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亞歷山大東徵打到中國會發生什麼?國外網民回答出奇一致

2020-12-23 騰訊網

現在人們都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在小編看來中國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從古至今,我們國家沒經歷幾百年必定會有一次改朝換代,伴隨而來的往往都是屍山血海,尤其是在一些戰亂年代更是戰爭不斷。除了晚清時期相對較弱以外,中國在其他各個歷史時期都是世界頂尖強國,這一點西方也是公認的,在西方人眼中,歐洲歷史上有四位非常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而排在首位的亞歷山大,又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帝國的國王。如果亞歷山大的軍隊打到中國會如何?中外網友的回答出奇的一致!

不可否認,亞歷山大大帝是一位軍事天才,年少時就身列行伍之中,不僅英勇善戰,而且指揮能力尤其卓著,本身就具有一股王者之氣,亞歷山大二十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帝國的繼承人,隨後他安撫民眾,同時殺掉了與之為敵的政敵,從此一心一意對外擴張。從公元前334年開始歷時十年,經過伊蘇斯之戰、高加米拉戰役、吉達斯普河戰役等驚險的戰役,亞歷山大徵服了包括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等區域在內的大片土地。最終建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於是國外的網民就腦洞大開的設想:如果亞歷山大的軍隊打到中國,歷史將會怎樣演變?

我們再來看下那個時候的中國在經歷什麼。那個時候華夏大地正處於英雄輩出的戰國時期,在這個時期華夏大地出現了一個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各國相互攻伐,戰爭不斷,假如亞歷山大在這時打到中國,那麼他首先面對的就是正在變法圖強的秦國。

於是國外網民紛紛腦補這次原本沒有發生的東西大碰撞。但得出的結論卻出奇的一致。

網友1:首先是兵力上的懸殊。當時亞歷山大到達印度是兵力大約是5萬人,而秦國此時剛剛經歷商鞅變法,國力大幅度提升,可以動員的兵力輕而易舉就能到50萬。人數上的優勢輕鬆可以吊打。

網友2:武器上的差距。馬其頓王國的技術只能鍛造生鐵,生鐵極脆所以武器大多又短又寬。而當時戰國軍隊已經普及了長劍,鍛造技術極其精湛,參考越王劍。

網友3:人口上的缺陷。中國的人口密度遠遠大於歐洲。5萬人的希臘軍隊只相當於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個中等國家軍隊數量。

由此可見,在客觀的數據對比和形勢判斷方面,國外網友還是比較理智的。雖然歷史沒有給出答案,相信我們心裡都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打到中國會怎麼樣?國外網民回答出奇一致
    在西方人眼中,歐洲歷史上有四位非常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而排在首位的亞歷山大,又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帝國的國王。 亞歷山大在統一希臘全境後,很快發起東徵,先後橫掃波斯帝國和兩河流域,並最終打到了印度,建立起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中國,會徵服東方秦國嗎?英國專家:會一敗塗地
    有許多士兵不適應印度地區的亞熱帶氣候,很多士兵患上了瘧疾,還有一種原因是當時在亞歷山大的字典中,並不知道在東方也有一個巨大的戰場,如果他要是知曉的話,那種嗜血的衝動必定會重新燃起。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來到中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亞歷山大東徵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根據記載,公元前327年夏,東徵軍率兵越3萬人沿考芬河(今喀布爾河)經開伯爾山口侵入印度河上遊地區。公元前326年4月消滅波魯斯王國,迫使其國王投降。
  • 當亞歷山大繼續東徵來到中國,結局竟是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徵,竟然用3萬步兵、5000騎兵的遠徵軍在十年時間裡建立了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亞歷山大帝國,於公元前324年,抵回巴比倫。如果亞歷山大當時繼續東徵至中國會怎樣呢?
  • 亞歷山大東徵,當年如果進入中國,能打敗強大的秦軍嗎?
    各位讀者朋友,你們可知道東西方第一次文化交流是在什麼時候嗎?是絲綢之路開闢?還是鄭和下西洋?或者西方近代對於東方的殖民掠奪?都不是,東西方第一次直接的碰撞與文化交流,當屬於遙遠的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4年。在這期間,發生一件讓西方歷史學家吹破天的歷史事件,什麼呢?亞歷山大東徵。
  • 亞歷山大東徵來到中國,沒有秦始皇,他可以完成第一次世界統一嗎
    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亞歷山大是被譽為太陽神阿蒙之子的人物,迄今為止都被譽為年少有為,是戰無不勝的化身。他先後擊敗了埃及、波斯、印度3個文明古國,據說是沒有找到路沒有來到中國。今天我們就假設一下亞歷山大來到了中國。
  • 歐洲歷史的僥倖,亞歷山大東徵走錯路,不然歐洲如今是中國的版圖
    我們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臘,但如今除了中國之外,其他三大文明古國的文化都發生過斷層,這樣的結果是很正常的,因為文明古國不代表國力強盛。  沒有稱帝之前,亞歷山大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在稱帝之後,他更是創下很多輝煌的戰績,當時的整個歐洲都匍匐在亞歷山大的腳下,在打遍歐洲無敵手之後,亞歷山大便把目光放到亞洲,率領軍隊長途跋涉,先後徵服了很多亞洲小國,就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印度也只能選擇臣服。
  • 阿拉伯有一地圖,解開千古之謎,難怪亞歷山大沒有膽量東徵中國
    也就是說,只要亞歷山大繼續東徵,很快,他就會進入中國地界。可讓人疑惑的是,打到這附近,亞歷山大就罷手了,帶兵回到了巴比倫。對於亞歷山大這一舉動,許多對世界歷史有探究欲的網友議論紛紛,猜測他這一舉動,是出於恐懼。畢竟當時秦國已經發展起來了,兵強馬壯,打仗能力一流。和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對上,亞歷山大再厲害,他也要吃大虧。
  • 如果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徵討到中國來了,會發生什麼?
    其中西方的亞歷山大、拿破崙和凱撒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甚至可以說他們所參與的戰爭,獲得的成就完全是無人能敵的。而東方非常著名的軍事戰略家,是公認的最強大的秦始皇。而西方公認的最強大的軍隊是亞歷山大領導的軍隊。我想許多人想知道同時代的秦始皇和亞歷山大如果相遇,誰會是勝者?而其實戰爭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依靠軍隊的合作和指揮官的正確指揮,這才是勝利的關鍵。下面筆者將會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 亞歷山大當時為何不東徵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公元前334年至324年,亞歷山大率領大軍東徵,所向披靡,橫掃波斯帝國,最終到達巴特克利亞,現在的阿富汗。這裡,離中國新疆很近,很近。只要亞歷山大繼續東徵,很快,他就會進入中國的疆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亞歷山大在打獵的時候就放棄了,把他帶回了巴比倫。關於亞歷山大的舉動,很多對世界歷史感興趣的網友都爭論不休,他們猜測他是出於恐懼。
  • 如果亞歷山大沒有迷路,馬其頓軍隊長驅直入,秦始皇打得過嗎?
    而在秦朝發展的同時,在西方呼風喚雨的亞歷山大也在擴展自己的地盤,在向東徵戰的時候,本意是來一探東方秦朝的究竟,結果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秦國而被指引向了印度。那麼,如果亞歷山大軍隊長驅直入,秦始皇打得過嗎?
  • 王源在新廣告中做了一道菜,菜名還沒揭曉,粉絲的回答卻出奇一致
    但是,在菜品還沒揭曉的情況下,粉絲的答案卻出奇一致,小湯圓們紛紛留言道:「是萬年不變的西紅柿炒雞蛋嗎?」哈哈哈,源哥不要面子的嘛!隨後,在王源發布的關於做飯的動態中便會常常出現番茄炒蛋的身影,甚至他們家年夜飯的餐桌上,番茄炒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所以,粉絲們有此猜想,也是能夠被理解的。具體的菜品到底是什麼,不日便會知曉,大家敬請期待吧。
  • 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方陣立下大功,與秦朝鐵軍相比如何?
    也正是如此,西方學者認為亞歷山大所帶領的馬其頓王國有著與秦朝一戰的資本,畢竟公元前323年的亞歷山大帝國所擁有的領土可是超過了戰國七雄總和。那麼,當亞歷山大帝國遇上大秦帝國,又是孰勝孰敗呢?天才亞歷山大vs兵法之國亞歷山大帝國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便是天才的亞歷山大,對於西方軍事理論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步騎協同、孤立並打擊敵人、出其不意、迂迴包圍、速戰速決等戰略戰術還是較為初始化。
  • 「高鐵三霸」出道,他們如果在國外霸座會發生什麼?
    在國外霸座,會有什麼後果? ━━━━━日本很多人都知道在日本電車的車廂裡一般不允許打電話,乘客之間也會避免大聲交談,這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規矩。但是,如果電車上出現霸座行為,日本人會如何處理呢? 這一執法過程被乘客拍攝下來上傳到社交網站,瀏覽量突破1300萬。針對此事,輿論分化,有網友質疑警察過度執法,也有網友叫好。
  • 《羅賓漢:起源》是因為涉及十字軍東徵而導致國外票房慘澹嗎?中國市場很可能是它票房逆轉的一個契機
    《羅賓漢:起源》是因為涉及十字軍東徵而導致國外票房慘澹嗎? 有了這樣的背景鋪墊,我們再來看《羅賓漢:起源》國外票房慘澹,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認為它很可能是因為涉及十字軍東徵而導致了國外票房慘澹這一後果,也正因為這樣,我想它來到中國電影市場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中國市場很可能是它票房逆轉的一個契機,因為中國觀眾要麼沒有信仰,要麼就是對信仰自由極其寬容。
  • 「秀恩愛,生日送愛人999朵玫瑰花」,同事的回答出奇一致
    當你看到999朵玫瑰花,有什麼感受呢?你別說,我的小心肝還真受到刺激了。地下一層是公司專門提供給員工休閒娛樂的場所,可以摩椅、K歌、打桌球、就餐,我一般早去公司三十分鐘,主要是解決一下早餐,偶爾按按摩。
  • 亞歷山大徵服3大文明古國,為何沒殺進中國?來中國後或許會很慘
    在中國,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人,或許只有秦始皇、成吉思汗、漢武帝等少數幾位。在西方,同樣也只有少數幾個,但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徵服3大文明古國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是公元前323年前的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他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亞歷山大出生於公元前356年,父親是國王腓力二世,老師是著名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 亞歷山大大帝嗜酒如命,降服印度王公敬上特色下酒菜!
    在其父親腓力二世遭暗殺之後,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先是統一了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輕鬆徵服了埃及後又蕩平了波斯帝國,最終打到了印度,僅短短十餘年時間,他就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徵腳步也就此打住了。打了十多年仗,士兵們開始厭戰,思鄉之情深切,亞歷山大不得不班師回朝。而就在回國途中,突然抱病而亡。
  • 東徵瑣記
    但是,紅軍 東徵打了勝仗,喚起了人民,擴大了紅軍,籌備了物資,以實際行動宣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 開展。紅軍結束東徵回師陝北後,為鞏固和擴大西北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紅軍,「為著一切抗日力量有核心的團聚 」,中共中央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組成西方野戰軍,由彭德懷率領,到陝甘寧廣大區域西徵作戰。
  • 亞歷山大、漢武帝、唐太宗眼中的絲綢之路
    銀幣上出現的是披著獅子皮的亞歷山大 當他進入雪山地區的時候 銀幣上出現的是盤著羚羊角的亞歷山大 到了北印度地區則是披著大象皮的亞歷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