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這是一個成語,這是在概括我國的賢明君王時,可以說最重量級的兩位重要人物、皇帝。秦皇自然就是統一了全國、並且將諸侯紛爭軍閥混戰變成了大一統局面的秦始皇,而漢武,則是漢代的偉大君主、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君王漢武帝。
漢武帝本名劉徹,又有一說是,不過史料所記載的內容中,並沒劉彘的說法。當然,說到歷史史料記載,其實要說一下漢武帝與我國歷史傳記第一人司馬遷的關係。
司馬遷生活的年代,其實更多的就是漢武帝在位時期,在漢朝看來,其實《史記》並非是一本歷史的史料記載,反而是一本誹謗的雜書。這也是為何,司馬遷會遭受到宮刑的原因。
再返回劉徹本人,有關劉徹的出生年月,有一種說法是在公元前156年,另外一種說法其實相差不是太多。在劉徹三歲時,被封為膠東郡王,在劉徹六歲時也就是公元前150年被冊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啟駕崩,漢武帝即位。
剛剛繼位時,漢武帝才15、6歲,權利被經歷了四朝的太皇太后竇太后攫取,因而出現了竇太后的外戚竇氏在朝中專權的情況。
不過漢武帝當時還年幼,因而一邊成長一邊暗自蓄積力量,並且在竇太后死後,逐漸地親政。
漢武帝在歷史上的評價十分的高,其威名非但是被現如今的五十六個民族所熟知,甚至於國外的人都對漢武帝有所了解。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擁有與秦始皇同等重要的高評價地位,因為漢朝的勢力在他統治的五十多年裡,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在這裡,就來說一下歷史上頗受爭議、並且連帶著同樣具有爭議的《輪臺詔》了。漢武帝的一生中下達過無數的出徵、討伐的戰令,這些戰令,讓漢朝擊敗了威脅中原皇朝數百年之久的匈奴,在東南擊敗了閩越國將東南地區納入到了我國的版圖,西南以及西北也在漢武帝的連年用兵之下,被漢朝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版圖之中。
漢武帝時期,憑藉著祖父以及父親文景二帝的休養生息,讓他可以施展雄偉的戰略;不過,在漢武帝晚年,他也曾經說自己當時的個人不明智,導致戰火狼煙四起,讓普通的老百姓遭受到了繁重的賦稅和壓力。這也是《輪臺罪己詔》的由來,實際上,《輪臺詔》在歷史上的地位頗受爭議,史學家更多地認為,這是漢武帝對個人施政策略的轉變。
其實無論如何,漢武帝時期的確是我國軍事實力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這個年代裡湧現出無數的歷史人物,李廣、衛青、霍去病這些徵戰沙場的名將,都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軍事人物。
漢武帝時期,內政方面,他對未來的封建王朝,造成了兩大重要的影響,具體說來分別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推恩令」的實施。另外一點,我們現在的主流政策絲綢之路,實際上就是源於漢武帝時期,當時漢朝的使者最遠出使到了裏海海岸、(現在的印度)等國家。
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王朝統治全國的思想工具,也就是從董仲舒提出的獨尊儒術期間正式開始;而推恩令則是很巧妙地化解了封建王朝內的諸侯王起兵謀反的危險局面。
漢武帝的晚年,的確是做了一些令個人形象受汙的事情,比如說巫蠱之禍,前前後後導致了包括太子劉據、皇后王夫人在內的幾十萬人受到無辜牽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漢王朝的整體實力。
另外,漢武帝好大喜功比如在泰山封禪時耗費了大量的國帑積蓄,此外因為連年的徵戰耗費了包括漢初的社會財富,還推行了告這樣打擊工商業者的政策,實際上對於後世的那些封建統治者們,也是有了一定的影響,這也是為何封建時期我國的工商業難以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
當然,說到開疆拓土以及傳揚漢王朝的威武,漢武帝無疑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人。有人說不是有成吉思汗以及元朝嗎?誠然,元朝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時期,不過輪真正的全力控制,漢武帝首開先河並且威名遠揚,這些都是一場場扭轉歷史局面的苦戰積累起來的。
最後,大家對於漢武帝本人以及漢武帝時期的各路英才哪個記憶比較深刻,歡迎關注留言,小編接下來將著重和大家一起分享漢武帝時期的各大歷史人物,既包括司馬遷、原為奴僕的衛青霍去病、被史學家稱為民間口藝人的東方朔、蘇武牧羊中的忠貞臣子蘇武以及名相司馬相如和霍光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