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

2020-11-18 騰訊網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唐代「貞觀之治」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亦是後世史學家們讚不絕口的研究話題。那麼誰是成就「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西元579年生於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市)一個官宦之家,從他曾祖房翼在後魏當過鎮遠將軍,直到他父親房彥廉,一直是世代為官。房玄齡出生時,父親房彥廉是隋朝涇陽縣的縣令,房玄齡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年紀輕輕就已博覽群書。

房玄齡在隋朝當了一陣子小官,後因案受牽連,被除名並徙居上郡。隋朝傳到第二個皇帝楊廣不久,天下大亂,群雄紛起。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並迅速佔領了關中。李世民攻佔渭北,房玄齡便立即趕去投奔,兩人一見如故。

當時,李世民的爵位是秦王,房玄齡投奔李世民以後,就一心一意輔助李世民登基。每當李世民打了勝仗之後,他手下的一般人都忙著收集奇珍異寶,只有房玄齡注重收羅人才,廣交謀臣猛將,並把這些人都安排到秦王幕府之中,準備幫李世民打天下。

其中,才能最突出的就是杜如晦了,房玄齡善於謀劃,而杜如晦則善於判斷,兩人配合無間,有「房謀杜斷」之說,他們都成了李世民打天下和治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臣。李世民曾稱讚房玄齡說:漢光武帝因為有了鄧禹,他手下的人才互相親密團結,如今我得到了房玄齡,就好像是漢光武帝得到了鄧禹一樣啊!

在房玄齡的策劃下,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終於發動玄武門之變當上太子,不久又當上皇帝。李世民將房玄齡評為功居第一的大功臣。

房玄齡對李世民說:「陛下,您把我評為第一功臣,我實在是不敢當啊!」李世民回答說:「以前漢高祖封賞大臣,蕭何的功勞就評在文武百官之前。你就是我的蕭何,功列第一,是應當的。」

貞觀之治,是後世想有所作為的帝王們追求的目標,也是後來百姓們嚮往和期盼的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明君,而房玄齡輔佐李世民,長期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高位,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容低估。

房玄齡為官,從來不以功臣自居。對皇上,他始終恭謹有加,處處小心謹慎,時時如履薄冰。對同僚,他則十分寬厚,特別是聽說別人做了什麼好事,他就會高興得如同是自己做的一樣。對人,他從不求全責備,更不以己之長去量別人之短。正因為房玄齡作為百官之長能寬厚待人,貞觀年間的唐王朝,才有可能羅致了當時天下的精英。

李世民曾問過房玄齡,他是如何評價前朝皇帝楊堅的。房玄齡回答說:楊堅勤於政事。他每次上朝和大臣們討論政事,常常是日頭偏西了都還不休息。而五品以上的官員,他都給予座位讓他們坐著論事。他為人雖然還稱不上仁厚,但也還算得上是個想有所作為的皇帝。

李世民不同意房玄齡的評價,說:看來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大小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相信他的大臣們。天下那麼大,事情那麼多,就算他有日理萬機的本事,累垮了自己,也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妥帖的。我和他就不同。我是選擇天下有本事的人,委任他們相應的職務,由他們拿出處理事務的方案,上報宰相審核,再由宰相報告給我就行了。對那些做對了有功的,就獎賞;對那些做得不對有過錯的,就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此,有誰還不盡心盡力地去辦事呢?用這樣的方法來治理天下,還怕天下不大治嗎?他又對房玄齡說:你是身居宰相之職來幫助我處理天下大事的。從今以後,我下達的命令中有不對的,你一定要及時提出來,千萬不可盲從於我啊!

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準備讓有功之臣世襲爵位,便加封房玄齡為宋州刺史,更爵梁國公,目的就是想讓房的子孫可以世襲刺史之職。但房玄齡馬上請辭。他為此上表說:我已經身居相位,假若又封宋州刺史,這樣就會使其他的大臣以為榜樣而追名逐利惑亂朝政。因此,請罷去我的宋州刺史之職。唐太宗同意了房玄齡的請求,其他大臣見了,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只得紛紛效仿辭去世襲爵位。唐太宗感嘆不已,贊道:這都是房玄齡的功勞啊!

貞觀十三年,加房玄齡太子少師,他馬上上表請求辭去僕射(宰相)之職,李世民沒有同意。太子少師是太子的老師,太子準備對房玄齡行拜師禮。房玄齡得到消息,慌忙躲到家裡不敢接受。人們對房玄齡這種謙讓的品德,無不讚嘆。貞觀十六年,房玄齡進拜司空,並仍總覽朝政。

這時,他已經和唐太宗成了親家。他的女兒嫁給了李世民的兒子韓王,二兒子房遺愛娶了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房玄齡和他的一家,可謂顯貴至極,然房玄齡謙恭的品德絲毫不減,他又一次上表請求辭去宰相之職。

李世民回答他說:漢初的留侯張良和光武帝愛將竇融,他們都請求辭去爵位,因為他們是害怕滿遭損。你向他們學習,精神可嘉。但我將國家大事委託於你已經很久了,國家一旦沒有你這位良相,我就像失去了兩隻手一樣。你只要身體還好,精神不衰,就不要再謙讓了。唐太宗李世民和貞觀賢相房玄齡,一個用人,一個用於人,然都卓爾不群,實在是值得後世從政者學習的。

相關焦點

  • 一代賢相房玄齡,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
    唐代「貞觀之治」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亦是後世史學家們讚不絕口的研究話題。那麼究竟誰是成就「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我認為賢相房玄齡居功甚偉。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賢相。房玄齡,名喬,字玄齡。貞觀之治,是後世想有所作為的帝王們追求的目標,也是後來百姓們嚮往和期盼的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難得的明君,而房玄齡輔佐李世民,長期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高位,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容低估。房玄齡為官,從來不以功臣自居。對皇上,他始終恭謹有加,處處小心謹慎,時時如履薄冰。
  • 長孫皇后:大唐「貞觀之治」最大的幕後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母親,與初唐名臣,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司空長孫無忌是嫡親兄妹。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冊封為皇后,誕下三子四女。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病逝,終年三十六歲,諡號文德皇后,葬於昭陵,史稱 「千古賢后」,著有《女則》、《史論東漢明德馬後》、《春遊曲》。 筆者之所以將長孫皇后列為「貞觀之治」最大的幕後功臣,是因為她的存在暫時遏制和避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剛愎自用和獨斷專行。
  • 唐太宗和貞觀之治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七
    柏楊《中國人史綱》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治世,它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貞觀」為唐太宗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正;觀,示,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隋朝是唐太宗的一面寶鏡,大隋朝的盛衰興亡,給了他深刻的印象。
  • 唐太宗李世民,實現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
    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貞觀之治 隋朝楊廣造成隋末嚴重大亂,導致人口銳減,使得武德年間、貞觀初只有200萬戶,李世民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克制欲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蕩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 春洲:貞觀之治被神化了?海外學者怎麼看唐太宗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春洲】提及中國歷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從助父太原起兵,平定各路諸侯,再到定鼎長安,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就貞觀之治。他三徵高麗,抗擊東突厥,平定吐谷渾,統一高昌,是華夏一家的「天可汗」,為唐朝世界性帝國的締造奠定了基礎。
  • 說一說貞觀之治持續了多少年,開元之治呢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
  • 貞觀之治並非好大喜功,靠的是眾人力量,才得以盛世
    舉報   明代嘉靖年間的史評家李卓吾,在其所著《史綱評要》中,並未把中國史上盛道的唐代「貞觀之治
  • 經典大作《貞觀之治》主演
    經典大作《貞觀之治》主演《貞觀之治》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
  • 吳宗國:貞觀之治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貞觀之治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貞觀時期是大家很熟悉的時代,那麼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貞觀初年經濟蕭條,到貞觀之治形成的時候經濟也就剛剛恢復。當時人口還不足300萬,手工業、商業根本談不上。那麼這樣的時期為什麼會令各個時代的人們嚮往呢?甚至於在唐朝的開元、天寶年間,也就是所謂盛唐時期,人們對貞觀之治也是百般地嚮往。我想這裡有一個治世和盛世的問題。
  • 從大唐貞觀之治看,盛世都需要哪些基礎?唐太宗打造的治世究竟有多強?
    李世民就此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屬於唐人的盛世,於627年改年號叫「貞觀」。貞觀這個年號一直沿用到了649年,一共歷經23年多。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易·繫辭下》
  • 大唐,長安與《貞觀之治》
    幸運的是,他的思路很快就從打天下變成了治天下。 ——這是《貞觀之治》劇本裡描述李世民登基前那個晚上的相關文字。 《貞觀之治》是十多年前一部展現貞觀朝風貌的國產影視劇,向來為歷史愛好者所推崇,趁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這部劇也再一次被大家提及。
  • 貞觀之治就是最好的證明
    縱觀歷史,唐朝時期曾經盛極一時,還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景象,但是最近有一種說法,「貞觀之治」不過是「虛假的盛世」罷了,這又從何說起呢? 不過,李世民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高宗沒想過立最有能力的他為太子,最後李世民被迫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兩個月之後繼承皇位,年號為貞觀。可以說,唐太宗的皇位,是靠自己奪得的。
  • 許平:貞觀之治,盛世之最!
    貞觀之治,盛世之最!排得上號的,也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明太祖之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之治(又稱康乾盛世)等少數幾個所謂的「治世」,其中貞觀之治為最,可謂封建盛世之極。 對於貞觀年間的唐朝經濟和社會情況,《貞觀政要》有如下記載: 「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欺侵細民。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尚空。
  • 貞觀之治,為什麼不叫貞觀盛世,但李世民仍是盛唐的奠基者
    李世民統治時期叫「貞觀之治」,這裡要糾正一個誤區,不叫「貞觀盛世」。有人拿土地人口、和人均糧食產量等驗證,拿經濟水平的指標去比,總結出貞觀時期的經濟水平一般的「結論」,以此來「證明」貞觀之治是假的,這是一種偷換概念!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貞觀之治》
    可以出現先驗的人物,始皇帝、漢武帝、唐太宗這些都是先驗的人物,但如果想要每個角色都是出彩的,卻又要求每個角色都只是先驗的,那就很困難了。人物為什麼是這個人物,交代不清,要麼有前史,要麼有變化。——而《貞觀之治》裡的角色幾乎沒有。  試想一個完全不知道李世民是誰的觀眾,興致勃勃地打開這部劇,所有人他都不認識,這時觀眾會做什麼?他會在十分鐘後棄掉這部劇。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部《貞觀之治》
    可以出現先驗的人物,始皇帝、漢武帝、唐太宗這些都是先驗的人物,但如果想要每個角色都是出彩的,卻又要求每個角色都只是先驗的,那就很困難了。人物為什麼是這個人物,交代不清,要麼有前史,要麼有變化。——而《貞觀之治》裡的角色幾乎沒有。試想一個完全不知道李世民是誰的觀眾,興致勃勃地打開這部劇,所有人他都不認識,這時觀眾會做什麼?他會在十分鐘後棄掉這部劇。
  • 一曲貞觀長歌——《誰的夢向天闋》
    《 貞觀長歌》無心闖入誰的雨季,卻沾染了一身離愁別緒。全劇從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稱帝開始,至其子唐高宗登基結束,刻畫了唐太宗在位共23年的歷史,尤其著重講述了其蕩平東突厥、處理太子李承乾之亂並挑選繼承人等若干重大事跡,通過休養生息、富國強民最終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這首張瀾瀾演唱的《貞觀長歌》是電視劇《貞觀長歌》的主題曲,歌詞磅礴大氣,歷史氣韻濃厚,挾大唐之風追思綿綿,悠揚的曲調令人盪氣迴腸。
  • 抹黑貞觀的人,你可知道唐太宗有多牛?
    所以,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做的理直氣壯,根本沒有改史的理由和壓力,也沒有權力。正因如此,唐太宗提出秉筆直書, 還被三個史官誤解,懟得無話可說。本著「誰主張誰舉證」這個舉證責任,提出唐太宗改史,就應該自己舉出證據「被改的歷史是什麼」,而不是以論代證 。如果改了,還有玄武門之變?
  • 新人教版2018七年級歷史下冊第2課試題含答案(貞觀之治)
    「貞觀之 治」  知識點梳理:  1.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在政治、經濟、民族關係和用人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因為推行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國家統一、政治清明,經濟得到恢復了發展,由於唐太宗年號為「貞觀」,這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3. 唐太宗在民族關係方面採取的措施,被尊稱為「天可汗」;他在經濟方面採取的措施實質上反映了他重視農業生產;他重用的人才有房玄齡、杜如晦和魏徵等;因為他採取的種種措施,他被稱為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貞觀之治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礎。