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平:貞觀之治,盛世之最!

2020-11-18 騰訊網

貞觀之治,盛世之最!

◆◆

作 者:許 平

中華民族泱泱五千年,多災多難常有時,難得有幾個值得後人稱道的繁華盛世。排得上號的,也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明太祖之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之治(又稱康乾盛世)等少數幾個所謂的「治世」,其中貞觀之治為最,可謂封建盛世之極。

對於貞觀年間的唐朝經濟和社會情況,《貞觀政要》有如下記載:

「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欺侵細民。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尚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鬥米三四錢。行旅自京至於嶺表,自山東至滄海,皆不齎糧,取給於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過者,必厚供侍,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意思是:為官作宰的人大都清廉自矜。制度很好的監管著手握重權的王公、皇親國戚的家眷,家族強勢的豪紳狡猾之人,都畏懼其威勢而斂聲屏跡,沒有一個敢欺負下人的。商旅從野外住宿,沒有一個盜賊,監獄年年空缺,牛馬遍野,門不閉戶。而且年年有好收成,米一鬥才賣三四兩錢,趕路之人從京師至嶺表,從山東到滄海,都不帶糧食,從路上人家求取補給。進入山東的村落,經過那得路人,一定會得到當地的熱情招待,有時路人出發時,還會得到禮物。這全都是古代過去所沒有的。

為期23年的「貞觀之治」,執政者是李世民。說貞觀之治是盛世唐朝,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一是政治改革深入,行政效率增強

貞觀之初,李世民在政治機構、法制體系、經濟措施、軍事制度等方面進行了頗有力度的改革,創立了很多影響後世的制度和措施。他擴大了宰相人數,使得相權有所分散消弱;國家大事先由集體討論,而後他拍板裁定,較好地避免了獨斷專行,減少了盲目主觀;他大力發展了自隋代開始的科舉制度,使天下英才盡歸彀中;他大力精減官僚機構,下令「並省官員」及「大加並省」地方州縣,裁冗內官四分之三,地方官員也有一定數量的精簡……通過這些措施,鞏固了其政治基礎,提高了行政效能。

二是大力發展經濟,百姓較為富足

李世民曾說過:「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他制定了一系列恢復農業發展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法,注意輕徭薄賦;重視勞動力,不奪農時;興修水利,抵禦自然災害;設置義倉,存糧備荒;平抑物價,避免穀賤傷農等等。通過這些措施,廣大農村出現了「風調雨順,年登豐稔,人無水旱之弊,國地饑饉之災」的景象。

三是善於用人納諫,政事非常融洽

善於用人納諫是貞觀之治的重要組織部分。除了一直追隨自己的人才(高士廉、長孫無忌等),農民起義軍的將領(程咬金、秦叔寶等)、隋朝的舊時官員(封德彝、宇文士及、虞世南等)、進關中搜羅到的人才(李靖、房玄齡、杜如晦等),甚至戰爭中收編的俘虜(尉遲敬德、褚亮、李百藥等)以及原先的對手魏徵、薛萬仞、馮立等……只要是人才,他都搜羅到自己身邊,使得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他的主動求諫及開明政策引導下,朝臣們均可以直抒己見、共商國是。基於此,貞觀年間的政令總體看比較符合國情、民意。

四是積極經營邊疆,周邊比較安定

李世民就大位之初,就受到了東突厥的進攻,無奈之下「傾府庫賂以求和」。為了雪恥,經過三年的勵精圖治和準備之後,派六路大軍進行反攻,一舉蕩平東突厥,並將投降的人安置在幽州和靈州之間的廣大地區,其餘夷敵迫於形勢、懾於聲威,紛紛俯首稱臣,並稱李世民為「天可汗」。自此,大唐帝國統治著「東西九千五百十裡,南北萬六千九百十八裡」的廣袤國土。

隨後,李世民又經營西域,控制吐谷渾,將高昌納入大唐版圖,並與吐蕃和親。從此,大唐周邊得以安寧。

五是開放包容並舉,文化融合空前

唐朝以開放的姿態廣迎接八方來客。對一切異族文明來者不拒、兼收並蓄。唐太宗時期,五品以上少數民族官員達一百多人,幾乎佔了政府上層官員的一半左右。長安則「遷入」了萬家胡人,如波斯、天竺、大食、爪哇、伊朗等各國民眾應有盡有。世界著名漢學家、美國學者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將湧入唐朝的「舶來品」分類開了「清單」,數量競達數百之多。「外來文明」與中華文化的融合對大唐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唐朝社會的繁榮昌盛、文化的卓著優異是不同血統、不同文明相互碰撞、「雜交」的結晶。

唐朝,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陶醉神往、驕傲自豪、迴腸盪氣的偉大盛世,沒有哪個王朝可以與之比肩;而李世民,則是中國古代最英明的皇帝,被儒學士人視為理想化的帝王楷模,在五千年中華歷史長河中,還沒有哪個封建帝王能出其右。

正是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才有了唐朝近三百年的繁榮興旺、博大恢宏及顯赫聲威。

唐朝,作為一個偉大的標誌,將無尚榮耀在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裡;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將永遠閃耀在人類文明的歷史天空中!

【作者簡介】許平,江蘇靖江人。曾從軍20年。愛讀書、愛思考、愛生活。曾在國家、省、市報刊發表各類文章百餘篇。

往期薦讀

相關焦點

  • 貞觀之治,為什麼不叫貞觀盛世,但李世民仍是盛唐的奠基者
    李唐最優秀的騎兵部隊玄甲軍,就是李世民一手組建並且親自訓練出來的,玄甲軍在軍事史上是冷兵器時代濃墨重彩的一筆。初唐名將輩出,李世民、李靖、李績、尉遲恭,程知節、秦瓊、侯君集、裴行儉,還有蘇定方、張公瑾、屈突通、柴紹等等。 李世民統治時期叫「貞觀之治」,這裡要糾正一個誤區,不叫「貞觀盛世」。
  • 哪個王朝的盛世「含金量」最高?不是貞觀之治,而是這個短命王朝
    幾乎可以斷言,每一個大一統王朝,都創造了名垂青史的盛世。除了二世而亡的秦朝,從漢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哪一個大一統王朝開創的盛世最具「含金量」呢? 首先來看看漢朝的「文景之治」,因為其開創者為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父子,故而得名。由於秦末農民戰爭對民力的巨大消耗,再加上開國之後剪除異姓王的內戰,漢朝早已經是一個民生凋敝、國力孱弱的王朝。
  • 歷史上有多少個「假盛世」?貞觀之治就是最好的證明
    歷史上的每個朝代,走的道路大致都是都是:建國-盛世-衰落-滅亡。縱觀歷史,唐朝時期曾經盛極一時,還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景象,但是最近有一種說法,「貞觀之治」不過是「虛假的盛世」罷了,這又從何說起呢?
  • 說一說貞觀之治持續了多少年,開元之治呢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
  • 吳宗國:貞觀之治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貞觀之治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貞觀時期是大家很熟悉的時代,那麼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貞觀初年經濟蕭條,到貞觀之治形成的時候經濟也就剛剛恢復。當時人口還不足300萬,手工業、商業根本談不上。那麼這樣的時期為什麼會令各個時代的人們嚮往呢?甚至於在唐朝的開元、天寶年間,也就是所謂盛唐時期,人們對貞觀之治也是百般地嚮往。我想這裡有一個治世和盛世的問題。
  • 大唐,長安與《貞觀之治》
    幸運的是,他的思路很快就從打天下變成了治天下。 ——這是《貞觀之治》劇本裡描述李世民登基前那個晚上的相關文字。 《貞觀之治》是十多年前一部展現貞觀朝風貌的國產影視劇,向來為歷史愛好者所推崇,趁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這部劇也再一次被大家提及。
  • 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又如何呢?
    因而他在位的中後期,被稱之為「康熙盛世」。古代封建王朝,常有盛世景象,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百姓的生活又是如何呢?是否超越了前朝呢?「康熙盛世」主要是指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以後,到康熙六十一年的這41年間,持續時間較長。它的基本情形和基本特點,大致可以用14個字來概括:邦強國富、君富官富、小民勉可安生。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貞觀之治》
    這是一個說出來的貞觀之治。  二、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貞觀皇帝李世民,作為一個除了徵討外幾乎不直面對抗對手的君王,他在電視劇《貞觀之治》中是沒有主動性的。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這是貞觀之治的歷史社會大背景,如果不了解這個大背景,不僅僅無法完全感受到上文中李淵看到北胡南越一起載歌載舞時那種穿越時空的感慨,就連貞觀之治為什麼會誕生都無法真正從情感上感受到。  而要想完成貞觀之治,還缺一個人的身影。
  • 一文讀懂盛世、之治、中興的含義
    在我們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經常會見到××盛世、××之治等詞語,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了,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並舉例說明。盛世:是指當時社會發展到一個頂峰,並且持續一段時間,不論是內政、外交還是軍事上都達到了巔峰。如「開元盛世」。
  • 貞觀之治並非好大喜功,靠的是眾人力量,才得以盛世
    舉報   明代嘉靖年間的史評家李卓吾,在其所著《史綱評要》中,並未把中國史上盛道的唐代「貞觀之治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部《貞觀之治》
    幸運的是,他的思路很快就從打天下變成了治天下。——這是《貞觀之治》劇本裡描述李世民登基前那個晚上的相關文字。張建亞導演,孟憲實、阿城編劇的50集《貞觀之治》是十多年前一部展現貞觀朝風貌的國產影視劇,向來為歷史愛好者所推崇,趁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這部劇也再一次被大家提及。
  • 經典大作《貞觀之治》主演
    經典大作《貞觀之治》主演《貞觀之治》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
  • 從大唐貞觀之治看,盛世都需要哪些基礎?唐太宗打造的治世究竟有多強?
    李世民就此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屬於唐人的盛世,於627年改年號叫「貞觀」。貞觀這個年號一直沿用到了649年,一共歷經23年多。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易·繫辭下》
  • 唐太宗李世民,實現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
    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葬於昭陵。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 《天下長安》:貞觀之治與天命攸歸
    連奕名導演的《天下長安》,就是對於英特邁往的貞觀之治的再現,以張涵予飾演的魏徵、秦俊傑飾演的李世民、李雪健飾演的李淵、韓棟飾演的李建成、何中華飾演的房玄齡、杜源飾演的裴寂、連奕名飾演的李密等角色在隋末唐初的政治選擇、人生際遇為經緯,深刻探討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與天命攸歸的必然。
  • 「貞觀之治」到底有沒有摻水
    「貞觀之治」應該說是中國古代治世中名號最響的一個,後世的帝王往往以此為準繩,來衡量自己的治國理政水平。李世民作為最直接的參與者,不僅身兼導演、編劇、策劃,而且還時不時客串一把,讓不少花錢僱來的大腕顯得無所適從。唐朝建立伊始,問題很多,高祖李淵在統治後期,寵妃怠政,做了不少糊塗事,比如在武德二年(619),就因聽信裴寂讒言而錯殺元功謀臣劉文靜。
  • 唐太宗和貞觀之治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七
    柏楊《中國人史綱》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治世,它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貞觀」為唐太宗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正;觀,示,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隋朝是唐太宗的一面寶鏡,大隋朝的盛衰興亡,給了他深刻的印象。
  • 李世民為何能夠開創貞觀之治,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兩個月之後,李淵退位,李世民成為新一任皇帝,開始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重用人才 當時的唐王朝百廢待興,李世民眼前的景象既然如同一片廢墟,對於李世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組建一個核心領導團體,讓唐朝儘快恢復繁榮的景象。
  • 誰才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
    ——雨果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唐代「貞觀之治」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亦是後世史學家們讚不絕口的研究話題。那麼誰是成就「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
  • 長孫皇后:大唐「貞觀之治」最大的幕後功臣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病逝,終年三十六歲,諡號文德皇后,葬於昭陵,史稱 「千古賢后」,著有《女則》、《史論東漢明德馬後》、《春遊曲》。 筆者之所以將長孫皇后列為「貞觀之治」最大的幕後功臣,是因為她的存在暫時遏制和避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剛愎自用和獨斷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