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約6:5-13節。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引言:自從我們學習約翰福音,每個主日一章以來,我心裡對大家的責任和負擔就越來越強烈。因為神真理的亮光讓我越來越看明了,神在約翰福音的每一章中,都在轉變我們過去對神和他的話語認識上的膚淺和錯誤的觀念。於是,我就在QQ、微信的朋友圈中發表了一些「說說」。也有不少網友在回應中就強烈要求我,能更具體地逐個原則地分享給大家。因此,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量出為入」的種子性理財原則。
人的問題:從約翰福音6:5-13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明確的理財原則:量出為入。可是,世界上有一個錯誤的理財原則,正好與這個原則相反,那個觀念就叫做「量入為出」。這個以人為本的錯誤原則,乃是今天這個世界上最通用的、普遍的、大家都認為很合乎邏輯的原則。也就是說,要根據自己的進項、根據收入的多少,來決定開支和花消(包括對神的奉獻),不能出現赤字。這是今天財政學、會計學、經濟管理學、公司居家的一般理財原則。有的人甚至還引用主耶穌的比喻說,蓋房子之前,要先坐下來計算花費;出兵打仗之前,要先酌量自己的兵力,等等。我認為主耶穌的這些比喻,用意本不在這裡。他指的是說,作主的門徒之前,必須先酌定代價(解經切不可斷章取義)。而「量出為入」的原則,實在是一個充滿對神的信心和愛心奉獻的原則。
聖經原則:然而,今天我們分享這個「量出為入」的原則,就是說,神會根據你給出去的(奉獻的)多少,來加倍的、百萬倍的賜福給你的。這個是種子的原則、是神祝福的原則。只有在基督徒的信心和愛心裡,才能扭轉這個認識,建立這個正確的觀念。
故事中的腓力的理財觀念,就是今天一般人的標本。當耶穌以信心和愛心挑戰門徒時,對他們說:「你們給他們吃吧!」(參考平行經文,可6:37)腓力卻用屬地的思維來回答耶穌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約6:7)其實,耶穌說這話是要實驗腓力,因為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約6:6)在我們的思維裡,往往不含著信心,更不會尊重耶穌的主權和能力。所以,我們急需要改變、急需要扭轉!求主光照我們,感動我們認罪、教導我們悔改!
親自經歷:三十年前有一次難忘的經歷:當時(1987年初春),我和師母還有魏老師,去一個地方教會講道。當地教會的領袖代表信徒們,表示非常渴慕地挽留我們,多停留幾天給他們分享神的道。所以我們就盛情難卻的答應了,給他們一連七天全封閉式的聚會。他一面表示很高興,另一面卻又表現得很尷尬無奈。究其原因,他說:「我們教會很窮,信徒也很少有奉獻,如果70個人來聚七天會,平均每人每天要吃三個饅頭,一共需要我們預備多少個饅頭?另外還要吃多少肉和蔬菜?這個數學題大家都會算,先不說肉和蔬菜,光饅頭一共也要吃1470個!弟兄姊妹們,屬靈的帳是這麼算的嗎?真是可笑!屬靈的帳,是按著你頭腦裡的數學邏輯思維算出來的嗎?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
可是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思維很科學,這卻不是信心的原則。神的作為是越超科學的,只有神最科學。很多人習慣用這世界的科學來限制耶穌的主權和能力,求主赦免我們!三十年前,有人跟你講手機的功能,你認為合科學嗎?如果那時代,你見人用個塑料疙瘩子說話,你一定會說他是瘋子、是神經病,因為你認為他很不科學。僅僅短短三十年過去了,真相就大白了,科學的發展就這麼快。所以在神的作為裡,你我不能理解的事情還多著哩!
我就勸勉這位教會的操心人說,把你家裡現有的小麥麵先奉獻出來發酵頭,把你家裡僅有的、度荒春的麥子先送磨坊裡磨成面,回來做成饅頭,只要討神的喜悅,他一定會加倍祝福你們的(我們離家很遠傳道,不能替你做的);神也會感動更多的人,多多奉獻的。你要效法那個小孩童,把手中僅有的五餅二魚奉獻給耶穌,讓他擘開遞給眾人(答應耶穌說的,「拿來給我」。)信徒們不肯奉獻,一是沒有愛心,二是沒有信心,三是帶頭人沒有榜樣。雖然多少人傳道多年,但總是過不了這個檻兒。今天你就接受一次挑戰吧,看看結果會怎麼樣?他冒然答應了。七天聚會結束之後,他羞愧地掉淚了。他笑道:「饅頭還剩下許多,大家分著帶回家先吃,等以後教會有需要時再奉獻;肉和青菜、乾菜、粉條之類,也剩了許多。這下子我可有經歷了,以後會大膽信靠神的。屬靈的帳原來是這樣算的,不是那樣算的!」
聖經見證:王上17:8-18。從前有個先知名叫以利亞,當猶大全地大旱三年半糧食絕收時,神曾差他往撒勒法一個寡婦家裡去,吩咐窮寡婦供養他。他因為明白神賜福的原則,就順服神,去求寡婦將僅有的一把面、一點油,給他做個餅吃(其實這是不合乎一般情理的。一般人都會認為,只能向富人求告或者借貸,怎麼能向一個窮寡婦求呢?太不像話了,不合情理了!)那寡婦原本打算找兩根柴回家,為自己和兒子用僅有的一把面、一點油,作最後一個餅吃了,然後就等著餓死呢!但是她用越超常理的對神的信心,答應了先知的請求:「拿來給我。」如此一來,神成全了他的應許:「壇內的面必不減少,瓶裡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
記得我三十多年前,常去一個窮寡婦家做禮拜(這位老人有嚴重的哮喘病,還帶著兩個收養的未成年孩子)。多次禮拜完了,她都會挽留傳道人在她家裡吃飯的。很多工人都因為看她家太窮,就不忍心。她太失望了!我的心因為拒絕她的奉獻接待,而很受神的責備,於是只好留下吃飯,為她祝福。(不吃她的飯,是不可能單單為她家求福的。)哪知道,這樣一來她的家境也慢慢地轉變了。感謝讚美主,給我們信心!
神的應許:瑪3:10-12。「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為你們斥責蝗蟲(蝗蟲原文作吞噬者),不容它毀壞你們的土產。你們田間的葡萄樹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萬軍之耶和華說,萬國必稱你們為有福的,因你們的地必成為喜樂之地。」
神曾在何事上允許過人試試他呢?不用試,只要甘心的奉獻給神,他必定會加倍的賜福於我們的。我們是神祝福更多人的通道。天上的窗戶向我們敞開,流入我們的器皿;通過我們再向其他人敞開,流向更多的人、祝福更多的人。在巴勒斯坦地區,有死海和約旦河,死海之所以死、沒有魚蝦、沒有生機,是因為它地勢低洼,只有進口沒有出口。中國人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流不出去的水,不能滋養生命。而約旦河裡的水,則大不相同:約旦河的兩岸都是漁夫曬網之處,生機盎然。因為它上有入口,下有出口。所以,我們也要作神祝福他人的管道,從神流進來,再趕快留出去。這樣,我們自必有豐盛的生命。
主耶穌也曾應許他的門徒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鬥,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得」的原理,是先「給」;「你們要(先)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中國人常說:捨得,捨得,不舍怎麼能得呢?這是次序的問題,這更是信心的問題,這也是愛心的問題。經文中的「量器」,指的就是我們的心態。
當然,我們能給人的,原是照著主已經給我們的。主向我們所要的,原是我們所有的,並非我們所無的。連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學業、職業、工作、經商、掙錢的本領,都是主給我們的。我們的生存條件、時間、健康、機會、人脈環境,也都是主給我們的。既然一切都是從主所領受的,還有什麼捨不得還給主的呢?給了主,我們是不會吃虧的。
寓言故事:我從前也講過一個「兩把瓢的故事」。一個基督徒,有一年因為用(木工用的)鋸切一個葫蘆,無意中鋸偏了,就只好落得了兩把大小不同的葫蘆瓢。農村生活常有拮据,難免向鄰居借糧借面的事兒。他因為是基督徒,就常用小瓢借入,用大瓢還出。日子久了,鄰居家都會發現這個秘密,但是誰也裝著不知道。一年夏天,麥子將要成熟的時節,天上突然下起了冰雹,有兩個過路的人便在田間橋頭下避雨。過了許久,雹雨未止。路人眼見大片的麥田,都被雹雨擊倒,便嘆息道:今年的收成遭遇大災荒了。正當這時,兩個人隱約忽聞:「兩把瓢家的麥子不可打!兩把瓢家的麥子不可打!!」「這是什麼意思?」他們舉目望去,確實有一塊麥田,邊沿清晰、完好無損。正在詫異之間,天睛了。兩個路人為要弄個明白,便奔向附近的村莊裡,打聽一個叫兩把瓢的人。這時鄰居們才恍然大悟,並且向路人說明了奧意。原來,神就是這樣用無限的量器,量給那肯用大量器量給他人的人。
徒20:35,保羅也勸勉我們:「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種子原理:保羅在林後9:6-11,曾勉勵哥林多的信徒說:「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借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
保羅在這段聖經裡,分明說出了一個「種子的原則」。大家都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常理。所以,這個原理也照樣告訴我們:缺糧的,就去種糧;缺錢的,就去種錢吧!種糧的必定得糧,種錢的也必定得錢。我們應當將錢(包括一切的財物、時間、身體等等),當作種子種出去。到了時候,就必會有百倍的收成。這就是「量出為入」的原則。有的人認為,餓了就趕快吃糧,這時候除非精神病人,才會把糧食白白地種在地裡呢!這是因為他們不懂「種與收」的原理。中國人有句俗話說:「餓死爹娘,也不能吃種子糧」。因為只有存著信心和盼望的心,將種子種在地裡的,來年才會有吃不盡的糧食。
如此說來,我們理當將神賜給我們的一切,像種子一樣種出去。這樣,我們未來才會有數不盡的恩典和快樂。
結論和勉勵:你今天得到了啟發嗎?如果我們總是貧窮、總是缺乏,一定有原因、一定是沒有將現有的財富(金錢、物質、時間、精力、身體等等)像種子一樣,趕快種出去。約翰福音六章中,那個帶五餅二魚的孩童,若是不肯甘心答應主的呼召,若是不肯將僅有的一點交在主的手裡,他能叫五千男丁(包括婦女孩子一共大約兩萬人)吃飽嗎?如果按著腓力的想法,用二十銀子買的餅,能叫這麼多人吃飽嗎?撒勒法的寡婦,若是不將僅有的一把面、一點油做成一個小餅,交給先知以利亞,她和兒子就必定要餓死了。
所以,我們不要用屬地的邏輯去思維,不要用世界系統的數學去算帳,不要用「量入為出」的理財觀念,去處理我們的所有。我們也必須用信心和愛心的原則,用「量出為入」的理財原則,去對待我們所擁有的。這就是今天我們講道的重點,必須扭轉我們屬地的錯誤觀念,轉變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接受神在聖經中啟示給我們的正確觀念,建立我們基督徒健康的生命。
不過,我最後還要提醒大家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那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奉獻,都不應該是為了贏得神的賜福為動機。我們的動機和目的,應該只為報答神的恩典和主耶穌為我們捨命流血的大愛。一切為了榮耀神(神本主義),不當只為我們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是為了自己蒙神的賜福而奉獻,就有落入以自我為中心(人本主義)、動機不純的私慾之嫌。求主轉變我們的動機和觀念,使我們凡事只求神的榮耀。
應用:今天的信息幫助我們,要用聖經的新觀念去生活。儘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僅有的五餅二魚,交在主的手裡,去成全教會、成全他人、成全神的旨意。用「量出為入」的新邏輯,去操練(培養給出去的習慣)幫助我們身邊的聖工和我們身邊的人。在本周之內,請你索定一至三個需要幫助的目標,去實踐聖經所給予我們的真理。
願神從你我的身上得著榮耀,並大大的賜福於我們。阿們!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如果您喜歡,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和朋友圈,一同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