視為商業銀行對公業務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不僅如此,在金融數位化加速演進的當下,交易銀行與各類新技術的融合逐漸深入,成為又一個金融科技戰略制高點。自2012年開始,從廣發、招行、平安等股份行,到中行、郵儲等國有大行,紛紛成立了交易銀行部,持續強化交易銀行業務布局。
  • 銀行圈又起風波!中行女員工實名舉報被領導「圈禁」
    該行將本著對員工和銀行嚴肅認真負責的原則,客觀公正依法依規查清事實,及時公布調查處理結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目前,李女士已於8月19日被中行宣武支行開除8月26日,網友「@甜心妮妮怪」發布了一篇題為《某銀行領導虐待曾為原油寶民眾發聲女員工至精神崩潰並將其圈禁後開除》的實名舉報信,全文長達7000餘字。但目前該文已被刪除,當事人微博上僅保存向銀保監會提供的舉報信截圖。
  • 用中行手機銀行雙重驚喜,春節檔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友情提示:中行手機銀行用戶,購票用雙重驚喜!每單至少立減15元起!天天都可享!即日起,用戶通過中行手機銀行APP-生活-福建專屬服務-優惠觀影季參與活動,立享2重驚喜4、支付高峰期間系統可能擁堵,客戶需耐心繼續嘗試,若訂單生成後,15分鐘內未完成支付,則視為放棄購票,取消訂單。5、請核對所選影城、影片場次信息無誤後再下單支付,支付成功後即生成簡訊取票碼或二維碼,支付成功後無法退換。
  • 直銷銀行牌照再放閘,招行、郵儲為何搶先布局?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華秋繼2017年1月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百信銀行獲批設立後,時隔近4年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再度開閘。2020年12月11日,招商拓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撲銀行」)獲準籌建;12月21日,中郵郵惠萬家銀行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郵惠萬家銀行」)也獲批籌建。
  • 首家外資法人銀行落戶 國泰世華銀行正式開業
    原標題:上海擴大開放100條:首家外資法人銀行正式開業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2個月前,上海下發了「擴大開放100條」。今天,新一輪對外開放下的首家外資法人銀行國泰世華銀行正式開業,在滬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增至21家,在全國佔比超過一半。  陸家嘴匯亞大廈的25樓,花團錦簇,開業志禧。
  • 【fintech每周播報】銀行布局金融科技;國有大行實現與微信二維碼...
    光大銀行與中青旅共同發起設立的北京陽光消費金融獲批近日,由光大銀行與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旅」)及其他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的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陽光消費金融」)獲批。截至目前,已有24家消費金融公司開業,其中多為銀行系主導的消金公司。
  • 又一家銀行開售理財子公司產品,已有多家銀行加入代銷陣營
    來源:藍鯨財經目前,已有多家理財子公司開拓了除母行以外的其他產品代銷渠道。藍鯨財經從微眾銀行獲悉,9月3日,該行App「活期+」上線了新產品「興銀添利寶」,這是微眾銀行App首次代銷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
  • 蘋果手機設置5G網絡的方法
    5g網絡的商用已有一年時間了,而且很多消費者也更換了5g手機以及辦理了5g套餐。那麼如何在智慧型手機中設置5g網絡呢?以蘋果智能系統為例,只要通過「設置」,在「蜂窩網絡」選項中,將「蜂窩號碼」的「語言與數據」中的設置,選擇成「啟用5G」或「自動5G」即可。下面我們來看詳細操作步驟。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 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
    「十三五」的五年,也是銀行業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五年,從無人銀行到5G銀行,再到5G手機銀行,銀行業把金融科技對服務的提升,從旗艦網點普及到日常生活場景中,讓消費者在線上就能體驗到銀行服務的便利。
  • 新一代美女視頻VTM機來了 銀行櫃員們有點緊張
    圖片來源:華蓋創意或許用不了多久,在銀行網點的傳統櫃檯面前排隊的長龍景象就會在你面前永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幾臺排列整齊的VTM機。作為最早試水VTM的銀行之一,中國銀行(601988.SH)深圳分行經過十個多月的籌備,於2012年11月試用VTM機,並於2013年3月正式上線。此後,這種每年成本大概在30萬元,不受網點限制的VTM機在銀行界進入規模試用階段。短短一年半時間,VTM系統已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部署,目前粗略估算已布設了800至900臺。交通銀行正計劃在全國範圍內部署百餘臺。
  • 榮膺信報「上市公司卓越大獎」主板新星獎 渤海銀行首家境外分行...
    題為《來港上市拓版圖 經營業績穩上揚》的報導,從戰略轉型、公司治理、經營業績等方面入手,對渤海銀行設立15年來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全面剖析與復盤。 巧合的是,同樣在12月18日這一天,於今年8月間從代表處獲準「升格」的渤海銀行第34家一級分行,同時也是首家境外分行——香港分行在歷經近四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後正式開業。
  • 5G改善,4G遭殃?談運營商的網絡降速
    但4G網絡的平均下載速度卻縮水約4%,平均上傳速度更是下降了9%,這也是韓國4G網絡開通以來首次出現網速下降的情況。自韓國5G商用化以來,已有不少用戶抱怨4G網速變慢,但運營商卻一度否認,這次是韓國政府首次在公開報告上證實了這一問題。
  • 微眾銀行楊強:與鵬城實驗室合作背後,微眾AI布局的全貌與細節
    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CAIO)楊強教授對雷鋒網AI金融評論表示。不難看出,AI領域的產學研一體化趨勢正在不斷加強。這樣的背景下,雷鋒網AI金融評論採訪了楊強教授,詳解聯合實驗室的具體合作內容,以及此次合作背後的微眾銀行AI布局全貌與細節。
  • 招行私人銀行「掌門人」王菁 解構首家「萬億」私行運營模式
    21世紀經濟報導 王菁現在掌管著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私人銀行。專訪進行前,公開可查的數據是2015年半年報,首家管理規模萬億元的私人銀行,管理總資產10836億元。2016年3月初,在招商銀行總行43樓,王菁說,這個數字在2016年春節時已經接近1.3萬億,客戶數突破5萬戶。成立8年來,無論是客戶數量還是管理資產規模,招商銀行私人銀行每年都保持著30%-40%的增速。王菁說今年的目標仍然是30%-40%的增長率。在整個採訪過程中,王菁都在分享招商銀行私人銀行的服務模式,產品如何與其他業務聯動,以及海外市場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