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由法國看今日世界現實

2021-01-18 肖琴娛樂世界

影片《悲慘世界》講述了剛來到「反犯罪特種部隊」的菜鳥警察史蒂芬與兩個本土老警克裡斯和格瓦達,在一次出警中打傷了非裔孩子伊薩,且湊巧被布茲的無人機拍攝了視頻,進而引發了更為激烈的衝突的故事。

影片《悲慘世界》所講述的是今日世界的另一種悲慘,所直接呈現的是法國巴黎街區的暴行和蠻荒化。

超級 ·符碼

先從「悲慘世界」說起,其最鮮明的所指即19世紀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名作,但在影片中,在今日的歷史狀態中,它指向的是一段歷史,是象徵19世紀野蠻、暴力、貪婪、邪惡的擴張史,是基督教之於現代文明的衝突史。

影片《悲慘世界》故事的起源在於非裔小孩伊薩偷走了馬戲團用於演出的小獅子強尼,而「獅子」在巴基斯坦文化中是指高貴智慧的動物,所指向的是力量與偉大,是不該囿於囚牢的自由,是非洲新移民對自由的希望、對生命希望的寄託。而「強尼」不只是小獅子的名字,它同時指向的是法國憤怒搖滾歌手約翰尼哈裡戴。是他所處的那個苟延殘喘的時代。

「93」這兩個阿拉伯數字在影片中不斷重複出現的,三個警察所巡邏的郊區是93郊區,「土著歐巴馬」所穿球衣上的數字是93,在影片後續暴行中,鏡頭搖移而過的居民樓牆上所塗鴉的同樣還是93字樣。「93」在法國巴黎所指向的是93區,一個治安混亂、暴力橫行、毒販橫行、盛產宗教極端分子的危險地區。而「93郊區」這個蘊含著罪惡、非法暴力、貧窮之地,就像法國社會的一個「毒瘤」。

經由影片中這些超級符碼的存在,所展示的是這個公認的以浪漫奢華所著稱的國家存在的暴行,是非洲新移民對歐洲國家所憧憬的「自由、平等、博愛」種種美好的破滅,是暴力與階級對非洲新移民的剝削與壓迫,然而這些又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某種證據的存在。

悖論 ·空間

影片的開始是以凱旋門為背景的慶祝大遊行,展示的是法國的團結與和平。隨著影片的進展,鏡頭搖移到巴黎的上空,觀眾看到的是涇渭分明的界線。一邊是以購物出名的法國天堂、上流階層出沒的地方,一邊是破落的非裔新移民所居住的貧民窟和破落街道。

影片中人物的設計充滿了二項對立元素。三個法國警察中,兩個黑警、一個菜鳥警察;黑警暴力執法、自私自利、同流合汙;菜鳥警察史蒂芬遵紀執法、保持良知。兩個非洲新移民的孩子,一個是偷雞摸狗的不良少年、一個是阿拉伯好孩子;一個永遠處於行動奔跑之中,一個永遠處於靜態的觀看之中。「好」與「壞」二項對立的警察、「好」「看」與「壞」「動」二項對立的孩子的行動過程構成了影片的基調。

經由影片的敘述,可以看到三種衝突:警察和民眾的衝突、不同社群之間的齟齬、警察內部的矛盾。白種人警察永遠不屑厭惡非裔人,永遠暴力執法且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在證據面前「土著歐巴馬」希望用食品要挾法國警察跪舔自己,而薩拉赫關心的是孩子們的平安與健康,所求的是互不相擾的平穩生活。

而以上種種矛盾在這個充滿悖論的場域中是無法和解的。因此,這段充滿暴力的壓迫與反抗的逆向黑暗之行,重新在發達國家所形成的社群——以種族、新移民和原住民的區隔所形成的社會分化、暴力和衝突是普遍發生、存在的事實。

災難 ·暴行

2019年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電影《何以為家》與《悲慘世界》屬於同類型題材的影片。《何以為家》以極端自然的記錄性在國際電影節上備受關注並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內的共13項提名。

《何以為家》作為一部紀實風格的藝術電影,其真實性令人感到驚訝,影片中平民窯的真實,生存現狀的真實,吃喝拉撒的真實,讓人真實面對了第三世界被「遺忘」的角落的痛苦。以貧窮落後條件下的「生而不養」為主旨表明在資本主義極速發展的中東地區及第三世界國家,人,確切的說,是非洲人、黑人生存空間的危急。

當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政治、技術在加速邁向現代文明化的發展的同時,也甩下了一批社會中的人。當戰爭、災難讓深處其中的他們不在擁有作為「人的本質」時,當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貧民窟角落的人不在具有作為「人」的特點時,人的意義何在?

《何以為家》的結尾具有某種遺憾,即「人性的光輝」剝奪了觀看者和被觀看者的位置。影片結尾的贊恩獲得了護照移居西歐的happy ending同時也遮蔽了某種未來可預見的災難。它不言而喻的喚起我們對影片的思考。從第三世界移居就一定會帶來美好希望嗎?

《悲慘世界》延續了《何以為家》那些未曾講述的故事,那些經歷戰爭的非洲新移民所盼望的自由,對生存希望的寄託真的存在嗎?「也許理想中存在」事實上,當非移民移居歐洲各國時所面對的是另一種悲慘—巴黎街區的暴力與剝削。

《何以為家》和《悲慘世界》讓更多的觀影人員了解了社會分化下種族和新移民所經歷的暴行和災難,也讓更多的人將目光放在了那些苦難的人身上,也重新思考今日「人」的意義。

今日世界對現代邏輯、現代文明、資本所標榜、張揚的那種不假思索、不加批判的膜拜和熱愛是後來非理性的仇恨、非理性的侵犯、非理性的種族主義的重要來源。

經由此,我們應當注意到今日世界是一個富人行動、富人獲利而窮人買單的時刻。正如影片中在警察和非裔移民中受傷害的永遠只能是那個非裔孩子,因為他不具備在今日世界的話語權。

我們及其世界的大部分人,依然處在世界的邊緣位置,即便未在其中,但可否感同身受?能否認知它的不合理而試圖嘗試去改變?我想,這是經由影片的視覺現象、觀看主體投向客體的目光,透過電影的銀幕看向別樣世界和空間以及與眾不同的人生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豆瓣8.2,法國佳片《悲慘世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悲慘世界》講述的是導演受2005年法國巴黎大騷亂的啟發,改編自導演同名短片,是導演拉吉·利執導的長篇處女作。電影講述的是百年前雨果撰寫《悲慘世界》巴黎郊區93省聖德尼的地方發生的一場警民衝突。
  • 法國電影《悲慘世界》你怎麼看?
    影迷們直呼這部反映法國當下下層階級現狀的電影甚至可以納入電影史的範疇。《悲慘世界》豆瓣:8.2導演: 拉吉·利編劇: 拉吉·利 / 吉奧達諾·戈德裡尼 / 亞歷克西斯·曼蒂主演: 達米安·勃納爾 / 亞歷克西斯·曼蒂 / 賈布裡勒·宗加 / 伊薩·佩裡卡 / 阿爾-哈桑·利
  • 法國奧斯卡「凱薩獎」登場 最佳影片《悲慘世界》大贏家
    記者羅凌筠/綜合報導第45屆法國奧斯卡「凱薩獎」今日登場,新銳導演拉德利(Ladj Ly)第1部電影《悲慘世界》勇奪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最佳剪輯及新進演員等4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悲慘世界》劇照。(圖/海鵬提供)男星艾力克西馬南堤(Alexis Manenti)在片中耍狠飾演「惡棍警察」,不擇手段奪回遭空拍機拍攝的施暴畫面,變態行徑演得絲絲入扣,讓觀眾恨得牙痒痒。
  • 法語文學翻譯家餘中先談《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悲慘的人的世界
    但因為封面被撕掉了,他並不知道這是小說《悲慘世界》中的內容。那還是上世紀70 年代初,上山下鄉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十六七歲的餘中先在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參加海塗圍墾。「那時候很難找到書讀,借來一本書,一群人都等著讀,每個人只有一天半天的時間,輪著看,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 《悲慘世界》:法國江湖裡的「天龍八部」
    他欺善怕惡,看到年輕的妹子就會以執法之名去毛手毛腳,但對兇惡之徒就比較忌憚,比如他向斯蒂凡介紹街上的狠角色時,還提醒他不要盯著他們看,免得惹禍上身。最後克裡斯三人被暴動團逼到牆角時,巴滋從貓眼窺看外面,上帝視角再次出現,直至影片落幕。倚天劍與屠龍刀武俠小說裡,各大門派總會爭奪同一種東西,比如武林盟主,或是屠龍寶刀,在電影中通常被稱為麥高芬。《悲慘世界》中各大勢力爭奪的東西共有兩個,可算是這個街區的屠龍刀與倚天劍。
  • 《悲慘世界》影評:複雜社會所造就的難解矛盾
    劇情簡介《悲慘世界》是一部2020上映的法國犯罪驚悚電影,由拉吉·利執導,達米安·勃納爾、亞歷克西斯·曼蒂、賈布裡勒·宗加、讓娜·巴利巴爾主演,劇情講述在2018年的巴黎近郊,犯罪防治小組跟在地居民與幫派維持恐怖平衡
  • 2019最好的法國電影,直面社會現實,呈現震撼人心的《悲慘世界》
    相信大家都知道維克多·雨果創作的經典小說《悲慘世界》,這部作品被改編成了多部戲劇、電影,2012年版的《悲慘世界》就在第85屆奧斯卡獎上獲得多項大獎。去年,又一部"悲慘世界"出現了,它雖然和雨果的小說同名,但故事發生的背景卻在當下,去年在坎城首映後就引起了轟動,並最終獲得了評審團獎,今年也代表法國徵戰奧斯卡獎,在豆瓣也獲得了8.2的高分。《悲慘世界》是由黑人導演拉吉·利指導,電影根據拉吉·利的在2016年的同名短片改編,而故事的靈感則來自真實事件。
  •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平凡的世界》和《悲慘世界》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說哪一本書更好,這個不好說。因為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平凡的世界》是反映七八十年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以孫少安、孫少平等人物為中心,塑造了他們這些平凡的人,為了追求理想,幸福,而默默地拼搏奮鬥,雖經歷苦難,但仍然不懈努力。從這些平凡的生活經歷中,創造著那個時代不平凡的業績。世界正是由這些平凡的積累,才推動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進步!
  • 《悲慘世界》成熟得不像處女作,不愧是那年的第一法國片
    #電影悲慘世界#提起「悲慘世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雨果了吧,當我們說有一部電影叫「悲慘世界」,幾乎所有人都以為這是對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同名著作的翻拍,但是這片可與雨果的故事毫不相干。這些鏡頭揭示了導演審視社會的意圖,雖然手持鏡頭的運用在批判現實的電影裡並不少見,但拉吉利卻讓平庸的手持鏡像恢復了連貫的跳動性。這種影像上的不安感延伸開來,悄然演變為街區氣質的基調。一次法式維穩的失敗,一場青年暴動的醞釀,在這個悲慘世界上,民變動亂此起彼伏,從巴黎、委內瑞拉再到香港,有多少深陷其中的個體不知不覺就成了事件的一塊積木。
  •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2020-04-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悲慘世界+一線希望+百科全書=雨果《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的主線《悲慘世界》的人性教化功能研究-垂楊紫陌。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是一部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的史詩級繪卷,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其後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著犯了盜竊罪的苦刑犯冉阿讓的經歷展開。作者在作品中融入了對法國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的多方位思考。
  • 譯製片:法國經典電影《悲慘世界》中
    譯製片:法國經典電影《悲慘世界》中導演: 讓-保羅·勒沙努瓦編劇: 米歇爾·奧迪亞 / 勒內·巴雅韋爾 / 讓-保羅·勒沙努瓦 / 維克多·雨果主演: 讓·迦本 / 布爾維爾 / 費爾南·勒杜 / 西爾維亞·蒙福爾 / 丹尼爾·德洛姆 / 更多...
  • 這不是雨果《悲慘世界》,而是法國的悲慘巴黎,震撼直擊人心
    -----《悲慘世界》只為碎片化時間的您,用心分享一部好電影,大家好我是樹,今天要為您分享的電影是法國導演拉吉·利的《悲慘世界》。然而看完《悲慘世界》這部電影之後,你就會知道隱藏在所謂自由繁榮的資本主義國家背後的種種暴力,也會明白中國和平法治社會秩序的來之不易。
  • 2019法國高分劇情《悲慘世界》一場暴亂的誕生
    語言: 法語上映日期: 2019-05-15(坎城電影節) / 2019-11-20(法國)又名: Les misérables片長: 103分鐘IMDb連結: tt10199590剛從瑟堡來的史蒂芬,加入了巴黎93省聖德尼的「
  •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讓-保羅·勒沙努瓦執導,讓·迦本、布爾維爾等主演的劇情片,拍攝於1958年。
  • 為何法國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取名《悲慘世界》?
    圖片:電影開頭即以法國首度贏得世界盃冠軍熱鬧開場,其中寓意深遠。圖片:電影開頭即以法國首度贏得世界盃冠軍熱鬧開場,其中寓意深遠。法國電影《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十強、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並勇奪坎城影展評審團獎,在全球各影展均有斬獲,而電影名稱和法國大文豪雨果著作《悲慘世界》同名,是導演拉德利(Ladj Ly)向雨果的致敬,更巧的是,拉德利的出生地,正是雨果埋首寫出《悲慘世界》的所在地。
  • 19世紀的大霍亂,使法國陷入「悲慘世界」!對當今世界有何啟示?
    三、法國陷入悲慘世界 總理卡西米爾·皮埃爾·佩裡埃於1832年5憤怒的示威者無視國王的命令,企圖將拉瑪克的棺材運到法國貴族的傳統安息之地萬神殿。 很快,在整個城市的中心地區出現了路障,另一場革命迫在眉睫。維克多·雨果將會使這種共和黨的反抗成為他史詩小說《悲慘世界》中的高潮。
  • 重溫雨果佳作:《悲慘世界》的人道主義精神
    不久前,由英國導演湯姆·霍珀執導的影片《悲慘世界》榮獲第八十五屆奧斯卡三項大獎,不禁令人再次想起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和他的傳世佳作《悲慘世界》。雨果是法國民族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政論家和文藝理論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的創作活動長達60餘年,對整個19世紀的法國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 《電影手冊》評《悲慘世界》
    看完拉吉·利(Ladj Ly)的長片處女作《悲慘世界》(下文如不特別註明,均指本片而非小說。——譯者注),我們會有種被丟在懸崖邊緣的感覺。這部影片不僅噴發著急切、灼熱、激憤的能量,它的內容也非常豐富,值得細細拆解。《悲慘世界》的第一個優點在於它描寫能力出色,有教學片的質感。
  • 電影《悲慘世界》:現代法國底層人民的毫無希望
    一,關於本片你應該知道《悲慘世界》打敗呼聲甚高的《燃燒女子的肖像》,代表法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這件事本身就是對本片質量的一種肯定。片名很容易讓人想起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其實《悲慘世界這裡是巴黎北郊一個黑人和吉普賽人聚居的地區,明顯犯罪多發,而且從片中鏡頭可以看出來,多數的孩子和青年只是漫無目的的嬉戲打鬧,來自大人的管教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