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霍亂大流行是在1832年的法國巴黎,霍亂雖然使亞洲至美洲的人民患病,但在法國卻產生了特別嚴重的影響:在短短6個月內,霍亂在該國奪走超過18000條生命!法國對這場較早醫療危機的反應,對我們現在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霍亂席捲法國
就像今天的新冠病毒一樣,霍亂加劇了法國經濟和社會不平等。在1830年代初期,工業革命將大量貧困工人吸引到巴黎,他們在那裡生活在骯髒的城市中心地區—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杜伊勒裡宮和巴士底獄的故鄉密集地帶。這些貧民窟成為霍亂的溫床,霍亂是一種細菌感染,由於衛生條件差而傳播。當時許多富裕居民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個跡象時就逃離了巴黎,所以該疾病似乎將目標對準了窮人。
很快,貧民窟的緊張情緒就達到了發燒的程度。富人指責窮人傳播疾病,而窮人則認為富人試圖毒害他們。在這種恐懼和仇恨的氣氛中,受苦的巴黎人將他們的怒氣發給了法國政府。
二、當權者處理不當
路易·菲利普國王於1830年革命後上臺,第二次罷免了波旁王朝。比他的波旁表兄弟更為自由,路易·菲利普是一位妥協的候選人,被擔心害怕革命者的商業領袖登上了王位。嘗試建立一個共和國。但是,新國王很快獲得了非常狹窄的支持基礎。右翼的保守派貴族憎恨他,認為他已經從波旁王朝篡奪了王冠。左派共和國的支持者痛恨他,認為他選擇了他們領導的革命。
路易斯·菲利普對霍亂危機的處理不善使這些政治緊張局勢陷入僵局,他的警察局長試圖平息陰謀論,宣稱政府並未在飲用水裡投毒,但這可能是惡作劇者做的。他原本打算減輕人們的恐懼,但最終卻使他們更恐懼。
同時,政府的衛生部門通過建議節食和節制食物消費來預防這種疾病,激怒了已經挨餓的工人。女王特別迷信了點頭同意,她為窮人縫製了法蘭絨腰帶,並承諾這些無用的護身符將提供免疫力。像今天一樣,歐美一些當權者兜售虛假的補救措施只會加劇混亂和絕望。
三、法國陷入悲慘世界
總理卡西米爾·皮埃爾·佩裡埃於1832年5月死於該病後,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佩裡埃因一年前野蠻鎮壓絲綢工人罷工而被工人階級鄙視。路易斯·菲利普向佩裡爾舉行國葬,激怒了群眾,但拒絕授予拉瑪克將軍以同樣的榮譽,拉瑪克是拿破崙戰爭的摯愛英雄,幾周後死於霍亂。憤怒的示威者無視國王的命令,企圖將拉瑪克的棺材運到法國貴族的傳統安息之地萬神殿。
很快,在整個城市的中心地區出現了路障,另一場革命迫在眉睫。維克多·雨果將會使這種共和黨的反抗成為他史詩小說《悲慘世界》中的高潮。
同時,波旁王朝的右翼支持者利用政治混亂來發動政變。11歲的波旁王朝繼承人的母親貝裡宣布該疾病為法國對革命動亂50年的懲罰,發動了一場血腥的內戰,以重新徵服兒子的王國。
但是,如果1832年的第一個教訓是大流行為政治邊緣的人們創造了機會,那麼第二個是人們通常更喜歡他們認識的魔鬼。正如《悲慘世界》的粉絲們所記得的那樣,政府軍相對輕鬆地衝進了革命要塞。公爵夫人被一個可信賴的知己背叛後被俘虜。
兩次起義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法國公眾拒絕集會到叛亂者一方。儘管他不受歡迎並且對危機的處理不當,但路易斯-菲利普設法在霍亂爆發期間繼續掌權,因雖然反對他的任何一方都可以提供有說服力的替代方案,來替代他的統治。
結語
歷史上這次法國霍亂對當今世界有很大啟示!當時的法國統治者雖然對遭受霍亂特別嚴重的貧窮密集區的人們表示同情,但錯誤處理方法加劇了霍亂的悲慘程度。人們應當吸取歷史教訓,領導者應堅決拒絕像法國大霍亂時期的陰謀論,更不應通過散布虛假信息來養成陰謀論。更重要的是,應聽取科學專家的意見。
現在我們對新冠病毒的流行得到了遏制,因為我們不僅擁有良好的衛生條件,還擁有應對病毒的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