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一個總是被提及的概念
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
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
共同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
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
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
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絲綢之路連接了東亞、中亞、印度、
西亞、地中海等世界幾大文明圈
對推動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社會進步有很大的意義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10月
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故事我們都已熟知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一帶一路」上
中亞、波斯灣、埃及、希臘一帶曾經的歷史
故事還要從公元前300多年前
一位雄才大略的徵服者亞歷山大大帝說起
撲克牌梅花K上的人物
撲克牌梅花K上的這個國王
就是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生於公元前356年,死於公元前323年
這位馬其頓王國的國王
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
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他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發展
和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於後來亞歐絲路中亞、西亞和歐洲
版塊的開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亞歷山大從師亞里斯多德,但他卻鍾情於軍事
16歲起隨父出徵,20歲繼承馬其頓王國的王位
先是統一了希臘,然後佔領了埃及
經過在埃及的修整,隨後他率軍返回亞洲
向波斯腹地進發,和大流士作總的清算
當亞歷山大的軍隊攻入
波斯帝國的首都波斯波利斯(現伊朗古城)
在瘋狂的掠奪之後無情地將整個城市付之一炬
屬於西亞的繁華消散了
如同波斯平原廣闊大地上一場華麗壯烈的夢
如今,我們從宮殿的廊柱和浮雕上
仍能想像出當時波斯帝國皇宮的宏偉
亞歷山大打敗了大流士之後,擁有了龐大的波斯帝國
本可以返回家園,重新籌劃他的新領土
但是他徵服的欲望並沒有得到滿足
而是繼續揮軍進入印度
圖自《博物》2009年12月
最後在印度境內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
打敗了以大象作為作戰工具的印度軍隊,獲得了勝利
之後他停止了遠徵,帶著自己的兵馬回軍
駐紮在中亞地區,一直到他33歲在巴比倫去世
《亞歷山大大帝》電影劇照,最右為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的一生非常短暫
這位年輕貌美的君主和他的黑馬的故事多次出現在
小說、戲劇、電影和雕塑中
當然也出現在考古工作者發掘的銀幣中
在希臘愛琴海地區
銀幣頭像的外圈圍繞著美麗的海豚
到了他徵服埃及和接盤龐大的波斯帝國的時候
銀幣上出現的是披著獅子皮的亞歷山大
當他進入雪山地區的時候
銀幣上出現的是盤著羚羊角的亞歷山大
到了北印度地區則是披著大象皮的亞歷山大
四種動物,記錄下了亞歷山大擁有的疆土
「希臘風」吹向亞洲
其實亞歷山大東徵的過程就是傳播希臘文化的過程
東徵過程中建立了多座希臘風格的
命名為亞歷山大的城市
埃及著名的港口城市亞歷山大就是當時建立的
亞歷山大徵服所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
是使希臘和中東開化民族開始相互密切往來
因此極大地豐富了這兩個民族的文化
在亞歷山大在世期間及其死後不久
希臘文化迅速傳入伊朗、美索不達米亞、
敘利亞、以色列和埃及
位於伊朗地區的帕提亞帝國的錢幣,非常顯著的希臘風
希臘字母被貴霜朝的印度、
帕提亞朝的波斯和希臘化的大夏
這些在中亞立國的諸多王朝所使用
希臘的眾神出現在中亞和新疆的文物上
希臘的哲學、天文學
在中亞和河西走廊都有更深一步的傳播
所以希臘文明給中亞點燃了一種聖火
在坎大哈(阿富汗城市)出土的碑文上有使用希臘語
而最長久的留在中國的是什麼遺產?
就是具有阿波羅面容的希臘化的犍陀羅佛像
最後對敦煌、對雲崗、龍門石窟
對克孜爾石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撒馬爾罕(位於烏茲別克斯坦)
是中亞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
東臨中國,西接波斯,南近印度
使得這裡成為東南西北各大文明的交匯之處
也成為了無數商隊歇息貿易之所
在亞歷山大攻陷這座城市時
撒馬爾罕已是粟特的國際化都城
在絲綢之路開闢之後
撒馬爾罕更是憑藉其地理位置
成為了絲綢之路的中心
葡萄酒、硇砂、甘松香、阿薩那香……
無數的商品經撒馬爾罕的粟特人之手
從西方運至東方的大都市長安;
然後他們又將中國的絲綢瓷器
賣到亞歷山大的港口,君士坦丁堡的市集
亞歷山大短暫卻充滿精彩的一生結束了
但是他留給後人的卻是一本讀不完的巨著
而在中國,也有兩位君主和亞歷山大一樣
少年得天下,驍勇善戰,開疆拓土
對寶馬情有獨鍾
並且具有胡漢一家的大視野
包容多種宗教、多種民族共同和平相處
他們就是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
亞歷山大、漢武帝、唐太宗眼中的絲綢之路
有什麼相似之處?又有什麼不同?
兩千年的亞歐絲路
在三段不同的歷史時期又有怎樣的意義?
中亞五國考古隊隊員、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倫敦大學藝術考古博士毛銘對此有深入研究
毛銘
倫敦大學藝術考古博士
倫敦《中亞藝術與考古學刊》編輯
中亞五國考古隊隊員
現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代表作《榴花西來:圖說絲綢之路上的植物》
《世界藝術地圖集》中亞卷
要理解絲綢之路,最好將以中國為主的視角
轉換為以世界為中心的視角
也要將以漢民族為主的視角
轉換為多民族的視角
這樣絲路就會向你披露出許多你未曾了解的秘密
波斯波利斯的宮殿牆上出現了
萬國朝覲的形象
撒馬爾罕古城大使廳壁畫描繪了
武則天時代歐亞絲路的八國使臣
這與唐代敦煌壁畫上的各國王子使臣
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
若以為「絲綢之路」這條連通中國與中亞
乃至更為遙遠的西方之路
其本質是為了絲綢貿易的話,未免偏狹
想知道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後
漢武帝、唐太宗對絲綢之路怎麼看
興全基金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
主講人:毛銘
時長:77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