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年輕人養1位老人 專家:儘快放開三胎!|人口老齡化|養老金|崇文|...

2020-12-28 騰訊網

6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

5年後中國有3億老人過重陽節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近30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已由不足9%增長至17.8%,也就是說現在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約17.8名老年人。10月23日,民政部發布預測數據稱,「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老年人口20年漲了近6個百分點

早在20年前,中國社會「老齡化」就已現端倪。據國家統計局報告,200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7.0%,老年型年齡結構初步形成,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

截至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達到12.57%,比2000年多出5.57個百分點。據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餘棟,中國大約在2035年左右達到超老齡社會標準(80歲以上老人佔比超過5%)。

分地區來看,據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王寶志等人2013年的研究,中國沿海地區比中西部地區早1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在1995年,沿海地區人口老齡化率達到了7.46% ,而10年後的2005年前後,中西部地區才達到8%。

具體到單獨城市,2010年,在34個省級行政區中,人口老齡化率最高的是香港,達到12.90% ,其次是重慶(11.56%)。

點擊播放 GIF 0.1M

約6名年輕人養1名老人

老年人口快速增長,撫養壓力陡增。據國家統計局,近30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已增長至17.8%。這說明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約17.8名老年人,也就意味著1名老年人需要約6個勞動年齡人口來負擔

分地區來看,2018年在31個省區市中,近4成地區老年人口撫養比超過當年全國水平(16.8%)。其中,山東、四川、重慶及遼寧4地老年人口撫養比達到20%以上。

養老金夠不夠用?

今年以來,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全國多地跟進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調整。其中,部分地區「定額調整」達到80元,即每名退休人員每月可多領80元。

2005年至今,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已實現「十六」連漲,其中,多數年份的漲幅均維持在10%左右。

那麼,養老保險基金的池子有多大?不妨看看中央調劑的預算情況。

據財政部,2020年中央調劑基金預算安排共計7398.23億元,較2019年的執行數增加1095.23億元。

從繳撥差額(中央調劑金金上繳與下撥差額)來看,廣東、北京、福建、江蘇、浙江、上海、山東等7省市預計淨貢獻(差額為正值)共計1766.96億元。

據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4.77萬億元,預計到年底還能保持3.8萬億元以上的結餘,此外還有2萬多億元的全國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

中國最「老」縣養老困局

1個年輕人要養8個老人

王銀銀家裡18個人,50歲以上的有13人,年輕人才4人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是中國最早計劃生育做得最好的縣,同時也是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老齡化速度最快的縣城,他們即將面臨半個縣城都是老人的現實困境。

七十三歲的朱本能死在了出租房裡,三天後,他才被破門而入的房東發現。

在人來人往的如東縣城,朱老漢的死並沒有掀起多少波瀾,一切似乎順理成章,「那麼老了,兒女又不在,連後事都是他前妻操辦的。」老人生前因為患有哮喘,咳個不停,死後,房間一片空寂。

在如東,空巢老人死後十來天才被人發現的事情並不鮮見,鄰居聞到臭味,開始還會以為是死了老鼠。

朱老漢的死是如東「老齡化困局」的一個縮影。在眾多公開文件或報導中,地處黃海之濱的如東縣被描述為中國最「老」的縣城,「南通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級市,如東則是南通地區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縣。」

夜晚的如東縣城街上冷冷清清,而在鄉村的田間地頭,勞作的都是六旬以上的老人,傳統農業大縣正面臨著「誰來種田」的困局。

幾組數據反映了這種正在「老去」的常態。截至2012年底,如東戶籍人口約105萬人,60歲以上人口佔27.57%,65歲以上人口約佔1/5,兩項指標都遠遠超過國家平均水平。而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如東就已經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早17年。自1997年開始,如東連續17年出現人口負增長。2010年12月,時任如東縣民政局局長的沈秀芬在當地電視臺一檔訪談節目中坦言,如東老齡化的趨勢上升非常快,「假如不考慮國家重大政策的調整,到2035年的時候,我們有超過50%的人都是老年人。」

「一些報導本身沒有錯,從數據來看,也是對的,但不能簡單地看數字運算。」如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建宗的觀點代表了當地部分官員的態度——統計數據很嚇人,但老齡化要動態地分析原因,系統地找出路。

那為什麼這麼「老」?如東人總結了三大原因:計劃生育、教育、長壽。

如東從上世紀70年代初全面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一直是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一胎化政策」在如東深入人心,穩定的低出生率導致如東人口連續十多年負增長。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如東比鄰近的如皋市,少生了50萬人。

如東崇文尚教,每年向外輸出三四千優質生源,當地一個只有二類生源的鄉鎮中學,在一次高考中單單是南京大學就考上了40名學生,當時的南京大學校長甚至親自來到學校裡發放錄取通知書。然而,每年學成回鄉的人數還不足20%。儘管地方對回鄉就業創業有各種優惠政策,效果並不明顯。「可能十個中只有一個回來,還是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去的。」當地一位官員對記者感嘆到。

如東是遠近聞名的「中國長壽之鄉」,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及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2010年已達到平均80.12歲,老年人口佔比不斷上升。

如東縣是中國計劃生育工作做得最好的一個縣,同時也是計劃生育危害最嚴重的一個縣。

57歲的王泰山已經很久沒見到楊老夫婦了,他們原本是同事,相住不遠。20年前,楊老夫婦唯一的兒子患白血病不幸早逝,從此之後,這個家庭就難得出現歡聲笑語了。「以前,我們經常一起打牌一起玩,兒子死了之後,他們就經常把自己關在家裡,偶爾路上撞見了,也是愁眉苦臉的,像個呆子一樣。」王泰山感嘆,楊老夫婦喪子時,還有生育能力,「但國家政策不允許,誰敢啊?」

王泰山的另一對夫妻同事有著相似命運。七八年前,這對夫妻的唯一女兒因病去世,兩年後,他們退休,每月領取約3500元的退休金,但為了養老防老,這對年邁的老夫妻至今還在常州一帶的碼頭打工掙錢。

王泰山是當地一家船舶公司的退休員工,如今與老伴起早摸黑開的士掙錢,「為子女多做一點貢獻。」王泰山共有兄妹8人,但只有大哥生育了兩個孩子,其餘都是一胎。「當年,大哥生了兩個孩子後,把工作都丟了,他當時很後悔,但現在我們談起這個,他開心得不得了,還向我們炫耀。」實際上,當年王泰山的老婆已經懷上了二胎,最後迫於壓力,不情願地打掉了。

王泰山回想當年,連連揮手說,計劃生育抓得太緊了,「只要發現了生第二胎,政府總有辦法治你!」罰款、開除、強制墮胎等是常見手段。

在眾多反思和批評中,網友「@紅星閃閃笑生」的發言最直接:「如東縣是中國計劃生育工作做的最好的一個縣,同時也是計劃生育危害最嚴重的一個縣。」

如今,如東60歲以下的夫妻,基本上都只生育了一個孩子。

「如果再來一次,我也不敢再生第二胎。」與王泰山這一輩的「不敢」不同,王泰山35歲的兒子兒媳,符合去年實行的「單獨二胎」政策,但與許多同齡人一樣,他們並不願意生第二胎,「生活成本太高,負擔不起。」

銀髮經濟吸引旅遊、地產、代步車、養老院等各路資本雲集如東。

老齡化大潮來襲,如東一些精明的商人最先嗅到銀髮經濟的商機。老年代步車、老年旅遊、老年地產、老年保健、老年養老院……形色各異的商業機構和概念炒作紛至沓來。

如東曾經是一個街上「啪啦啪啦」開滿老年車的縣城。三四年前,一種車皮薄、車身輕、做工粗糙、沒上牌照、沒上保險的老年代步車,因為簡單易學,操作方便,價格又在2萬元左右,開始在如東的老人群體中廣受追捧。一時間,大街小巷裡,到處都是它們的身影。

主攻老年群體的推銷員們,有著幾乎一致的推銷詞:「這款老年代步車和汽車一樣結實安全,時速40公裡,充滿一次電可跑60多公裡,車上連司機能坐4人,平時當代步工具沒問題 」,「買它可好了,不需要駕照。買車把式,找個空地練習一下就能上路;買方向盤式,多練幾天也就可以駕駛了。」

老年車的交通事故卻不時在馬路上演,不少市民驚呼:「新冒出來的馬路殺手,太可怕!」今年年初,這種老年車被當地政府叫停,如今街道上已難覓蹤影。

銀髮經濟也被地產商們所關注,「還差打通老人消費觀念這最後一公裡」,南通保亨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小兵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認為養老地產的發展時機尚未成熟,「在如東,大多數老人對養老消費觀的意識不夠高,能有千分之一的老人願意住進養老房產來就不錯了,他們還停留在伴子養老、陪孫養老的初級階段,儲蓄意識及消費能力制約了老人的有效需求。」

如東當地一家媒體在一組《探路養老產業 做響銀髮經濟》的系列報導中為當地「銀髮經濟」做總結:「水已成池」而「渠未暢通」。

勞動力匱乏、人口素質下降、養老金捉襟見肘等,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贍養老人成了最急迫的一件。

在如東,因為子女在外,空巢老人多;因為無人陪伴,孤獨老人多;因為長壽,高齡老人多。在如東,甚至出現了不少「四代同堂」的家庭,這就意味著,最小的那位獨苗兒,將來可能要贍養6位老人。

「我們已經感到擔憂和恐懼,因為老齡化的步伐太快了。」如東縣政協主席陳建華提出,把老齡化問題作為本屆政協工作持續重點關注的課題,「誰來種地」已不是陳建華所憂慮的問題,「當親人老了,我們該怎麼辦」才是。

面對洶湧而來的老齡化大潮,南通市曾在2012年6月提出,到2015年,南通將基本形成「9073」養老服務格局,即在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而這,也成了如東縣解決養老問題的基本思路,「90%的這部分,是我們最傳統的,也是最提倡的。」如東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闞建斌說。

掘港鎮三元社區是如東縣最早一批居家養老試點單位,自2008年以來,這個有著7000人居住的社區,一方面,由社區派出專業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另一方面,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託服務。

「我們這裡有一種『愛心存摺』,就是志願服務記錄卡,把你為別人服務的時間存下來,等我老了以後,我也接受比我年輕,比我能力強的人為我來服務,買菜、維修、理髮、搞衛生,就像點菜一樣,需要什麼,就點什麼。」三元社區黨支書王莉莉介紹,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方式,直接指向的就是那些「55歲上下潛在的空巢老人」。

然而,這樣的方式也引來了包括當地民政官員的反思:這個時間讓哪個部門來認定?如何保證長效有續?會不會只是個花架子?類似的「小老人幫老老人」的民間互助模式,曾多次出現在當地的推廣宣傳報導中,如今已成了當地官員「不願多提」的事。

看起來「很好」的探索還有掘港鎮古池社區推出的「智能社區」。「我們將建立一個社區呼叫平臺,像報警器一樣,哪個老人有問題,按一下就行了,從原來的被動上門服務到智慧社區。」古池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張晶晶說,「目前還在籌備洽談階段,還沒有具體落實。」

在如東,把老人送進養老公寓被子女認為不孝,老人同樣覺得不光彩。

今年50歲的邱建明半年來一直在找政府申訴——我的養老醫院什麼時候能批下來?這位創辦如東第一家養老公寓的當地人,越來越明確了心中的一個想法:光有養老,死路一條。他認定,醫養結合才是未來大方向。

8年前,看好養老產業的邱建明夫妻,借款籌資上千萬元創辦了如東天一老年公寓,這家擁有260個床位的大型養老機構,多年來舉步維艱,入住老人最多時還不到40人,「每年要虧幾十萬元」。

心煩的邱建明最近把火撒向了距離不到500米遠的如東縣賓山老年公寓(又名「賓山康復醫院」),這是江蘇省首家醫養型老年公寓,是當地職工醫療保險、新農村合作醫療定點單位,一到三樓接受普通大眾就醫,四五樓專供養老。

「距離這麼近,他們可以醫療報銷,我們只有養老公寓,老人都被他們拉過去了。我們也要辦醫院,政府卻卡我們,以前領導總說有困難要堅持,有事找政府,現在他們卻不買帳了。」邱建明氣憤地扯大嗓門,他著急,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在為老人服務,政府卻似乎並不關心。

賓山老年公寓的院長袁曄華同樣有著自己的煩惱,他的公寓只有45位老人入住,如何才能吸引更多老年人?讓人憂心。在如東,把老人送進養老公寓被子女認為不孝,老人同樣覺得不光彩。令袁曄華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當地一位80多歲的老人,三個兒子都不在身邊,半個月前,老伴去世了,他想要入住賓山公寓,卻被兒媳大罵:「我們哪裡對你不好了嗎?為什麼要讓我們出洋相?」

賓山老年公寓的收費標準是每人每月1635元,與天一養老公寓相差無幾。「養老不賺錢,做好了不會虧本,但醫療能賺錢,只要公寓維持起來,這一塊的病員就穩定了,這就是『養老帶動醫療,醫療促進養老』。」雖然艱難,但醫生出身的袁曄華仍對目前的「醫養結合」模式懷有信心,「我們現在不擔心老人來不來,而是擔心我們服務能不能做得夠好。」

據統計,如東現在共有養老機構19家,民營5家,受傳統養老觀念、收費標準、醫保等因素影響,民營養老機構普遍陷入經營困局,處於虧本或維持運營狀態。「政府要真正從行動上、細微上支持我們,把政策落到實處。」袁曄華的話反映了眾多老年產業從業者的心聲。

同樣的,當地官員也有著自己的期待,陳建宗說:「政府要更新觀念、強化引導,做好該做的事情。但是也應該看到,養老問題不是如東一個縣,一個縣民政局就能全部做好的,這需要國家頂層設計,需要系統思維,我們可以搞好試點,探索更多的養老模式。」

專家建議:

儘快放開三胎!

近日,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在報告中稱「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以儘快放開三孩」,並將會逐步推進觀察效果,因之前放開單獨二孩和全面放開二孩的生育效果沒有達到預期,並且大幅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測數據,所以放開三孩不但可以符合民意,還可以給予家庭更大的生育自主權,也可以緩解保守派對於全面放開生育而導致人口暴增的擔心。

《中國人口報告2020》摘要:

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生育意願大幅降低,老齡化加速到來。我們長期呼籲,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積極應對人口少子化老齡化。

考慮到當前各界對是否全面放開生育爭議較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之前放開「單獨」二孩和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預期,並大幅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測數據。先放開三孩既符合民意、給予家庭更大的生育自主權,也可緩解保守派對全面放開生育導致人口暴增的擔心,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總人口突破14億,根據趨勢估計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時期進入負增長。我們認為,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中國少子老齡化問題已日趨嚴峻,若不抓緊調整將嚴重影響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日本前首相安倍把少子化視為國難,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的命運和歷史前景取決於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已成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最大灰犀牛之一,生育政策調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一。

摘要

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加快,人口峰值臨近。

1)出生人口持續下滑,2030年將降至不到1100萬。繼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下降200萬後,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萬至1465萬。2019年出生人口減幅明顯收窄主要在於主力育齡婦女數量減幅邊際明顯收窄和生育率基本穩定,一孩和二孩出生數減幅均較2018年明顯收窄。2016-2019年一孩出生人口從981萬降至593萬,沒有一孩哪來二孩三孩,預示後續生育形勢嚴峻。從長期趨勢看,由於生育堆積效應逐漸消失、育齡婦女規模持續下滑,當前出生人口仍處於快速下滑期,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住房教育醫療等直接成本、養老負擔、機會成本高抑制生育行為,「生得起、養不起」。

2)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快,2022年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從發展趨勢看,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2022年將進入佔比超過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2033年左右進入佔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後持續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約35%。人口老齡化使得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顯,養老金缺口將日益增加。

3)中國人口突破14億人,但即將陷入負增長。2019年中國人口突破14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期的2020年14.2億不可能實現。聯合國對中國人口增長同樣存在高估,中方案預測2031年達14.6億人的峰值。我們預測,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時期陷入負增長,2050年左右開始將急劇萎縮,2100年佔全球比例將從當前的約19%降至7%。

4)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滑。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已於2010年見頂,預計2050年比2019年減少23%;2010-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已從10.6%降至6.1%,即將進入「5時代」。老齡化提高消費降低儲蓄和投資,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並引發消費結構變遷,比如醫療保健佔比將逐漸提升。

中國人口三大流傳甚廣的錯誤認識。

1)中國適度人口規模有多大?反方觀點:胡保生、宋健、田雪原等學者1980年代初測算,百年後中國的適度人口為7億左右;如不控制人口2080年中國人口或達43億。我們認為,「適度人口」只是一個抽象理論概念,測算需要諸多長期假設,從歷史情況看很難測準。人口承載力隨著技術進步不斷提高,不存在靜態、絕對的適度人口。

2)提高人口素質才是關鍵,人口數量沒那麼重要?反方觀點1:國力主要由人口質量決定、而非人口數量,李小平、程恩富等學者認為人少一點人均GDP更高。我們認為,人口數量和質量共同影響國力。人口不僅是消費者,更是生產者,人口眾多在需求端形成大市場,在供給端提供充足勞動力和更多人才。反方觀點2:人工智慧將取代許多人的崗位,大量人口將成為負擔。我們認為,人工智慧在替代部分傳統產業崗位的同時,也會催生新經濟新產業更多的就業需求。

3)是否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反方觀點1:全面放開生育將造成富裕和貧困階層多生、中產階級少生,不利於社會公平;且農村出生人口或爆發式增長,人口素質將下降。我們認為,生育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生育權應回歸家庭自主;全面放開是對所有家庭一視同仁的公平尊重;當前農村生育率依然低迷,農村出生人口不可能暴增,農村出生人口也不等於低素質人口。

反方觀點2:政策調整應該謹慎,可以更大力度地鼓勵二胎生育,或有條件地放開三四胎生育。我們認為,翟振武等人曾估計「全面二孩」將使出生人口峰值達4995萬,生育政策已被人為延誤太久,不可繼續拖延,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政策建議:

1)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讓生育權回歸家庭自主,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一是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二是加大託育服務供給,大力提升0-3歲入託率從目前的4%提升至40%。三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四是加強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五是加大教育醫療投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降低撫養直接成本。

2)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打造高質量為老產品和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一是加快推進國資劃轉社保補充缺口,推動社保全國統籌,發揮養老保障體系中第二、三支柱的重要作用。二是構建老有所學的終身學習體系,鼓勵企業留用和僱傭年長勞動力,適時適當推遲法定退休年齡。三是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四是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風險提示:生育政策調整滯後,老齡化應對不力。

相關焦點

  • 放開三胎政策,就可以解決人口斷崖問題嗎?
    計劃生育政策制定以來,對人口問題及發展問題起到積極作用。但不可否認,將近40年的計劃生育,帶來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1953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透過普查我們發現,截止到1953年6月30時,我國人口總數為601938035人,而每年新增人口數約為1200萬到1300萬間。
  • 「人口警報」拉響,如果14億人口減一半會怎麼樣?難怪要放開二胎
    另外,不少專家提出了放開三胎,以及全面放開生育,網友們也表示不看好,因為二胎都不想生,更何況是三胎。網友們這麼考慮,更多是從自身角度來看問題,無論是計劃生育,還是放開生育,都是遵從了人口可持續發展戰略。 為什麼要實行計劃生育? 1982年,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被寫入了憲法,全國正式開啟了全面的計劃生育。
  • 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
    以總和生育率1.0估計,到2050、2100年總人口將分別為12.1、5.2億,老人比重分別為31.2%、53.4%。即使以總和生育率1.4稍樂觀估計,到2050、2100年總人口將分別為12.7、7.3億,老人比重分別為29.6%、40.7%。
  • 二孩不夠,還得生三胎?「催生」無果後,專家又提出新建議
    但是,出生人口率沒有上漲,還有下降趨勢。顯而易見,二孩「催生」無效果。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則意味著未來勞動力人口會下降,人口紅利或將逐漸消失。值得提醒的是,我國老齡人口還在增加。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已達2.5億,佔總人口的18%。有專家推算,未來20年老齡人口佔比會持續上升。
  • 放開三胎背後:10年一半的孩子「不見」了
    其中夫婦雙方均為邊境居民的地區包括黑龍江省的漠河、塔河、呼瑪、黑河市愛輝區、孫吳、遜克、嘉蔭、蘿北、綏濱、同江、撫遠、饒河、虎林、密山、雞東、穆稜、東寧、綏芬河共計18個邊境縣(市、區),可以生育三胎。三胎政策催生效果不佳對於放開三胎政策的推進必要性,業界一直在討論。「從研究者的角度看,對於『三胎』,國家政策是要放開的。」
  • 專家建議放開3胎,但3胎是有錢人的福利,沒錢的人連二胎都不敢生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經濟學家)發文稱: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低於預測,建議在「十四五」時期開始,儘快放開3胎政策並觀察效果。對此,我想說:果然是專家,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不食人間煙火,不懂沒錢人的苦處呀。您不知道要養一個孩子得多少錢啊?
  • 農村人「有福」了,專家喊你生3胎!網友:先給我找個老婆!
    但是現在好消息來了,有專家建議放開三胎政策,甚至是全面放開生育,同樣又上了熱議榜單,10月25日,經濟學家任澤平發布《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稱,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生育意願大幅降低,老齡化加速到來。我們長期呼籲,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積極應對人口少子化老齡化,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從儘快放開三孩。
  • 任澤平:全面放開二孩效果不及預期 建議先放開三胎
    若未來十年中國總和生育率逐漸提升至2.1左右,到2050年、2100年中國人口將分別為14.0億、12.9億,老年人口比重將分別達26.8%、26.7%。考慮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認識仍存較大爭議,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
  • 專家鼓勵生三胎,現在的年輕人卻不願意生孩子了,三胎你敢生嗎?
    #放開三胎能提高生育率嗎#文/美妝好幫手,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面臨人口總量危機,專家建議開放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顯示,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
  • 聯合國預測:80年後,中國人口只剩10億?放開「三胎政策」可行嗎
    不過,通過預測數據,中國人口將會降至10億的說法,還是引起了熱議。就這樣,中國人口變化讓不少人覺得非常擔憂。據公開數據得知,在2016年我國放開了二胎政策之後,2017年新增了將近1723萬人口。到了2018年,我國新增人口數量卻降至了1528萬人。之後,在2019年中,我國新增人口繼續下降,只有1100萬人。
  • 如今三胎都來了,大家為何卻不想生了?00後:不結婚不生娃很自由
    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二胎放開後,出生率卻迎來3連跌,官方催生也沒能帶動生育。在老齡化加劇的時代,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如今三胎都要來了,為何年輕人不願生娃?」出生率「3連跌」一對父母給兒媳婦寫信,信中指出:「你們養得起車房,為何讓你們養娃就這麼難,真的養不起嗎?」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了?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年輕人聽了,男默女淚。一、 年輕女性對婚姻觀念發生改變李宗盛《晚婚》裡有一句詞:往往愛一個人有千百種可能,滋味不見得好過長夜孤枕。對於年輕女生來說:如果洗衣做飯要我一肩挑,孩子和工作我兩手抓,修燈通管道找師傅家務衛生有小時工,出門可以打車,餓了可以交外賣,你回家只是吃飯睡覺發牢騷,那結婚,就真的沒意義了。
  • 人口斷崖,放開三胎就可以了麼?錢的問題不解決多少胎都沒用!
    「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半個月前,民政部部長李紀恆的一篇文章引發熱議。他建議,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這兩天,建議放開三胎的專家多了起來,也引起了民眾廣泛的討論。放開三胎就夠麼?
  • 韓國每月30萬重獎生孩子,中國專家建議生三胎:嫌人口不夠多嗎?
    而對於中國,我們已經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了,就在2016年的時候,我國還放開了二胎政策,現在還有專家建議開放三胎。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解決老齡化的問題,世界各國也都在千方百計地鼓勵著多生育。但是,這真地就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最佳方式嗎,難道不覺得這世界上的人口已經飽和了嗎?
  •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評論區10000句髒話刷屏:二胎父母已陣亡,你還打算再生嗎?
    正當我引以為戒,下定決心,打死也不能要三胎時,卻看到#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的話題越炒越熱,光是熱搜就上了五六個,話要是說得狠一點兒,像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就直接在其發布的《中國人口報告2020》中表示: 「之前的「單獨」二胎和全面放開二胎的政策,生育效果均未達到預期。根據趨勢,估計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2021年-2025年)期間進入負增長。」也就是說,我國人口總量將急劇萎縮、人口少子化老齡化的問題,現在已迫在眉睫。
  • 人口斷崖式下降會越來越嚴重嗎?你怎麼看?
    我國是從2016年開始放開二胎政策,到了2017年新生兒突破1700萬,隨後新生兒出生數量是逐年下滑,僅用了二年的時間,就降至2019年,國內新生兒只有1100多萬人口。新生兒出生數量一下子降了500-600萬,這讓國內專家們擔心不已。
  • 為什麼我國人口這麼多,專家還說要放開生育?
    我國總人口14個億,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什麼還要鼓勵生育呢?個人認為原因有很多。1.人口老齡化嚴重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放開生育,那個時候,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個,甚至十多個孩子。老人扎堆聊天曬太陽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990年的6299萬增加到2000年的8811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為6.96%,目前中國人口已經進入老年型。
  • 二孩不夠,三孩被提上日程?「催生」無果後,專家提出新建議
    3個月;吉林規定,除158天假期外,女職工經本人申請,單位同意,可延長產假至1年……等等。專家推算,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老齡人口數量還會增多。 老齡人口數量增多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考慮未來養老的問題。 前不久,某經濟學專家直言:應該放開三孩生育政策。 這位專家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建議先放開三胎政策:中國人口報告2020」。
  • 發展第三支柱養老金,應對人口老齡化
    報告要點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普遍面臨的挑戰。如何通過養老金融的完善和健康發展,既有效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各種挑戰,又為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向高質量轉型提供助力,是一項重大且有深遠意義的命題。
  • 放開三胎你會生嗎?鄭伊健身家過億都丁克,瞬間沒了二胎的勇氣
    有人口研究學家,建議國家放開三胎,並慢慢放開生育。專家認為:人口持續下降,生育意願大幅降低,老齡化加速到來,對我們的經濟會有很大的衝擊,所以要建議放開三胎。而2019年統計出來的數據,就是我們的出生率已經下降到了1%左右,每年的出生率如果只有1465萬,而有專家預測到2030年我國的出生人口將降到1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