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知道,記載歷史、解讀歷史的是哪些人,就能理解了。很多人以為,罵漢武帝窮兵黷武的是普通讀者,不懂歷史的人,恰恰相反,罵他的大多都是歷史學家們、文人、大師,唐太宗也這樣罵。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裡遍烽煙。何如一曲好琵琶,鳴鏑無聲五十年。這是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寫的,為了讚揚昭君出塞,就貶低漢武帝窮兵黷武。問題是,漢武帝之前打匈奴也和親,卻換不來和平,漢武帝之後和親就可以換和親,難不成漢武帝之後的和親女更美?
顯然不是,原因很簡單,漢武帝用衛青霍去病把匈奴打服了。但是史學家看不見,他們只看到漢武帝三十多年不停的打仗,把國庫打空了,多少家庭被毀,多少財富被打沒了,把盛世帝國打到衰退了。
這就是典型的儒家讀書人的視角。不僅是史學家、儒家大溼,帝王們也喜歡貶損漢武帝,比如千古一帝唐太宗。唐太宗曾經為了抬高自己,拿漢武帝跟自己做對比。《貞觀政要》裡面記載唐太宗說過的一段話:「漢武窮兵三十餘年,疲敝中國,所就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髮之地盡為編戶乎。」
漢武帝三十多年窮兵黷武,把國家打窮了,還沒有什麼收穫,還不如今天我以德服人,把那些北方遊牧民族都歸為大唐領土,他們的老百姓成了我大唐子民。
問題是,李世民是以德服人?打服的吧?
當然,唐太宗是拿漢武帝來抬高自己的。無論是歷史學家還是儒家大師,還是士大夫,大多都是軟骨頭,他們都跟李雲龍嶽父一樣,國家有難他們躲起來,等別人拼了命維護了國家,該分蛋糕了,他們就出來摘桃子,以自己的身份學歷換取高位。
所以,可以看到,歷朝歷代統一天下後,都會把這群儒家大溼殺一批,秦始皇、劉邦、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朱棣,
為什麼殺?這批人太可惡了,現在的文人一樣可惡,比如圓圓還有他的朋友們,包括很火的戴賤業。這群讀書人,訴我孤陋寡聞,沒見過幾個愛國的,都是那種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跟圓圓沒區別。漢武帝的功勳自然不必說,懂的人自然懂。儒家大溼(史學家也算儒家)可不管,匈奴、外族、侵略者打進來,對他們沒什麼影響,他們不恨匈奴,他們恨漢武帝,而且,歷朝歷代的文人,都不恨侵略者,他們恨自己的統治者,恨他們不重用自己。
為什麼恨漢武帝?因為漢武帝討厭儒家大師,喜歡用外戚,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記載歷史的都是儒家大溼,儒家大溼們眼裡好的帝王就沒幾個,像雍正、漢武帝、劉邦、朱元璋、朱棣這樣的強勢帝王,都是他們痛恨的人。
而我們看歷史,看到儒家大溼、名士、清流,就認為他們是好人,他們記載的歷史,就認為是真實的,認為他們是公正的,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利益點,都有局限性。
最典型的,無論是漢書還是史記,都有貶損衛青霍去病,抬高李廣的嫌疑,因為衛霍是外戚出身,儒家瞧不起這種靠女人上位的人,但是李廣好像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功績。
別說漢武帝這樣的,就是我們偉大的老人家耄,也就這十幾年名聲好點,十幾年前,也是罵聲一片,誰罵了?還不是那些儒家的公知、文人、士大夫?比如袁某飛、圓圓、戴賤業們。
所以,他們罵漢武帝,不是再正常不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