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帝國時代第一個盛世

2020-12-23 我趣歷史

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後,統一天下,定都長安,建立西漢。陸續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非劉姓稱王,天下共誅之的「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劉邦死後呂后掌權,再往後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了,今天分別從呂后,漢文帝,漢景帝為大家逐一介紹。

呂后

劉邦駕崩。17歲的太子劉盈繼位,呂雉為太后。劉盈年幼仁弱,大權被呂太后掌握。 呂后兇狠毒辣,為剪除異己,毒殺趙王如意、將戚夫人做成人彘。劉盈不滿其母呂后的殘忍,棄理朝政, 最後憂鬱病逝。呂太后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成為中國皇后專政的第一人。呂后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在採取無為而治的同時,打擊諸侯王和反對派,迫害劉邦的子嗣及反抗她的大臣,鞏固自己的呂氏政權。不顧當年劉邦立下的白馬之盟,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呂后做的太過火,以至於其死後,陳平和周勃立馬聯合劉邦的舊臣清洗諸呂,呂氏被滅族。政權重回劉氏之手。

漢文帝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繼位頗有些意外的成分。相傳劉恆的母親薄姬對劉邦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漢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與薄姬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生下兒子劉恆。前196年,劉邦在平定代地諸侯的叛亂後,冊立八歲的劉恆為代王。從此劉恆在大臣和母親的輔佐下,經營代地。劉恆在代地的十五年間,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恭儉作則,在母親的教導下,養成了謹慎沉靜的性格。這為即位後成功應對功臣問題與施政打下了基礎。呂后去世後,呂氏勢力被清算,之前呂后立的小皇帝劉弘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被廢殺。眾臣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於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恆到長安繼承皇位。劉恆見到使者,並無高興,反而起了疑心,認為其中有詐。手下中尉宋昌力勸劉恆,認為劉氏江山穩固,不必有所顧慮。劉恆才決定入京即位。入京後,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恆,劉恆謙遜回拜。太尉周勃跪著送上天子玉璽。劉恆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代王成了漢文帝。劉恆即位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節儉樸素,廢除肉刑,實現國家強盛,百姓小康。對待諸侯王,以德服人、以武平亂。對待匈奴,和親止戰,營造了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政治局面。開啟了文景之治的發端。

漢景帝

前157年,農曆六月,漢文帝去世。太子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劉啟即位後,重用晁錯,升為御史大夫。晁錯告訴劉啟要提防吳王劉濞。原來劉啟還是太子時,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與劉啟喝酒下棋。劉賢個性輕佻、剽悍,又很驕矜,博弈時,為棋路相爭,態度不恭敬,劉啟失手將他打死了,劉濞記恨劉啟,暗中準備,私自鑄錢,煮鹽販賣,為了積蓄力量,他還招納逃犯,謀反之心越來越顯露出來。劉啟聽從晁錯的削藩建議,決定先從吳國開刀。劉濞不願束手就擒,聯合各地諸侯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反叛作亂。共有七個諸侯王響應,史稱七國之亂。危難之時,竇嬰向劉啟引見曾任過吳國丞相的袁盎,袁盎勸說劉啟殺掉晁錯,以保國家安全,平息叛亂。劉啟採納了袁盎的計策,便殺了晁錯,想平息諸侯的怒火。七國之亂並沒有因此平息,後來周亞夫截斷叛軍的糧道,然後堅守不出,叛軍斷糧,戰力大減,周亞夫用三個月徹底平定叛亂。劉啟趁機將各諸侯的權利收回,經過七國之亂,諸侯王尾大不掉的問題徹底解決。劉啟一生節省,極少興建宮殿樓閣,經濟上奉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繼承和發展漢文帝的事業。前141年正月,劉啟患病,病勢越來越重,他自知時日無多,於是病中為太子劉徹主持成年禮典禮。不久病死於未央宮。

經過文,景兩代皇帝的經營,中國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景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成為中國帝國時代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是一個偉大時代,更為後來漢武帝徵伐匈奴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是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不是出現在秦朝,而在西漢。秦朝歷經兩代君主、14年,過把癮就死。經過楚漢之爭,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劉邦建立的朝代為啥叫「漢」呢?這個梗,是源於當年項羽把劉邦分封到漢中而來。所以,西漢之初,實行的是恢復和發展生產的休養生息政策。尤其到了文帝、景帝時期,更是大力鼓勵發展小農經濟,輕徭役、減賦稅、省刑罰。這些舉措,讓備受戰亂之害的社會,得到充分的發展,生產力穩步上升。文帝是個很節儉的好皇帝,節儉到什麼程度?衣服破了,不捨得換;房子舊了,不捨得裝修。要知道這可是堂堂一國之君啊。有這樣勤儉持家的賢主,國家沒理由不富強。
  • 《漢武大帝》文景之治成就漢武帝不世功業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 文景之治:帝國失去的好時代
    然而,雖然漢文帝在古人中間稱得上是「美聲塞於宇宙,仁風暢於四海」,在現代人中卻並不怎麼吃得開,現代的影視和文藝,還是更偏愛秦皇漢武之流。所以我們雖然多少比較熟悉「文景之治」這個名詞,但對「文景之治」的來龍去脈仍然不甚了解:為什麼古人如此熱愛「文景之治」?漢文帝和漢景帝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 四大盛世的文景之治,是如何開創的?
    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作為四大盛世之一的文景之治,揭了整個西漢盛世的序幕,一改從秦末以來,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局面,形成了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康的局面,被以後的歷朝歷代以及現在所稱道。西漢經過劉邦的初期治理,已經為文景二帝繼位後繼續治國安邦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文景二帝在之前的基礎上,以黃老學說為指導,實行無為而治,努力發展農業、調和社會矛盾等多重政策和手段,打造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太平盛世。
  • 「美人心計」之漢朝第一個治世的出現——「文景之治」
    導語西漢,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享國共二百一十年,而「文景之治」是漢朝出現的第一個治世,從漢初至漢文帝劉恆即位七十年間,海內富庶,國力強盛,為漢武帝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景之治網絡圖片「文景之治」的開端而「文景之治」的出現是在國內經濟凋敝,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順勢而出;西漢初年,由於秦末農民戰爭和四年楚漢之爭
  • 文景之治—漢景帝
    漢景帝,原名劉啟,大漢帝國的第六位皇帝,父親是漢文帝,母親是大名鼎鼎的竇太后。漢景帝和其父漢文帝共同開創了大漢王朝的第一個盛世,文景盛世又稱文景之治!劉啟出生的時候,父親劉恆還在代國做代王呢。劉啟知道後,派太尉周亞夫和大將軍竇嬰等人率兵前去平叛,礙於七國之亂的實力強大,朝廷沒有必勝之把握,於是大將軍竇嬰向劉啟引見曾擔任過吳國丞相的袁盎。袁盎進宮後,趁機勸說劉啟殺掉晁錯,以保國家安全,平息叛亂。劉啟採納了袁盎的計策,便殺了晁錯。然而七國之亂並沒有平息,於是劉啟命令周亞夫繼續武力平叛,周亞夫採用截斷叛軍的糧道然後堅守不出的戰略,最終大勝七國叛軍。
  • 百家講壇:文景之治
    播出時間:2016年7月26日 19:21播出頻道:CCTV央視文化精品《百家講壇》 文景之治
  • 西漢「文景之治」盛世,劉邦、劉恆、劉啟祖孫三代,誰功勞更大?
    「文景之治」 是指西漢王朝在文帝、景帝在位時期,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國家政策,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百姓富足,歷史上將這段時期稱之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太平盛世,不僅僅為漢王朝四百多年的興盛奠定了基礎,更是對中華民族後來的興旺發展,也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為何西漢至強的昭宣盛世在後世名氣遠不如文景之治
    漢朝定鼎之初,由於秦末戰亂的影響,人口銳減、百業凋敝,甚至一度無力應對匈奴草原帝國的威脅,直到文帝和景帝在位時期,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平定了跋扈藩王發起的叛亂,才讓整個王朝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為武帝時期的開疆拓土提供了物質上的保障。
  • 漢「文景之治」和宋「仁宗盛治」,百姓生活在哪個時代更幸福?
    天下大亂之後,民生凋敝,統治者勢必採取各種措施恢復生產,只要這些措施能沿用一段時間,使社會進入一段相對太平的歲月,民生自然會得到恢復並發展,這便是封建王朝經常出現的「盛世」。西漢有「文景之治」,東漢有「明章之治」,西晉有「太康之治」,隋朝有「開皇之治」,唐朝有「貞觀之治」,宋朝有「仁宗盛治」……總之,幾乎每個封建王朝都會有一段盛世。
  • 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又如何呢?
    因而他在位的中後期,被稱之為「康熙盛世」。古代封建王朝,常有盛世景象,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百姓的生活又是如何呢?是否超越了前朝呢?「康熙盛世」主要是指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以後,到康熙六十一年的這41年間,持續時間較長。它的基本情形和基本特點,大致可以用14個字來概括:邦強國富、君富官富、小民勉可安生。
  • 哪個王朝的盛世「含金量」最高?不是貞觀之治,而是這個短命王朝
    我國在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中,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大一統王朝。幾乎可以斷言,每一個大一統王朝,都創造了名垂青史的盛世。除了二世而亡的秦朝,從漢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哪一個大一統王朝開創的盛世最具「含金量」呢?
  • 依舊不能阻止文景之治的出現
    劉邦同志了剿滅了所有的異姓諸侯王后,大呼非劉氏而稱王者:天下共擊之。他以為剩下的都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肯定就會為自己的江山和諧相處,生死與共。文帝時期,諸侯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對中央構成了很大的威脅。直到漢景帝時期,爆發了由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最終景帝採取了晁錯的建議,派將軍周亞夫平定了此亂。雖然各大諸侯王勢力很大,但並不影響文景之治的出現。
  • 文景之治,黃老無為
    西漢「文景之治」是中國古代史的著名盛世。所謂「文景之治」,就是西漢前期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兩個皇帝在位期間,推行的黃老無為之治,使天下至於小康的治理。它一直被後世所推崇,認為是無為而治的典範,仁治愛民的最高標準。
  • 「文景之治」在宋朝的巧妙運用:一段跨越千年的政治智慧
    「文景之治"是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所迎來的第一個盛世。漢文帝,漢景帝在經濟蕭條,民生凋敝的背景下,以「黃老學說」為基礎,無為而治、克勤克儉,大力發展農業,創造了一片繁榮景象。這一治國之策在緩解社會矛盾,發展社會經濟方面效果極佳,被很多朝代借鑑。
  • 文景之治:精英領導者的綻放史
    文、景二帝一直被史家稱讚為有作為、平和治國的重要代表,因此二帝即位之初便在社會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些改革都是十分有利於民生、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所以在封建時代的初期少有地出現了王朝盛世。文、景二帝對於同姓王的削弱也為之後的漢武帝統治時期的強盛奠定了堅實基礎。
  • 許平:貞觀之治,盛世之最!
    貞觀之治,盛世之最!排得上號的,也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明太祖之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之治(又稱康乾盛世)等少數幾個所謂的「治世」,其中貞觀之治為最,可謂封建盛世之極。 對於貞觀年間的唐朝經濟和社會情況,《貞觀政要》有如下記載: 「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欺侵細民。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尚空。
  • 文景之治和昭宣中興:漢朝歷史上,有著這些名不副實
    前言:說起西漢的歷史,很多人會想起文景之治和昭宣中興這兩個階段。但其實,這種說法,其實都存在著一半的名不副實。1、 文景之治首先不可否認:漢文帝在位期間,確實做到了與民休息。這也算是延續了高祖、惠帝、呂后攝政時候的政策。並且在漢文帝時代小有所成。漢景帝也基本上執行了之前的路線。不過,漢景帝和其父親漢文帝存在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漢景帝十分喜歡折騰。並且,在漢景帝的折騰之下,漢朝發生了很多悲劇。
  • 文景之治的實施有什麼作用呢?文帝和景帝告訴你,與三個因素有關
    為此,這一時期為以後漢帝國跨入漢武帝全盛時期奠定了基礎,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那麼,文景之治實施的政策有什麼作用呢?當文帝即位後,便派遣使者昭告四方的百姓,以表示自己對四方採取懷柔政策。如此一看,文景之治,還是有模有樣的,皇帝還做出了實際的行動,正如:「心動不如行動,空想不如現實」。
  • 在柏林感受「文景之治」的魅力
    本次德國分會場的策劃人、留學生閆肅表示,疫情的蔓延讓諸多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止,而本次活動則為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文化交流方式帶來了更多可能性,為德國年輕人提供了了解、體驗中國漢文化的機會。此外,由陽陵博物院與媒體設計學院共同成立的「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柏林MDH中國漢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也在此次活動上進行線上授牌儀式。該中心將在德國社會進行漢文化藝術傳播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