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大話西遊》要結尾的時候,吳孟達金榜題名考上狀元之後,衣錦還鄉。與兩位妻子相聚,場面十分感人。這時候吳孟達說出了一句流傳很廣的臺詞:「辛苦娘子磨豆腐,辛苦娘子磨豆腐」。說完,兩位娘子也感慨萬千,一起相擁垂淚。
吳孟達作為一個苦讀的書生,由兩位娘子辛辛苦苦的賣豆腐供養。一方面是感謝娘子們的換取收入的工作,一方面也感謝兩位娘子的彼此的支持,要知道磨豆腐一個人顯然是做不好的,需要兩個人的合作無間,一個推磨,一個倒豆子。兩位娘子對對方完全沒有嫉妒之心,這個在女人之間是很難得的。所以吳孟達應該感覺也很幸福吧。
磨豆腐的人會提前一天揀豆、泡豆,一般情況下泡發十多斤的黃豆就能磨出一個幾十斤的豆腐。
磨豆腐流程中最讓人為難的一道程序就是磨,其難度足以讓人望而卻步,人力推磨十分費力。
磨豆腐的時間常常在夜間,因為每天下午,豆腐坊的主人要自己先磨一個豆腐以備明天早上出售。將泡好的黃豆堆放在磨盤上,磨盤的中間有一個圓孔,磨盤正上方懸吊著一個瓦盆,底部一圓孔內插著一根高粱杆,盆內盛滿了清水。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拉著磨盤轉開了圈。盆內的清水則順著高粱杆流在石磨中間的圓孔周圍的黃豆上,黃豆通過圓孔不斷地向下滾去。少頃功夫,白色的、黏稠的豆沫便在石磨上流淌出來,滴進石磨下面的大鐵鍋內。
黃豆全部磨完後就需要進行過濾,將豆渣與豆漿分離出來。豆腐坊內有一臺用泥胚壘砌的四方大鍋臺,鍋臺上放置著一口口徑約有兩米多的大鐵鍋。鐵鍋上方吊著一個用兩根木棍釘成的十字架,一張四四方方的濾布的四個角分別系在那兩根木棍的兩端,形成一個大的濾鬥。過濾時,兩個人站在鍋臺上分別抄著木棍的兩端,一個人用水桶將豆沫倒進濾鬥內後,便不停地上下左右地晃動濾鬥,乳白色的豆漿便通過濾布的細孔流淌到下面的鐵鍋內。
等所有的豆沫過濾完,大鐵鍋內也就盛滿了白色的豆漿。這時,就開始燒火了。燒開這樣一口大鍋內的豆漿,一般需要滿滿一架子車的柴火。隨著一根根花柴或煙杆填進爐膛內,紅紅的火苗舔舐著鍋底並通過爐膛映紅燒鍋人的臉龐。
豆漿燒開後用盆或桶之類的工具起到旁邊的一口大缸內後,就進入了磨豆腐最關鍵的一步——點豆腐了。這個過程需要兩個人默契地配合進行,一個人手持木漿在缸內快速地上下翻攪豆漿,一個人則手端著一盆酸漿水徐徐倒入缸內。木漿翻攪的速度要快、要深,酸漿水的倒入要適量,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隨著木漿的不停翻動,缸內的顏色逐步發生變化,碎碎的豆花懸浮在淺黃色的豆漿水中,再停片刻,豆花便凝結成一塊塊的。至此,豆腐便點成了。
這時,一個用荊條編織成的大筐內早早地鋪上了一條乾淨的濾布。點成的豆腐花用大馬瓢舀進筐內後,用瓢底推平,再將濾布的四個角對摺繫緊。筐被抬到室外的一個排水流暢地地方放平後,用一平展的木板壓豆腐筐上,木板上再壓上兩塊大石頭,藏在豆腐中的水分就會被擠壓出來。
至此,整個磨豆腐的工序便進行完了,但磨豆腐的人也往往累得顧不上吃一口熱豆腐,回家倒頭就睡了。
本平臺免費發布攤位信息、豆腐工作信息,推送豆腐文化及行業信息,聆聽豆腐生活和心聲,展示豆腐郎作品。加管理員微信即可刊登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