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來點硬核世界史】 第16期
本期主題:
亞歷山大死後的世界
戳下方,聽亞歷山大死後的世界公元前323年,年僅33歲,剛徵服完印度河歸來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巴比倫的行宮中,因感染瘧疾而永遠合上了雙眼。巨人雖逝,但留下了一個當時佔地面積最大、地跨三大洲,卻不甚牢固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死後,東地中海世界瘋狂上演了一部西方版的「三國演義「。雖然實際上建立的國家遠不止這三國,但由於他們的影響力最大,後世稱其為三大希臘化王朝。
如果類比中國古代的三國,沿用馬其頓之名的安提柯王朝相當於正統「蜀漢」、實力最強的塞琉古王朝相當於「曹魏」,富庶偏安的託勒密王朝自然就是「孫吳」了。
一場西方版「三國演義」由此拉開帷幕,歐亞非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此形成。
三大王朝的統治者,雖然都是以徵服姿態出現的希臘人,但面對數量眾多的原住民,他們卻把王朝統治得有聲有色。託勒密埃及國王同時也是法老,不僅將軍政財權集於一身,甚至將宗教權力也過渡到自身。西亞的塞琉古王朝同樣大量採用波斯的政治制度,土地在名義上全部歸國王所有,王室有數不盡的稅收可供花銷,生活極度奢侈。即使是留守老家的馬其頓王國,也致力於擴大君主專制,強力壓制被徵服地區的反抗運動。但如果覺得希臘人就是一群吃飽了不幹活的寄生蟲,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在縱情享受的同時,也為蒼老的埃及和西亞注入了一劑新鮮血液。埃及的託勒密王朝將往昔法老未竣工的尼羅河—紅海運河重新打通,並派出海軍建設了一系列的海岸商業據點。作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也是這個時期的埃及建造出來的。西亞的塞琉古王朝則大量興建城市,僅塞琉古一世就營建了24座。人口最多的兩大城市,分別達到了五十萬和六十萬之多。基礎建設的投入換來的是商業的繁榮,幾個國家在和平時期保持著良好的貿易往來,東地中海世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更重要的是,亞洲和非洲地區的文學、藝術、科技、哲學,都呈現出了希臘化的傾向。阿富汗曾經出土過大批希臘金幣,而印度佛像上像波浪一樣的袈裟,也是印度河流域曾受希臘「浴袍風」影響所形成的「犍陀羅」藝術風格。儘管三大王朝都各自輝煌過,但終究掩蓋不住繁榮下的危機。王室無度的揮霍逐漸使百姓苦不堪言,而彼此間每一次的戰爭,更是嚴重透支了國力。與此同時,義大利臺伯河畔的「狼裔」已經悄然崛起——羅馬從一個小村莊成長為了區域性強國,壓制住迦太基後,將徵服之矛指向東方。第一個犧牲品是馬其頓王國,在兩次與羅馬的戰爭不分勝負之後,於公元前168年的皮德納戰役中戰敗,國王被殺,馬其頓王國滅亡。公元前64年,與愷撒齊名的龐培攻滅了已經衰落的塞琉古王朝,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公元前30年,面對屋大維強盛的軍隊,窮途末路的安東尼和最後一位埃及女王克婁帕特拉先後自盡,託勒密王朝滅亡。埃及自此也併入羅馬,三大希臘化王朝終結,羅馬成為地中海世界唯一的霸主。但是,希臘化的影響已經深深地紮根在自己走過的土地上,融合開花。專為歷史愛好者打造的世界史權威讀物,
牛津大學鎮館之寶!
「牛津世界史」系列是由多位歐美傑出歷史學家合寫的通史性著作,是耗時40年專為歷史愛好者打造的世界史權威讀物。
作者都是來自牛津大學等國際頂尖名校的教授,各自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
這一系列被譽為牛津大學出版社壓箱底的寶貝,其中多本著作成為牛津大學的官方指定教材。
有顏又有才,在古羅馬當奴隸要求這麼高?
喝酒兌水、熱愛裸奔,在古希臘當貴族到底是種什麼體驗?
「殺妻狂魔」亨利八世,當他的王后太難了.
終身未嫁但緋聞不斷,原來女王也會被催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