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11月7日,法國3D紀錄電影《狂野非洲》登陸全國院線。這部歐洲上映冠有「第一部3D紀錄片」、「法國最昂貴紀錄片」等等頭銜的佳作,給了國內觀眾一個去影院看紀錄片的理由。
看點一:觸手可及的「真3D」效果
在《海洋》創造了全球票房奇蹟後,導演本-斯塔森就開始籌劃製作《狂野非洲》。他從1997年起就開始著手研究IMAX和3D技術,被稱為「比利時的卡梅隆」。為了達到完美的3D效果,他帶著22臺重磅3D攝像機、車載搖臂、紅外線攝像機、迷你移動攝像裝備穿梭在非洲大陸,想要展現給觀眾的不僅是非洲動物的生活,而是那種近在咫尺、觸手可及的獨特3D體驗。
從海外無數的好評來看,只要身在影院,你就可以和獅子、獵豹、黑犀牛四目相對,感覺大象揚起的鼻子從眼前划過。《狂野非洲》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法國最昂貴的紀錄片。
看點二:2014年最美電影
被稱作「獅語者」的動物行為學家凱文-理察森和從小與大象一起長大的瑪拉-道格拉斯-漢密爾頓帶領我們從非洲南部一路向北,完成一次「非洲大滿貫」。觀眾跟隨他們以探險的方式橫穿了這個地球上景色最壯麗的大洲:走過納米比亞風景如畫的海岸沙丘,沉醉於金色沙漠與藍色海水的撞色;穿過物種豐富的坦尚尼亞,驚嘆於成群涉水的麂羚和奔馳而過的角馬;路過大象保護成績驕人的波札那,享受著成千上百的大象集結在身邊的驚心動魄;又恰好在滿月之時到達自然界的七大奇蹟之一——尚比亞和辛巴威接壤處的維多利亞大瀑布,欣賞月光彩虹的夢幻奇景;乘坐熱氣球緩緩飛過世界最大的火山口,看著茂密雨林和層層平原在腳下划過。看完一場85分鐘的電影,非洲的一花一木都能如數家珍。
第點三:「獅語者」和「象語者」做你的導遊
提到「獅語者」凱文-理察森(劉歡配音)以及野生動物專家瑪拉-道格拉斯-漢密爾頓(盧璐配音),他們可謂動物保護界和公益界的鼎鼎翹楚。凱文長期與獅子一同生活,甚至讓獅群接受他成為其中的一員。大草原的霸主獅子在他眼裡不過是一個親密的夥伴,拍攝途中有獅群圍攻攝製組的帳篷,影片詳細記錄下了凱文與獅群鬥智鬥勇的驚險刺激全過程。
而我們的女主角瑪拉從小就跟著爸爸在非洲生活,同象群一起長大,其經歷像極了網絡上瘋傳的在非洲長大的女孩蒂皮-德雷格。在非洲長大的瑪拉,在這次旅程中終於實現了坐熱氣球橫跨非洲的願望。「艱難而美好」,她這樣形容此次旅行。
從瑪拉的旁白中,我們還了解到這些億萬年來生在非洲的動物們所面臨的人獸矛盾。象牙、犀牛角等動物製品引發的盜獵讓非洲的物種和數量都極具下降。影片中濃濃的人文和公益情懷也是野生生物保護基金會(美國)(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拯救大象(Save the Elephants)和野生救援協會(WildAid)等多家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對此片大力支持,希望影片能被更多的人看到的原因,也可以通過影片合作網站shouhudaxiang.org支持大象保護,從自己做起拒絕象牙消費。
看點四:劉歡夫婦聯袂獻聲
一直給人低調平和的劉歡夫婦在收到《狂野非洲》的邀約後,幾乎在當場就決定為電影「獻聲」。劉歡直言這對他也是一次完全新鮮的體驗:「我們這種人應該是唱的比說的好聽,但這回是用說的。配音我完全沒有經驗,是另一個領域,但我們會憑直覺儘量做好。」夫人盧璐則表示這也算做回老本行:「我們兩個都很喜歡紀錄片,喜歡這部片子。我原來在電視臺工作時拍過專題片,也曾涉獵紀錄片,它與故事片是有一點差別的。平常人們走進電影院更多的是一種娛樂方式,但我覺得看紀錄片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種很有品質的生活方式。」
看點五:配樂大神傾情之作
《狂野非洲》邀請到了配樂大師拉明-蒂亞瓦蒂(Ramin Djawadi)來為影片作曲。拉明就是《鋼鐵俠》、《環太平洋》、《權利的遊戲》等多部大片神劇的作曲。這次,他不僅參與配樂,更親自完成了曲目的所有樂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