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徵,竟然用3萬步兵、5000騎兵的遠徵軍在十年時間裡建立了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亞歷山大帝國,於公元前324年,抵回巴比倫。
如果亞歷山大當時繼續東徵至中國會怎樣呢?
1、路線
當時的亞歷山大帝國東邊已經佔領了阿富汗、印度,所以來中國的話要麼從阿富汗來,要麼從印度過來,有三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條徵服印度後翻越喜馬拉山脈到達現在的西藏,這基本不可能,不要說在公元前300年的冷兵器時代,就是現代戰爭這也是一條人類極限路線,而且後勤基本沒有。
第二條徵服印度緬甸後從雲南來中國,這樣第一個遇到的就是楚國,當時的巴蜀還沒有被秦國吞併,所以無法與秦國相遇。但是緬甸是熱帶雨林氣候,亞歷山大軍隊在到達印度時已經瘟疫蔓延,如果再穿越熱帶原始森林,估計就死的差不多了,所以這條路線基本也封閉。
第三條路就是從阿富汗經瓦罕走廊來到中國,當時最先遇到的應該是秦國的老對手義渠國,如果徵服義渠再東進就和秦國相遇了。
2、當時的中國情況
秦國剛剛經過商鞅變法,秦惠文王在位,國力漸盛。楚國可以說當時在楚懷王治下是巔峰時期,魏國因為兩次被齊國打敗走下坡路,齊國正在進行變法。
3、亞歷山大碰到義渠
1)、義渠國是少數民族,在秦國西北面,自商朝建國已有800年,民風彪悍,善武英勇,善騎射,後來出了個義渠駭和宣太后的私情而被廣大人民熟知。以義渠人的性格,和秦國都打了幾百年,所以絕對會和亞歷山大軍隊血拼,而亞歷山大大帝東徵屬於徵服性戰爭,所以必然也盡全力攻取義渠,雙方可能在今天的河西走廊開戰。
2)、亞歷山大軍隊主要以馬其頓方陣為主,這是槍兵方陣,攻擊力及防禦力極強,善於打陣地戰。根據兵種克制我們知道槍兵專克騎兵,正好克制義渠。
3)、人數上亞歷山大35000人,義渠當時有80000人,義渠人要多兩倍。兵器上亞歷山大人為青銅器,而義渠因為與中原接近,當時已是鐵質彎刀,並且以騎射為主。
4)、從後世北方少數民族與歐洲大戰記錄來看,匈奴被漢武帝打跑西徵橫掃東歐,突厥西徵橫掃中亞,契丹人被金人打的西徵佔領中亞,蒙古人更是橫東歐,這足以說明歐洲人的任何陣型都無法對抗中國少數民族,騎兵的機動性太強,又以騎射為主,馬其頓方陣也僅僅是活靶子,要不也會在騎兵的強大衝擊力下衝散,所以基本可以確定亞歷山大戰勝不了義渠,只能打道回府。基本遇不到秦國,何況秦國在十年後滅義渠,亞歷山大軍隊都打不過義渠更打不過尚武的秦國。
由此看來,亞歷山大東徵中國到義渠就失敗了,這有可能引發十年後的義渠西徵,因為十年後秦滅義渠,義渠如果知道東邊還有那麼多土地和人民,一定會像後期的匈奴等一樣往西逃,建立一個西起波斯、東至阿富汗的強大義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