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王朝的盛世「含金量」最高?不是貞觀之治,而是這個短命王朝

2021-01-18 騰訊網

我國在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中,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大一統王朝。幾乎可以斷言,每一個大一統王朝,都創造了名垂青史的盛世。除了二世而亡的秦朝,從漢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哪一個大一統王朝開創的盛世最具「含金量」呢?

首先來看看漢朝的「文景之治」,因為其開創者為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父子,故而得名。由於秦末農民戰爭對民力的巨大消耗,再加上開國之後剪除異姓王的內戰,漢朝早已經是一個民生凋敝、國力孱弱的王朝。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被迫送公主去匈奴和親。以「黃老無為」為指導思想的「文景之治」處於國力的恢復期,朝廷的各項惠民政策使得百姓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對外戰爭長期處於被動狀態也是必須承認的短板。作為帝制時代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並不能算作最具「含金量」的。

不可否認的是,「文景之治」的出現為後世帝王開創盛世提供了參考和借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漢武帝之後的「昭宣中興」。毫無疑問漢武帝是一位雄主,他大規模的對外用兵為大漢開闢了大片疆土,但同時也嚴重消耗了大漢的國力,繼任者漢昭帝和漢宣帝仿佛回到了文帝、景帝時期。

作為一個中興盛世,「昭宣中興」可以算是兩漢幾個盛世中最具含金量的,史家贊曰:「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親,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文帝)之時」。

但即便如此,「昭宣中興」也僅僅只是兩漢最具含金量的盛世,而不是整個帝制時代的第一。如果以知名度為評判標準,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無疑是封建盛世的代表。並且後世的「開元盛世」和「永樂盛世」,都要在它的面前黯然失色。

就唐朝時期而言,「開元盛世」由於有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鋪墊,從各個方面來講,都應該算是唐朝最具含金量的盛世。然而上百年的鋪墊,也讓唐玄宗享受到了太多的紅利,反而成為了「開元盛世」出現的減分項。明朝的「永樂盛世」和之後的「仁宣之治」也與之類似,朱元璋在位期間除了忙著鳥盡弓藏,也積極興修水利,為後世之君留下了一副大好局面。清朝的「康乾盛世」就更不必說了,雖然這個所謂的盛世延續了上百年,然而細究下來能不能稱做盛世都還不一定。

「貞觀之治」之所以最具知名度,一方面是因為其開創者李世民本身的傳奇程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出現在亂世結束伊始。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一統天下到武德九年(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天下只太平了4年便進入到了貞觀年間。

據《舊唐書》所載,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時,唐朝人口僅有219萬戶。而到了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人口已經驟增至360萬戶,「貞觀之治」的成果可見一斑。然而史書還提供給了我們另外一個數據:隋朝開皇年間,全國人口數量為870萬戶!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丞相楊堅逼靜帝禪讓,隋朝建立。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楊堅發兵50餘萬南下滅陳,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天下重歸一統。相比起李世民這位「帝二代」,楊堅這位開國皇帝開創盛世的困難程度更為困難。如果未能成功滅陳,隋朝連個大一統王朝都不算。

那麼隋朝的「開皇盛世」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最有可能且最需要抹黑隋朝的唐朝,在編纂《隋書》時是這樣評價「開皇之治」的:「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鹹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

值得一提的是,被歷代王朝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也起源於開皇年間。無論是人口數量、經濟水平、繁榮程度、國際地位、困難程度,「開皇之治」下的隋朝都不輸「貞觀之治」下的唐朝。只可惜,繼任者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空有一顆千古一帝的心,卻邁大了步子成了後世眼中的暴君。隋朝的「二世而亡」,也讓「開皇之治」被淡忘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即便如此,「開皇之治」依舊可以算是封建盛世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個。

相關焦點

  • 許平:貞觀之治,盛世之最!
    貞觀之治,盛世之最!排得上號的,也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明太祖之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之治(又稱康乾盛世)等少數幾個所謂的「治世」,其中貞觀之治為最,可謂封建盛世之極。 對於貞觀年間的唐朝經濟和社會情況,《貞觀政要》有如下記載: 「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欺侵細民。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尚空。
  • 大唐,長安與《貞觀之治》
    馬躍扮演的李世民足夠清瘦、英氣,聲若洪鐘,最重要的是那對眉眼不怒自威,是天然的帝王相,自然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但這種喜愛不是編劇寫得好,而是服化道扮得好,演員演得好,攝影拍得好。 馬躍往那一坐,就是帝王氣,這是誰也掩蓋不了的,貞觀皇帝的模樣就此定格,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人的貞觀能比得上他,但這個角色是靜態的,是沒有變化的。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貞觀之治》
    馬躍扮演的李世民足夠清瘦、英氣,聲若洪鐘,最重要的是那對眉眼不怒自威,是天然的帝王相,自然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但這種喜愛不是編劇寫得好,而是服化道扮得好,演員演得好,攝影拍得好。  馬躍往那一坐,就是帝王氣,這是誰也掩蓋不了的,貞觀皇帝的模樣就此定格,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人的貞觀能比得上他,但這個角色是靜態的,是沒有變化的。  一部戲最重要的是什麼?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部《貞觀之治》
    馬躍扮演的李世民足夠清瘦、英氣,聲若洪鐘,最重要的是那對眉眼不怒自威,是天然的帝王相,自然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但這種喜愛不是編劇寫得好,而是服化道扮得好,演員演得好,攝影拍得好。馬躍往那一坐,就是帝王氣,這是誰也掩蓋不了的,貞觀皇帝的模樣就此定格,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人的貞觀能比得上他,但這個角色是靜態的,是沒有變化的。一部戲最重要的是什麼?
  • 十部豆瓣評分最高歷史劇,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
    第九名,《雍正王朝》,豆瓣評分9.2本劇改編自二月河小說《雍正皇帝》,表面上這部劇講述的是改革之道,官場鬥爭,實則描述了一幅眾生皆苦的畫卷。孤家寡人的君王苦,犯顏直諫的直臣苦,在奪嫡之中落敗的阿哥貝勒們苦,年復一年,忍受壓迫的百姓們更苦。康乾號稱盛世,卻依然避免不了黃河兩岸餓殍千裡,底層平民流落他鄉。
  • 從大唐貞觀之治看,盛世都需要哪些基礎?唐太宗打造的治世究竟有多強?
    李世民就此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屬於唐人的盛世,於627年改年號叫「貞觀」。貞觀這個年號一直沿用到了649年,一共歷經23年多。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易·繫辭下》
  • 評價最高的十部歷史劇,帶你走進古代封建王朝的「興」與「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故事數不勝數,拍成的歷史劇更是多如牛毛,小編推薦評價最高的十部歷史劇—— 一、《走向共和》
  • 貞觀之治,為什麼不叫貞觀盛世,但李世民仍是盛唐的奠基者
    李世民統治的貞觀時期是唐朝的軍事、政治、外交的巔峰,國土巔峰要說是李治時期,經濟文化巔峰應該是李隆基時期(開元盛世)。 李世民統治時期叫「貞觀之治」,這裡要糾正一個誤區,不叫「貞觀盛世」。有人拿土地人口、和人均糧食產量等驗證,拿經濟水平的指標去比,總結出貞觀時期的經濟水平一般的「結論」,以此來「證明」貞觀之治是假的,這是一種偷換概念!
  •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哪個朝代最有名?哪個朝代貢獻大?
    相反,那些統治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的「短命王朝」就不值得大家去多費口舌了,其實這些統治時間短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數量,要大於那些統治幾百年的朝代,今天咱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都有哪些「短命的王朝」,接下來給大家簡單羅列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朝代,看看它們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都發生過哪些歷史事件,出了幾位皇帝,它們是怎麼滅亡的。
  • 李世民為何能夠開創貞觀之治,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兩個月之後,李淵退位,李世民成為新一任皇帝,開始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重用人才 當時的唐王朝百廢待興,李世民眼前的景象既然如同一片廢墟,對於李世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組建一個核心領導團體,讓唐朝儘快恢復繁榮的景象。
  • 《康熙王朝》演技最好的,不是陳道明,不是斯琴高娃,而是索尼
    提到歷史劇的話,我們會想到《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走向共和》《貞觀之治》《大明王朝1566》等諸多經典。《康熙王朝》又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至今對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深刻的印象。
  • 為何說李世民登基之初的一場「王霸之辯」,拉開了貞觀之治的序幕
    那麼,針對李世民登基之初的國家狀況,究竟是採用「王道」治國還是「霸道」治國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用「王道」治國。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歷朝歷代莫不如此,當結束戰亂,國家大一統之後,最多三代皇帝,必然出現治世或者盛世的局面,而武德九年貞觀之初的情況,正符合這種歷史走向。所以,用「王道」治國,我們可以說不是李世民的選擇,而是歷史的選擇。
  • 大隋王朝:終結魏晉南北,成就唐宋盛世,被歷史屏蔽四十年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千古盛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這之前的隋朝-- 一個只有38年國祚、出現了著名暴君隋煬帝的歷史小透明-- 也曾經有過不亞於唐朝的輝煌時代。在這短暫的38年中,隋帝國一度紅光滿面,也一度灰頭土臉。
  • 《天下長安》:貞觀之治與天命攸歸
    連奕名導演的《天下長安》,就是對於英特邁往的貞觀之治的再現,以張涵予飾演的魏徵、秦俊傑飾演的李世民、李雪健飾演的李淵、韓棟飾演的李建成、何中華飾演的房玄齡、杜源飾演的裴寂、連奕名飾演的李密等角色在隋末唐初的政治選擇、人生際遇為經緯,深刻探討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與天命攸歸的必然。
  • 春洲:貞觀之治被神化了?海外學者怎麼看唐太宗
    從助父太原起兵,平定各路諸侯,再到定鼎長安,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就貞觀之治。他三徵高麗,抗擊東突厥,平定吐谷渾,統一高昌,是華夏一家的「天可汗」,為唐朝世界性帝國的締造奠定了基礎。同時,在我們傳統的史論中,唐太宗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明君。
  • 歷史上有多少個「假盛世」?貞觀之治就是最好的證明
    歷史上的每個朝代,走的道路大致都是都是:建國-盛世-衰落-滅亡。縱觀歷史,唐朝時期曾經盛極一時,還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景象,但是最近有一種說法,「貞觀之治」不過是「虛假的盛世」罷了,這又從何說起呢?
  • 口碑最好的五部歷史題材電視劇:貞觀之治墊底,第一不是三國演義
    口碑最好的五部歷史題材電視劇:貞觀之治墊底,第一不是三國演義5.《貞觀之治》片長50集,是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由張建亞執導,阿城、孟憲實編劇,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北京中影元申影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由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聯合出品。該片於2005年拍攝,2006年12月播出(華視)。
  • 唐太宗和貞觀之治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七
    柏楊《中國人史綱》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治世,它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貞觀」為唐太宗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正;觀,示,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隋朝是唐太宗的一面寶鏡,大隋朝的盛衰興亡,給了他深刻的印象。
  • 吳宗國:貞觀之治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貞觀之治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貞觀時期是大家很熟悉的時代,那麼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貞觀初年經濟蕭條,到貞觀之治形成的時候經濟也就剛剛恢復。當時人口還不足300萬,手工業、商業根本談不上。那麼這樣的時期為什麼會令各個時代的人們嚮往呢?甚至於在唐朝的開元、天寶年間,也就是所謂盛唐時期,人們對貞觀之治也是百般地嚮往。我想這裡有一個治世和盛世的問題。
  • 「貞觀之治」到底有沒有摻水
    也就是說,李世民不是立國之君,卻要面對立國之君的爛攤子。據唐朝統計局的調研報告,貞觀之初全國戶口不足300萬,僅有隋朝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後來經過休養生息,到了高宗永徽三年(652),戶口也不過380萬。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一是隋末的戰爭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殘酷到了極點——百姓差點滅絕;二是李世民統治的20多年間,社會發展並未達到空前,國力也與前朝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